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_第1页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_第2页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_第3页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_第4页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诗词鉴赏复习古诗词鉴赏复习 怎样读懂诗歌怎样读懂诗歌 射洪中学语文组射洪中学语文组 杨杨 冰冰 诗歌的三要素:诗歌的三要素: (1)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 (2)充沛的感情)充沛的感情 (3)精练的语言)精练的语言 诗歌诗歌 诗、词、曲诗、词、曲 20122015全国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全国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 全国课标卷高考诗歌鉴赏考题特点剖析全国课标卷高考诗歌鉴赏考题特点剖析 一、时代分布一、时代分布 20122015年4年所选择的所选择的8首诗歌,首诗歌,宋宋词词3 首首,宋诗宋诗2首首,唐诗唐诗3首首。选材最多的是。选材最多的是唐诗宋唐诗宋 词词。

2、 二、诗词的体裁二、诗词的体裁 所考诗词中,所考诗词中,诗诗共共5首,首,词词占占3首首,元曲未考。,元曲未考。 从诗词体裁而言,选择了从诗词体裁而言,选择了2首七言首七言绝句绝句,3首七首七 言言律诗律诗,3首首词词。 三三 、作家的情况、作家的情况 8首诗歌涉及首诗歌涉及8位作者。考生熟悉的诗人有位作者。考生熟悉的诗人有陆游、陆游、 岑参、朱熹岑参、朱熹等等3位;可能有印象的是位;可能有印象的是韦庄韦庄等等1位;位; 完全不熟悉的有完全不熟悉的有无名氏、郭震、晏几道、韩偓无名氏、郭震、晏几道、韩偓 等等4位。位。 总体来说,可谓总体来说,可谓“半生半熟半生半熟”。这符合了诗。这符合了诗 歌

3、鉴赏选材的对象是一流作家(名作家)的二歌鉴赏选材的对象是一流作家(名作家)的二 三流作品(非名篇)或二流作家(非名家)的三流作品(非名篇)或二流作家(非名家)的 一流作品(名篇)的大趋势一流作品(名篇)的大趋势。 四、所选诗词的题材四、所选诗词的题材 从题材看,从题材看,写景抒怀、送别感怀、写景抒怀、送别感怀、 羁旅思乡、咏物诗、羁旅思乡、咏物诗、 隐逸、怀古隐逸、怀古等等写景抒情言志类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都有涉及,成为命题诗歌都有涉及,成为命题 首选和考查重点。首选和考查重点。 五、考查内容相对固定五、考查内容相对固定 以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为重点。即以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为重点。即“

4、三赏二评三赏二评”: 三赏三赏赏形象、语言、表达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技巧;二评二评思想(情思想(情 感)感)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围绕三方面设置试题:常围绕三方面设置试题: (1)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2)语言、)语言、表现技巧表现技巧。 (3)情感情感、主旨、观点态度。、主旨、观点态度。 六、题型及分值相对固定六、题型及分值相对固定 以主观简答题以主观简答题为主,设置两个小题,每题为主,设置两个小题,每题 一问或两问;一问或两问;分值分值共共11分分,8题题5分分,9题题 6分分。 先先“懂懂”后后“答答” 古诗词鉴赏

5、规律古诗词鉴赏规律 读懂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术语术语表达是答题的诀窍表达是答题的诀窍 我们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常出现的问题: 1、读不懂诗歌读不懂诗歌阅读方法阅读方法 (“读不懂诗读不懂诗 歌不做题歌不做题”) 2、不知怎样作答不知怎样作答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没有规范(没有规范 答题意识,头脑中无术语、模式等)答题意识,头脑中无术语、模式等) 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 “写什么写什么” 【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为何写为何写” 【情感、主旨、观点态度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6、】 “怎么写怎么写” 【语言、表现技巧语言、表现技巧】 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 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初步读懂诗歌。诗歌。 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识记常见: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识记常见 意象的含义)意象的含义)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 诗歌的表现技巧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 法等;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

