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_第1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_第2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_第3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_第4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0前言11 研究方法21.1 研究对象21.2 研究工具31.3 施测程序31.4 数据处理32 结果与分析32.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42.2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现状分析62.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82.4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83 讨论93.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特点93.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特点123.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特点124 结论13参考文献1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摘 要 为了方便日后教育工作者在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上能够找到更好的对策,结合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对症下药,更好的解决手机

2、依赖的问题。我们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河南省各大高校的2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有较高的贡献;外倾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逃避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严谨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人格特征;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futu

3、re educator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can find a better response, combining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uit the righ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e use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scale, large five personalit

4、y scales to the major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to carry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81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trait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n the Rong-breaking, low efficiency, avoidance has a higher contribution; the extra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ha

5、ve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inefficiency and evasion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he rigorous personality trait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runaway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dependence;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ionships前言伴随着

6、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个城市中的低头一族,走在各大高校的校园里不免看见一个个大学生低头摆弄自己手中那巴掌大的手机,更是有身边的朋友表达离开了手机就觉得很烦躁,没有安全感。这种成瘾的状况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次的数据收集之后,希望能在手机依赖问题上能够找到相应的对策,也希望能对日后其他心理学研究做出一定的积极影响。 有些人说自己一直放不下手机,这是不是就是手机依赖呢,其实,现在它还没有一个特别规范的定义。Katharine等人的研究把手机依赖定义为手机没信号或没电时个体感觉没有安全感,手机恢复正常个体恢复正常2。也有人认为,不

7、管手机有没有消息,都会强迫自己去查看自己的手机 3,4。也有人认为这是使用手机的这一行为已经不受控制。导致其身心各个机能系统受到损害的一种成瘾行为6。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有对手机依赖这一名词做出自己的解释,而且也有很多研究者从个体的情绪,人格,能力,认知等心理方面和个体的生理方面都对手机依赖做出了一定深入的研究探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发现当你过度使用手机,对着屏幕看一个小时左右时,你会发现眼睛酸痛,疲劳无神特别是熬夜用手机看电视剧,有的大学生凌晨才会放下手机去睡觉。这样对你的视力,颈椎等都造成损伤,第二天也会精神不振7,8。如果说我们就这样依赖手机,任由手机摆布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一

8、天天的失去应有的色彩,当你不再抬起头主动与人沟通交流,而是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用微信,朋友圈去代替你真正的社交生活,你也不再走出家门去进行社交,锻炼,这就打乱你本该有的生活规律。长期如此,便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生理紊乱等 9。 人格这个词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你向他人展示的自己与现实中本身的你也许不一样,所以说一个人的人格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国内外研究心理学的人数不胜数,由于大家研究方向不同,那么对于人格这个词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现如今,大家普遍接受的人格“ 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等方面的整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

9、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10。人格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我们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也表现出来各种人格特征,这些不同的人格特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便让我们能够健康成长,塑造一个稳定而又健全的人格。先前也有学者从人格特质入手来探究手机依赖的问题。关于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社交外向性人格特质和焦虑水平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11。胆汁质的人对手机的依赖性比多血一粘液性的人更高12。总之,结果各式各样,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需要我们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证实某些研究结果。以今为止,手机依赖和人格特征依旧联系紧密。究竟是什么人格特征在影响着大学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答案,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人格特质在手机依赖这一现象

10、中是起着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也是有待进一步论证的,本研究将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密的研究仪器去继续探讨这一问题:一是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二是来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原因。也很希望此次的研究能够足以说明某些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各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分别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共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表1 被试人口学变量分布(N=281)人数百分比性别男12745.19%女15454.81%年级大一12143.06%大二11239.85%大三3010.67%大

11、四186.42%专业理科类9032.02%文科类10537.36%工科类7526.69%医学类51.77%其它62.16%家庭来源城镇9333.09%农村18866.91%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9651.89%非独生子女18548.14%是否学生干部学生干部13849.11%普通学生14350.89%1.2 研究工具1.2.1 手机依赖量表 手机依赖量表是采用的5点评分,需要被试进行其程度的判断,其中的8道题,需要通过回答是或者否来让我们判断被试是不是手机依赖的人,只要超过5道回答的是,那么就说明这个人为手机依赖。总量表及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 92,0. 86、0. 84、0. 8

