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_第1页
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_第2页
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_第3页
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_第4页
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教案 从水之旅谈起概述课标要求对学习探究能力要求1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3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5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8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科学内容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区别

2、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3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6、 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重点、难点重点:(1)对水的熔点与沸点的科学探究;( 2 )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特点;( 3 )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4 )让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

3、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难点:(1)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 )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3 )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放热现象的理解;( 4 )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水资源危机和节约用水的信息。教材分析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教材按照 “从生活走向物理 , 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课程基本理念, 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 , 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 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

4、互转化的条件,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 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材通过对冰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在8 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 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 , 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

5、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学生尚不熟悉,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对于固态能变液态、液态能变气态,学生都不陌生,他们不清楚的是固体分晶体和非晶 体,前者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后者则没有熔点。因而教材第一节以冰的熔点和沸点 为重点而进行科学探究。课本使用冰是因为冰是最常见的晶体,对于冰的熔化和沸腾学生非常熟悉。加热碎冰使用水浴 ,是为了使碎冰受热均匀且吸热较慢 ,这样升温慢,易于观察记 录。教材没有给

6、晶体、非晶体下定义 ,没有对非晶体的熔化进行科学探究 ,是为了突出重点, 降低又t度,避免喧宾夺主。对于温度计的使用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预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 ,为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节,以吸热为核心,教材从实验和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 ,得出 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物态变化都要吸热,同时教材用分子动理论对熔化吸热和蒸发吸热做了简单的解释,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从冰、雾、霜”的形成,认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这是课本第三节的安排,教材淡化 了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突出了生活实例,加强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简单介绍了电冰箱 的原理,既加强了知识

7、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了解电冰箱从 宥氟”到 无氟”的变化原 因,还可以增强学生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的意识。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一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让学生获取有关资源缺少及 水污染的信息,了解世界及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 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法、学法指导第一节和第二节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由于探究水的熔点和沸点”实验仪器较多,且组装困难,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讲解,如怎样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怎样组装仪器等,引导

8、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等。实验小组要明确分工 , 一人观察时间并负责记录数据,另一同学观察温度和冰的熔化情况,同时负责照顾仪器。第 三节和第四节可在教室内完成,第四节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 ,必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同时突出实验探究,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 ,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不宜让学生死记熔化、熔点、汽化、沸点等物理概念。课时安排本章共 4 节, 安排 5课时 , 第 1 4 节每节 1 课时 , 复习 1 课时。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教学建议

9、课时安排1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课标要求1、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 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体验水的三种状态, 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3、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4、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5、从科学探究过程中, 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6、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 、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

10、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 、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4 、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 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5 、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电热壶、冰块、钢勺、水杯、手套学生用:学生实验两人一组 , 每组有: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 100ml )、试管、温度计、细线、水多媒体器材:实物投影仪、云、雪、雨的光盘和图片等资料、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教

11、学设计引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 , 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水无常形, 变化万千 , 无处不在。冬天河里的冰在天气变暖时熔化 , 地上的水时间长了会消失, 变成水蒸气;天气变冷时, 水又会结成冰。形态各异的水告诉我们, 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 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进行新课教师活动一 奇妙的水学生活动说明14 / 15播放水的各种形态的 VCD 光盘或投影 观看 云、雪、雨的图片问:云、雪、雨本质是自然界的什么物质?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存在形态?讲述:云、雪、雨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雪、雨 , 而且

12、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 , 我们将走出神话, 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二 水之旅水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上的 “人造雨”实验。安排两名同学进行 “人造雨 ”实验(教师协助学生)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播放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或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思考, 一段时间后, 安排一名同学解释云、雨、雪的形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的三态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相互转化呢?三 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讲解晶体、非晶体的特点以冰为例讲解熔化、汽化的概念, 说明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 , 温度如何变化呢?问:对提出的问

13、题你有怎样的猜想呢?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讲述:温度计的使用 , 酒精灯的使用和安全规则 , 实验的安装顺序。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巡回指导安排学生汇报数据, 得出结论安排学生整理仪器。四 常见晶体的熔点对常见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 并对非晶体熔化特点进行介绍组织学生阅读、比较教材提供的常见晶体的熔点表和沸点表, 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题组织学生观看信息窗 , 了解影响熔点和沸点的因素小结:讨论、交流、回答听讲引导学生说出水 在自然界的各种 形态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看书两名同学到讲台完成实验, 由学生完成其余同学观看 实验 , 效果更佳学生思考回答, 填写课本上空白部分观看

14、、思考、回答、补充针对云、雨、雪的形成提出各种问题听讲、思考尽量少讲听讲、记忆、思考思考、提出问题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观看、使用实验、记录、观察将两个概念汇报、作图、交流、 放到后面,记忆, 整理仪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听讲、思考阅读、比较, 发表自己 培养学生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 发现问题的题能力了解影响熔点、沸点的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作业:同步学习与探究九年级上册P3 6、 7板书设计第十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一、奇妙的水二、水之旅实验结论: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晶体:原子按一定规律

