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农村居住空间研究_第1页
【2019年整理】农村居住空间研究_第2页
【2019年整理】农村居住空间研究_第3页
【2019年整理】农村居住空间研究_第4页
【2019年整理】农村居住空间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居住空间研究农村居住空间研究山东蓬莱农村新民居设计摘要本设计以农村民居(山东蓬莱)为研究对象,以住宅空间构成为设计的主要关注点,对现代农村新型的民居类型进行 了探索。设计过程中,对山东蓬莱农村各时期农宅及农村现状进行了调研,对传统农宅空间、现有新建农宅和以往新 农宅设计进行了研究, 并对三者的典型空间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 尤其对传统农村民居的空间形态和精神功能进行探 讨。以以上成果为基础,明确了农村民居的概念,并得出结论及提案 空间传统对现代生活具有精神意义,设计借 鉴了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 立足于农村现状, 并且针对以往设计的不足做出研究性设计, 在设计方向上注重案的个性, 根据具体农民

2、,做出个案性质的设计方案。做出了新型农宅方案五例及基层农村居住区规划方案。命题概述背景、意义和性质1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70%. 近2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随着经济及人口的发展,乡村建设量空前, 大量村镇步入城市化进程,乡村聚落向外膨胀,其内部也发生着解体和重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 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 广大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各项基础设施。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带 来了不同文化取向的撞击和交融, 对农民的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农村社会也在形成着现代的乡村文化。

3、 农民需 要新的人居文化。 目前,在农村大量的农宅建设中,设计的介入很少,新型农宅的推广还很有限。山东省蓬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旅游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最初的设计意向是由该市有关部门发起的: 开发民居的旅游资源, 设计可接待游客住宿的新型农村民居。 在其后的设 计中,设计的对象和层面有了一定的变化和侧重,同时对原设计要求也有所考虑。2性质和意义作为住宅设计,本设计的开始,并不存在既定的业主、基地和任务书,设计的方向和目的也是模糊的。这要求前期的 大量资料调研工作确定设计的方向,采访假定的使用者(业主)并拟定任务要求,因而,设计具有相当的自发性,需 要设计者的自主精神。相对于实际工程

4、的方案或投标设计,本设计更加强调研究性的方面。设计及调研的过程与成果同样重要。住宅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 也是建筑的空间原型。 维特鲁威这样阐述了建筑的原型: 人类的第一个用于遮风避雨的遮蔽物,是用树枝搭于分岔的树干上,再用柳树条围合他不仅认为住宅(建筑)的诞生是出于遮风避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的心理需要的产物。 帕拉第奥的圆厅别墅是古典主义空间的代表, 及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 当时的先锋建筑师的作品也以大量的住宅为主(例如柯布西耶和密斯的作品)。对住宅空间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建筑学上的意义 设计针对最为普遍的基层农村的住宅问题,尝试民居建设新的发展之道,是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和乌托邦

5、理想的体现。 也是现代主义以来的传统。对传统农村民居的研究和继承, 尤其在传统丧失的今天, 去开发传统新的活力, 以达到与时代的共生则体现了设计的 文脉上的意义。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的重点问题1对象的范畴和特点 本设计以农村民居为研究对象。民居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以区别于官式建筑。广义的民居包括:民宅、聚落及周围 环境等。民居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中国民居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传统性鲜明的建筑体系。 作为一种住宅类型,农民住宅具有以下的特点 :劳作型的住宅 城市住宅属于消费型的住宅,使用者通过商业手段得到住宅,用于居住生活,并享受相关的消费性服务。相对于城市 住宅,农村住宅则属于劳作型。首先在

6、得到住宅的途径上,往往需要付出使用者自己的劳动(自行建造),其次从功 能上讲,农村住宅不仅要满足包括起居食寝在内的安居功能,同时要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便利(因而,农宅往往需 要较大的储藏空间,家务院,晒台等),再者,从生活的方式上讲,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第三产业不发达,住 宅不可能成为住户的消费产品(例如,城市住户可以消费住宅提供的水、暖、电话、有线电视等便利。而农村住户则 需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一部分以上的问题),同时,在耗能和生活消耗方面,消费型住宅要远高于后者。 当前随着部分农村经济水平向城市接近,村镇的城市化,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一部分农宅开始向消费型过渡。造价和经济限制建造住宅对

