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2017新题赏析题一: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 21%C. 空气中 PM2.5 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题二: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 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 21%B. 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 78%C. 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 21%,但空气稀薄D. CO2 气体含量大大增多题三: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
2、源C. 空气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D.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题四: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B. CO2、SO2、NO2 属于空气污染物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D.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1%题五: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题六: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
3、气的含量(1) 该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要足量或稍过量的原因是 _;(2)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3)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 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 21%?【进行猜想】装置漏气; _(写出一条即可)题七: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 m1 的金属锡粉。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 m2。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咝咝的声响” ,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 m3。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 ,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为 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_变化。(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 m3=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题八:通过本期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加热高锰酸钾( KMnO4)制取氧气时,还会有锰酸钾( K2MnO4)和二氧化锰( MnO2)两种固体生成现将 18g 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其剩余固体质量为 16.4g 。(假若无高锰酸钾逸散到空气中)(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3)剩余固体中含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g?(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题九: 1
5、9 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分离空气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3的氮气的密度有 0.0064kg/m的差异, 凭科学家敏锐的智慧, 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 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协作下,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终于在 1894 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 2 -A. 分离空气得到氮气是化学变化B. 从含氮物质中制得氮气是化学变化C.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D. 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题十:小资料: 1775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 N2 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 N2 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
6、意一百多年后,英3国科学家雷利对这 0.0064g/cm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几经努力, 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 - 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1)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问题与猜想 _分析与结论_;(2)某同学在探究空气成分中氧气的含量时,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内留有 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如图) 。请你与之合作。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 3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真题赏析题一: D详解:拉瓦锡是近代化学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
7、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结论。本题应选 D。题二: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组成的详解: 1774 年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组成的。题三: A详解: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A项错误,其余各项中的说法均正确。题四: A详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食品保护气, A 项正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B 项错误;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C项错误;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物理性质, D项错误。题五
8、: AC详解:铜被加热生成氧化铜,没有生成新的气体;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汞加热生成氧化汞是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 ,生成了新的气体;故选 AC。题六:4P+5O2 2P2O5与空气(或氧气)相接触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气压减小详解:白磷与氧气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实验中,白磷在水下时不燃烧、露出水面后发生燃烧,表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相接触;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原先压入长颈漏斗中的水会在重力和大气压的作
9、用下进入瓶内,使瓶内水面上升。题七: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 4 -装置漏气;红磷不足量避免了图 2 中由于伸入燃烧匙时空气逸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详解: A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导致试管内气体减少,气体压强减小,因此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后,试管中液面将上升;由进入试管中的水占据试管总体积的15可以推断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了15,因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若装置漏气, 装置冷却时会因装置内气压减小而使外界空气进入, 导致进入装置
10、中水的总量偏少;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密闭装置中的氧气不能够被完全消耗,也会导致进入装置中水的总量偏小,以上原因都会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5;由于图 2 所示实验在将红磷引燃后,将燃烧匙伸入装置时会导致空气逸出,影响测定结果;用图1 则避免了该问题,使实验测定结果更准确。题八: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 14%详解: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捂容器外壁,容器内的气体被体温加热、体积膨胀、气压变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
