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 李永宁 2013年11月20日 引 言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是保证预评、控评能有序、 无漏、系统、客观、准确的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产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达到评价目标的工具。 内 容 第一节 评价单元 第二节 评价方法 第一节 评价单元 一、定义 n 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 评价方法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有限、确定范围,进行 评价的单元。 n 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 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存在的物质及可能产生或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
2、性均不尽相同。以整个系统作为评 价对象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可按照一定原则将评价对 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再综合 队整个建设项目、装置(系统)进行评价,就能达到有条 不紊。 n 同时,将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不仅可以简化评价方法、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 且有助于对建设项目提出真实、客观地评价结论,提高评 价的准确性。 二、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划分原则 按便于评价工作进行,有利于提高其准确性。 按生产工艺、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分布有机 结合进行。 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单元或 更细致的单元。 总之,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
3、用的“规则”来规范评价单 元的划分方法,只要达到评价目的,评价单元划分并不要求 绝对一致。 续 二、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划分方法 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也可按照生产工 艺、装置的分布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 以工艺方案、总体布局及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等 综合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宜将整个项目作为 一个评价单元。 将具有共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一个单 元。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可将有毒物质、生产性 粉尘、噪声、高温、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危害的作业场所 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 续 二、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
4、单元(3) 按工艺功能划分 原料储存区域。 反应区域。 产品蒸馏区域。 吸收或洗涤区域。 中间产品储存区域。 产品储存区域。 运输装卸区域。 气体压缩区域。 续 二、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按设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如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分为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 电焊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不同的布置相对独立的 生产车间划归一个评价单元。 按工艺条件划分 如操作温度、压力范围不同划分单元,也可以按开车、 加料、卸料、正常运转、添加辅料、检修等不同作业条件 划分评价单元。 第二节 评价方法 一、概述 n 是解决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的工具。 n 每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原理、目标、应
5、用条件、适用的 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具优缺点。选用评价方法时应 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评 价目标,分析、比较,慎重选用。必要时,要根据评价的特 点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价,几种方 法可以综合分析、互相补充、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 准确性。 n 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下列问题: 续 概 述 建设项目的特点(3)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进行选择: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 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大,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确定需要评 价的详细程度,再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6、。 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选择: 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分 布等情况不同,预评价项目与控制效果评价项目的特点存在 差异,完全新建和改建项目的特征也不尽相同,选择评价方 法时都应考虑。 续 概 述 分析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对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先用简单、定性的评价 方法(如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 元)用较严格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若同时存在几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 需要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续 概 述 评价目标 虽然对建设项目分析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出建设 项目的职业病危险性(危害性),但在具体分析
7、中可根 据需要(或用户提出要求)对建设项目提出不同的评价 分析目标。例如,职业病危害程度、危险(危害)等级、 事故概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危险区域(半径)、 职业病发病等。因此。需要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评 价方法。 续 概 述 资料收集情况 如果评价对象的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则可进行系统 的、较完善的分析;若对象属于新研制开发项目,资料、数 据不充分,又缺乏可类比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则只能选用其 他方法进行概略分析。 一些分析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方法,应用时需要有 必要的统计数据作依据;若缺少这些数据,就限制了定量分 析方法的应用。 其他因素 包括评价人员的经验、完成分析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
8、状 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 的习惯等。 二、常用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n 是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 法,是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事故案例等,编制检查表,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 内容、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 n 应用检查表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主要 目的的是识别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因素, 预防、控制、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该方 法
9、适用于建设项目预评、控评,一般用于定性评价。 续 检查表法 优缺点 优点 能够事先编制,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编 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避免草率、疏忽和遗 漏。 应用检查表,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列 出了检查表要求,可使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对不同的检查目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检查表,针对性 强。 简明易懂、方便适用、易于掌握,能弥补有关人员经 验不足的缺陷。 依据检查表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即是评价人员履新 职责的凭证,可有效落实责任制。 缺点 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 检查表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影响。 续 检查表法 编制依据
