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01.140.20A 14DB4413惠州市地方标准DB 4413/T 192020建筑二次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 secondary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2020-11-16 发布2020-12-16 实施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13/T 192020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54 基本规定85 水量、水压86 二次供水方式97 管道布置118 泵房及水泵129 水池(箱)1410 管材及配
2、件1611 阀门1712 水表及给水管道井(水表井)1913 水质保障2014 电气2215 自控与安防2416 防恐2517 施工及安装2618 验收2819 运行与维护29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35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给水工程质量验收表36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管道消毒记录表37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管道工程消毒冲洗合格证明38条文说明39I库七七 标准下载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惠州分院
3、、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城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惠州 市供水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少炜、邓军、邓颖辉、刘天明、吕燕敏、杨霞、吴勇、何伟、张杰、张可可、 陈宁、陈佳才、陈健聪、李少文、李展杰、宋正光、林力诚、欧阳梅、周平、陶炳林、袁玉明、容振辉、 黄猛威、覃志平、曾令斌、雷娟、黎诗茗、黎勇伟、燕强、戴素婷、翁任之。II引言为配合惠州市建筑二次供水工程技术导则(试行)(2013)、惠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规定(2017)、惠州市城镇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2017)的贯彻实施,落实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保
4、障社会公众利益,提高惠州市市区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保证供水 水量、水压和水质,特制订本规范。本文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居民饮用水服务质量,保障居民饮用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有利于 供水企业“抄表到户,管表到户”的实施。本文件适用于惠州市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二次供水”和“一户一表”的设计、施工、验 收以及设施维护:1) 居住建筑;2) 需要设置水表计量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上述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 标准、规范的规定。除执行本规范,尚应符合城市供水行业反恐怖防范工作标准相关规定。IIIDB4413/T 192020建筑二次
5、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建筑二次供水工程基本规定、二次供水方式、管道布置、泵房及水泵、水池(箱)、电 气、自控与安防、施工及安装、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惠州市建筑二次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78.1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GB/T 778.2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B/T 778.3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 3
6、 部分:试验报告格式GB/T 778.4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 4 部分:GB/T 778.1 中未包含的非计量要求GB/T 778.5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5部分:安装要求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3797电气控制设备GB 4806.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8464铁制和铜制螺纹连接阀门GB/T1223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GB/T13295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927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GB 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T 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
7、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8613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8691.4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4部分:进排气阀GB/T19837城镇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23858检查井盖GB/T24603箱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12罐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23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GB/T26003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GB/T29529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GB/T29531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GB/T31853矢量无负压供水设备GB/T37892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4库七七 标准下载DB4413/T 192020GB/T 38594管网叠压供
8、水设备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3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95视