7、容: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诗歌的立意;古人云:;古人云:诗言诗言 志志。“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八项关注,读懂诗词八项关注,读懂诗词 (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 题目常常是读诗的切入点,它往往能提示诗歌写作的题目常常是读诗的切入点,它往往能提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时间、地 点、对象(题材)、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和点、对象(题材)、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和 主旨主旨等。要善于从题目中去捕

8、捉到更多的有效信息。等。要善于从题目中去捕捉到更多的有效信息。 储光羲咏山泉储光羲咏山泉 交代了写作对象(山泉);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交代了写作对象(山泉);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 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柳中庸征人怨柳中庸征人怨 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征人怨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万里黄河绕黑山。 1、关注题目(品读标题

9、)、关注题目(品读标题) back 怨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刻练兵备战)(怨时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怨气候酷寒) (怨景色单调)(怨景色单调)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 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 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 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 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

10、题,却 无一无一“怨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 回肠荡气,虽无回肠荡气,虽无“怨怨”字,怨情自生。字,怨情自生。 秦观鹊桥仙秦观鹊桥仙七夕七夕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 夕而写);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夕而写);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交代了写作目的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交代了写作目的 (留别);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暗示了写作(留别);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暗示了写作 手法(

11、浪漫主义手法)手法(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交代了时令、地点、事件;暗含写作者的所闻所感。交代了时令、地点、事件;暗含写作者的所闻所感。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诗描写诗人在夜本诗描写诗人在夜 深人静之时,听到深人静之时,听到 笛声而引发思乡之笛声而引发思乡之 情。情。 读题目(抓标题) 登科后登科后 孟郊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12、安花。 题目是题目是“登科后登科后”,结合内容,理解此诗作者,结合内容,理解此诗作者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成语?成语?春风得意春风得意 走马看花走马看花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高考题: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 居紧挨着作伴。 结合题目,谈谈这一项为什么不恰当。 “幽居幽居”是僻静的居处。是僻静的居处。“少邻并少邻并”是指是指 “

13、很少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很少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读题目(抓标题)读题目(抓标题) 读题目读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永州愚溪住宅以西。【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带着标题去读诗带着标题去读诗:此标题交代了时间(半夜)、地点(西园)、:此标题交代了时间(半夜)、地点(西园)、 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

14、月亮,所见所闻所感)。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所见所闻所感)。 带着这些信息去猜想带着这些信息去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 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结合诗句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结合诗句 一二三联就可知。作者一二三联就可知。作者“望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点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点 明明“寂寞寂寞”二字。那么作者为何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二字。那么作者为何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 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时间

15、地点 事件 读题目读题目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2014年四川卷)年四川卷) 秋暮吟望秋暮吟望 赵执信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思考: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思考: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秋暮秋暮”点明时间;点明时间;“望望”点明事件点明事件(交代了诗交代了诗 歌的内容)(所见);由歌的内容)(所见);由“秋暮秋暮”可揣摩诗人情可揣摩诗人情 感应为

16、悲凉与惆怅;暗示了诗的题材(写景抒情感应为悲凉与惆怅;暗示了诗的题材(写景抒情 诗)诗) 读题目读题目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2009年四川)年四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思考思考: (1)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你从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带着标题信息和联系作者及诗句,请猜想本诗歌可能会蕴含)带着标题信息和联系作者及诗句,请猜想本诗歌可能会蕴含 了哪些丰富的感情?了哪些丰富的感情? 高考题高考题: (1 1

17、)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入”字和字和“摩摩”字的表达效果。字的表达效果。 (2 2分)分) (2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 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 6分)分) 读题目读题目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2011年全国大纲卷)年全国大纲卷) 春日秦国怀古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周朴 (见(见三维设计三维设计P113) 思考思考:此标题提供了哪些信息?:此标题提供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交代了写作时间写作时间(春日)、(春日)、地点地点(古秦国)(古秦国) 和和事件事件(怀古);点