7、于农民这一经济个体而言, 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而, 农村住宅的造价水平直接依赖于住户的经 济收入。尽管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由于起点低,低造价依然是农宅建造的一个广泛前提。面积、材料、 工艺都要受到造价的约束。事实上,造价的限制是建筑的一个普遍现象。这里之所以将其作为农村住宅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于,对于农村住宅 设计而言,其主导性和苛刻程度远高于其他类型。非商业性 由于社会环境和住房政策的原因,农宅建造具有很大的非商业性。住宅基地是作为一项国家福利,由政府批给住户, 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只允许在小范围内进行(如本村内)。农民通常会自己动手建房,同时雇用少量本地的劳力。只 有少数

8、住宅由当地的施工队施工。住宅建成后为农民自用,很少出现转卖现象。可变性由于农民住宅一经建成, 之后十几甚至几十年都是该家庭的居住之所, 农民不会像城市居民那样经常改变住所。 所以, 农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变性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农宅通常运用最单纯的空间结构来适应不同的使用)。2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农村民居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面对以下的问题,并相应的做出回答: 功能这里主要指住宅的物质功能 遮风避雨、起居食寝等,同时也包括住宅所涉及到的现实物质条件,例如材料、造价 等。关于功能的问题是设计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统人类工业化以来及至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 对科技的崇拜和运用,对原有的人类乡土文脉的

9、生存空间及生活环境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今天,夹杂着商业因素的外部强势文化进入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现代化的虚饰来构筑 进步的假象,使人类传承的文化经验和生活方式遭到冲击。人居环境的 “品质” 被异化。因此,对于传统的强调则更为重要,传统成为本设计的中心问题。对乡土和传统的借鉴的意义在于对居住者 产生的归属感和伦理价值的实现。在设计中,侧重于对传统空间构成的分析。形式 形式也许不是建筑的本质问题,但它是始终无法回避的,造型是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外延聚落形态 农村中居住建筑比例极大,住宅构成了村落空间的框架,关于住宅的设计决定了农村的聚落形态。目前,随着农村规 模的扩展和原有村落内部的更

10、新和重构, 传统的聚落空间受到解体和破坏。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功利原则导 致现代农村不再具有传统村落自然生长所需的环境和空间。 所以必须通过人为的设计和规划来保证空间的质量和文脉 的传承。农村传统民居空间分析视角的选择及原因 在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和分析中,本设计选择了空间构成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做出这种侧重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设计的需要 我国传统民居体系庞大,历史沿革久远。即使仅以山东蓬莱当地的民居传统而言,也将是一个较大的范围。为了在有 限的时间内做出农村新民居的提案,在对传统的研究中有所侧重是必要的。2代表性现代主义运动以抽象化的空间概念作为其研究的基准。 如果将传统建筑作为上述抽象

11、空间去理解, 观其空间构成的话, 那么作为现代建筑的对立面必将出现与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空间。因此,将形式、装饰、细部不同程度的抽离,将 传统民居作为抽象空间研究,并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其特性和相互关系会更为明了。3避免“后现代”误区“ Less is bore是文丘里对密斯思想的反讽。他的著作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多元性的思想,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进而提出现代建筑象征性的缺乏。由此开始的大量的吸取传统和大众形态的 “后现代”建筑促进了对功能主义的反省。 但同时,不假思索的折衷和主观的通俗性也使建筑陷入堕落的危险之中。詹克斯的 后现代的建筑语言中大量使用符号、隐喻等术语,主张符号化的建筑,从

