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_第1页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_第2页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_第3页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_第4页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第九章第九章 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慢性病(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chronic diseases) 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 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 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以高血 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2、慢性病(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chronic diseases)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都市化加快、 生活方式转变,慢性病新发病率快速上升、患病率 迅猛增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研究显示,慢性病发生多始于儿童少年阶段, 危险因素自幼形成,血压、肥胖、血脂水平存在轨 迹现象。 儿童期开始进行血压、肥胖、血脂水平及其影 响因素的监测与干预,是慢性病早期预防的重要手 段之一。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肥胖症儿童肥胖症 肥胖(obesity)是在遗传、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危害健康的 一类慢性代谢性

3、疾病。 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数量较多,体积 增大。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研究和预防儿童肥胖症发生研究和预防儿童肥胖症发生 对控制某些成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对控制某些成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n儿童时期的肥胖约儿童时期的肥胖约606080%80%到成年期仍为肥胖。到成年期仍为肥胖。 n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有密切关系,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有密切关系, 对人类健康有明显危害。对人类健康有明显危害。 n肥胖者脂代谢异常,引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n肥胖者内分泌异常, 甲状旁腺激素 (PTH) ,继发高胰岛素血症,糖 代谢异常,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 n目前国际上己将目

4、前国际上己将 n识别和干预儿童期识别和干预儿童期肥胖症危险因素肥胖症危险因素 n识别和干预识别和干预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 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核心内容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核心内容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一、定义及分类一、定义及分类( (病因病因) ) 1. 1. 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 它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由于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即它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由于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即 营养过剩所至。营养过剩所至。 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肥胖,与遗传和环境有关。 主要原因是摄食量过多、“以静代

5、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 2. 2. 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儿童肥胖者少数属于此类,病因明确。因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单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 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或创伤;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低, 性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某些特定的单基因突变。 先治疗原发性病因,再行使干预措施。 两者鉴别: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作出最后结论。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的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的4 4个易感期个易感期 机体脂肪和瘦组织对生长发育的刺激有特别敏感的机体脂肪和瘦组织对生长发育的刺激有特别敏感的4 4个关键时期:个关键时期: 1.孕后期。自孕30周

6、开始,胎儿体细胞数量增加迅速,对母体摄入 热量的增加反映敏感。 2.婴儿期。尤其生后9个月内,细胞体积增大,易集聚脂肪。 3.青春早期。儿童少年身体为生长突增准备充足能源,导致下丘脑 对饱食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食欲猛增,过食而肥胖。 4.青春后期。生长速度减慢,热量总需求下降,但旺盛的食欲和不 良习惯,导致膳食摄入热量超过消耗而肥胖。 在此在此4 4个时期内脂肪组织的发育占主导地位。个时期内脂肪组织的发育占主导地位。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遗传遗传 因素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能量摄入能量摄入 过多过多 能量消耗能量消耗 不足不足 二、单纯性肥胖发生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二、单纯性肥胖发生的

7、病因及影响因素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n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是影响其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n它是多种基因的关联、累加结果,属于多基因遗传。 n基因决定个体的易感性。肥胖是否发生与环境作用和个体对该作 用的易感性(遗传因素)有关。 n肥胖功能候选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能量摄入、细胞储存脂肪 和能量消耗的基因。 n例如:ob基因和ob蛋白 肥胖儿童常有家族史。有资料报道,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有70 80%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有40%为肥 胖。但双亲均不肥胖者,子女也有1014%发生肥胖。双亲患有肥

8、胖症的子女应作为重点预防的对象。 二、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二、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2.环境因素 1.1.膳食摄入。膳食摄入。热量过多,消耗降低,以甘油三脂形式储 存体内。 2.2.体力活动少。体力活动少。“以静代动”生活方式增加,动态活动 少,导致其流行的主要原因。 3.3.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吃饭速度快,晚上进食多,高糖高脂 ,煎炸食品,边吃边看电视)。 4.4.社会经济条件对肥胖发生也有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对肥胖发生也有影响。发达国家低阶层 儿童和发展中国家高阶层儿童肥胖率高。 5.5.肥胖患病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直接影响。肥胖患病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直接影响。 6

