生化检验胆红素_第1页
生化检验胆红素_第2页
生化检验胆红素_第3页
生化检验胆红素_第4页
生化检验胆红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胆色素 是含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 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原。这 些化合物主要随胆汁排出体外。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 具有毒性,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 胆红素的生成 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 素、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正常人每天约 产生250350mg胆红素。 大部分胆红素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其 中75%由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解 产生。 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 红蛋白的胆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 色素b5)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产生 极少部分是由于无效造血

2、产生,即在骨髓内作为 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 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而产生 胆红素分类胆红素分类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持 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保持相对恒定, 结合胆红素(CB) 03.42umol/L 总胆红素(TB) (00.2mg/dl) 1.717.1umol/L (0.11.0mg/L) 游离胆红素(UCB) 1.713.68umol/L (0.10.8mg/dl) 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和来自 组织中非血红蛋白的胆红素蛋白质的血红素辅 基的分解以及无效造血而产生的这类胆红素称 为UCB。此类胆红素与血清清蛋白结合而输送, 不溶

3、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出 现UCB。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UCB通过血循环运输至肝后,与 清蛋白分离并经Disse间隙被肝细胞所摄取, 在肝细胞内和Y、Z两种蛋白结合,并被运输 至肝细胞光面内质网的微粒体部分,经葡萄糖 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 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脂称为CB。为水溶性,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排出。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比较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比较: 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 同义名称同义名称 直接胆红素(DB)、肝 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IBIB)、血胆)、血胆 红素、游离胆红素红素、游离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与葡萄糖

4、醛酸结合结合结合未结合未结合 水溶性水溶性大大小小 脂溶性脂溶性小小大大 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 小小大大 能否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能否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 能能不能不能 与重氮试剂的反应与重氮试剂的反应直接反应阳性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阳性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生理情况下,肠道中约有10%到20%的胆素 原可被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静入肝脏。 其中大部分(约90%)由肝脏以原形经胆 汁分泌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 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 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每日不超过6.8umol (4mg),尿胆原在空气中被氧化为尿胆 素,是尿液

5、的主要色素,尿胆素原、尿胆 素及尿胆红素临床上称为尿三胆。但正常 尿液中不出现胆红素,如出现则是黄疸。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 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以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以胆红素胆红素- -血浆清蛋白复血浆清蛋白复 合物合物的可逆形式存在和运输,少量与的可逆形式存在和运输,少量与1 1 球蛋球蛋 白形成复合物而运输。这种结合增加了胆红素白形成复合物而运输。这种结合增加了胆红素 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同时又限制了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同时又限制了 胆红素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至于对组胆红素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至于对组 织产生毒性作用。织产生毒性作用。 某些阴离

6、子如磺胺类、脂肪酸、胆汁酸、水杨某些阴离子如磺胺类、脂肪酸、胆汁酸、水杨 酸等可与胆红素竞争与清蛋白结合,从而使胆酸等可与胆红素竞争与清蛋白结合,从而使胆 红素游离出来,增加其透入细胞的可能性。红素游离出来,增加其透入细胞的可能性。 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可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可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 并干扰脑的正常代谢及功能,称胆红素脑病或并干扰脑的正常代谢及功能,称胆红素脑病或 核黄疸。核黄疸。 部分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呈共价结合,形部分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呈共价结合,形 成不可逆的复合物,在血中滞留时间长,成不可逆的复合物,在血中滞留时间长, 成为成为胆红素。胆红素。 每个清

7、蛋白分子有一个高亲和力结合部位每个清蛋白分子有一个高亲和力结合部位 和一个低亲和力结合部位,一般与胆红素和一个低亲和力结合部位,一般与胆红素1 1: 1 1结合。结合。 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转化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转化 胆红素胆红素- -清蛋白复合物在窦状隙脱离清蛋白清蛋白复合物在窦状隙脱离清蛋白 被肝细胞摄取。被肝细胞摄取。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 血窦面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血窦面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介导介导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主动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主动运输。 肝细胞内的两种可溶性载体蛋白肝细胞内的两种可溶性载体蛋白Y Y蛋白和蛋白和 Z Z蛋白蛋白与

8、胆红素形成复合体运送至内质与胆红素形成复合体运送至内质 网,介导其在肝细胞内的转运。网,介导其在肝细胞内的转运。 u新生儿在出生新生儿在出生7 7周后周后Y Y蛋白才达到正常成人水蛋白才达到正常成人水 平,故易产生生理性的新生儿非溶血性黄疸,平,故易产生生理性的新生儿非溶血性黄疸, 许多药物能诱导许多药物能诱导Y Y蛋白的生产,如苯巴比妥蛋白的生产,如苯巴比妥 等,加强胆红素的转运,故临床可用苯巴比等,加强胆红素的转运,故临床可用苯巴比 妥药消除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妥药消除生理性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转化后,在细胞质内 经过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作用,运输 并排入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出。毛