9、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CJ/T 117建筑用承插式金属管管件CJ/T 120给水涂塑复合钢管CJJ 140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T 160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CJ/T 189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CJ/T 192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CJ/T 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16给水排水用软密封闸阀CJ/T 224电子远传水表CJ/T 265无负压给水设备CJ/T 254管网叠压供水设备CJ/T 302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CJ/T 303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CJ/T 351高位调蓄叠压供水设备CJ/T 3
10、52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CJ/T 381无负压一体化智能给水设备CJ/T 415城镇供水管网加压泵站无负压供水设备CJ/T 444静音管网叠压给水设备CJ/T 468矢量变频供水设备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基础JGJ 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JG 162饮用冷水水表YB 9073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5库七七 标准下载3.1生活饮用水drinking water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等生活用水。3.2小时变化系数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11、。3.3最大时用水量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最高日最大用水时段内的小时用水量。3.4平均时用水量average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最高日用水时段内的平均小时用水量。3.5入户管inlet pipe从给水系统单独供至每个住户的生活给水管段。3.6引入管service pipe由城镇供水管网引入二次供水设施的管段。3.7竖向分区vertical division zone建筑给水系统中,在垂直方向分成若干供水区。3.8水头损失head loss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3.9自灌self-priming水泵启动时水靠
12、重力充入泵体的引水方式。3.10二次供水secondary water supply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出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6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3.11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 等设施。3.12二次供水单元secondary water supply unit一套独立的二次供水生活给水系统,包括:市政给水总表、总表后给水管道、水池(箱)、加压设 备、加压给水管道、用户注册水
13、表。3.1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VFD water supply equipment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3.14叠压供水additive pressure water supply供水设备从有压的供水管网中直接吸水增压的供水方式。3.15水表water meter安装在自来水管道上用于测量管道中流过水量累积值的仪表。3.16注册水表settlement water meter注册水表是指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管理、登记注册、监督保养,用作量度用水量的器具。3.17智能水表intelligent water meter用带有发信装置的水表为计量基表,可实现计量数据
14、采集、分析和远距离传送,或通过微功耗大规 模集成电路加装控制器等实现计量、结算、控制功能的水量计量仪表。3.18倒流防止器backflow preventer采用止回部件组成的可防止给水管道水流倒流的装置。3.19一户一表one house one water meter一个用水户设置一只注册水表。74 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4.2 系统设计4.2.1 二次供水的生活用水管网系统应为独立系统,应与消防、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及空调冷却用水 等其它用水系统相独立。4.2.2 二次供水系统的加压供水管网不得与直供系统管网直接连通,二次供水不得影响城
15、镇供水管网 正常供水。4.2.3 二次供水系统改建的设计须考虑原有构(建)筑物的荷载及整体安全性。4.2.4 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4.2.5 当用户对水压、水量要求超过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时,按GB 50015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二次供水设施。4.2.6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二次供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4.2.7 生活用水泵房应与消防泵房等其他设备用房分开单独设置。4.2.8 给水系统的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节约供水、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当生活给水系统分区供水时,各分区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 MPa
16、;当设有集中热水系统时,各分区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 MPa,各压力分区宜独立设加压供水系统。4.3 基本要求4.3.1 二次供水范围内,使用性质不同或水费单价不同的用水,应分二次供水单元分表计量。4.3.2 二次供水工程必须具有稳定、可靠的防倒流等有效的防污染措施及运行安全保障措施。4.3.3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应按照一户一注册水表、水表安装出户、采用远传水表、供水企业抄 表到户的原则设计,商业、绿化、冲洗等按用水性质须分别设立水表。4.3.4 涉水产品及设备应符合GB/T 17219的有关规定,并应获得卫生部门颁发的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4.3.5 二次供水加压设备