12、而忽视了对空间品质的思考。今天,后现代主义已行将就木。在吸取传统的过程中,与其关注复杂多样的外观表现,不如关注建筑的空间(正如安 藤忠雄所作的),在承认外观多样化的前提下,究其内在的本质。传统民居空间特点1空间构成分析中国的传统建筑最晚在周代就形成了以院落为中心的合院式房屋群落组织方式, 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房屋的主要组织 形式。院,是传统民居空间构成的中心。以院为中心,住宅围合成一个向心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体系。在功 能上,院是室内环境和外界环境的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院是多功能的室外生活空间,人们从感情上需要这一空间的 存在。当院不是依靠四周房屋围合时,就成为了房屋的附属而非空间构成的中

13、心了。中国传统住宅的院与西方住宅的院 落的不同就在于此。中国传统民居房舍的空间简单, “间 ”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箱体空间简洁的线性排布是最 常见的构成模式(如 “一明两暗 ”房屋)。因为房屋平面的简单,必须以院作为交通中心,达到空间有机的完整和功能 的合理。院在空间构成中的重要性要高于房屋。院的大小形状是可变的,而房屋的形状和大小则相对固定,传统民居 正是以院的 “无限”化解“有限 ”的约束。从空间性质来讲,这种露天的封闭空间,形成负体量与房屋正体量的对比。 在房屋内部的空间组织中, 也反映刍对南向庭院的依赖, 简单的套间式空间组织使各个房间并列面向院子, 同时暗示 着院子的存在。由于

14、室内缺少单纯的交通组织空间,反而赋予空间模糊的特性,相应的带来了民居空间的多义性。2传统空间构成决定的精神特性内向性可以说, 住宅的内向性是民族文化和心理特质在建筑上的表现。 以院为中心的空间模式促使居住者更关注于院落内部的一片天地,院的存在也使得住宅的大部分问题在其内部得到解决(例如光线、空气)。这种自足式的空间更加坚定 了对外部的防卫,相应的,住宅的外部形象也就相对削弱。同时,内向性的空间也带来了安全感和对私密的满足。伦理秩序住宅是家庭的居所, 家庭的伦理关系必然为住宅空间所表现。 尽管在蓬莱农村民居中很少出现多重院落的大规模宅院,但即使在单院的住宅中,伦理秩序依然有所表现。从入口和影壁构

15、成的过渡性空间,再进入院子的主体,及至进入主人的卧房,私密性逐渐加深,而空间的等级也逐渐升高。三.传统聚落空间形态1农村聚落空间风貌蓬莱当地传统农村在村落布局形态上多呈带状分布,沿地形自然曲折。房屋的布置体现了对阳光的需要 南北向布 置。从远处观看,不同高度的屋顶联排成一列时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效果。街道是村落外部空间的主体,多数街巷是由 住宅的外墙以及树木,矮墙所界定的。因此街道的空间景观往往是由其界面所决定的。由于住宅由居民自行建设,村 落的布置又是随地形而曲折, 所以街道空间往往会形成很多非规则的趣味性空间和场所性节点, 构成了农村聚落的景 观风格。街巷经常会因地形而发生弯曲和曲折,从而造成

16、了一种含蓄的空间感觉,打破了单调的街道透视,也使景观随视点 变化。街道的交汇和转角处往往是空间序列的兴奋点,这些地方经常会成为公共的聚会性场所。一些标志性的建筑、 古树等增加了这些场所的可识别性。街道的交汇和转角处因界面的不同而变化,形成了各种节点空间。2聚落空间的特点村落空间就有以下的特点:减法空间 农村的外部公共空间是由建筑的外墙所界定的负空间,边界的形态决定了空间的性质,建筑的退进、缺角、突起都会 造成空间的变化。自然生长传统农村没有经过严格的规划, 是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长期影响下, 逐渐形成的。 这种发展方式没有既定的方针, 但最终的形态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性尺度在聚落空间的形成