9、细胆管内 结合胆红素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内浓度,故 胆红素由肝内排出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耗 能过程,也是肝脏处理胆红素的一个薄弱 环节,容易受损。 胆红素正常代谢图 胆红素与黄疸胆红素与黄疸 按病因学分类: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黄疸的概念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 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病理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病理 变化和临床表现。变化和临床表

10、现。 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未超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未超过 34.2mol/L(2.0mg/L),称为隐性黄疸;当,称为隐性黄疸;当 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mol/L时,出时,出 现显性黄疸。现显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 多为主。多为主。 溶血性黄疸 病因:病因: 溶血因素: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的红溶血因素: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的红 细胞破坏增加。细胞破坏增加。 非溶血因素:造血功能紊乱引起的无效造非溶血因素:造血功能紊乱引起的无效造 血。血。 机制: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在单核机制:红细胞

11、被大量破坏,在单核- -吞噬细吞噬细 胞系统产生过多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摄胞系统产生过多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摄 取、转化、排泄能力,造成血液中未结合取、转化、排泄能力,造成血液中未结合 胆红素显著增多。胆红素显著增多。 临床表现: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临床表现: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 不伴皮肤瘙痒,有溶血相关症状,不同程不伴皮肤瘙痒,有溶血相关症状,不同程 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时可以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时可以 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血清TBTB增加,以增加,以UCBUCB为主,为主,CBC

12、B基本正常。基本正常。 胆素原增加,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胆素原增加,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 红素,粪色加深。红素,粪色加深。 急性溶血时,尿隐血试验阳性。急性溶血时,尿隐血试验阳性。 正常胆红素代谢与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各种严重损害肝细胞的疾病均可致,病因:各种严重损害肝细胞的疾病均可致, 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钩端螺旋体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钩端螺旋体病 等。等。 机制:肝细胞受损,其摄取、转化和排泄机制:肝细胞受损,其摄取、转化和排泄 胆红素的能力降低,造成血中未结合胆红胆红素的能力降低,造成血中未结合胆红 素增加;又因肝细胞肿胀压迫毛细胆管,素增加;又因肝细胞肿胀压

13、迫毛细胆管, 炎性细胞浸润或胆栓的阻塞,使部分结合炎性细胞浸润或胆栓的阻塞,使部分结合 胆红素排泄受阻而返流入血,造成血中结胆红素排泄受阻而返流入血,造成血中结 合胆红素亦增加。合胆红素亦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色,可临床表现: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色,可 伴有皮肤瘙痒,有肝脏原发病的表现(如伴有皮肤瘙痒,有肝脏原发病的表现(如 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腹水、昏迷等)。腹水、昏迷等)。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血清UCBUCB和和CBCB均增加,均增加,TBTB增加。增加。 尿中尿中CBCB增加,尿胆素原变化不定

14、,粪色增加,尿胆素原变化不定,粪色 变浅或正常。变浅或正常。 血液生化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血液生化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肝细胞性黄疸与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因:病因: 肝内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肝内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 寄生虫病引起的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病寄生虫病引起的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病 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 淤积性肝硬化等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淤积性肝硬化等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 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 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引起。窄、炎性

15、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引起。 机制:胆道阻塞可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机制:胆道阻塞可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 压力升高而扩张破裂,造成结合胆红素返压力升高而扩张破裂,造成结合胆红素返 流入血。流入血。 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伴有皮肤瘙痒。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伴有皮肤瘙痒。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血清TBTB增加,以增加,以CB CB 为主。为主。 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 阙如,完全阻塞时粪色呈白陶土色。阙如,完全阻塞时粪色呈白陶土色。 血清血清ALPALP和总胆固醇增高。和总胆固醇增高。 黄疸的鉴别: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

16、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ALTALT、ASTAST正常正常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增高增高 ALPALP正常正常增高增高明显增高明显增高 -GT-GT正常正常增高增高明显增高明显增高 PTPT正常正常延长延长延长延长 VitKVitK能否纠正能否纠正 不能不能能能 胆固醇胆固醇正常正常 降低,降低,CHE明显降低明显降低 增高增高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正常正常 清蛋白降低,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球蛋白增高 球蛋白明显增高球蛋白明显增高 CA/CDCA(CA/CDCA(胆酸胆酸/ / 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 ) 111 网织红网织红 增多增多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黄疸的鉴别: 正正常常 溶血性

