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_第1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_第2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_第3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_第4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纲要求】1. 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2. 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考点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P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01 碳单质(1) 碳单质的存在形式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足球烯,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结构金刚石: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平面正六边形层状结构。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熔点高、质软,有滑腻感。(4) 主要化学性质一一还原性可燃性 CuO 2Cu庆 C=2Cu+ COf (冶炼金属与氧化物反应高温SiO2: SiO2+ 2C高=Si + 2CO 制取粗硅I

2、高温-H2O C+ HkO g =CC H2 制取水煤气浓H2SQ: C+ 2HbSQf浓=CO f + 2SQf + 2H2O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NO C+ 4HNO 浓=Qf + 4NQf + 2HO2一氧化碳(1)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毒,难溶于水。(2) 化学性质一一还原性 燃烧:2CO Q点燃=2CO,淡蓝色火焰; 还原CuO CuO CoA=u+ CQ(冶炼金属)。3. 二氧化碳(CQ)(1) 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固态CC2俗称干冰。 与HO N&O Ca(OH)2(足量、澄清)、Mg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CO+ HO?H2CO, N&O+ CO=NaCO,占燃CO+

3、Ca(OH)2=CaC3X+ HO, 2Mg+ CC=2MgOF C。(3) 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CO的主要来源: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 自然界消耗 CO的主要反应:a. 溶于江水、海水中:CO+ HC?HCG;b. 光合作用将CO转化为Q;c. 岩石的风化: CaCO H.O+ CO=Ca(HCO204. 碳酸(H2CG)弱酸性、不稳定性。碳酸 (H2CG)只能在水中存在。H2CG在水中与CQ共存,因此常把 CO+ H2O当 碳酸用。5碳酸的酸式盐和正盐的比较(1) 在水中的溶解性 含k、Na、nm的正盐易溶于水,其余一般不溶于水;酸式盐均能溶于水。 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溶解

4、度小于其酸式盐溶解度,如溶解度Ca(HCGhCaC可溶性正盐溶解度大于其酸式盐溶解度,如溶解度NazCONaHCO热稳定性一般来说,热稳定性顺序为正盐 酸式盐 碳酸,如稳定性 NaaCGNaHCOHCGo可溶性正盐 难溶 性正盐,如 CaCO高温分解,而K2CQ不易分解。(3) 水溶液酸碱性强弱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正盐溶液的pH大于其酸式盐溶液,如 pH: NazCQ溶液NaHCO溶液。|正误判断辨斬易错易混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判断12C、13C、14C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X )解析12C 13C、14C互称同位素,碳元素的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为金刚石、石墨和C6oo 金刚石和石墨由

5、相同的元素组成,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X )(3)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X )(4) 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X )(5)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V)(6)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V)(7)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V)2. 二氧化碳与盐溶液反应的判断(1) 向Ns2SiO3溶液中通入 CO,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 CO至过量,浑浊消失(X )解析 HSiO3不溶于H2CO。向Ca(ClO) 2溶液中通入 CO气体,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CO至过量,浑浊消失(V)解析 开始生成 CaCO沉淀,CO过量时,Ca

6、CO又与CQ反应生成 Ca(HCO)2 0(3)向CaCb溶液中通入 CO,无明显现象,若先通入 NH再通CO,溶液会变浑浊(V)向饱和NS2C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气体,有晶体析出(V)解析 NaHCO的溶解度比NqCO的小。(5)向NaAIQ溶液中通入CO气体,一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CO过量,沉淀溶解(X )解析 AI(OH) 3不能溶于H2CQ0向饱和NaCI的氨溶液中通入过量 CQ气体,有晶体析出(V)解析会析出NaHCO晶体。r深度思考*提升思维匪力j确定混合气体(CO CO)中含有co气体的实验设计方法CuONaOH 落液E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指定装置的作用A:除去混

7、合气体中的 CO气体。B:检验混合气体中 CO是否除尽。E:除去尾气中的 CQ气体。F:除去尾气中的 CO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写出C中的化学方程式: CO CuoA=u+ CO。(3)确定混合气体中含有 CQ气体的实验现象:B中无明显现象, C中的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 CQ(CQ) : o CO(CQ): o答案通过盛有浓NaQH溶液的洗气瓶通过盛放灼热CuQ的硬质玻璃管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解题探究题组一 CQ通入碱溶液中反应产物的定量分析1. (2018 汕头模拟)将足量CQ通入KQH和Ca(QH)2的混合