18、明了诗的(怀古);点明了诗的题材题材(怀古(怀古 诗);暗示了诗的诗);暗示了诗的情感情感(怀古伤今)(怀古伤今) 练习:练习:读题目读题目(抓标题)(抓标题) 乌夜啼乌夜啼 陆游陆游 见见三维设计三维设计P109【应用体验应用体验】2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 歌的写作背景;歌的写作背景;“人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 (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

19、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 倡导建功立业!倡导建功立业!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 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 亡御侮的悲怆呼号!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看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是主体风格:一是主体风格: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浪漫

20、主义浪漫主义 豪放派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 2 2、关注作者、关注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back Go 15 二是个体风格:二是个体风格: 曹操诗豪放磅礴曹操诗豪放磅礴 渊明诗淡远闲静渊明诗淡远闲静 昌龄诗雄壮豪迈昌龄诗雄壮豪迈 太白诗激越豪放太白诗激越豪放 少陵诗沉郁顿挫少陵诗沉郁顿挫 居易诗平易浅近居易诗平易浅近 王维诗恬淡优美王维诗恬淡优美 商隐诗含蓄典雅商隐诗含蓄典雅 李煜词颓蘼伤感李煜词颓蘼伤感 晏殊词明朗疏淡晏殊词明朗疏淡 希文词苍凉悲壮希文词苍凉悲壮 柳永词婉约缠绵柳永词婉约缠绵 东坡词雄浑豪放东坡词雄浑豪放 清照词委婉清新清照词委婉清新 稼轩词雄奇奔放稼轩词雄奇奔放 3、走

21、近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观点态度、创作风格等, 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如:陶潜的隐逸生活;王维的寄情山水;李白的放荡不 羁;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苏轼的乐观旷达;辛弃疾 的壮志难酬;杜甫的忧国忧民等 back Go 15 台台 城城 韦韦 庄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 如梦鸟空啼。 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注】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 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韦庄(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晚唐京兆杜陵(今

22、陕西西 安)人安)人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思考:思考: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 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读作者读作者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 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 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用对比的手法回顾 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 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关注正文、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关注首、尾联) 诗歌的正文是

23、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所在。所在。 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起承转合” 近体诗近体诗 绝句: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 抒情。抒情。 有的讲有的讲 究究“起起 承转合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诗歌的章法结构 “起起”破题开启全篇。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照破题开启全篇。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照 应题目(点题);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应题目(点题);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 垫意境等。垫意境等。 “

24、承承”紧承起句。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补充或紧承起句。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补充或 具体加以阐述(阐释)。具体加以阐述(阐释)。 “转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 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从前面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从前面 的铺垫、蓄势转向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的铺垫、蓄势转向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合合”收束全诗。作用:收束全篇,点明主旨,揭收束全诗。作用:收束全篇,点明主旨,揭 示含义,画龙点睛,引发思考(言尽而意无穷)等。示含义,画龙点睛,引发思考(言尽而意无穷)等。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王维王维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起:写景点题起:写景点题 承:继续写景承:继续写景 转:转写人、事转:转写人、事 合:点明主旨合:点明主旨 地点 季节、时间 写景抒情诗:所见所闻所感 恬淡闲适优美 诗人留恋山中不愿离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诗人留恋山中不愿离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2007年四川卷)年四川卷) 葛溪驿葛溪驿 王安石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

26、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注释】 皇祐二年(公元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 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漏,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明灭,或明或暗。归梦,梦中漏,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明灭,或明或暗。

27、归梦,梦中 回乡。坐,因为。岁时,秋日。疏,叶子稀疏。回乡。坐,因为。岁时,秋日。疏,叶子稀疏。 高考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高考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乱”字上,全诗是字上,全诗是 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分) 本诗以本诗以“乱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 的家国之思。的家国之思。首联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 写诗人心烦意乱。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 怀乡之愁,点明怀乡之愁,点明“乱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 “乱乱”蓄势