17、黄溶血性黄 疸疸 干细胞性干细胞性 黄疸黄疸 阻塞性黄阻塞性黄 疸疸 TBTB 3.417.1mol/L CBCB 03.4mol/L UCBUCB有有 CB/TBCB/TB 20%40% 20%50%50% 尿胆红素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尿胆素原少量少量不定不定 尿胆素尿胆素少量少量不定不定 粪胆素原粪胆素原 40280mg/24h 粪便颜色粪便颜色棕黄色棕黄色加深加深变浅变浅 变浅或白陶土色变浅或白陶土色 胆红素的测定 重氮盐改良J-G法 胆红素氧化酶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 直接分光光度法 干片分光光读法 其中前两种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改良J-G法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

18、剂反应,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 产生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加速剂产生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加速剂 咖啡因咖啡因-苯甲酸钠苯甲酸钠-醋酸钠作用下,其分子内醋酸钠作用下,其分子内 部氢键遭破坏后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部氢键遭破坏后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 胆红素。本法胆红素。本法PH6.5时,最后加入碱性酒石时,最后加入碱性酒石 酸钠使紫色偶氮胆红素(吸收峰酸钠使紫色偶氮胆红素(吸收峰530nm) 转变成蓝色偶氮胆红素,在转变成蓝色偶氮胆红素,在600nm波长处波长处 进行比色,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进行比色,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评价 胆红素对光敏感,标准液及标本应尽量避 光

19、保存。 本法采用碱性条件显色,生成物为蓝色, 轻度溶血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但严重溶血 时可使测定结果偏低 ,因为血红蛋白与重 氮试剂反应形成的产物可破坏偶氮胆红素; 另一方面,血红蛋白也可被亚硝酸氧化为 高铁血红蛋白而干扰吸光度的测定。 分析仪检测灵敏度较高,线性上线可达 342u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主要用于有无黄疸及 黄疸程度的鉴别。溶血性、干细胞性及阻 塞性黄疸时均可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肝胆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测定有助于了解肝 细胞损害程度及胆管阻塞程度。新生儿溶 血症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有助于了解疾病 的严重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数种继发 性贫血(主要见于癌或慢性肾炎引

20、起)常 可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减少。 2、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测定可用于 黄疸类型鉴别。当比值60%时,主要见 于阻塞性黄疸。但以上几类黄疸之间有重 叠。 .胆红素氧化酶法 胆红素在胆红素在45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在胆附近有最大吸收峰。在胆 红素氧化酶(红素氧化酶(BOD)催化下,胆红素被氧)催化下,胆红素被氧 化成胆绿素,引起化成胆绿素,引起450nm吸光度下降,下吸光度下降,下 降程度与胆红素被氧化的量成正比。在降程度与胆红素被氧化的量成正比。在 PH8.0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 均被氧化,因而检测均被氧化,因而检测450nm吸光度的下降吸光

21、度的下降 可反映总胆红素的含量;加入十二烷基硫可反映总胆红素的含量;加入十二烷基硫 酸钠(酸钠(SDS)及胆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及胆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促进其氧化。剂可促进其氧化。 在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在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PH5.5)中,当有)中,当有 氟化钠、氟化钠、N-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对甲)和对甲 苯磺酸盐(苯磺酸盐(TPS)存在时,胆红素氧化酶)存在时,胆红素氧化酶 (BOD)可选择性地氧化结合胆红素,引)可选择性地氧化结合胆红素,引 起起450nm波长吸光度下降。吸光度值下降波长吸光度下降。吸光度值下降 程度与结合胆红素浓度成正比。在本反应程度与结合胆

22、红素浓度成正比。在本反应 条件下,条件下, 胆红素和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不被氧非结合胆红素不被氧 化。化。 评价 本法测定结合胆红素,灵敏度和线性上线 均较重氮反应高,手工分析测定上线可达 342umol/L左右,分析仪检测测定上线可到 427.5umol/L,最高达598.5umol/L,但受 BOD用量的限制。由于BOD来源困难,价 格高,故此法尚很少用于临床实验室应用。 胆红素的生成 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 素、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正常人每天约 产生250350mg胆红素。 大部分胆红素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其 中75%由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

23、解 产生。 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 红蛋白的胆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 色素b5)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产生 极少部分是由于无效造血产生,即在骨髓内作为 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 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而产生 胆红素分类胆红素分类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持 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保持相对恒定, 结合胆红素(CB) 03.42umol/L 总胆红素(TB) (00.2mg/dl) 1.717.1umol/L (0.11.0mg/L) 游离胆红素(UCB) 1.713.68umol/L (0.10.8mg/dl)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

24、比较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比较: 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 同义名称同义名称 直接胆红素(DB)、肝 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IBIB)、血胆)、血胆 红素、游离胆红素红素、游离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结合未结合未结合 水溶性水溶性大大小小 脂溶性脂溶性小小大大 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 小小大大 能否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能否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 能能不能不能 与重氮试剂的反应与重氮试剂的反应直接反应阳性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各种严重损害肝细胞的疾病均可致,病因:各种严重损害肝细胞的疾病均可致, 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钩端螺旋体病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