8、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Q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nD答案 D解析 CQ与KOH和Ca(OH)2都会反应,但存在着竞争,如果先与KOH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的 KaCCO 立即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CO,因此,可以看成CO先与Ca(OH)2反应,所以通CO后立即有CaCO 生成。第二步还要判断 CO是先跟KOH反应还是先与生成的 CaCO反应,同样可以采用假设法判断, 即如果先与CaCO反应,则生成的 Ca(HCO)2又会与KOH反应,因此是先与 KOH反应,此过程生成 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变,当 KOH反应完全,再与 CaCO反应,直至沉淀完全溶解,故选D。2. 标准状

9、况下,将3.36LCO2气体通入200mL1.0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c(C&) 与c(HCQ)的比值为(不考虑CO、HCO的水解)()n NaOH 0.2mol 4 n CO 0.15mol3,即1vn NaOHn CO ,反应产物为NqCO、NaHCO,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y,A. 1 :1B. 1 : 2C. 2 :1D. 1 : 3答案B解析n(CQ)3.36L0 150moln(NaOH) 0 2001 、/ 1 00molT _10 200mol22.4L - mol -1 一 u.150moi , n(NaOH)一 0.200L x 1.uumoi *l

10、 一 0.200moi,所以n cO1n HCO = 22x+ y= 0.2molx = 0.05mol则V,解得c|x + y = 0.15moly = 0.10mol题组二 CO的综合利用3. 2015 北京理综,27(1)(2)(3)研究CO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 沿领域。(1) 溶于海水的CO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 HCO占95%写出CO溶于水产生HCO的方程式:。(2) 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固碳。海洋农血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Q只来自于 H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

11、整:+叶绿|=(CH2O)x+ x18Q+ xHO(3) 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气提、吸收CO。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 CO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 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再用xmol L 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I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I-L答案(CO2+ HC?HCQ H2CQ?H+ + HCO_2 _L18Ha讯落锻(2)2HCO+ Ca =CaCa+ COf + HOxCQ 2xH2 O(3) -:L. kdM

12、:Xyz解析(1)CO2溶于水生成 HCO, HCO电离出 J和HCO。(2)根据钙化作用的反应物是HCO和CsT ,生成物是 CaCO和CO,故不难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 C尹=CaCU + COf+ H2Q根据元素守恒及示踪原子的标记知,方程式中的空白处为xCO和2xH218Oo (3)该装置为洗气装置,要注意装置中长管进、短管出,且用分液漏斗滴加酸化所用试剂为稀硫酸,因HCI易挥发出来影响后续的滴定而不能用盐酸。根据该滴定过程得关系式:COHCOHCI, n(CO2)=3n(HCI) = xmol -L _ 1x y x 10_3L = xy x 10_ 3mol,所以 c(C

13、O2) = Xy * 10_Jo1 = Xymol -L _1ozx 10 L z考点二硅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P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1. 硅(Si)(1) 硅的存在: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2) 物理性质:灰黑色,硬度大,熔、沸点高,具有金属光泽。 化学性质:常温下与 F2、HF、NaOH反应;加热时能与 Hz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氢化物SiH4,加热时还能与CI2、C2化合分别生成SiCl 4、SiO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Q: Si + O=SiO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F2: Si + 2F2=SiF4CL: Si + 2Cl2=SiCI 4 与氢氟酸反

14、应:Si + 4HF=SiF f+ 2 f。 与NaOH溶液反应:Si + 2NaOHF H2O=NaSiO3 + 2H4。咼温 制法:SiO2+ 2C=Si + 2COT。(5) 用途: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2. 二氧化硅(SiQ)(1) 二氧化硅存在于沙子、石英、水晶、玛瑙(含杂质的石英)等中。SiO2是由Si和O按个数比1 :2直接构成。Si、SiC、Si3N4、BN等也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2) 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主要物理性质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不反应与酸反应只与氢氟酸反应:SiO2+ 4HF=SiFf + 2fO与碱反应(N

15、aOH)SiO2 + 2NaOH=MSiO3+ ”O(盛碱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 )与盐反应高温如与 Na2CO反应:SiO2+ NaCO咼=NSiO3+ CQ f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咼温如与 CaO反应:SiO2+ CaO=CaSiO3用途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电子部件3. 硅酸和硅酸钠硅酸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硅酸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SiO3=SiO2+ HbOo 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硅酸在水中易聚合形成胶体。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干燥剂。(2) 硅酸钠(NazSiOs) 白色、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黏性,水溶

