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综合检测(八)(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种状 况的出现缘于()A .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 .政府放弃闭关政策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选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失 去了以往在对外贸易中的独尊地位,外贸格局的变化促使该地区的贸 易总额出现了暂时下降的局面,故 A项正确;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 锁国政策,这只能使通商口岸的贸易总额上升而非下降,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

2、慢而漫长的过程且无法通过广州一 地的贸易总额来体现,故 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虽然已经 初步形成但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到体现,故 D项错误。2.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 以夺我中国蚕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B .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D .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解析:选C。中国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日本向西方学习养蚕之法,材料没有涉及到当时中国向日本 学习先进技术,故 B项错误;“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 成法。日人一

3、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养蚕技术对中国的蚕业形成了冲击,故 C项正确;杭州知府林启只 是对日本的蚕业进步有清醒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的落后, 故D项错误。3. 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 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时间茶叶牛丝其他担数货值比重担数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67 1869 年1 427 63632 52656.04%50 27318 25031.44%726512.52%1870 1874 年1 635 51235 15352.69%62 01522 46833.67%909913.64%1875 1879 年1 87

4、5 50834 39348.22%73 29022 29531.25%1464420.53%A .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B. 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C. 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D .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解析:选B。该时间段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刚刚产生,其产品主 要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故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中国丝茶出口担数逐渐增加,货值出现反复,这是 中国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的结果,故B项正确;近代化经济即工业化,材料与近代化无关,故 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商品经 济取代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4.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 风气大开,群情

5、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 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 .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 A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 司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B项错误;材料中“群情若鹜,”“期 年之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 化,故C项正确;1882年民族工业刚刚起步,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利 润,故D项错误。5. 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

6、涌入,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上 述状况()A .体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C.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D .说明市场已为洋商垄断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大量洋纱充斥中国市场,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很多地区无纱可纺”说明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说明当时洋布大量在中国倾销,并未取代 土货,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中国近代出现机器工业,因此不 能体现近代企业出现,故 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洋商垄断中国市 场,故D项错误。6.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 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

7、占全世界的 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 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 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与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无关,并且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 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可知材 料讲的是洋务运动,后面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经济结构有何变化,故 D项错误。7. 读图,据图中信息可知()商

8、品科TO25%20%15%10%5%0%180年 聘寻年 1920IW1-1920年匹拥幕倉就品率的窘北示息图A .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迅速C. 近代农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D .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解析:选A。从统计表可知,从1840年到1920年这80年间, 农产品商品率仅增长了 15%左右,反过来说,自然经济瓦解的进程缓 慢,故A项正确;表格只是提供了粮食商品率的进程,无法判断民 族工业具体情况,故 B项错误;粮食商品率的变化不能判断农民的 收入,故C项错误;商品率发展缓慢说明了对外国强烈的抵制,故D项错误。8 .下图是1872- 1900年官办和商

9、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1872-1894工矿舎业 枣审总撒T元195-19OOT5T#齋車相鞭(千朮)官办J62M 76%官办27568.25%商办83848.75%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破产B .外商企业的刺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 .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1895年后商办企业增多,1895年甲午战 争战败并非意味着洋务运动兴办企业全盘破产,故A项错误;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是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而非商办企业增多的原 因,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商办企 业增多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

10、确。9. 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 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 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 和国有工厂, 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于()A .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B .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D .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解析:选C。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入华北、华东地区,为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敌人之手,保存经济、国防实力,沿 海和临战地区的工厂被迫陆续内迁,故 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沿 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有工厂 ”可知内迁企业并非完全是官 僚资本,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

11、迁工作 故C项正确;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时才设立陪都,时间 不符,故D项错误。10. 1916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 95万吨增至4897万吨。1913年至1919年中国的轮船吨数,由 13. 32 万余吨增至275万余吨。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 .近代交通业已形成规模B .蒸汽机使用比较广泛C.重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D.列强经济侵略已减弱解析:选C。根据材料“民族资本新式煤矿”不属于交通运输业, 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煤矿与交通使用的能力装置,故 B项错误; 根据材料“民族资本新式煤矿”“轮船”,主要属于重工业领域,且 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故 C项正

12、确;材料论述的是我国民族经济获 得一定发展,而非列强的侵略问题,故 D项错误。11.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 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 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 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C.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做出贡献解析:选C。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 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 “南京沦陷后

13、,国民政府拟定了 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可知,工业迁往内地继续发展,为抗战 保存经济基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限制了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和“ 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 地”可知,企业迁往内地,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 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 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

14、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 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 .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 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解析:选D。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 损中国道德水准,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 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 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 礼貌的内容,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 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 分)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

15、,历时20多年,在 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 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 外国侵略 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 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 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 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 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做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 稻麦,类于铁之

16、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 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 “上在官而下 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 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 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 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 主张并加以评价。(15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 “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 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

17、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外 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 ”“而许多地方官吏, 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得 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政府的 剥削和压榨。第二小问影响,使中国长期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了一系列救亡运动的失败,未能改变中国的 落后状况。(2)第一小问主张,张謇:根据材料 “实业者,西人赅(包 括)农工商之名”“以棉铁为主要”得出:农工商全面发展,重点发 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郑观应: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是官府问题,提 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刺激商业的发展,得出:改良政治和社会环境, 发展实

18、业。第二小问评价,坚持客观公正:一方面肯定其积极作用, 又指出其局限性,在评价的方法上,注重要分别对郑观应和张謇进行 评价。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 义的挤压,政府的剥削和压榨。影响:使中国长期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导致了一系列救亡运动的失败,未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主张:张謇:农工商全面发展,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郑观应:改良政治和社会环境,发展实业。总体评价:体现爱国情感,多角度提出振兴实业的方法,为后世 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张謇的主张较为全面和科学,有可取之处 (提出发展 实业的基本思路,符合工业化发

19、展方向),但由于时局动荡未能成功。 郑观应的主张认识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对专制政府存 有幻想。14.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兹查有三品衔臣部头等顾问官翰林院编修张謇, 创办江苏 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集股一百万元以上。三品衔直隶候补 道严义彬,创办浙江通久源轧花纺织厂,集股在八十万元以上。二品 顶戴安徽候补道许鼎霖,创办江苏海丰面粉公司,集股在六十万元以 上。四品衔候选州同楼景晖,创办浙江通惠公纺织公司。三品衔中书科中书顾钊,创办浙江和丰纺织公司光绪政要实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自行 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注:绅商指既有功

20、名职衔,同时 又经营工商业的社会群体。材料中的张謇等人便是其杰出代表。 )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绅商具有 双重身份,作为商人,他们创办近代企业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他们的另一重官僚的身份,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因素的影 响,在某些方面又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因此论题可肯定或否定、 亦可既肯定又否定绅商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 行论证,如选择肯定,则可从他们不顾官员的身份来开办企业,提倡“实业救国”,具有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爱国主义色彩; 凭借官 员身份寻求政府支持,容易获得资金和设备;容易受到外资、买办的 影响,采用机器生产和近代管理方式;根据材料可知他们大多投资纺 织、面粉等轻工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等等。如选择否定,也要结合史 实进行说明,既肯定又否定,则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对论述进 行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