12、8、0. 79。该量表信度较好,编制时采样为我国大学生,依据我们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因此适用于我国大学生。1.2.2 大五人格量表 大五人格量表是我们做研究过程中经常见到的量表,它在中国的大学生被试中有很高的应用率。具有非常好的信效度,系数从0.75(开放性) 至0.91(神经质),重测信度从0.65 (外向性) 至0. 82 (神经质) 。1.3 施测程序使用同一指导语,对300名被试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际情况认真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4 数据处理施测后,收回问卷并剔除无效数据和极端数据,采用SPSS20.0来进行后期的结果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大

13、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2.1.1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2。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MSD)男生女生t手机依赖总分2.770.562.830.50-0.863戎断性3.030.882.860.831.712失控性2.820.613.030.58-2.890*低效性3.020.893.090.82-0.704逃避性3.000.962.990.860.103注:*表示在P0.05时显著;*表示P0.01时显著(下同)由表2可知:大学生在失控性得分上,女生显著大于男生;在总分、戎断性、低效性和逃避性得分上

14、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1.2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3。表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MSD)城镇农村t手机依赖总分2.910.512.740.532.418*戎断性3.100.782.850.872.257*失控性3.010.532.890.621.538低效性3.160.883.000.831.495逃避性3.140.862.920.921.917由表3可知:城镇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戎断性得分显著大于农村大学生;在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2.1.3 独生子女与

1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4。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手机依赖差异比较(MSD)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t手机依赖总分2.860.542.770.521.380戎断性3.010.862.900.851.001失控性2.980.562.910.610.933低效性3.160.943.000.791.456逃避性3.090.912.940.901.249由表4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手机依赖量表及其分量表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1.4 班干部与普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班干部和普通学生手机依

16、赖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5。表5 班干部与普通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MSD)班干部普通学生t手机依赖总分2.710.572.890.47-2.895*戎断性2.820.893.050.80-2.269*失控性2.860.643.000.54-1.907低效性2.890.863.210.81-3.175* 逃避性2.900.893.080.91-1.694由表5可知:在总分、戎断性和低效性得分上,普通学生显著大于班干部;但在其他维度没有差异。2.1.5 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6。表6 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

17、比较(MSD)大一大二大三大四F手机依赖2.910.452.960.472.120.292.160.2943.596*戎断性3.070.703.110.932.210.492.120.6217.949*失控性3.040.533.080.552.250.402.350.3629.232*低效性3.150.823.240.812.420.732.350.5813.584*逃避性3.140.853.160.852.230.692.180.8416.713*由表6可知:在手机依赖总分、各维度得分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2.1.6 不同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

18、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7。表7 不同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比较(MSD)文科理科工科医学其它F手机依赖2.820.512.760.542.850.522.290.372.860.731.552戎断性2.920.822.890.883.000.852.700.513.331.030.588失控性3.000.562.860.592.990.612.420.672.610.592.223低效性3.060.853.060.833.050.852.460.293.441.220.911逃避性3.000.832.940.913.080.942.200.833.271.301.362由表7可知:大学生

19、在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各个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2.2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现状分析2.2.1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8。表8 男女生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男生女生t人格特质40.19-2.883*人格神经质2.970.582.980.58-0.171人格外倾性3.170.533.220.51-0.764人格开放性3.120.363.180.18-1.483人格友善性3.270.363.470.31-5.102*人格严谨性3.330.453.360.45-0.426由表8可知:大学生在

20、人格特征总分及其友善性得分上,女生显著大于男生;在其它分维度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2.2.2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9。表9 生源地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城镇农村t人格特质10.20-0.130人格神经质2.930.553.000.59-0.886人格外倾性3.250.563.170.481.036人格开放性3.170.413.140.340.651人格友善性3.350.343.390.35-0.900人格严谨性3.330.433.350.46-0.242由表9可知:大学生人格特征总分