9、.6.肥胖易感环境肥胖易感环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obesogenic environment) :快餐业的 兴起,强大的市场诱惑,媒体对饮食行为的影响等宏 观社会环境,共同构成肥胖易感环境。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 n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n 低阶层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比高阶层儿童高低阶层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比高阶层儿童高2 2倍,有倍,有 的高的高9 9倍,其原因与低阶层儿童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关。倍,其原因与低阶层儿童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关。 n家庭因素:家庭因素: n Garn Garn等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更担心他

10、们孩子的肥胖等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更担心他们孩子的肥胖 ,他们认为肥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障碍,所以很注意调整孩子的,他们认为肥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障碍,所以很注意调整孩子的 饮食量,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饮食量,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 n 文化程度低的母亲则相反,往往鼓励孩子多食,因而易致肥文化程度低的母亲则相反,往往鼓励孩子多食,因而易致肥 胖。胖。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n饮食营养因素饮食营养因素 n1.1.部分肥胖儿童并非营养过剩导致,而是维生素部分肥胖儿童并非营养过剩导致,而是维生素B6B6、维生素、维生素B12B12 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因为这些维生素是体内能量

11、代谢的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因为这些维生素是体内能量代谢的“催化催化 剂剂”,如果摄入不足,脂肪无法及时转化成热量而散失,便积存,如果摄入不足,脂肪无法及时转化成热量而散失,便积存 在体内而形成肥胖。在体内而形成肥胖。 n2.2.肥胖儿童的食谱中应增加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水果的比重肥胖儿童的食谱中应增加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水果的比重 ,必要时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以恢复体内的正常能量代谢。,必要时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以恢复体内的正常能量代谢。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少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少: : n肥胖往往发生在那些不爱活动的人群中,而很少发生在肥胖往往发生在那些不爱活

12、动的人群中,而很少发生在 活动量大和户外活动多的人群中。活动量大和户外活动多的人群中。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三、肥胖流行三、肥胖流行 1.1.肥胖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儿童肥胖在全世界范围流行肥胖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儿童肥胖在全世界范围流行 且日趋严重。且日趋严重。 2.2.发达国家儿童肥胖发生率为发达国家儿童肥胖发生率为20%20%左右。左右。 3.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 +超重一般超过超重一般超过25%25%。 4.4.美国是儿童肥胖流行最严重的国家,自美国是儿童肥胖流行最严重的国家,自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开年代开 始流行,始流行,198

13、5-19951985-1995年进入第二增长高峰。年进入第二增长高峰。 5.5.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肥胖流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肥胖流 行比美国晚,但流行趋势迅猛。行比美国晚,但流行趋势迅猛。 美国19862002年期间412岁白人男童肥胖+超重发生率从27%增长到 33%(肥胖:超重=1:2),女童从29.6%增长到33.7%。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我国较发达国家低。近年来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增加,膳食结我国较发达国家低。近年来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增加,膳食结 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

14、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 的趋势。的趋势。 我国我国19951995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成倍增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成倍增 长,大城市儿童肥胖已接近长,大城市儿童肥胖已接近15%15%20% 20% 。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城市男生和城市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城市男生和城市 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在近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在近20多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1985年年1995年年2000年年2005年年 城市男生城市男生2.88.620.524.6 城市女生城市女生3.

15、47.211.713.3 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中国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年代年代 城市城市 农村农村 男生男生 女生女生 男生男生 女生女生 超重超重肥胖肥胖超重超重肥胖肥胖超重超重肥胖肥胖超重超重肥胖肥胖 1985年年 1.230.192.860.533.220.681.260.33 1995年年 5.075.085.482.553.801.454.201.09 2000年年 11.818.718.024.076.453.435.412.28 2005年年 13.25

16、11.398.725.018.205.076.612.63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n心理影响心理影响 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比生理损害更严重。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比生理损害更严重。 肥胖发生越早,心理压抑越大。肥胖发生越早,心理压抑越大。 影响自尊、自信、社会交往的发展影响自尊、自信、社会交往的发展 不利于个性、性格、气质、情绪发展不利于个性、性格、气质、情绪发展 青春期对肥胖更感苦恼青春期对肥胖更感苦恼 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 四、肥胖的危害四、肥胖的危害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n深远危害深远危害 n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不及时纠正,约儿童少年时期的肥