17、过程中, 人的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由于村落的有限规模, 使得最终形成的空间具有适宜的人 性化尺度。原本是平淡无奇的街巷,通过几处很小的退进变化,就变成了有趣味的空间。而那种来自于图纸上的图形 美感却失之于尺度的室外空间,是决不会出现的。现状问题当前农村住宅现状及问题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调研报告中有较为详细的纪录。 这里做出总结性的概述。 当前当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提 高。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同程度的为农民所接受。同时,与城市水平比较,农民的经济收入依然 较低, 建房的经济负担大。 很多农民的传统意识还很浓, 对传统的记忆和对外界文明的向往是除了现实因素之外的决 定住

18、宅形态的主要原因。在农民的新建住宅中, 对于房间私密性的要求提高了, 相应的出现了传统空间中没有的走道空间, 新的生活方式带来 了居住空间的变化。但传统的院落为中心的住宅组织方式并没有改变,入口影壁 院正屋卧室的空间序列深植于农民的住宅观念中。由于资源、造价的限制和工艺的流失, 住宅多使用经济的现代材料 红砖、水泥、瓷砖等。住宅的建造周期大大缩短。现有新建住宅存在的不足有:功能不完全合理 由于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住宅引入了新的空间,但由于缺乏设计 和时间的磨合,功能上并不完善(例如:多余空间、黑空间、尺度不适等);形式的混乱 这一点在较为富裕的农 民的住宅中更为突出,出于对形式的更多的要求,将

19、传统的、现代的片断混合在一起,造成了形式的混乱和美学角度 的失败(例如有的住宅甚至粗糙的使用玻璃幕和铝板)。以往农村住宅设计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了很多新型农村住宅的方案设计来指导和示范农村的住宅建设。这些设计方案给农村住宅注入了设计的因素,并且在平面功能、新材料的推广、节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的住宅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 广。新的农村住宅设计的空间组织与传统民居完全不同,尽管住宅中也有院子, 但从空间构成上分析,院子不再是空间的中心,房屋的平面布置反映了与院子联系的削弱,房屋的空间是自我成立的,并不依赖于院子的存在。从功能上讲, 这种空间构成或许并无什么严重的问题,但与农民对家”的潜在观

20、念存在距离。结论一.总体思想住宅,是一个多层面的范畴,包括空间、行为、精神等。住宅的使用者对以上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空间,是住宅的由实体构筑的物质性概念,是其他层面的基础、前提和媒介。空间是我们运用建筑学的方法所能直接决定和创造的。行为,包括一般的居住活动以及延伸到邻里和社区的交流活动。住宅的行为层面是一个社会性的虚拟环境,我们可以通过空间的设计去提供行为的可能性,或者暗示行为。住宅在居住者心灵领域的意义即是它的精神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家”的概念,包括对住宅的归属感、认同感及伦理价值的体现,是住宅的最高层面。精神与空间和行为 有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更为复杂和模糊。传统民居是一个历经

21、几千年的成熟完整的建筑体系,它不仅解答了以往的年代里的以上各层面的问题(或者说是反映了以上各个层面),同时也留下了同样作用于今天的共时性的文化。传统农村民居模式中的一些因素依然适合今天的劳作型农宅。反观之,现有的农村新建住宅以及住宅方案体现了不同于以前的农宅类型,但这一类型并不完整,毋庸 说完善。也许它们能在物质功能上一定程度的满足今天的要求,并且为新的生活行为提供空间,甚至在形式上造就新的农村面貌,但起码在精神层面上还不能形成人们的认同。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尽管要求新的居住空间,当地农民对于传统的向往还是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的决定。因而,对 传统的学习,并非仅仅是设计的主观倾向,而是依据它对现

22、实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在实践中,以传统民居的内在本质空间构成为关注点,吸取传统空间构成模式,强调院的中心性,从而继承传统居住空间的精神功能:家”的归宿感。方案没有采用以往的示范型设计,而是强调方案的个性化。二提案住宅方案选择了五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农民家庭作为拟定的住宅使用者(其中两户是在调研过程中实际采访过的农民)。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人口、经济等),立足于功能的解决,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希望通过五个个性化的案例,反 映设计者对于新农宅的认识。在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出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设计采用当前当地广泛使用的现代建12试验性住宅 英尼古拉斯 .波普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传统民居艺术 阎瑛著