21、以及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2.2.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0。表10 是否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是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t人格特质10.200.301人格神经质2.950.642.990.54-0.445人格外倾性3.230.553.180.490.708人格开放性3.170.383.150.360.430人格友善性3.360.373.390.33-0.464人格严谨性3.360.463.330.45-0.477由表10可知:是否是独生子女

22、对人格特征量表及其分量表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2.2.4 班干部与普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班干部和普通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1。表11 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班干部普通学生t人格特质90.191.395人格神经质2.890.573.050.58-2.398*人格外倾性3.330.533.070.464.272*人格开放性3.150.363.150.37-0.048人格友善性3.380.353.380.340.100人格严谨性3.380.473.300.441.443由表11可知:在神经质得分上,普通学生显

23、著大于班干部;在外倾性得分上,班干部显著大于普通学生;但在总分、开放性、友善性和严谨性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2.5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2。表12 不同年级在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大一大二大三大四F人格特质23.280.232.112人格神经质2.960.563.010.592.910.522.970.670.293人格外倾性3.170.513.190.523.300.493.300.500.694人格开放性3.130.373.150.353.160.3

24、43.300.451.089人格友善性3.320.353.410.343.380.323.520.322.435人格严谨性3.300.493,350.393.460.463.340.570.939由表12可知:在人格特征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2.6 不同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得分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3。表13 不同专业在人格特征差异比较(MSD)文科理科工科医学其它F人格特质003.140.304人格神经质2.960.582.950.533.0

25、10.602.781.073.360.690.949人格外倾性3.240.483.180.543.180.483.100.993.260.500.277人格开放性3.150.373.160.383.140.363.160.283.130.360.061人格友善性3.400.353.380.333.360.363.310.213.270.360.354人格严谨性3.380.473.340.433.320.413.370.313由表13可知: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没有什么专业差异。2.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

26、表14。表14 手机依赖与人格特相关分析人格特征总分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友善性严谨性手机依赖总分0.0350.215*0.004-0.065-0.111-0.063戎断性-0.0250.154*-0.073-0.064-0.112-0.033失控性-0.0610.089-0.002-0.055-0.098-0.129*低效性0.0250.254*-0.021-0.100-0.097-0.089逃避性0.186*0.202*0.1050.008-0.0370.064由表14可知:手机依赖总分、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与人格神经质得分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征与逃避性正相关;严谨性与失控性负相关。2.

27、4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讨论大学生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本研究将以人格特征各维度为自变量,手机依赖各维度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5。表15 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戎断性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tttt神经质0.2082.135*0.0821.2070.4154.394*0.4734.718*外倾性-0.010-0.0850.1301.5840.2312.025*0.3733.077*开放性-0.120-0.863-0.055-0.569-0.187-1.3920.0010.009友善性-0.226-1.451-0.115-1.053-0.132

28、-0.872-0.124-0.771严谨性0.0920.708-0.198-2.068*-0.070-0.5570.1431.074由表15可知: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有较高的贡献;外倾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逃避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严谨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有较高的贡献。3 讨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关系,包括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手机依赖分别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来源等的统计分析,作出如下讨论。3.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特点本次的探究结果,基本上可以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基本上属于中等偏上的程度,手机依赖总分以

29、及各个维度得分的均值都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这与洪艳萍调查研究基本一致14。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今的大学生有手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随处可见,无论是上课还是走在路上都能看见有人低头摆弄手机。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选择了用手机来代替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各种社交通讯软件,各种网络交友的软件,各种视频影像软件都已经悄悄的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其次,手机本身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各种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支付,也就促使了更多人和手机形影不离。本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家庭来源上,是否担任班干部上,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并没