10、 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国内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 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分析危害因素,这些经验和教训 可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查内容。 系统分析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部位及防护对策,也是重 要的。 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颁布的法规和标 准。 续 检查表法 编制步骤(5) n 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职业病危害及事故的 因素。采用提问或现场观察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 “否”。“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 于进一步改进。每一项可以设改进措施栏。每个检查表均需 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等,以便分清责任。设计的检查表应 当全面、
11、系统,项目及遵循的法规、标准内容应当明确,为 了便于工作,有时可将检查条款的内容编制在检查表中,以 便检查时有据可寻。 n 检查表看起来简单,但编制起来并不容易。要编制一个 高质量的检查表,不仅要有理论专家,还要有对评价对象十 分了解的专家。要编制出成功的检查表,以下几方面的程序 是必不可少的。 续 检查表法 编制步骤 组成编制组。 剖析评价对象。建设项目概况、选址、总平面布局、建 筑物、工艺条件、管理状况、运行环境;原料、辅料、中间品、 产品化学名称、用量或产量;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布局、拟采 取的或者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事故等。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确定评价依据。
12、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本 系统过去发生事故的资料,根据拟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 确定检查项目。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子系统或单 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因素,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编制表格。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要点、内容和为 达到防治职业病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 编制检查表。 续 检查表法 格式 检查表的形式很多,按照检查对象不同,检查表的形式也 不同。检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结果、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检查表示例见表6-1.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 检查结果 检查发现的问题改进措施 表6-1 检查表 类比法 通过对相同或相
13、似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等,类推拟建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 施预期效果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n 目的是为了利用相同或相似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 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该方法一般应用于预 评: 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 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 度或强度、通风条件参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职业卫生 标准、规范等,评价作业场所职
14、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及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 求。 n 在选用检测、检验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析时,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续 检测、检验法 检测方法的选择 在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或个人接触状况时,应按照国家 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和有关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在无上述规 定时,也可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测定方法,使其全面反映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污染状况,并正确运用PC-TWA、PC- STEL、MAC和超限倍数做出恰当的评价。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是职业 卫生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劳动者在
15、职业活动过程中 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 容许接触水平,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 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 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 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工作场所化学因素制定了388项:其中工作场所空气中化 学物质容许浓度339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4
16、7项;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2项。内容包括: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OELs(mg/m3)MAC PC- TWA PC-STEL、备注。 见表:1、2、3 序 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 NO) OELs(mg/m3) 备 注 MACPC-TWAPC-STEL 2氨Ammonia7664-41-72030 87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10102-44-0510 88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7783-06-4510 163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7783-06-410 296一氧化碳 (非高原) Carbon monu
17、xide630-08-02030 339正已烷n-Hexane110-54-3100180皮 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 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 号 (CASNo) PC- TWA(mg/m3) 备 注 总尘呼 尘 21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Coal dust(frene SiO2 10%) 42.5 38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 50%游离SiO2含量80% 游离SiO2含量80% Sdlica dust 10%freeSiO250% 50%freeSi
18、O280% freeSiO280% 14808-60-71 0.7 0.5 0.7 0.3 0.2 G1 (结 晶 型) 47其他粉尘Particles not otherwise regulated 8 超限倍数:对粉尘和未制定PC-TWA的化学物质,采用 超限 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 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 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 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 管理
19、,工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工作场所超高频、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 束、激光照射皮肤、微波、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制 ()、噪声、脉冲噪声、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井 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3项 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表 9: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 注 5d/w, 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 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 表10: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n,次) 声压级峰值dB(AdB(A) n100 14
20、0 100n1000 130 1000n10000 120 我国OELs体系为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ion,P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n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 触浓度。 n 指以