23、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4建筑的伦理功能美卡斯滕 . 哈里斯 著 华夏出版社5村镇规划 金兆森张晖 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67山东省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选山东省建设委员会8村镇建筑设计刘殿华 等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9中国传统民居荆其敏 著 学芸出版社10住宅I、U谷口凡邦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 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2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朱建达 编著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3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王宁等 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我们材和工艺来保证低造价。作为住宅设计的外延,规划设计选择了一处未经开发建设的基地作为农村居住新区的基地。农村规划涉及的方面较多(居住、生产、商业、

24、农田等),本设计主要以住宅为关注点,进行农村居住区的建设性规 划。规划中主要强调对传统聚落景观(尤其是街巷空间)的继承和再现,在联排行列式的布局上做出变化。创造各种 尺度的公共空间。三展望 在住宅和规划设计中,选择了近期的时间范围,是希望在不回避现有条件限制的前提下进行可实现的设计。同时,也 在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折衷和权变, 对传统的继承和吸取的程度也很有限。 但从远期的情况看, 事物在不断向前发展, 现有的农村建设趋势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 也许无须多加指责。 至于形式和空间质量上的不足, 以及传统的缺失, 在农村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时,必将成为突出的矛盾而被重视,而传统文脉也将在我们的努力

25、下重新的建立。参考文献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 彭一刚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居文化 中国建筑的个体形象 王振复 杨敏芝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期刊1 Architecture Record 2 Architecture Review 3城市规划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项准备工作, 我们毕业设计小组随指导教师白林老师到山东省蓬莱市农村进行民居调研工作。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 “山东蓬莱农村新民居设计 ”。在设计中我们试图改变直接进入设计的方法, 努力探索开发新的方法。 所以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村落的空间形态、农宅的空间构成和使用情况,了解农房的施工材料、 技术及农家生活情况,并分析农

26、民生活与居住空间的对应关系。一、蓬莱地区概况(一 ) 地理、历史概况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北端,地处东经 12025 12109 ,北纬 3725 3750 。 东邻福山区,南接栖霞,北濒渤海、黄海,与长岛隔海相望。蓬莱地处胶东隆起带, 栖霞复被斜北翼, 属低山丘陵地貌。 境内山地占 31.36% ,丘陵占 48.29% ,平原占 20.35% 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间歇河,八处乡镇临海,海岸线总长 86.26 公里。蓬莱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因受海洋调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温适中,变化平稳,温度年振幅和昼夜温差较小。1959 1991年平均温度为11.9 C。蓬莱沿海

27、多风,风速达,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3、4、5、12月份风速较大。当地少雨,年平均降水 606.2mm 。无霜期年均 214 天。蓬莱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此地区即有人居住。唐贞观八年( 634 年)置蓬莱镇,神龙三年( 707 年)升县,为登州 府郭县,现在蓬莱为省辖市,由烟台托管。蓬莱地处渤海前哨,历代皆为海防要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四大港口 之一(二)经济、产业概况 当前蓬莱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因境内富含金矿,黄金业是蓬莱的另一支柱产业。农村中海产 养殖加工、果树、葡萄种植业较发达。此外,蓬莱的造酒业也有一定规模。(三)农村现状 蓬莱农村海产养殖加工、果树、葡萄种植业较发

28、达。年轻人中很多出外打工。东部大季家镇较为富裕,另外部分内地 山区因黄金业近年来也有很多人爆富。总体上,沿海乡镇要比内地乡镇富裕。以内地乡镇大辛店为例,该镇农民多以 果树种植为业, 每户农民年均收入约为万余元, 而沿海乡镇的农民收入水平则更高一些。 当前农村家庭的主要人口模 式是以中青年夫妇为中心,上有 1-2 名老人,下有一名子 ,。家庭人口在 2-5 人之间。家中子女婚后多与父母分家, 但父母年老后可再到子女家居住,由子女照顾。(四)农村居民建房申请过程和法规1.建房原因多为儿子结婚用 ,还有因老房破旧 ,改地新建或原地翻建以及外地工作人员返乡居住后建房等情况.2.申请过程为:农民向村委会