30、有显著的差异。在性别上,手机依赖总分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手机依赖失控性得分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女大学生在失控性得分上显著大于男大学生。这与黄海等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不同15。失控性是指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经常进行网购,同时喜欢追剧、看电影、玩游戏等,这个时候有一部智能手机的话,对于她们来说是非常方便的,这就造成她们的一种依赖感,很难合理安排时间。而大多数男大学生经常进行室外活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相比女生,大多数男生是极少网购和追剧的,男生选择使用手机大多是社交和游戏,所以在控制玩手机时间方面,男大学生是要比女大学生好一点,这是可以解释的。在家庭来

31、源上,手机依赖总分以及各个维度都表现出城镇显著大于农村的状况。这个结果与许艳等人关于手机成瘾和幸福感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他们认为农村大学生手机依赖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9。结果的不一样可能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城镇大学生相对于农村大学生生活比较富裕,家庭条件好,更容易去接触手机和网络,父母也会更早的选择让孩子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天天低头玩游戏,到了大学时期他们对手机也就有了更深的依赖感,会觉得没有手机无法生活。但是农村的大学生从小家庭环境就比较贫苦,可能连手机的样子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即使是上了大学,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勤工俭学,贴补家用

32、,手机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不是沉迷其中,无所事事。所以说城镇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依赖手机。城镇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当他们面对没有手机的生活时就会更容易出现烦躁,压抑,脾气暴躁等情绪,而农村大学生从小就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抱怨和埋怨生活的不公,唯有努力才能成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因此在生活中没有手机时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情绪上的不满和不适应。家庭中几个孩子跟手机依赖没有什么关系。以前可能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没有现在好,大多数的人们都买不起手机,更何况给自己的儿女买手机呢。现如今改革开放,人们步入小康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人可以买得

33、起商品,无论自己家中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当孩子步入大学的殿堂时,别人家孩子都有的手机你肯定也会有,那么,你是独生子女也好,或者有兄弟姐妹也好,你们都会有手机,自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可能由于被试独生子女的人数显著少于非独生子女的人数,而造成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也是可能的,这需要我们日后进一步去研究。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在手机依赖总分、戎断性和低效性得分上,普通学生显著大于班干部,但在失控性和逃避性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洪艳萍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相左14。在本调查研究中普通学生的手机依赖要高于班干部,班干部是老师或者同学挑选出来的有责任、有担当、热心、成

34、绩优异的同学,他们有更高的自律性,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班干部日常工作较多,比较繁忙,没有时间玩手机,对手机依赖程度较低。而普通学生课后的空闲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玩手机就会成为他们娱乐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长久下去,他们便会对手机产生较高程度的依赖。在戎断性得分上普通学生大于班干部,我们可以从研究结果中得知普通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当失去手机时,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内心的落差也会比较大,情绪反应更加强烈,相反,班干部比普通学生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情绪反应。在低效性得分上普通学生大于班干部,原因在于班干部责任心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有旺盛的精力,严格要求自己,合理

35、安排时间,高效率高标准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在一次次的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普通学生不善于抓住这样的锻炼机会,同时生活中懒散,做事拖拉,完成任务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说班干部的手机依赖总分、戎断性和低效性得分相比普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也会有一定的不同,伴随年级的增加,手机依赖的程度变低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黄海等人认为低年级的同学手机依赖程度高于高年级的同学一致16。之所以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同学刚步入大学校园,度过高考的难关,身心比较放松,无忧无虑,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玩手机,追剧自然就可以肆无忌惮,手机渐渐填充他们的大学生活,

36、虚度光阴,每天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这样一来他们的办事效率,心理生理的健康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也会导致其情绪多变,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等。但三大四的同学因为面临各种压力,毕业、考研、就业等等,无心玩手机,更多的是把自己全心身投入到学习或者是奔波在外寻求安定,他们不会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对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更加高效,同时每天充实的生活也会让他们作息规律,情绪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更不会说控制不好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才会说低年级喜欢玩手机。不同专业大学生们,在玩手机的程度上没有什么不同的差异。这与陆润泽研究结果不太一致,陆润泽等人认为医学生手机依赖所占比例最低,理科生所占比例最高,文科类其次17。当