28、。蓄势。颈联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 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尾联 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 致致。 3、关注正文(、关注正文(关注首、尾联关注首、尾联) 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懂得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起承转合” 词词 上上 片片 下片:下片:抒情(主)抒情(主) 写景写景 (次)(次) 首句渲染气氛,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尾句过渡 懂得懂得诗歌的基本特诗歌的基本特 点点情景结合情景结合 情景一致情景一致 情景相关、相反、情景相

29、关、相反、 相衬相衬 反复品读关键语。反复品读关键语。 A、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尾句和其他表明诗眼、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尾句和其他表明诗眼 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 诗歌首句往往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诗歌首句往往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 句往往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句往往抒情议论,画龙点睛。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最后一联是诗眼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最后一联是诗眼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而,而“留留”则是诗则是诗 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 的厌恶都通过的厌

30、恶都通过“留留”字表现了出来。字表现了出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此夜曲中闻折柳,何 人不起故园情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折柳”二字为诗眼,二字为诗眼,“折折 柳柳”送别送别思妇、思乡之情。思妇、思乡之情。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王维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

31、一关键词 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关键词是关键词是“重重”字。字。“重重”显出雪下得猛,下得显出雪下得猛,下得 久,所以才有下句的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声折竹声”。这一。这一“重重”字表现字表现 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 抓关键诗词句(题眼、结句)、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抓关键诗词句(题眼、结句)、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 的关键语词的关键语词 B、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的关健语、抓住诗词中表情达意的关健语“情感语情感语 言言”。 如:林景熙溪亭:如:林景熙溪亭:“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句中句中“独

32、独”、“闲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 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诗作者苦闷无聊的心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诗作者苦闷无聊的心 境。境。 又如:杜甫倦夜的最后两句是抒情句。又如:杜甫倦夜的最后两句是抒情句。“万事干戈万事干戈 里,空悲清夜徂!里,空悲清夜徂!”这两句诗说这两句诗说“这一夜作者杜甫思这一夜作者杜甫思 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 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 彻夜难眠。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但

33、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 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 云:云:“空悲清夜徂!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 “空悲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折柳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 思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思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折柳”曲的笛声引起曲的笛声引起 的,可见的,可见“折柳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关键。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诗眼诗眼 (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高考题)阅读下面一

34、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折柳”二字是全诗的二字是全诗的 关键。诗中关键。诗中“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关键” 之说?为什么?之说?为什么? 赤赤 壁壁 杜牧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咏史诗,诗歌后两句借用三国

35、这首咏史诗,诗歌后两句借用三国“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中的有关的典故来议论,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情怀?中的有关的典故来议论,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情怀? 通过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表达自通过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表达自 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 抓关键句抓关键句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注】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音乐家。 读尾句,你能读懂杜甫这首诗的内容吗?读尾句,你能读懂杜甫这首诗的内容吗? “

36、落花时节落花时节” 反衬离乱的时势和两人的飘零反衬离乱的时势和两人的飘零 身世。朋友的相逢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偏偏是身世。朋友的相逢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偏偏是 落花遍地的暮春三月,用花落春去的自然背景表明诗落花遍地的暮春三月,用花落春去的自然背景表明诗 人心情的黯然和个人处境的悲凉,也映射盛世的衰微,人心情的黯然和个人处境的悲凉,也映射盛世的衰微, 形成昔盛今衰的对比。形成昔盛今衰的对比。 读首、尾联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

37、昭王所建,原名【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 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读尾联,你能读出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吗?读尾联,你能读出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吗? 读尾联 “独独”“”“怆然而涕下怆然而涕下”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描写。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描写。 诗人因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传神的表达了诗人胸诗人因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传神的表达了诗人胸 怀大志,忧国忧民,但孤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怀大志,忧国忧民,但孤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 愤之情。愤之情。 4 4、关注意象、关注意象 “意象意象”是寄予作者情感的物象,我们只要能领是寄