15、排列固体非晶体:原子的排列无规则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点: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沸点: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探究结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 , 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是 0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 , 温度不变 ,水的沸点是100 四、常见晶体的熔点第十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水的熔点和沸点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 , 知道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 2)通过对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科学探究, 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3)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4)学会对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

16、熔点和沸点。( 5)把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学法指导1 、从本质上讲, 云、雨、雪都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哪几种存在形态?这种物质除了可化作云、雨、雪以外还能化为什么现象?2 、 “人造雨 ”实验 , 帮助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3、天上白云飘飘;地上水流潺潺;夏天狂风暴雨;冬天大雪弥漫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的循环着。你在观察课本图106 后,能说出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吗?4 、晶体和非晶体从内部结构上分析,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5 、探究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实验后 , 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6 、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约为 1700

17、 2000 , 从常见晶体的熔点表中你认为选择哪一种金属作为灯丝最合适?为什么?7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做成的 , 用水银温度计能不能测量 39以下的低温呢?为什么?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呢?为什么?疑解难1 、我知道雨就是水;到了春天, 雪也会变成水。天上的云彩, 难道也是水吗?天上的云彩也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 在阳光照射下, 有时会呈现各种绚丽的色彩。除了云、雨、雪之外, 雾、露、霜、雹都是水变成的。2 、水在电冰箱里为什么会结冰?因为冰箱里面的温度很低 , 水在低温下会结冰。3 、为什么有时在炎热的夏天会从天上掉下冰雹呢?夏天 , 太阳将地面晒的很热, 地面附近

18、的空气也被地面 “烤 ”热了。但是在较高的地方(或高空)温度却是很低的 , 水仍然可以变成雨、雪、或冰雹。高山上的雪不是终年不化吗!4 、怎样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呢?请做课本上 “人造雨 ”实验。将冰放在水壶里加热, 冰变成了水;待水沸腾后 , 壶嘴冒出的大量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会挡住我们的视线, 使我们看不清水蒸气后面的物体 , 这像不像天上的云?水蒸气喷在冷的钢勺(或其它金属体)上 , 钢勺上会有水珠滴下, 这像不像 “下雨 ”?如果在北方的冬季, 室外的温度比较低, 把水放在室外, 水又会结成冰。5 、加热使冰变成水, 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勺变成水, 水在低温下变成冰。你知道使水发

19、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吗?温度是水发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常见的水是液态, 温度升高 , 可以使水变成气态;温度降低 , 可以使水变成固态。温度是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6 、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是固定不变的吗?纯净水结成的冰 , 凝固点(即熔点)是0 , 水中如果含有杂质 , 凝固点会变化。比如盐水在低于0时仍然可以流动, 因为盐水的熔点低于0 。其它晶体的熔点也跟含有的杂质或外界的压强有关。7 、听说在高原上不容易煮熟饭 , 如果我们到了高原上, 是不是就只能吃生米饭?高原上气压低 , 烧水的时候 , 水虽然沸腾了 , 温度却没有达到100 , 不容易煮熟食物。同学们别担心, 到了高

20、原上还是不会吃生米饭的。可以将煮饭锅密封起来, 增大液面上的气压 , 使沸点升高一些。家庭中用的 “高压锅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自我检测1 、将冰箱里的冰块拿出 , 不久就熔化 , 冬季黄河结冰, 到春天就解冻。这是为什么?答:冰块从冰箱中拿出后, 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达到熔点后熔化;春天 , 气温升高后冰块吸热熔化 , 黄河解冻。2 、张宁的手表进水了 , 表面灰蒙蒙的 , 指针一点也看不清。后来, 他把表面朝内 , 底壳朝外, 戴在手上 2h 后, 又能看清指针了 ,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答:表内的水吸热后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还可以在其它热源上微热。第二节 物态变

21、化中的吸热过程课时安排: 1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课标要求1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2 、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区别。3 、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 、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2 、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22、, 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3 、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学生两人一组 , 每组:海波、石蜡、试管( 2 支)、烧杯( 2 个)、热水、温度计( 2 支)、酒精、棉花、细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课本图 10-5 、 10-9 、 10-20 、 10-22 、 10-24 图片

23、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 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 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教师活动熔化与吸热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问: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 , 当晶体熔化时 , 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 熔化过程就会停止, 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本图 10-15 及课本上的解释后作出回答。教师总结补充。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与验证。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 分别盛装粉

24、末状海波及石蜡 , 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然后仔细观察、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学生活动说明学生听讲学生看书、思考后培养学生分析问回答问题题的能力听讲、记忆、思考听讲听讲 由学生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图线。巡回指导问: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教师补充讲述:停止加入热水, 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会怎样?问:实验结论是什么?二、汽化与吸热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 , 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 后 , 作出解释。教师补充、完善。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教师补充、完善组装仪器 , 进行实验学