17、胖不及时纠正,约60%60%可持续到成人。可持续到成人。 n成年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成年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潜伏潜伏):):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n一些疾病关键诱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脂肪肝、一些疾病关键诱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脂肪肝、 疖肿,黑棘皮病,皮肤褶皱处擦伤。疖肿,黑棘皮病,皮肤褶皱处擦伤。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五、肥胖筛查五、肥胖筛查 1. 1.肥胖筛查方法肥胖筛查方法 目测法 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WHO,0-6岁小儿) 指数法:体质指数指数法:体质指数(bod

18、y mass index, BMI) 7-18岁 腹部脂肪测量法:腹部脂肪测量法: 腰围(腰围(WCWC)、臀围、腰臀 比、腰围/身高比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WHOWHO推荐推荐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 n超重: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超重: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10%10% 20%20% n肥胖: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肥胖: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0% n超过超过20%20%为轻度肥胖为轻度肥胖 n超过超过30%30%为中度肥胖为中度肥胖 n超过超过50%50%为重度肥胖为重度肥胖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BMI n间接反映体脂的最理想指标,用于肥胖筛查。 nBM

19、I伴随男女年龄而变动,其标准须用分性别- 年龄的曲线(而非某个界值点)来显示。 n儿童期:与国外一致。青春期:逐步调整。 18Y界值点定为24和28(超重和肥胖)。 n结合腰围筛查标准,筛检出肥胖的类型(中心 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 n步骤:按照BMI初筛出超重和肥胖者根据WC 界值点筛出肥胖类型。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2.2.肥胖诊断肥胖诊断 (1).筛查出肥胖者,再诊断。 (2).国内外无统一诊断标准。当前,以体脂率为核心指标体脂率为核心指标来计算。 体重体重(Kg)=(Kg)=体脂量体脂量(Kg)+(Kg)+去脂体重去脂体重(FFM) (Kg)(FFM) (Kg) 体脂率:体脂

20、率:体脂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意义:意义:肥胖程度指标。 方法:方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皮褶厚度法。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肥胖筛查标准:肥胖筛查标准: BMI筛查标准:7-18岁最常用; 身高标准体重法:6岁以下; 腰围筛查标准:用于判定中心性肥胖或外周性肥胖 肥胖肥胖“诊断诊断”标准:标准: 体脂率标准:评价肥胖的严重程度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分类标准分类标准 年龄(岁)年龄(岁) 男超重男超重 男肥胖男肥胖 女超重女超重 女肥胖女肥胖 7 7 17.4 19.2 17.2 18.917.4 19

21、.2 17.2 18.9 8 8 18.1 20.3 18.1 19.9 18.1 20.3 18.1 19.9 9 9 18.9 21.4 19.0 21.018.9 21.4 19.0 21.0 10 10 19.6 22.5 20.0 22.119.6 22.5 20.0 22.1 11 11 20.3 23.6 21.1 23.320.3 23.6 21.1 23.3 12 12 21.0 24.7 21.9 24.521.0 24.7 21.9 24.5 13 13 21.9 25.7 22.6 25.6 21.9 25.7 22.6 25.6 14 14 22.6 26.4 23.

22、0 26.3 22.6 26.4 23.0 26.3 15 15 23.1 26.9 23.4 26.9 23.1 26.9 23.4 26.9 16 16 23.5 27.4 23.7 27.4 23.5 27.4 23.7 27.4 17 17 23.8 27.8 23.8 27.7 23.8 27.8 23.8 27.7 18 18 24.0 28.0 24.0 28.024.0 28.0 24.0 28.0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彻底改变单纯临床治疗观念,对儿童少年肥胖开展综合防治。彻底改变单纯临床治疗观念,对儿童少年肥胖开展综合防治。 采取策略:采取策略: 1.1.“预防为主