38、予作者情感的物象,我们只要能领 悟悟“意象意象”中的寓意,就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中的寓意,就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 感情。感情。 梅花绝句(其三)梅花绝句(其三) 陆游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注】坼(h):裂开。裂开。 怎样理解怎样理解“雪堆雪堆”这个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这个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样的心情? “雪堆雪堆”是比喻。比喻梅花像白雪一般(布满四周山是比喻。比喻梅花像白雪一般(布满四周山 中),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中),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39、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心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心情。 读意象读意象 (宋诗)(宋诗)送送 春春 王令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子规”(杜鹃)在古诗中一般通常作为怎样的意象?(杜鹃)在古诗中一般通常作为怎样的意象? 这首诗中这首诗中“子规子规”的形象与通常的有什么不同?的形象与通常的有什么不同? “子规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 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却是对一个美好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却是对一个美好 事物执著不懈的追求的

40、形象。事物执著不懈的追求的形象。 读意象 5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看序注: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 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 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苏轼水调歌头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明月几时有前 面有序:面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 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注释的暗示注释的暗示: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 名,帮助你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名,帮助你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你

41、本诗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暗示你本诗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 句,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句,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 作者,暗示你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作者,暗示你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有时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你本诗的艺术有时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你本诗的艺术 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很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对我们的解题起着很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对我们的解题起着 重要的作用。重要的作用。 大凡提供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 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 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

42、志难酬,愤懑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 孤寂有关。孤寂有关。 读注解读注解 (2013年课标卷年课标卷) 鹊桥仙鹊桥仙 陆陆 游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 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轻舟八尺,低篷 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 必君恩赐与?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博,古代的 一种棋戏。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 烟

43、雨空濛的风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 赐他镜湖一角。赐他镜湖一角。 1 1、联系注解、联系注解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你能推知本词蕴含了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你能推知本词蕴含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吗?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2 2、(、(高考题高考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 么用意?请简要分析。(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6分)分) 1、注解、注解指出本词是从指出本词是从“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开始的,再开始的

44、,再联系陆游的生平经历、诗词创作的联系陆游的生平经历、诗词创作的 特色,我们可以推知本词蕴含了作者特色,我们可以推知本词蕴含了作者壮志未酬、壮志未酬、 壮心不已的幽愤以及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之壮心不已的幽愤以及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之 情情。 2、【解析】词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表现手、【解析】词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表现手 法上属于用典。试题要求回答用典的作用,再法上属于用典。试题要求回答用典的作用,再 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 平。(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

45、原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 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 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分) 登幽州登幽州 台歌 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后不见来者 。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注】登幽州登幽州: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 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 纳天下贤士

46、而建造的。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古人古人:古代那些能够古代那些能够 礼贤下士的圣君。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 才的贤明君主。才的贤明君主。 从注解中你能说说这首诗可能包含了诗人哪些从注解中你能说说这首诗可能包含了诗人哪些 复杂的情感吗?复杂的情感吗? 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愤慨和生不逢时、怀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愤慨和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才不遇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 舟中二首(其一)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

47、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少年行路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注】宋哲宗绍圣元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 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请用三步阅读法读懂下面这首宋诗。请用三步阅读法读懂下面这首宋诗。 三步:看标题三步:看标题 看注解看注解 看正文看正文 第一步:看标题第一步:看标题 思考:标题交代(暗含)了哪些信息?思考:标题交代(暗含)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暗示了交代了

48、地点是在江中船上;暗示了 诗歌题材(羁旅诗)暗示了作者情诗歌题材(羁旅诗)暗示了作者情 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 第二步:看注解第二步:看注解 【注注】宋哲宗绍圣元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作者因党争之祸受 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思考:注解交代了跟诗歌内容相关的哪些信思考:注解交代了跟诗歌内容相关的哪些信 息?息? 交代写作背景是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受牵连被罢职因受牵连被罢职”,暗示,暗示 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点明写作时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点

49、明写作时 间: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暗示作者内心,暗示作者内心 感情凄苦、悲辛。感情凄苦、悲辛。“风用壮风用壮”属于难点注释,属于难点注释, 帮助理解诗句。帮助理解诗句。 第三步:看正文第三步:看正文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少年行路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 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景?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关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景?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关 键句是那几句?键