17、、控制设备、仪器仪表、管材、管件及阀门等的选型必须从市供水协会公布 的经审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取。4.3.6 二次供水工程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施工安 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方面的要求。4.3.7 工艺、电气及控制设备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产品。 变配电系统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应提供自动控制接口,满足二次供水泵站远程控制的各项要求。4.3.8 严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材料。5 水量、水压85.1 水量5.1.1 二次供水水量应根据小区及建筑使用性质、规模、用水范围、用水器具及设备
18、用水量进行计算 确定。5.1.2 用水定额及计算方法,应符合GB 50015、GB 50013、GB/T 50331及有关标准的规定。5.1.3 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流量应包括给水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当没有相关资料时漏失水量和 未预见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 %12 %计。5.2 水压5.2.1 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应满足供水最不利用水点处所需压力。5.2.2 采用变频调速供水方式时,水泵吸水管与出水管的水力计算,应符合 GB 50015 的规定。5.2.3 叠压(无负压)供水系统设计压力应按GB 50015的规定经计算确定,应考虑市政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应以当地供水企业规定的最低供水
19、压力、能够确保系统接入点周边其他建筑用水的最小服务水 压作为设计依据。5.2.4 采用减压阀的二次供水系统,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压力应按减压阀失效情况下进行校核,其压 力不应大于配水件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5.2.5 入户管水表前静水压力不得小于0.12 MPa。6 二次供水方式6.1 一般规定6.1.1 二次供水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并依据市政供水管网条件,综合考虑小区或建筑物类别、高度、使用标准、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节约供水、能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 二次供水方式。6.1.2 严禁在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6.1.3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 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
20、,宜采用竖向分区并联供水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6.2 供水方式6.2.1 应以节能、环保、安全为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下列二次加压供 水方式:市政供水管网+高位水池(箱)联合供水;市政供水管网+低位水池(箱)+工频泵+高位水池(箱)联合供水;市政供水管网+低位水池(箱)+变频泵联合供水;市政供水管网+叠压设备联合供水;市政供水管网+叠压设备+高位水池(箱)联合供水。6.2.2 新建二次供水工程宜采用变频供水方式、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应在条件允许时,改建为变频供水方式或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确因客观条件短期
21、内无法改造的,亦须将 高位生活水箱与消防水箱分开设置。96.2.3 二次供水改造方式的选择:须依据实际水压及现状水池、主要设备等运行状况,结合现有实施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 后,合理确定供水方式,二次供水实施的改造,原则为“一站一策”。邻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具备“关、停、并、 转”条件的,须依据有关水量、水压等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供水改造方式,原则上取消屋顶水箱和工频水泵,工频水泵一律改为变频水泵。屋顶水箱不能取消的,须 按照本规范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如实施条件允许,须优先选择“低位水池(箱)+变频泵联合供水”方式供水。6.3 高位水池(箱)供水6.3.1 高位水池(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用水点水
22、压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出水管处应采取增压 措施。6.3.2 高位水池(箱)应符合 GB 50015 的规定。6.4 变频调速供水6.4.1 变频调速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供水设备。6.4.2 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组应成套配置,变频供水水泵均应设有变频器,每套设备应配有气压罐,并 设置远程监控设备。6.4.3 变频供水所设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得小于单台最大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宜配置小流量辅泵, 其流量可为 1/31/2 单台主泵的流量,其扬程应与主泵一致。6.5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6.5.1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应符合 GB/T 26003、CJ/T 302、CJ/T 303 的规定。6.5.2 从
23、城镇供水管网直接抽水的叠压供水系统允许的最大设计水量和城镇给水干管最低供水服务压 力应由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企业根据城镇供水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及可靠性比较后确定。6.5.3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均须先向供水企业进行申报并获得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供水设备 须安装远程监控设备。6.5.4 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由防倒流装置、稳流罐、防负压装置(流量控制装置)、过滤器、 水泵机组、隔膜式气压罐(选用)、压力传感装置、自动控制柜、阀门、管道系统等组成。6.5.5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使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市政干管最低压力0.24 MPa,供水量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引入的进水管直径应