29、提出申请,村委会将申请上交镇政府,镇政府批准后,由土地局发给农民土地证,建委划定宅基地位置和面积。用地指标下到村里后,通常随机分配给申请建房的各户农民(通过抓阄),然后在各户内部 自愿调剂。建房后,建委会发给农民房产证。所建房不得超出给定的宅基地面积(约165m ),而且必须得到四邻的同意,即新建房不得妨碍到四邻的利益。在村规划中,宅基地分为楼区和房区。楼区建楼房,房区建平房。3.其他:国家每年有固定的宅基地指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 ,指标比较宽松。若建联排房,因 “借山”要向邻居交一定费用, 新建房北侧要与同排房屋对齐,且不宜高过同排其他房屋。二、实地调研总结(一 )农村传统民居我们对当地传统

30、民居保存较好的北沟镇北林院和北沟镇王格庄两村的旧民居(当地称 “老房 ”进)行了调研,并详细参观、调研了几户民居,对当地的传统民居有了一定的了解。传统农宅的空间构成当地传统民居基本上为合院式(图 2),多数为四合院,一部分为三合院。典型空间布置为:正房面北朝南,三开间 或五开间(偶有四间),进深 4-5m ,正地(正中开间)开间约 3.6m ,卧房(两侧开间)约 2.4m ,若正房为五间, 端部卧房开间要更小一些,约 2.1m 。正房前设东、西厢房, 1-2 开间,东厢进深较大,宜为坡顶,西厢多为平顶, 其上作为晒台。西厢房与正房之间设猪圈(现在当地多不养猪,改为储物),东厢房与正房之间的距离

31、比西厢小。四 合院设倒房 (坐南朝北, 与正房相对) ,大门设于倒房东端开间, 设有门楼。 进门后有影壁 (雕于东厢房南侧山墙上) 正房后有后院,面积不大。厕所设于合院的西南角,设置在倒房或西厢房南侧。当地住宅都为一进院落。富户住宅院 落较大,通常向横向发展,即在东西向再联一院落,以月亮门相通,每院设二门。材料、细部造型、色彩 传统民居采用灰瓦、石材、青砖等材料。屋顶为木结构,檩子上复高粱秆把子。采用木门窗、木吊顶。门楼和影壁的 造型优美、细致,有精美砖、石雕,影壁上甚至使用筒瓦(图3 ,图 4)。墙面刷白灰,留出部分石材和青砖勾勒出轮廓和分割。屋顶木构及木吊顶为深褐色,房屋门窗多为绿色。户门

32、用黑色,饰以红对联,对比强烈,形象醒目。各部分空间的功能和空间形态? 院子:分前、后院,后院主要作为辅助空间,用于储物等。前院是住宅的空间中心和枢纽。是人工与自然交流的场 所,院子采入阳光、空气、风和水,当然还有时间,使封闭的合院与自然息息相通。整体为矩形的住宅通过厢房和入 口位置上的错落分布,使院子打破了矩形的单一对称性,而具有了一定的偏心性和流动感。这样,原本平淡的院落空 间变得生动、有趣。院子中常植有树木,树与其他花草、作物,交织成一片宜人的室外空间。院子是农民晒粮、做家 务、干活、种植家庭作物的场所。夏天,农民还在院中吃饭、做饭、休息。平时,院子是家中的室外起居室,在婚丧、 年节时,院

33、子又成为宴请宾客、举行仪式的场所。? 大门、影壁:是整座住宅的门面和入口,因而受到特殊的刻画和强调(图 5 )。影壁的存在,有风水理论和民间风 俗上的原因。 从空间形态上讲, 影壁和大门形成了一种具有领域感和识别性的灰空间, 满足了农民对家产生归属感的 心理需求。同时也保证了院落的私密、内向性。? 正房:住宅的主要生活空间。正中开间为正地(堂屋),堂屋南北向皆开门,若无后院,则北侧开窗。室内门两侧设灶台, 灶台用于作饭及向两侧卧房的火炕或火墙提供热源(图6)。宅东部北墙设一龛,前置搁几, 用于供奉先人。 屋中还设有水缸、矮桌等,矮桌不用时斜靠于角落。正地不设吊顶,地面为土地,便于干活做饭。正地