23、预防为主”、从小开始。、从小开始。 2.2.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学校家庭社区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的防控为主的防控 网络。网络。 3.3.发挥个人健康潜能,实施以自我保健意识为基础的防控措施,鼓发挥个人健康潜能,实施以自我保健意识为基础的防控措施,鼓 励儿童少年提高肥胖防控知识、掌握防控技能、改变不良生活励儿童少年提高肥胖防控知识、掌握防控技能、改变不良生活 方式,将健康相关行为保持终身。方式,将健康相关行为保持终身。 4.4.发挥公共卫生优势,全人群分发挥公共卫生优势,全人群分“一般人群、易感人群和超重肥胖一般人群、易感人群和超重肥胖 人群人群”三类,从三类,从

24、“普遍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普遍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三个层面采取综三个层面采取综 合防控措施。合防控措施。 或者: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普遍性特点,防控措施兼顾超重、肥胖 者和体重正常者。 六、肥胖预防与控制六、肥胖预防与控制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1.1.预防控制原则预防控制原则 (注意)(注意) 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在成年期治疗肥许多在成年期治疗肥 胖的方法(禁食、饥饿、药物、手术等)不能简单地用胖的方法(禁食、饥饿、药物、手术等)不能简单地用 于儿童。于儿童。 儿童少年肥胖防控采取的原则包括以帮助儿童少年建儿童少年肥胖防控采取的原则包括以帮助儿童少年

25、建 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为预防目标,保证供给生长发育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为预防目标,保证供给生长发育 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素,纠正儿童少年和家长不健康的饮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素,纠正儿童少年和家长不健康的饮 食行为,开展经常、持久、适合年龄特点的各种强度的食行为,开展经常、持久、适合年龄特点的各种强度的 身体活动。身体活动。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2. 普遍性预防普遍性预防 针对:一般人群针对:一般人群 n制定政策、创建支持环境是普遍性预防的核心制定政策、创建支持环境是普遍性预防的核心 。 n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是普遍性预防的重要措施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是普遍性预防的重要措施 。

26、1.创造社会支持环境和物质支持环境。 2.动员社区成员参与。 3.培养健康知识和机能。 4.提供健康服务。 5.把肥胖防治工作提到婴幼儿阶段(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幼儿合理膳食制度)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3. 针对性预防针对性预防 针对已明显暴露于肥胖易感环境人群。针对已明显暴露于肥胖易感环境人群。群里内大部分体重正常,群里内大部分体重正常, 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上升,许多个体存在明显易感行为。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上升,许多个体存在明显易感行为。 n科学合理膳食科学合理膳食 n坚持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 1.1.膳食制度,平衡膳食。膳食制度,平衡膳食。 2.2.纠正不健

27、康饮食行为。纠正不健康饮食行为。 3.3.减少静态活动时间。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4.4.参加体力活动。参加体力活动。 5.5.避免盲目减重,禁食,服泻药,服减肥药等不健康减肥行避免盲目减重,禁食,服泻药,服减肥药等不健康减肥行 为。为。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4. 4. 肥胖综合防控(治疗性干预)肥胖综合防控(治疗性干预) 针对超重肥胖人群,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针对超重肥胖人群,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n以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以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 n目标是保障正常生长发育,体重适度增长,增进身心健康;目标是保障

28、正常生长发育,体重适度增长,增进身心健康; n建立以学校为基础,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防控模式;建立以学校为基础,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防控模式; n采取饮食调整、身体活动指导、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等综采取饮食调整、身体活动指导、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等综 合防控措施。合防控措施。 1.指定长期阶段性目标。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 3.坚持有氧锻炼项目。 4.行为矫正。 5.心理辅导,重塑个性。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期高血压预防儿童期高血压预防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案例 n146211146211名名7-177-17岁中国儿童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岁中国儿童少

29、年血压与超重和肥 胖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肥胖个体高血压发生率胖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肥胖个体高血压发生率 为为9.89%9.89%(男)和(男)和4.59%4.59%(女),(女), 而正常体重而正常体重 者分别为者分别为1.57%1.57%和和0.86%0.86%,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 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 20062006年第年第2727卷第卷第8 8期)期) n随着我国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的不断上升,随着我国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的不断上升, 预防儿童少年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已刻不容缓预防儿童少年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已刻不

