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_第1页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_第2页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_第3页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_第4页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明确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评定技术的标 准,及人体运动的内力和外力。2、了解跑、跳、投的阶段划分,明确决定跑、 跳、投成绩的因素。3、明确各技术阶段的基本要求。4、初步具体指导田径运动实践和评价运动技 术的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概述田径运动技术概述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田径运动技术: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由于运动者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技术风格各异。但是从整体上看,任何人的技术都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

2、体生理学等体育学科理论的有关要求。所以,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运用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对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的分析和解释。2、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1)实效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 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 动效果。(2)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 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 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 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在: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在: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和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效能。第二

3、节第二节 跑跑的技术原理的技术原理1 1、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2 2、影响跑的力与决定跑速的因素、影响跑的力与决定跑速的因素3 3、跑的技术组成部分和各阶段技术要求、跑的技术组成部分和各阶段技术要求o原苏联对跑的基础理论包括以下内容:1 1、跑的时期划分、跑的时期划分着地瞬间支撑时期(缓冲阶段、垂直瞬间、后蹬阶段)离地瞬间腾空时期(身体总重心上升阶段、身体总重心 轨迹最高点、身体总重心下落阶段)2 2、影响跑的力、影响跑的力 内力肌肉工作所产生的力 外力重力、空气阻力、支撑反作用力3 3、支撑时期的某些动力学特征、支撑时期的某些动力学特征4 4、身体各环节及总

4、重心的运动、身体各环节及总重心的运动5 5、各种距离跑的运动学特征、各种距离跑的运动学特征o原民主德国对跑的技术基础理论包括以下内容:1、动作周期动作周期的划分及周期的最重要阶段。2、后蹬力后蹬力的作用,参与后蹬工作的主要肌群。3、跑步动作的节省化;跑的直线性与肌肉的协 调工作。4、步长、步频步长、步频与跑速跑速的关系。5、不同的比赛距离要求有不同的运动强度。o美国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跑的技术基础理论:A、腿在跑动中的动作是周期性周期性的:两脚依次着地,被上体超过后又离开地面向前摆动,准备下一次着地。B、决定跑速的两个因素 跑速跑速= =步长步长步频步频C、影响步长与步频的诸因素。一、跑的概念

5、和时期、阶段的划分一、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o跑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动作协调连贯的周期性运动。o跑的一个周期中由两次单脚支撑时期和两次腾空时期组成。跑的时期划分平面图跑的时期划分平面图前支撑阶段:前支撑阶段:从脚着地时起到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止。后蹬阶段:后蹬阶段: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的垂直上方起到脚蹬离地面为止。后摆阶段:后摆阶段:从脚蹬离地面起到大腿摆至垂直于地面为止。前摆阶段:前摆阶段:从后摆结束到脚着地为止。二、影响跑的力与决定跑速的因素(一)影响跑的力(一)影响跑的力1、内力: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6、。如肌肉收缩力肌肉收缩力、关节内部和关节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2、外力:外力:指人体与外界物体(地面或者介质)相互作用时,外界物体对人体作用的力。如支撑反作用力支撑反作用力、重力重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摩擦力摩擦力等(二)决定跑速的因素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步长: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跑速跑速= =步长步长步频步频步长组成步长组成 步长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 (1)后蹬距离:后蹬距离: 是指后蹬阶段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身体条件如腿长,后蹬角度和后蹬腿的伸展的程度。

7、(2)腾空距离: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初速度,腾起角和空气阻力等。 (3)着地缓冲距离:着地缓冲距离:是指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地点间的水平距离。它与腿长、着地角度和脚着地的时机等因素有关。后蹬距离后蹬距离着地缓着地缓冲距离冲距离腾空距离腾空距离V运动员离地瞬间的腾起速度(矢量) V2后蹬时支撑反作用力所产生的补充速度离地时身体重心的腾起角 L身体重心抛物线转迹后蹬后蹬o必须加大后蹬的力量,o加快后蹬的速率,o增大后蹬腿髋、膝、踝三关节的蹬直程度,o缩短后蹬的时间,o后蹬方向正确,后蹬角度4750度。蹬摆配合蹬摆配合o摆动腿正确的前摆不仅为后蹬动作创