21、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n 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 PC-TWA的应用: n 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 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n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定期 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估、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 生改变需要对工作环境影
22、响重新进行评价时,尤应着重进行 TWA的检测、评价。 n 个体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 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 主体性限值。 n 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 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 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 平均浓度(TWA)。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 用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续 PC-TWA的应用 例: n 煤尘的总尘PC-TWA为4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15 mg/m3,接触3h;5 mg/m3,接触2h;4 mg/m3,接触3h
23、,问它 的CTWA是多少? n CTWA(1535243)88.38 mg/m3 n 答:此结果4mg/m3,超过该物质的PC-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n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 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n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n 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 用和其它有害效应。 PC-STEL的应用 n 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 PC-TWA的补充。 n 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 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
24、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 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接 触不引起: n 1) 刺激作用; n 2) 慢性或不可逆性损伤; n 3) 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 n 4) 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 效率。 n 即使当日的TWA符合要求时,短时间接触浓度也不应超过 PC-STEL。 n 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 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次, 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续 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接触不引起: n 对制定有PC-ST
25、EL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了解 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规范和标准检 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 n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 应超过的浓度。 MAC的应用: n 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 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 n 最高浓度的检测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 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 再进行检测。 l 超限倍数(Exc
26、ursion Limits) 指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及粉尘,即使8小 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任何一次短时间 (15min)接触浓度均不应超的PC-TWA的倍数值。粉尘的 超限倍数为2,化学毒物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PC-TWA(mg/mmg/m3 3)最大超限倍数最大超限倍数 PC-TWAPC-TWA1 1 11PC-TWAPC-TWA1010 1010PC-TWAPC-TWA100100 PC-TWAPC-TWA 100 100 3 3 2.52.5 2.02.0 1.51.5 超限倍数的应用: l超限倍数适用于化学物质和粉尘; l 许多有PC
27、-TWA的物质未制定PC-STEL。对于这些未制定 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即使其8小时TWA没有超过 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 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l 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 测方法同PC-STEL。 续 超限倍数的应用: 例: n 煤尘的总尘PC-TWA为4mg/m3和呼尘2.5mg/m3,其超限倍数 为2。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 10mg/m3和呼尘6mg/m3。是否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n 1042.5(倍) 62.52.4(倍) n 答:分别是相应PC-TWA的2倍以下,均为2倍的PC
28、-TWA, 超限倍数已超标。 备注(皮、敏、癌)的应用: 化学物质标(皮),表示通过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 触蒸气、液体和固体,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效应,此时,并 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刺激、皮炎和致敏作用的特性,对 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也 未标以(皮)的标识。 l旨在提示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或PC-TWA时,通过皮 肤接触也可引起过量接触。需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减少或避 免皮肤的直接接触 l标有(皮)的化学物质共114种,其中致敏物质1种,致 癌物质20种,G11种,G2A5种,G2B14种。包括:有机磷酸 酯类化合物、芳香胺及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等 续 备注的应用 l 化学
29、物质标识(敏),是指人或动物资料已证实该物 质可能有致敏作用,但并不表示致敏作用是制定PC-TWA依 据的关键效应或是唯一的依据。未标注(敏)标识的物质 也并不表示该物质没有致敏能力,只反映目前尚缺乏科学 证据或尚未定论。使用(敏)的标识不能明显区分致敏的 器官系统。 l使用(敏)的标识旨在保护劳动者避免诱发致敏效应。 防止敏感个体发生特异免疫反应的唯一方法是完全避免接 触。应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以有效地减少或 消除接触。对工作中接触已知致敏物的劳动者,必须进行 教育和培训。应通过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监护,尽早发 现特异易感者,及时调离接触 。 续 备注的应用 n 化学物质标识(癌),表示该属于潜在化学致癌性 物质。化学物质的致癌性证据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微机技术及应用试卷答案
- 北京市委托代理合同书6篇
- 高新证书考试题目及答案
-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与应对策略模板
- 2025年河北中考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名校周考试题及答案
- 钢筋砼结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丙肝诊断培训试题及答案
- 概论基础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专成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级注册计量师2025年真题解析测试卷(含答案)
- 适老化改造在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应用与2025年市场分析报告
- 国开2025年《特殊教育概论》形考作业1-8大作业答案
- 四川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乡镇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岗位知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DB11∕T 2341-202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动式障碍物检测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践
- 白酒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兰州大学)
- 安平丝网知识培训课件
-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