30、容缓 。 n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有何重要意义?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有何重要意义? n如何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如何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 Early Prevention of Adulthood Diseases n随着儿童肥胖的流行,以往认为只有在成年期随着儿童肥胖的流行,以往认为只有在成年期 发生的疾病,目前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始呈发生的疾病,目前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始呈 现流行趋势。现流行趋势。 n更为严重的是,在超重、肥胖儿童群体中,已更为严重的是,在超重、肥胖儿童群体中,已 经显现出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经显现出多种危

31、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血脂紊乱等)聚集于同一个体的现象。血脂紊乱等)聚集于同一个体的现象。 n因此,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既能保护儿因此,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既能保护儿 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又可降低成年时的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又可降低成年时的 发病、伤残和死亡。发病、伤残和死亡。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一、高血压概述 n高血压(hypertension): n 是以微细血管持续性痉挛为基础,伴随心 脏、血管等系列性病理改变,以动脉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32、)异常升高为表 现的一类疾病。 n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n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n超重、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分类:高血压分类: 1. 1.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患者总数的约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以上 ) 2. 2.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近年研究证实,高血压的发生始于儿童期,主要依据是: (1)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血压水平存在一定相关,许多原发性 高血压在儿童期即开始有表现; (2)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膳食钠盐摄入过多、缺乏锻 炼和精神紧张等,常自幼形成。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WHO早在1982年有关

33、高血压预防的日内瓦会 议上就提出: 从儿童期开始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是最 有效的预防途径之一。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流行高血压流行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流行高血压流行 WHO(2002)综合各国资料估计,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 0.85.3。 我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进行的儿童血压抽样调查 则显示,高血压患病率群体差异很大,在0.59.36之 间。 特点 1.我国高血压流行日趋严重。 2.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3.地理分布呈北高南低趋势。 4.发病年龄正趋低龄化。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二、儿童血压影响因素二、儿童血压影响因素 1

34、.遗传因素 2.生长发育进程 3.体格发育指标 4.膳食因素 5.体育锻炼 6.心理社会因素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1.1.遗传遗传 遗传在决定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发生上起重 要作用。 1.儿童高血压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2.子女血压与父母血压呈较高的正相关; 3.父母中有患高血压病者,子女发生血压偏高的可能 性明显增大。 双亲正常,子女 3%; 双亲异常,子女 45%; 环境因素作用影响(习性通过进食和膳食方式对子女影响)。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2.2.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儿童青少年阶段血压随年龄而递增,其实质:血压伴随体格发育和性成儿童青少年阶段血压随年龄而递增,其实质:血压

35、伴随体格发育和性成 熟而增长。熟而增长。 儿童期血压既有随年龄的自然增长趋势,也有一定的儿童期血压既有随年龄的自然增长趋势,也有一定的“轨迹性轨迹性”。 轨迹现象:对儿童血压进行长期追踪发现,尽管血压随年龄而变化,但轨迹现象:对儿童血压进行长期追踪发现,尽管血压随年龄而变化,但 多数儿童的血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百分位数大体保持多数儿童的血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百分位数大体保持 不变。不变。 青春期一过性高血压:一些个体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因心脏较快青春期一过性高血压:一些个体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因心脏较快 发育等因素,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血压增高。发育等因素,

36、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血压增高。 儿童自出生后,血压即伴随年龄而增长,成年后才基本稳定。 儿童期血压与其成年期水平有较大关联。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血压水平也出现突增。个别呈青春期一过性高血压。青春期一过性高血压。 儿童血压随年龄增长趋势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相一致。 血压与性发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血压随其性发育等级的上升而递增。 某年龄组中血压处于上限的儿童,若干年后或进入成年期后,血压水平有较大可 能仍处于同年龄组的上限。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3.3.体格发育体格发育 身高、体重、体重经身高校正 的指标如体重/身高(称“克托莱指数”)和体重 指数(BMI)等,均与血压有极显著的正