16、液显碱性。 它能与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分别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与盐酸反应: NQSiO3+ 2HCI=2NaCI+ HkSiOs J。与 CO水溶液反应:N&SiO3+ CO+ H2O=HBiQ J + N&CO。 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3)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如硅酸钠(NazSiOs)中表示为 NO SQ2,石棉(CaMgSidCh)可表示为 CaO 3MgO 4SiO 2。4. 无机非金属材料(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常见硅酸盐材料比较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

17、黏土主要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陶瓷窑玻璃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反应:Na2CO+ SiO2=NaaSiO3+ COf; CaCO+ SiO2=aSiQ+ COf。(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正误判断调析易错易混1. 关于Si、SiO2的存在、性质及用途的判断(1) 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V)(2) 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X )Si和SiO2都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X )解析 Si可用于制造半导体,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非金属性:C Si,则热稳定性:CH SiH4( V)高温下用焦炭还原 SiO2制取粗硅(V)(6)

18、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X )(7) SiO 2是酸性氧化物,可溶于强碱 (NaOH),不溶于任何酸(X )解析 SiO2 可溶于氢氟酸:SiO2+ 4HF=SiF4 f + 2fQ(8) 常温下,SiO2与氢氟酸、NaOH溶液均可反应,SiO2是两性氧化物(X )解析 SiO2是酸性氧化物。2 硅酸盐、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质及应用判断(1)玻璃是一种晶体,有较高的熔点(x )(2)水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泡花碱属于碱(X )(3)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盐材料(V)(4)光导纤维、碳纳米管、氮化硅结构陶瓷等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V)(5)高温结构材料具

19、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V)(6)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泥、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X )高温 反应 N&SiO3+ HO+ CO=NaCO+ H2SQ3J,反应 N&CO+ SiO2=N&SiO3 + COf,两反应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都发生(x)(8)硅胶多孔,吸水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和抗氧化剂(x )(9)用SiO2制取硅酸,将 SiO2溶解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得到硅酸(x )(10)水玻璃是混合物,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V)(11)硅胶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失去水后形成的凝胶(x )r深度思考*提升思维能力1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

20、约占地壳质量的90鸠上。(1)用NaSiOs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NSiO3可用作。 NaSiO3可通过SiO2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A. 普通玻璃坩埚B.石英玻璃坩埚C.氧化铝坩埚D.铁坩埚 工业上常利用反应 2C+ SiO2高温=Si + 2COf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是(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 。答案防火剂 D (2)C SiO22写出除去下列固体粉末中混有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1)CaCO3(SiO2)。(2)SiO 2(CaCO)。(3)SiO 2(NHCI)。答案 (1

21、)在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SiO2 +2NaOH=NSiQ + H2O在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CaC(3H 2HCl=CaCb+ COf +H2O(3)方法一:在固体中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 方法二:将固体混合物在坩埚中充分灼烧,除去NHCI。NH4CI=NH f+ HCIf解析 (1)可根据SiO2可溶于NaOH溶液除去。(2)可根据CaCO可溶于盐酸除去。(3)可根据NHCI 的热稳定性,或 NHCI易溶于水的性质除去。I!解题探究总结规律提炼方法、题组一硅和二氧化硅的特性1. (2017 甘肃 秦安一 -中第二次检测 )下

22、列叙述正确的是()A. 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硅酸(H2SQ3)的酸性比碳酸强B. 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C. 石灰抹墙、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D. 玻璃窑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答案 D解析 B项,物质中都含有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C项,石灰硬化的原理是 Ca(OH与CO反应 生成CaCO的过程,而水泥硬化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是对反应中 SiO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SiO2+ 2NaOH=NSiO3+

23、H2O咼温. SiO2+ 2C=Si + 2COT SiO2+ 4HF=SiFf + 2H2O NCO+ SiO2=NazSiO3+ CQ f咼温. SiO2+ 3C=SiC+ 2COTa. 反应中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b. 反应中SiO2表现出氧化性c. 反应中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 反应符合用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的酸酐的道理e.反应中SiO2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A. aceB. bdeC. cdeD. ab答案 B解析 通常用氢氟酸来刻蚀玻璃,与之对应的反应是,因此a、c判断错误;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其中二氧化硅被还原,表现出氧化性,b判断正确;反应是一个

24、复分解反应,用难挥发的二氧化硅制取易挥发的二氧化碳,d判断正确;反应中碳的化合价由 0价变为一4和+2价,e判断也正确。硅的化合价和氧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因此二氧化硅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题组二 高纯硅的提取3. (2017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从石英砂制取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SiO2+ 2C=Si(粗)+ 2COT屮 Si(粗)+ 2Cl2=SiCI 4咼温 . SiCI 4 + 2f=Si(纯)+ 4HCI关于上述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置换反应,是化合反应B. 高温下,焦炭与氢气的还原性均强于硅C. 任一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g硅,均转移4mol电子D. 高温下在炉