37、代大学生学业压力,思想压力都没有那繁重,无论你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会在大学生活中有足够的课余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也会有很多大学生选择拿起手机在宿舍的床上慵懒的玩游戏、追剧等,许多高校中的大学生似乎都已经有了这样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手机渐渐的取代各种有滋有味的活动,大学生宁愿一天躺在床上睡觉,也不愿意选择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因此,即使专业不同,效果也是一样的,大家都爱玩手机。其次研究结果的不一样可能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导致各个专业方向的人数不是特别均衡,所以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3.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特点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整体的人格特征是比较积极向上、

38、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的,热爱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严谨性。不同性别有不同的人格,女大学生显著大于男大学生。这与顾寿全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 18。会有多种原因造成我们结果不一样。高校的女生比男生友善性更高,这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哺乳动物,女性天生就有母爱精神,更加懂得宽容,隐忍,在待人接物方面会比男生更加友善,而男性从小就是比较活泼爱动,更是喜欢打架斗殴,脾气秉性也是比较急躁等。所以说高校男生总体没有女生友善,男生总体的人格特征得分也会比女生略低一些。班委与否和人格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神经质得分上普通学生显著大于班干部,而在外倾性得分上,班干部显著大于普通学生。这是因为班干部是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同学

39、,他们的对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而普通学生相对于班干部,没有那么好的思维决策能力,比较容易情绪化、产生烦恼,没有积极的情绪体检。因此没当班委学生神经质就会凸显出来了。在外倾性方面,班干部经常组织举办各种班级活动,与不同的人接触交流,自身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自信,充满阳光,健谈的人,而普通学生极少参加组织各种活动,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甚至不喜欢与外界接触,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内向的人。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年级和家庭来源上,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是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之后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人们普遍

40、教育程度都比较高,无论家中是独生子女还是多个孩子都会让其有一个良好的人格,接受更好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塑造了一个健全的人格。我们步入大学校园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无论选择哪一个专业,无论是大几,我们的知识素养越来越高,人格的塑造只会越来越好,大学生的素质也是不断提升。3.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特点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手机依赖总分、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与人格神经质得分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征总分与手机依赖逃避性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是,严谨性的人格和玩手机时的失控是负相关。之后,我们继续做回归。结果发现,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有利于手机依赖的

41、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形成;外倾性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低效性、逃避性;严谨性的人格特征不会让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的失控性。由此可见,神经质的那些人非常容易不由自主的就玩手机,那种性格外向的人也是一样的,还有就是没有自制力,严谨性比较低的同学,也是很容易就会陷入手机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高神经质的人安全感低,极易紧张和无助,感觉别人都看不起自己,他们会选择通过手机,网络世界来证明自己,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以此逃离现实世界的残酷和艰辛,避免与他人正面的沟通,从网络聊天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欢乐。而低严谨性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差,做事拖延,容易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他们同样也会选择玩手机来满足自己

42、,获取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且一旦玩手机就会难以自拔,沉浸其中,不会合理安排玩手机和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的习惯,反之高严谨性的人就不易养成手机依赖的习惯。外倾性的人格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会通过手机接触各种新鲜事物,那么可能对其他事情的完成效率就会降低,同时也会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专注于自己热衷的手机。因此各种人格特征有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手机依赖的关键因素,长此下去,也会产生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4 结论(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整体上是中等偏上,比较严重。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家庭来源、是否班干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2)大

43、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年级、家庭来源上人格特征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是否班干部有显著性差异。(3)手机依赖总分、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与人格神经质得分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征总分与手机依赖逃避性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格严谨性得分与手机依赖失控性呈显著负相关。(4)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戎断性、低效性、逃避性有较高的贡献;外倾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低效性、逃避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严谨性的人格特征对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有较高的贡献。参考文献1 邱致燕,张斌,徐沁格,等.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探析及其危害控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 (6) :693-696.2 KATHARINE B.Phone-reliant britons in the grip of nomophobia, the independent eb/OL.2016-01-22 .http: /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 news/phonereliant britons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