24、比市政干管直径小两级或两级以上,且不大于市政干管过水面积的1/3,进水管流速宜1.2 m/s;叠压供水设备引入的进水管管径可按下表选用。表 1叠压供水设备进水管管径选型单位为毫米市政干管管径100150200300400设备引入的进水管管径50801001502006.5.6 下列区域严禁采用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市政供水管网的水量、水压波动较大的区域;10由于水量不足导致的经常性停水的区域;市政供水干管的供水总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6.5.7 下列用户严禁采用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用水时间过于集中,瞬间用水量过大且无有效调储措施的用户(如学校集体宿舍、影院、 体育场馆、洗浴中心、
25、宾馆等);供水保证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对有毒物质、药品等危险化学物质进行制造、加工、储存的工厂、研究单位和仓库等用户(含医院);扩建、改建用水设施时,原有用水设施(包括用户共用用水设施和户内用水设施)不符合 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和规定而不进行同步改造的。6.5.8 二次供水单元服务人数超过 2000 人的住宅小区不宜采用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6.5.9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的进水管应单独接自供水干管,宜从环状供水干管接入。6.5.10 叠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进出水管之间可设旁通管,旁通管应设阀门和倒流防止器。6.5.11 用户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时应有供水企业或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
26、当地供水管网基本参数(管径、 水压等)资料。6.5.12 叠压供水设备应预留消毒设施接口。7 管道布置7.1 二次供水泵房引入管宜从小区给水主干管或条件许可的城镇供水管网单独引入,并应独立计量。7.2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 7000 人以上时,小区室外二次供水主干管网宜布置成环状,与二次供水管网连接的加压泵出水管不宜少于两条,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7.3 单体建筑二次供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7.4 二次供水管道设计应符合 GB 50015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严禁与消防管道、空调补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通;严禁与自建供水设施连接;严禁穿过毒物污染区;当通过腐蚀地段
27、的管道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应穿越市政道路;水泵出水管严禁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7.5 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设置的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受到污染,应方便安装与维修,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和建筑 物的使用;在室外明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可敷设在吊顶、楼(地)面的垫层内或沿 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 25 mm;11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 管材;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得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柔性管材宜采
28、用分水器向 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7.6 住宅给水系统室外管网宜设置泄水管,泄水管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7.7 室外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不得污染生活用水,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应符 合 GB 50013 的规定。7.8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 GB 50015 执行。7.9 给水管道须安装在便于日常管理和维修且不妨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位置。7.10 各给水分区供水主管最不利处应设压力表。8 泵房及水泵8.1 泵房8.1.1 泵房的位置应根据城镇供水管网条件,小区的环境和建筑的布置、类别、高度、使用标准等因 素综合确定,并宜设于用水负荷中心。8
29、.1.2 水泵机组宜设在水池(箱)的侧面、下方,其运行噪声应符合GB 50118的规定。8.1.3 泵房不宜设置在地下底层,宜与配电房在同一层。8.1.4 泵房应设在专用房间内,不得与消防或其它泵房共用一间,并应满足下述规定:二次供水加压泵房应独立设置,并应有建筑围护结构,并应在报规划部门审批前经供水企 业确认;应独立设置,出入口应从公共通道直接进入;泵房不得设置在居住用房的上层、下层和毗邻的房间内,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应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应设置可贸易结算的独立用电计量装置;建筑高度100 m时,设置在中间楼层的泵房应采取可靠的减振防噪措施。8.1.5 泵房门应采用防火防盗门。宽度应满
30、足设备安装维护需求,且净宽不得小于1.2 m,净高不得小于2 m,门框内侧宜用不锈钢包边。8.1.6 泵房应安装轴流风机和百叶窗,宽宜0.6 m,高宜0.4 m。窗户及通风孔应设防护格栅式网罩。8.1.7 室外泵房内部地面高出外部地面的高差不得小于0.3 m。8.1.8 室外单独设置的泵房净高不低于3.5 m,设置在地下室内的泵房净高不低于3.0 m,并应满足设备起吊高度要求。8.1.9 泵房应设置排水设施,泵房内地面应有不小于 0.01 的坡度坡向排水设施。地下室泵房应单独设置集水井并安装潜污泵,潜污泵采用液位仪控制,一用一备,出水管管径不得小于 DN80。8.1.10 泵房内应有设施维修的