25、子里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比例混合就能得到高纯硅答案 D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B正确;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每消耗或生成 28g(1mol)硅,均转移4mol电子,C正确;题中的三个反应是在三个不同的 反应器中发生的,D错误。4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 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石英砂焦炭咼温粗硅HCl573K以上SiHCl 3 粗粗馏SiHCl 3(纯 j1357K 高纯硅写出由纯 SiHCl 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整个制备

26、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 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 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并配平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H2还原SiHCl 3过程中若混有 O,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硅的制取方法时,从资料查阅到下列信息:I .Mg在高温条件下可与 SiO2反应;II .金属硅化物与稀H.SQ反应生成硫酸盐和 SiH4;m .SiH 4在空气中自燃。他们根据信息进行实验,当用足量稀HSQ溶解第I步实验获得的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计算,测得其产率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第I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稀H2SQ溶解第I步实

27、验获得固体产物时,产生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答案 SiHCI 3+ H2=357KSi + 3HC1SiHCI 3+ 3HbQ=HBiQ3 J + H4 + 3HCI 高温下,Hb遇 Q2 发生爆炸 2M叶 SiQ2高温=MgQb Si、2Mg+ Si=MgSi硅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SiH4可自燃,即发生反应 MgSi + 2HaSQ=2MgS4+ SiH, SiH4 +2Q=SiQ+ 2fO解析(1)在SiHCI 3中,把硅考虑为+ 4价,则氢为1价,氯为1价,SiHCI 3水解时,1价 氢还原水中+ 1价的氢,生成氢气。/ .反思归纳在设计制备纯硅的实验题中,常遇到的知识点 (1)咼温下用

28、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咼温SiQ2 + 2C=Si(粗)+ 2CQT 粗硅与干燥 HCI气体反应制得 SiHCI 3:高温Si(粗)+ 3HCI=高温=SiHCI 3+ H2 粗硅与干燥 CI2反应制得SiCI 4:Si(粗)+ 2CI2高温=SiCI 4(4) SiHCI 3与过量H2在高温下反应制得纯硅:SiHCI 3+ H2高=Si(纯)+ 3HCI(5) SiCI 4与过量H2在咼温下反应制得纯硅:SiCI 4+ 2H=Si(纯)+ 4HCI高温SiQ 2 + 2Mg咼=2MlgQb Si(7) SiHCI 3、SiCI 4能与水发生反应:SiHCI 3+ 3H2Q=HSiQ3 J

29、+ 3HCI+ H2 fSiCI 4+ 3H2Q=26iQ3 J + 4HCI(8)SiH 4在空气中易自燃:SiH4 + 2Q=SiQ+ 2HzQ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 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SQ通入NstSiOs溶液产生胶状沉淀,证明酸性HbSOHSiO3(2017 北京理综,10D)B. SiO2硬度大,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2017 江苏,3C)C. HF能与SiO2反应,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2016 全国卷川, 7D)D. 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2016 海南, 4C)答案 B解析 A项,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判断;B项,前后无因果关系。2. 下列说法正

30、确的是()A.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016 四川理综, 1B)B. pH= 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SiO3一(2016 四川理综,3B)C.向NQ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NaSiO3+ 2H*=HSiO3 J + 2Na+(2016 江苏,5D)D.向Na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 SO的离子方程式:2-SiO3+ SO+ HO=36iO3 J + sO(2015 山东理综,12B)答案A解析B项,酸性条件下,SiO3不能大量存在;C项,NaSiQ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D项,应生成HSO。3. 2017 全国卷H, 26(1)(2)(3)水

31、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Q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腻化铸盐醸 L_J L 硝酸r点彼KMn Mg|+ 不沉淀,Fe3*、Al3+沉淀,所以沉淀 B为 Fe(OH), AI(OH) 3。课时作业1 新材料的新秀一一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已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研究的国际热点课题。 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氧化石墨烯即石墨烯的氧化物C. 二者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D. 氧化石墨烯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答案 D解析 石墨烯是碳的单质, A错误;氧化石墨烯因为还含有氢