34、用作厨房、餐 室、工作室、纪念场所等,同时还是院落与卧房间的过渡交通空间,可以说,功能的复合性是正地的最突出特点。卧 房南北向开窗(北为高窗),南侧设炕。卧房的私密性要高于院子、堂屋,但白天也作会客之用,客人来访时,都要 请上炕招待。平时家里人也在卧房做活、休息。卧房内设吊顶,吊顶上方为夹层储物空间,炕上方的活动吊顶是夹层 的入口(图 7,图 8)。? 厢房、倒房:与正房围合出院落空间。厢房、倒房是住宅的辅助空间,常用来储物。其中东厢房也可住人,东厢的 地位高于西厢(东位为尊),旧时西厢房用来养驴,在较大住宅中,倒房用作门厅。调研实例? 北林院 19 号,贺宅。历史约百年,四合院,无二门,正房

35、三开间,两厢间距小,影壁前院落空间较宽敞。三角截 面檩子。现为老人居住,儿子结婚,另有住处。家庭年收入约 3 万元。(图 9,图 10 ,图 11 )? 北林院某宅。建于民国,为商人住宅。两座一进四合院横联,有二门。后院有一坐东朝西二层楼。西侧院现为村委 会公用,正房五开间,倒房已毁。东侧院现为民宅,正房四开间。后院小楼为平顶,栏杆仿西洋风格,在农村住宅中 比较独特。(图 12 ,图 13 ,图 14 )? 王格庄王宅。倒房已毁,入口在东侧,正房五开间。家中四口人,儿子在外读书,家中以种地为业。 ?王格庄某宅。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不是 “功能决定空间 ”的产物,它的形成是在先决模式下进行适应性使

36、用的过程。空间的使用与时 间维度相关联,以正地为例,在不同的时间,它分别是厨房、餐厅、交通空间并且相互之间无很大干扰。这一静态下具有规则对称形式的狭小空间, 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了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可见传统民居空间中也蕴含我国古代 辩证的哲学思辩思想。(二)旧农村村落空间形态传统农村没有经过事先规划,它的空间形态是经 “自然生长 ”形成的。住宅沿地形曲折,呈带状分布。村中的公共空间 由于树木、矮墙的界定,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村落空间。(图 15,图 16)(三)农村新民居我们选择了大季家镇山后初旺村进行新型民居的调研。 初旺村以海产品冷藏为主要产业。 农民收入较高, 住宅大多数 为楼房。新民居明显

37、继承了传统的院落形式 平面布置中依然存在 “正房”、 “厢房”的痕迹。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 的提高,对住宅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图17 )典型平面布置特点“正房 ”平面多数对称,一层设客厅和卧室,客厅较大,面积在20m 以上,摆设沙发、电视(图 18)。有些住宅将厨房设在正房, 有些设在两侧 “厢房”。正房二层设有卧室和起居室。 正房进深 6m 左右,设室内洗澡间。两侧房屋一层, 屋顶作为晒台。院中有室外楼梯可上二楼。很多住宅大门设在院子正中。材料、造型 墙体用红砖砌筑,外贴瓷砖,除地基用石材外,石材仅用作贴面装饰,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作平顶以及抹灰。整体 造型简单,缺少细部,色彩以浅色为主体,用红、蓝、金等亮色装饰。功能及空间形态 新民居的房间划分、组织更为明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趋向单一、专门化。设计中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影响。院落更具 开放性,但房间与院落的联系有所减弱。调研实例? 山后初旺村刘宅。二层楼房,房间面积大,较宽敞,使用琉璃、花岗岩、不锈钢栏杆。 二层房间空置(留给儿子)。细部设计粗糙,有不适合使用之处(如台阶尺度)。四口人居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