37、相关。 体重是血压诸多影响因素中较肯定的一个。 超重,肥胖 血压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4. 4.膳食膳食 膳食成分中既有降压物质也有升压物质。 钠、钾、钙等电解质的膳食含量一直被认为是影 响血压的重要因素。 其中,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的关系已较明确。 WHO提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 膳食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血压 + 多不饱和脂肪酸 血压 -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5.5.体育锻炼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收缩压低于不锻 炼和较少锻炼者。 锻炼对血压的影响可通过增强心血管功能的直接 作用,也可通过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水平等间接实现。 锻炼锻炼儿茶

38、酚胺儿茶酚胺血管外周阻力血管外周阻力血压血压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6.6.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紧张、精神紧张、A型行为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型行为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精神紧张,尚待研判。精神紧张,尚待研判。 国外研究发现,国外研究发现,911岁儿童的情绪因素(任性颓废)与血压水平偏高呈岁儿童的情绪因素(任性颓废)与血压水平偏高呈 显著相关,显示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显著相关,显示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A型行为者的行为特征是:型行为者的行为特征是: 动作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 个性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强; 情绪易激动,易恼火,好发脾气,生气时易向外界发泄。 第

39、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因素:测量时间,环境温度,袖带长度和宽度,情绪,误差(舒张压测 定点)。 技术关键:技术关键: 1.1.血压计袖带宽窄合适血压计袖带宽窄合适( (很大影响)很大影响) 袖带过窄,测量值易偏高;袖带过宽,可使测量值偏低。 按照上臂的长度和围度选择袖带。按照上臂的长度和围度选择袖带。 袖带气囊宽度: 40%上臂周长; 袖带气囊长度:80%100%上臂周长。 气囊宽度与长度的比值大约是1:2。 三、儿童血压测量三、儿童血压测量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推荐血压测量袖带尺寸(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推荐血压测量袖带尺寸(cm)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

40、预防控制 技术关键2 (水银柱血压计 Korotkoff音听诊法) 舒张压测定点: 舒张压先出现变音(K4),后出现消音(K5); 美国心肺血液研究中心(NHLBI)、中国高血压 防治指南推荐12岁以下以K5定为DBP测定点。 注意:有些儿童少年在气囊完全放气后仍可听到声音,可减轻听诊器胸件与皮肤接 触的压力,重测;如果Korotkoff音仍持续存在,则以K4作为DBP测定点。有些研究 需要同时记录K4和K5 。 技术关键3 儿童少年血压易受活动影响,测试前应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基本测量步骤 1.测量前安静休息15min以上。 2.测时取坐位,肘部血压计心脏在

41、同一水 平。 3.测右上臂血压。肱动脉搏动处,避免紧 压动脉,胸件不能插放在袖带里。 4.至少三次,取平均。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一律坐位,右上臂充分暴露,平放在桌面,掌心向一律坐位,右上臂充分暴露,平放在桌面,掌心向 上。上。 血压计零位与受试者心脏和右臂袖带应处于同一水平。血压计零位与受试者心脏和右臂袖带应处于同一水平。 (上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打气入带,使水银柱上升,直到听不到肱动脉搏动打气入带,使水银柱上升,直到听不到肱动脉搏动 声时,再升高声时,再升高2020至至3030毫米汞柱毫米汞柱mmHgmmH

42、g)。)。 随后缓缓放气,当听到第一个脉跳声时,水银柱高随后缓缓放气,当听到第一个脉跳声时,水银柱高 度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以每次搏动下降度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以每次搏动下降 1.51.52mm2mmH Hg g为宜。脉跳声经过一系列变化,脉跳声为宜。脉跳声经过一系列变化,脉跳声 消逝瞬间的水银柱高度值为舒张压。消逝瞬间的水银柱高度值为舒张压。 声音持续不消失的,以变音点作为舒张压。声音持续不消失的,以变音点作为舒张压。 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2.5cmcm处。并根据不同年龄儿处。并根据不同年龄儿 童的上臂长度分别选用童的上臂长度分别选用7cm7cm、9cm9cm或或12cm12cm宽的袖带。宽的袖带。 袖带以覆盖受检者上臂长的袖带以覆盖受检者上臂长的1/21/23/43/4为宜。为宜。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四、儿童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