32、元素,故不是石墨烯的氧化物,也 不是碳的同素异形体,B、C错误;由于氧化石墨烯结构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等亲水基团,所以具有 一定的亲水性,D正确。2. (2017 湖北八校联考)如何解决好碳排放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目 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和富集再利用。下列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A. C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B. CQ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大气污染物高温C. CQ(g) + C(s)=2CO(g) H0,高温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D.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 C解析 CO不是大气污染物,也不能形成酸雨,A B错;C项

33、为熵增的吸热反应,高温有利于自发进行。3. (2018 广州模拟)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反应 Si + 2NaOW HO=N2SiO3+ 2H2 f 中,Si 为氧化剂D. 硅能与氢氟酸反应,则硅可以与盐酸反应答案 A解析 由粗硅制备单晶硅的过程一般为Si SiCl 4- Si + HCl,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硅不能与盐酸反应,D项错误。4. (2018 湖北孝感高中月考)锗(Ge)、锡(Sn)、铅(Pb)与碳、硅两元素同位于第W A族,其原子 序数按锗、锡、铅的顺序依次增大

34、,则下列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A. 铅可形成PbO PbQ两种氧化物B. 锗与盐酸不反应,锡、铅能与盐酸反应C. 锗、锡、铅的+ 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Ge(OHv Sn(OH)42 含-ht 高舸气休CO2含戢低的气怵F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通过过滤的方法即可分离,错;捕捉到的CQ可与H2反应制备甲醇:CO+ 3H2定条件CHO出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A.B.C.答案 DD.解析该方法中咼温反应炉分离出CO,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对;整个

35、过程中NaOH和CaO均可循环利用,错;从捕捉室中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HCQ加入CaO后生成CaCO和NaOHH0,对。7. 化学家Seidel指出Si与NaOH溶液的反应,首先是Si与OH反应,生成SiO4,然后SiOT迅 速水解生成HSi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原硅酸钠(Na4SiO4)能迅速水解,且水解后呈碱性,故NaSiO4为弱电解质B. 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陶瓷及水泥均属于硅酸盐产品C. 2HC1 + NaaSiO3=HSiO3 J + 2NaCl 说明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iD. 半导体工业所说的“从沙滩到用户”是指将二氧化硅制成晶体硅答案 D解析 原硅酸钠(

36、Na4SiO0是强电解质,A项错误;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属于硅酸盐产品,B项错误;HCI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通过盐酸与硅酸钠的反应比较Cl、Si的非金属性强弱,C项错误。&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B. 盛放NaCO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C. 硅胶吸水后可重复再生D. 图中所示的转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解析 SiO2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NaaCO溶液呈碱性,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B错误;题图中有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iOa与NaOH溶液的反应,D错误。9. (2018 邢台质检)将足量C

37、O气体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 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 Na2SiO3B. NatCO、NatSiQC. NatCO、SiOtD. SiOt答案 A解析 将足量CO气体通入水玻璃中, 首先CO与NetSiQ反应生成 HSiOs和NaHCO灼烧时HSiOs 分解生成SiOt,高温下,SiOt与NaHC3分解产生的NetCO反应,生成NetSiOs,所以最后所得固体 物质是NatSiOs。10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通入CO,溶液变浑浊饱和NstCO溶液B通入CO,溶液变浑浊,继续

38、通 CO至过量,浑浊消失NatSiOs 溶液C通入CO,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IO) 2溶液D通入CO,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澄清石灰水答案 B解析 由于NaaCO的溶解度大于NaHCO勺溶解度,因而会析出NaHC诙体,A项正确;B项,HSiOs 与CO不反应,浑浊不会消失;C项,CO+ Ca(CIO)t+ HO=CaGO+ tHClO,溶液变浑浊后加入品红溶液,被HCIO氧化褪色。11. (2O17 大连一中模拟)将足量的CO不断通入KOH Ba(OH)t、KAIOt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 的物质的量与所通入 CO的体

39、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t + CG=BaCQ+ H2OB. 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C. de段沉淀减少是由于 BaCO固体的消失D. be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IO】+ 3H2O+ CG=2AI(OH) 3 J + CO答案 B解析 CO优先与Ba(OH)t反应(图像中Oa段),然后与KOH反应(图像中ab段),接着与KAICt反 应(图像中be閔,再与KtCO反应(图像中ed段),最后与BaCO反应(图像中de段)。12 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同时含有三硅酸镁(Mg2Si 3O8 nHO)等化合物。(1) 三硅酸镁的氧化物形式为 (2) AI 2Q、MgO和SiO2都可以制耐火材料,其原因是 (填字母)。a. Al O MgO和SiO2都是白色固体b. AI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