8、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摆动的力量、速度、方向和幅度还会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影响后蹬的效果。 o摆动腿正确的前摆的要求是方向要正确, 速度要快, 力量和幅度要与后蹬动作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后蹬的效果和有助于增加步长。步频步频o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o支撑时间: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中着地缓冲距离和后蹬距离所花费的时间。o腾空时间:腾空时间:是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总结:总结:(1)步长和步频与上体姿势和两臂摆动动作有关。正确的上体姿势能为蹬地和摆动创造良好条件。 跑时上体较正直相对稳定,不前倾后仰左右摇晃,头部与上体一致不低不仰。 两臂摆动不仅能起维持平衡作

9、用,且能加强下肢动作的效果。摆臂的力量、速率、方向和幅度对步长步频有重要影响,整个摆臂动作应放松自然, 并与下肢动作协调配合。(2)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因人而异, 受身体形态和素质等因素影响,要据个人特点合理塔配,调整步长和步频的比例关系,是提高跑速的有效途径。跑跑 速速初速度初速度腾起角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空气作用力缓冲时间缓冲时间后蹬时间后蹬时间身高、腿长身高、腿长着地角度着地角度初速度初速度腾起角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空气作用力身高、腿长身高、腿长蹬伸距离蹬伸距离蹬伸角度蹬伸角度影响跑速的因素影响跑速的因素步步 长长后蹬距离后蹬距离腾空距离腾空距离着地缓冲距离着地缓冲距离支撑时间支撑时间腾

10、空时间腾空时间步步 频频三、跑的技术组成部分三、跑的技术组成部分 和各阶段技术要求和各阶段技术要求(一)(一)起跑起跑任务: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的冲 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要求:要求:两起跑器踏脚板到起跑线的距离和踏脚板支起 角度应能保证运动员在完成“预备”动作时,使髋、 膝、踝三关节均处于最有利于爆发用力的角度。起跑的三个技术阶段:起跑的三个技术阶段:各就位 (On You Marks) 预备(Set) 鸣枪(Go)O O鸣枪瞬间鸣枪瞬间 f1“f1“预备预备”口令时起跑器所受的压力口令时起跑器所受的压力f2f2作用于后起跑器的力之最大值作用于后起跑器的力之最

11、大值 f3f3作用于前起跑器的力之最大值作用于前起跑器的力之最大值t1t1起跑反应潜伏期起跑反应潜伏期 t2t2起跑反应运动期起跑反应运动期 t1+t2t1+t2起跑总时间起跑总时间1 1、起动时的肌肉工作、起动时的肌肉工作 o 在起动与加速阶段人体的向前运动主要依靠 支撑腿强有力的蹬伸动作。 在起跑和加速跑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后蹬动作,此时的支撑时间比最高跑速时约大1.51.8倍,这就有可能利用较大的摆动半径,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大的水平加速度。2 2、起动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起动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o起跑时膝关节的角度对起跑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这个角度有利于腿的快速蹬伸,而减小

12、膝关节角度则能增加施加于支撑面的压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o当运动员听到起跑信号后,到开始做动作之间,有一短暂的反应潜伏期(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反映潜伏期约为0.120.14秒),然后两腿同时开始用力蹬离起跑器,但后腿用力持续时间短,前腿用力持续时间长。(二)(二)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后的加速跑任务: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发挥到较高跑速,迅 速过渡到途中跑。 中长距离跑则是根据战术需要采取适当的跑速,迅速占据有利位置。 短距离跑要求上体前倾逐渐抬起,步长步频迅速增加。(三)(三)途中跑途中跑o任务任务: :短距离跑项目途中跑是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继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跑。o中长距离跑则是运用技术和战术合理分配体力,善于放松,以节省能耗。(四)(四)终点跑终点跑o任务: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进行冲刺,尽快以躯干触终点线后沿,以获得最佳成绩和名次。o要求:保持好途中跑的技术和节奏,把因体力消耗和动作变形而引起的速度下降减小到最低程度。复习思考题o1、从实效性与经济性角度说,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