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精品教育_第1页
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精品教育_第2页
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精品教育_第3页
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精品教育_第4页
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精品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 寅恪先生的“ 史互 ” 于文学作品的研究有无真正的 献?在很多文史研究者的内心里, 其 正是一个疑 。本文限于篇幅, 以 先生 白居易名篇 恨歌 例,回 一疑 。从白居易 恨歌到洪升的 生殿 ,再到当代文 中各种各 以此 材的 作,李 情已成 中国文化中流 一千多年、并无可置疑地仍将 流 下去的一个重要故事。正是因 个故事的 期踵事增 的 史,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心理意 的因悠久而悠久丰厚的 度,我 几乎忘 了一个原初的提 : 个故事的来源在哪里?李 情究竟有几分 史的真 性?白居易多大程度上根据民 的 想象加工而成?我在 授 篇作品的 候,学生多人次地提出一个看

2、似十分幼稚的 :“李 究竟有无 情?”我不能 多地 怪他 所提的 没有 ,我不能用很原 的学院派批 如“混淆了 真 与 史真 ”之 将他 的 打 掉。 做只不 是用大而化之的理 而易 地扼 了学生可 的好奇心,其 是不 任的 度。你 得拿出 据来以事 服人。而要真正正面回答 个 ,不能不 , 先生的 就 出了极可珍 的启示 索。在元白 稿关于 恨歌的一系列精彩考 中,第 1页陈寅恪的工作无非是体现在“证实”与“证虚”两个方面。证实就是证明白居易诗中可靠的历史事实依据,证虚即是表明哪些是白居易的虚构。关于前者陈寅恪的发现是极丰富的,譬如关于杨玉环的身世之谜;以及从“云鬓花颜金步摇”句证明其中所包

3、含的唐代贵族妇女的时妆实录;从“惊破霓裳羽衣舞”句中的“破”字考见一个重要的唐代乐舞术语及乐天用语之“浑成”;从“西出都城百余里”的“西”字,考见乐天对于史实的稔熟与下笔的不误;从“风吹仙袂飘飘举”一句,考出乐天所写杨妃亲舞霓裳羽衣舞,实有其事,等等,从而证明此诗写作在社会生活与习俗层面上确有相当程度上可称得上严谨的事实根据。至于有关唐明皇在杨玉环死后是否相思不已这一重大史实关节问题,唯一一个传说根据正是他在往返蜀地之时雨中闻铃音而伤心肠断。陈氏从新旧唐书中唐玄宗幸蜀的记载,以及“雨霖铃”此一曲调的源流,考证了此一传说的种种来源,以及种种材料之间比较而言的可信性。其可信者,正是白居易“夜雨闻霖

4、肠断声”一句所本。至于此种种来源的真实可靠程度如何,陈先生在材料的限制下,基本上是持不置可否的谨慎态度。于是更大的发明在于:陈寅恪又同时对这个故事的核心即李杨相思的真实可靠性问题,做出了颠覆性的考证。这集中体现在关于“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虚语时”一句的关键第 2页性考证中。陈寅恪花了大量的力气证明唐代的温泉的作用在于祛寒去风,又详检两唐书 ,均无一次有关玄宗驻跸温泉的记载,从而由此证明了玄宗与杨妃决无可能在夏季里到达华清宫之理。 为避免推论的环节越多, 根据越薄弱的毛病,他又补充了长生殿是唐代祀神沐浴之斋宫,决无曲叙儿女私情之理这一地点上的证据。陈寅恪使用材料的范围极为广博,此一结论可成定

5、论。其次,陈寅恪又根据长恨歌传文及异本校读等得出证据,证明开篇“汉皇重色思轻国”一句“实暗启此歌下半段故事”,即白居易实受汉武帝故事之启发而虚构了同样的一个人仙相恋的爱情故事。所谓“李杨爱情”的历史真实,经过陈氏的精湛考辨,实际上早已大白于天下。只是,依陈先生考证工作的“家法”“取证范围要大,结论要小”,不曾明确说出而已。李杨爱情故事,基本上属于唐代文人白居易、陈鸿之“特创”。至于她之所以流传千年,其中融入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民间老百姓的理想与爱情观念。这也是陈寅恪考证的启示意义之一。如果我们能对于陈先生的“诗史互证”细读多思,其中的启示意义都极为丰富,我们或许能改变对于陈氏研究方法与

6、文学关系的看似有理的偏见。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是故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 乃一种新文体, 不独流行当时,复更辗转为后来所则效,本与唐代古文同一原起及体制也。第 3页唐代举人之以备具众体之小说之文求知于主司,即与以古文诗什投献者无异。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虽非如赵氏所言是举人投献主司之作品,但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此种文体之兴起与古文运动有密切关系,其优点在便于创造,而其特征则尤在备具众体也。既明乎此,则知陈氏之长恨歌传与白氏之长恨歌非通常序文与本诗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赵氏所谓“文备众体”中,“可以见诗笔”之部分,白氏之歌当之。其所谓“可以见史才”“议论”之部分,陈氏之传当之。若依唐代文人作品之时代,一考此种故事之长成,在白歌陈传之前,故事大抵尚局限于人世,而不及于灵界,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似以长恨歌及传为创始。此故事既不限现实之人世,遂更延长而优美。然则增加太真死后天上一段故事之作者,即是白陈诸人,洵为富于天才之文士矣。综括论之,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与长恨歌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