50、句是那几句? 前四句前四句写江上写江上“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象的景象, 扣住扣住“舟舟”中所见之景中所见之景,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凉境地,表达归家途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凉境地,表达归家途 中的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孤寂落寞之情。后两句为。后两句为关键句关键句,直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抒发内心感叹 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说不尽还家去国的,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壮有志难伸、壮 志难酬的复杂感情志难酬的复杂感情。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诗歌写

51、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 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 6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借题解文)(借题解文) 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 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 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 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 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 题解文法。题解文法。 看题干看题干 晓上空泠峡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52、。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 (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 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指撰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指撰 著授徒。著授徒。 高考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高考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只二十八字, 而而傲岸之气傲岸之气溢于言表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内容,谈谈

53、你的理解。 解析:题干中解析:题干中“傲岸之气傲岸之气”四个字给我们理解诗四个字给我们理解诗 歌指明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再结合注释歌指明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再结合注释 就不难弄懂诗中表现了作者久历沧桑后的从容就不难弄懂诗中表现了作者久历沧桑后的从容 自信和对一切艰难都无所畏惧的气度。自信和对一切艰难都无所畏惧的气度。 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佛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佛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 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 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

54、实这里的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不解” 为为“不在意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 信的心态。第四句中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卧听”“”“瀑布滩雷瀑布滩雷”这这 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 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2013年福建卷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55、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 动。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绿”字的妙处字的妙处。 看题干我们可知道:看题干我们可知道:本题本题考查的角度是诗歌语言考查的角度是诗歌语言 炼字。炼字。考查的重点是考查的重点是“绿绿”的表达效果。答题的表达效果。答题 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 “绿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 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56、增强了诗的 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 可)可) 7 7、关注典故、关注典故 用典,也叫用典,也叫“用事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 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 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 深刻。深刻。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 情形,即情形,即用事用事和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诗人使用典故都是有特殊含义的,一般都会借诗人使用典故都是有特殊

57、含义的,一般都会借 典故表现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意图典故表现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意图,或鲜明强烈或或鲜明强烈或 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关注典故关注典故 辛弃疾永遇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 的作用的作用 “想当年想当年”借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借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 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 的无耻行径,表现词人抗金的主张和恢复的无耻行径,表现词人抗金的主张和恢复 中原的决心。同时也寄予了时光流逝、功中原的决心。同时也寄予了时光流逝、功 业无成的感慨。业无成的感慨。 “凭谁问凭谁问”借廉颇的典故,

58、进行类比,借廉颇的典故,进行类比, 抒写自己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抒写自己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 无门之悲愤或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进行批无门之悲愤或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进行批 评。评。 关注典故关注典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 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

59、怎样的情怀? 诗中诗中“故乡篱下菊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流露出了诗人想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流露出了诗人想 和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的情怀。和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的情怀。 8、关注诗歌类别、关注诗歌类别(抓题材抓题材) 人们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如果能判定一首诗词的人们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如果能判定一首诗词的 所属类型,就可以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及主旨内容。所属类型,就可以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及主旨内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题材古典诗歌中常见题材:(见:(见三维设计三维设计P113P113)

60、(一)送别怀人诗:(一)送别怀人诗: 特征(意象):柳(柳絮)、杨花、春草、酒、船(舟)、长亭特征(意象):柳(柳絮)、杨花、春草、酒、船(舟)、长亭 短亭、灞陵桥、南浦、渡口、阳关、古道等短亭、灞陵桥、南浦、渡口、阳关、古道等 表现要点:表现要点:离情别恨(不舍与伤感、思念与牵挂)、深情厚谊、离情别恨(不舍与伤感、思念与牵挂)、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与殷勤祝福、对人世的感慨、奋发旷达之情。激励劝勉与殷勤祝福、对人世的感慨、奋发旷达之情。 典例:典例: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渭城曲、阳关三叠阳关三叠)(王维)(王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王勃)别董大别董大(高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