25、生回答理解物理模型的意义学生实验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学生回答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问:课本图 10-19 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要吸热 , 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请同学们完成图10 21 实验 , 实验的结论说明了什么?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教师补充完善。三、升华与吸热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 回答什么是升华。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 ,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演示图 10-23 所示的实验。讲述: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升华需要热量, 这个特点在生活和生产中

26、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 10-24 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点 ,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小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结作业学生发现道理回答问题思考思考、回答学生完成实验, 归纳实验结论学生回答学生看书 , 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观看现象、解释现象学生思考、回答小结本节内容课本 p12 页 1板书设计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熔化与吸热熔化为吸热过程, 晶体熔化二、汽化与吸热汽化 沸腾蒸发影响蒸发的因素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停止加热 , 熔化停止教学反思蒸发与沸腾三、升华与吸热升华吸热:人工降雨相同点不同点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都属于蒸发现象 都吸热 发生的温度 发生的部位 有无气泡第二节 物态

27、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 , 加深理解2 、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3 、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 、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学法指导1 、从课本图10-15的分子运动模型,你能说出熔化时,分子状态的变化吗?2 、怎样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图1和图2, 一个为晶体海波的熔化图像, 另一个为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像,则图_为海波 熔化图像,图为石蜡熔化图像。以图3而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8、。(1)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AB线段:代表物质外于固体吸热升温的阶段。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 。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一(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 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交 图像上AB线段,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P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的温度是 40 C 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3)从图像上怎样判定晶体的熔点?图像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可以以B点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在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从图3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C。请同

29、学们思考,石蜡熔化图像情况又如何呢?3 、为什么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呢?4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5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有哪些?6 、怎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现象?7 、升华现象有哪些具体应用?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 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 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 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

30、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 ,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新课引入新课一、一、冰雾霜的形成,(一)(一)雾与液化认真听讲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培养学生的熔点为0C ,在0c时,冰,水,水蒸气

31、共存,高于熔点,冰变思考、回答自己获取为水,彳氐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彳氐于熔点,水变为冰。问:信息的能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育书、思考力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观察、思考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将知识与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jztl in、 jztl细观察。学生思考举广结合,加 深对知识何:这个实验里向有儿个物态父化过程,例|4/-t工印席刀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日勺理用牛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

32、液化听讲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思考、回答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观看实验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 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学生回答、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思教师补充完善。(三)霜与凝华学生听讲从现象中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 0c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归纳物理会在小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学生回答概念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学生听讲那么,什么是凝华呢?培养学生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观察能问

3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学生思考、力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举例用所学的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学生讨论、知识解决箱内会结霜?回答实际问题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二、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学生看图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综合解决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力引导学生讨论图 10-35中,AB、BC、CD、DE、EF、FG各学生思考、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回答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学生举例

34、哪些应用?教师补充完善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小结学生小结引导学生小结作业:学习与探究 P12 10、11板书设计第三节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一、冰雾霜的形成1. 1.冰与凝固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2. 2.雾与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3. 3.霜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教学反思第三节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

35、.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 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学法指导:1 .水可以凝固为冰,冰也可以熔化为水,这些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活和生 产中还有类似的变化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2 .课本图10-28 “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谁吸 热,谁放热?3 .“雾”、“露水”和“霜”的形成各需要什么条件?4 .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5 冰箱经常结霜 , 甚至有时关不了冰箱门。观察并讨论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

36、以及形状 , 为什么冰箱会结霜?6 物态变化真不愧是千姿百态, 有时吸热 , 有时放热。请你在图 10-8 中的括号中填上“吸热”或“放热”。, 零下十几摄氏度 , 甚至7 烈日炎炎的夏天, 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更低的温度, 使存放的食物 , 药品保持新鲜。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第四节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课时安排:1 课时重点:( 1)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 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 让学生获取有关水资源缺少及水污染的信息 , 了解世界及

37、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 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课标要求: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 , 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 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的社会问题。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 ,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措施与建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 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均有这方面的大量信息。教师可以提供这

38、方面的资料, 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 并进行交流。通过大量事例说明:因水污染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缺水而导致农田荒芜、土地沙化;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白科学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 , 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 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 , 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1)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 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

39、护环境的意识。(3)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学生用器材,每两人一组,每组铁架台一个、小烧杯 2只、漏斗一个、滤纸浑浊的河水,玻璃棒。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投影器,有关水资源及水污染的 VCD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说 明一、水资源危机课前安排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从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各个方卸状取信息。教师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取的信息,并安排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播放后美水资源危机的VCM盘。问: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 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节水呢 ?问: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播放后美水污染的 VCDbt盘.问: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总结:珍11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 用和保护水资源。学生讨 论、交 流学生观 看、讨 论学生回 答学生听 讲学生讨 论、回 答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