11、气泡冒出;装置甲中的红磷需要用酒精灯点燃,将放有燃烧着红磷的燃烧匙放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时,会使广口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广口瓶外,增大实验误差;而乙装置则是一个密闭装置,不需拔下橡皮塞而直接用电烙铁加热密闭装置内的红磷,能够减小实验误差;减小的氧气的体积即为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在数值上等于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100mL-65mL=35mL), 则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5mL/250mL=14%。题九: C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没有白烟, A 错误;氧气本身不燃烧,不具有可燃性, B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12、C说法正确;类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类反应发生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 D错误。题十: D详解: A、B、C描述的都是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和溶解性等,都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D描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5 -题十一: C详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因此需用到酒精灯、铁架台、试管、集气瓶等;为得到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采用排水法收集,因此还需用到水槽和带弯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仪器;不需用到锥形瓶和带直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仪器。本题应选 C。题十二: D详解:当向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
13、气体压强增大,由于充气气球外部所受压强增大,因此体积会缩小;由于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红墨水会向左移。题十三:( 1)长颈漏斗;铁架台(2)B;C;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详解:( 1)图中、两种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铁架台;(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题十四:( 1)酒精灯(2)AF(或 AD);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3)C(4
14、)SO2 与 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5)a详解:(1)仪器指的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 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检查 A 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使试管受热, 使试管中的空气膨胀, 伸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一是用体温加热试管 (用手捂住试管外壁) ,还可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住试管的方法; (3)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作用制氨气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可从 B、C装置中选择,为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 C装置,通过控制浓氨水下滴的速度控制产生氨气的速度; (4)硫在
15、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可将玻璃片“托住” ;(5)量筒的数值由下往上数值逐渐变大, 6mL刻度应该在 5mL刻度的上面,因此是 a 处。题十五: A- 6 -详解: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A 项说法正确、 B项说法错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很软,它们的硬度不同,是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 C、D项均错误。本题应选 A。题十六: A详解: C60 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A项错误; C60 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 C60 是一种不同于石墨的
16、新单质, B、C项均正确; 一个 C60 分子是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60=720,所以 D也是正确的。题十七: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2CuO 2Cu+CO2;CO2+Ca(OH)2=CaCO3+ H2O还原性;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详解:发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木炭能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2CuO 2Cu+CO2、C O2+Ca(OH)2=CaCO3+ H2O;这个实验说明木炭具有还原
17、性,这个实验装置还可用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题十八:(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O2;C2CuO 2CuC O2(2)红;木炭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3)使酒精灯的火焰集中,使被加热部位的温度更高(4)CO;CO2 +C 2CO (5)把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酒精灯 (6) C详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 C O2 的试剂, 木炭还原氧化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方程式为: C2CuO 2CuC O2,反应时
18、,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 C的升高为 +4 价 CO2,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2 价的 CuO降低为 0 价的 Cu,说明 木炭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导管口处排出的气体除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外,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能与木炭粉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气体 (C O2+C 2CO);因此导管口处排出的气体中还一定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实验完成后,为了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应先把水中的导管口移出水面,再撤掉酒精灯;在做这个实验时,加热温度一定要足够高,除用带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外,还可用酒精喷灯来加热;若温度过低,
19、则可能会导致反应不能发生。- 7 -题十九: D详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可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完全;点燃后有水珠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到底是只含有甲烷、只含有氢气、还是甲烷与氢气都含有,则无法确定;无法确定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题二十: C、H、O;12:3:8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 4.4g+2.7g-2.3g=4.8g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4.4g 1244=1.2g 、4.4g 3244=3.2g ,2.7g 水中氢元素、 氧元素的质量分
20、别为:2.7g 218=0.3g 、2.7g 1618=2.4g ,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为: 3.2g+2.4g=5.6g4.8g ,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C、H、O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 1.2g ,氢元素的质量为 0.3g ,氧元素的质量为:5.6g-4.8g=0.8g ,所以质量比为 12:3:8 。题二十一: D详解: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体由于缺氧而发生中毒;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本题应选 D。题二十二: C详解: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A 说法正确;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染成的花变红) ,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能转化成一氧化碳, D说法正确。题二十三:水、碳酸氢钠 安赛蜜、白砂糖 ( 正确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苏打水于试管中, 滴加稀有气泡产生 NaHCO3H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贴瓷砖承包合同2025年
- 股权转让协议书集合2025年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二零二五年汽车行业LOGO设计授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木结构工程监理服务签约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软件中英文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生态园区伸缩缝施工合同
- 2025版建筑公司环保管理员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工程挂靠合同(施工合同违约责任)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仓储配送合同标准范本
- 骨髓抑制个案护理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 2025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融资专业人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民办学校人资管理制度
- 矿产资源勘查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JG/T 231-2018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
- T/CECS 10330-2023抗污易洁氟碳涂层金属板
- 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制药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
- 液碱泄漏应急处置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