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图示在纸工活动中的运用_第1页
幼教论文:图示在纸工活动中的运用_第2页
幼教论文:图示在纸工活动中的运用_第3页
幼教论文:图示在纸工活动中的运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教论文:图示在纸工活动中的运用 所谓图,简单地说,是用绘图表现出来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图示可形象地了解天文,地理,医疗,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在幼儿园纸工活动中,师生利用图示(折纸示意图)可学习创作的过程,也是幼儿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它有利于促进幼儿智能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尝试运用图示组织纸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体验生活图,引起幼儿对图示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若把强制与严格少年,做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动力喷涌,欲罢不能。”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只有对图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图,利用图,进而创作图。 日常

2、生活中,图随处可见。怎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图,体验图呢?我们组织幼儿开展寻找图的活动。当我们来到十字路口,幼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约而同地说:“老师,这儿有图。”“老师我也找到图了。”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图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请交通警察为幼儿讲解,幼儿明白了左转弯,右转弯和直行线的区别,交警的解说,激起了幼儿对图的浓厚兴趣。 沿路前行,来到动物园。应先到那些地方去玩呢?有的想看猴子,有的想喂鸽子,还有的想看骆驼,孔雀,怎样才能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噢,动物园的门口摆着一幅儿童化的游览示意图,生动形象地告诉小游客,不同的动物都分布在什么地方。于是,幼儿自由分组,按图的指向由老师带领分头活动

3、。是图示,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目的地。 通过图示,幼儿明白哪是男厕,哪是女厕;通过图示,知道未建成的大楼有几层,都有那些不同的设施;通过图示,在商场里认识了哪是人口,哪是出口。生活中的图无处不在。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对图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把获得的体验创造性的反映在角色游戏中的“交通岗,公园,商店”里,结构游戏中的“大楼,商店,飞机场”里,体育游戏中的“跳格格,跳房”里二、观察纸工图,激起幼儿探索图示的欲望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比较持久地直接感知,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观察纸工图,通过感知,获得对图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幼儿探索图的欲望。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1、观察

4、成品:教师出示已折好的作品,让幼儿观察其像什么,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接下来拆作品,观察折痕,请幼儿自由交谈,积极思维,寻找折法。2、观察操作:教师按图示的步骤,进行操作,请幼儿观察操作与图示之间的对应关系,直接感知图示中的各种符号的具体含义。3、观察图示:第一步,观察所用纸的形状;第二步,观察图示中共有几幅图;第三步,观察前后图的联系;第四步,找出难点和新知识点。通过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提示,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三、操作纸工图,引导幼儿寻找规律传统的纸工教学,往往是一节课进行一项单一的内容,这节课只学习稻草人的折法,下节课只进行褂子

5、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既零乱无规律,又使所学内容受到限制。对幼儿来说,也只能像“鸭子”一样,任由老师“喂”。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幼儿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学得巧呢?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利用规律折纸的办法:1、对比法:在纸工活动中,通过对两种图示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能使活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比如:在进行稻草人的纸工活动中,同时出示褂子的图示。通过观察,比较,幼儿很快找到了二者的共同点:正方形的纸,角对中心点折并连续反正三次,由相对的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正方

6、形,拉压成一个长方形。不同点:前者只需要拉出一个长方形,在未拉的正方形上添画稻草人的五官即可,后者却要拉出四个长方形,然后再反过来对折。通过这一对比,幼儿不仅很快掌握了二者的折法,而且还能比较出异同。2、联想法: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托尼布赞这样说过:“如果你想记住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在纸工活动中运用联想,可帮助幼儿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从而学习新内容。一是以旧解新。即幼儿面对新问题时,应充分调动已有的折纸技能,将其加以运用,帮助解决新问题。如:在进行游艇的纸工活动中,幼儿看到前两步图示,马上联想到所熟悉的飞机就

7、是这样折的。在进行风琴的纸工活动中,幼儿发现图示中的前四步,恰好是房子的折叠步骤。根据房子的折法,幼儿很快完成了风琴前四步的折叠。如此这样,幼儿在纸工活动中,能将复杂的整体内容进行分解,同时联想起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在将这些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完成整体的制作。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纸工活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举一反三。幼儿如一张白纸,所要添画的内容很多,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是如此。如果单凭教师面面俱到地“教”,是远远不够的,应教幼儿会学,巧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进行母鸡的纸工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示,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鸡尾巴的折法。这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思考:运用这种

8、方法还可以折出什么?幼儿思维活跃,议论纷纷:“可折鸭子,但要将它的嘴在回折一次,成为扁嘴巴。”“可折企鹅,让它的脖子再长一些,尾巴再一些。”“还可折鸽子,一只在天上飞的鸽子”幼儿经过思考,再亲自折折试试,很快学会了同一技能略加改变会折出不同形象的方法。再如:幼儿掌握了“反正折”这一技能后,会创造性地折出扇子,栅栏,手风琴等。由此可见,抓住规律,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一、 绘制纸工图,体验创造的乐趣幼儿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性,其认识是由感性上升到立体。根据这些特点,除了让幼儿认识操作图外,还要学习创作图。1、依照折痕绘制图示。日常生活中,

9、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他们会叠手帕,叠被子,叠衣服等。我们利用这一环节,让幼儿注意观察叠物品的过程,鼓励他们试着将自己叠的过程画下来。比如:叠手帕有多种方法,可先对角折,也可先对边折,还可先角对中心线折。不同的折法会产生不同的折痕。把折痕画下来,就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是。在画图时,我们不要求幼儿必须将线条画直,只求能根据自己所画的图示用语言描述出折法即可。幼儿在摆弄物品,制作图示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2、自由创作图示教师不限制幼儿所画图示的内容,而是让其充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图示。然后,再按所画图示,练习折纸,看看所折的物品是什么,还

10、要作哪些修改。比如:某幼儿在自由创作时,将正方形的纸对折,又模仿尖尖帽的折法折叠,老师看不出折叠像什么,便问幼儿。幼儿先是左看右看,接着灵机一动,脱口说是狐狸头(呈倒三角形),边说边添画上眼睛,嘴巴等。就这样,幼儿独立创作出了狐狸头的图示。幼儿在折折画画,画画折折中,充分展现出图示的魅力,亲身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在纸工活动中,巧妙地运用图示,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主要表现为:1、利于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运用图示进行纸工活动,走出了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忽视幼儿兴趣的误区。教师可在手工角或活动区的墙壁上,贴上各种纸工图示,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只有选择折叠

11、的内容,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2、利于发挥幼儿的“三性”。由枯燥乏味到充满兴趣,由有框架的束缚到无拘无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学习,这些转变,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发挥各种潜能。当幼儿独立创作出新的图示时,其求知识欲得到了满足,“三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3、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一是观察力的发展。在活动中,能充分挖掘幼儿观察的潜能,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使其逐渐掌握观察的方法。二是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抓住规律,进行比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三是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自由创作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维力,绘制出各种图示,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4、利于促进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