31、空间,内部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2 m,宜根据水泵电机等设备的重量设置起重设备。128.1.11 泵房内应预留足够空间,以满足水泵机组和相关设备安装及检修的要求。泵房室内水泵机组的 布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2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和相邻机组间的间距电动机额定功率kW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面之间的最小间距m相邻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之间最小间距m220.80.425551.00.855,1601.21.2注1:水泵侧面有管道时,外轮廓面计至管道外壁面。注2:水泵机组是指水泵与电动机的联合体,或已安装在金属座架上的多台水泵组合体。8.1.12 水泵机组的基础应采用混凝土捣制,且要高出泵房地面不小于0.2
32、m,并设置防振装置。8.1.13 泵房内电控系统应采取防水、防潮和消防等安全保护措施。配电柜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浇筑, 泵房内电气设备和其他电气设施的底部应高出泵房地面不小于0.3 m。8.1.14 进出泵房供配电电缆保护管必须采用防火泥进行封堵。8.1.15 泵房用电设备电缆单芯截面积4 mm2及以上,必须采用YJV(或YJV22)型规格电缆,若泵房所在建筑对电缆有更高防火要求的,则采用电缆应同时符合所在建筑的防火要求。8.1.16 泵房内配备防潮照明灯,高度离地不超过3.5 m,照度要求应满足GB 50034的相关要求,墙上配防潮单相插座及照明开关。同时泵房必须配置备用照明灯,备用照度值不
33、应低于正常照度。8.1.17 独立的泵房建筑物应按照 GB 50057 采取防雷措施。泵房应采用共用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设备接地电阻最小值的要求。泵房接地应符合 GB/T 50065。8.1.18 泵房内的电缆布线按 GB 50303 施工,与其它设备的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架空电缆下方不得布置水泵机组。8.1.19 泵房内应具备有线网络(光纤)接入条件,同时,应确保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有线网络接入 时,泵房外宜采用电缆井或电缆桥架形式铺设,泵房内应采用保护套管形式铺设。8.1.20 泵房内应设具有独立漏电保护开关和空气开关,且有接地的配电箱一个,内设 380 V 和 220 V 电
34、源接口各不少于一个。8.1.21 泵房的内墙、地面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易清洁的材料铺砌或涂覆。8.1.22 泵房应设置下列附属设备、设施:泵房内应设置地面液位报警装置,报警仪设置离地面 50 mm;泵房内应配置烟感探测器,并配置手提式 ABC 干粉灭火器不少于 2 只;泵房门口应设置二次供水生活泵房标志;泵房内应安装防盗、监控装置,并具有远程监督和控制功能;泵房门应内设 0.5 m 高不锈钢挡鼠板;泵房内应设置防潮仪或除湿器。8.1.23 泵房内不得放置与供水无关的设备、物品。与供水无关的排水管渠等其他管线不得穿越泵房。138.1.24 泵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通风、采光、排水以及防止外界雨水、废
35、水、污水等进入的措施。泵房 设置在地下室时,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 4 次。8.1.25 每个泵房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 m,且不应穿越市政道路。8.2 水泵8.2.1 应具备有效减小轴向力,延长电机轴承使用寿命,并可根据需求变化对泵的性能进行自动调节 功能。8.2.2 宜选用不锈钢离心泵,泵壳及过流部件应选用不低于 S30408 不锈钢材质或同等性能级别的其他材料。8.2.3 水泵能效应符合 GB 18613 规定的级能效及以上标准。8.2.4 水泵电机应采用 F 级绝缘或以上,IP55 防护设计;选型时应考虑水泵连续使用 15 年以上,电机连续使用 10 年。电机与水泵成套机组的效率不小于
36、 80%。8.2.5 噪声应符合 JB/T 8098 规定的 B 级及以上标准。8.2.6 振动应符合 GB/T 29529 规定的 B 级及以上标准。8.2.7 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当因条件所限不能自灌吸水时应采取可靠的引水措施。8.2.8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应设阀门、止回阀、伸缩器(橡胶接头)、压力表。每台水泵的吸水管上必须装设阀门、伸缩器(橡胶接头),宜装设过滤器,压力检测设备应装设在水泵进出水管的止回阀前, 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8.2.9 进出水总管宜装设阀门,阀门应为电动阀门,并具有与水泵联动的功能。8.2.10 出水总管应安装管段式电磁流量计。出水总管应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
37、感器应安装在出水总 管的震动小、水压平稳处。压力表量程选择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2.0 倍。8.2.11 出水总管处应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压力变送器、余氯、PH、浊度等在线式仪表、水质采样 装置等。采集数据须满足实时或间隔性传输。8.2.12 水泵吸水口处变径宜采用偏心管件,水泵出水口变径应采用同心管件。8.2.13 建筑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应设置气压罐(稳压罐),宜采用隔膜式气压罐,当采用补气式气压罐 时,应安装空气处理装置。气压罐的容积应按不小于最大时流量 1 分钟的水量确定,容积不宜小于 300 L,压力等级与系统工作压力相匹配。8.2.14 气压罐(稳压罐)壳体及其附属配件为不锈钢
38、S30408 或以上材质,壁厚要求完全达到压力容器设计标准。气压罐内橡胶囊应可舒张 20 万次以上,充气后可长期使用,材质应不低于 EPDM。8.2.15 气压罐(稳压罐)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JB 4732和YB 9073的要求。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设备供应商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9 水池(箱)9.1 一般规定9.1.1 水池(箱)应符合GB 50015、GB 17051的有关规定,矩形给水箱参照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矩形给水箱12S101进行安装。149.1.2 水池(箱)应设置在维护方便、通风良好的房间内。9.1.3 改造现状水池(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改造期
39、间,应制定二次供水系统临时供水保障方案,并应报辖区供水企业备案;涉及消防设施改造的,应报所在区域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临时供水保障方案应保证现状水量、 水压和水质需求,改造期间,临时消防设施根据现状消防资料及要求确定。若无相关资料,可依据居民小区 建设年代执行的国家消防规范确定。9.1.4 水池(箱)应采用不锈钢材料,材质应为 06Cr19Ni10(S30408)或以上等级,焊接材料应与水箱同材质,焊缝应经过酸洗钝化等抗氧化处理。9.1.5 水池(箱)应独立设置,且结构合理、内壁光洁、内拉筋无毛刺、不渗漏。9.1.6 水池(箱)距污染源、污染物的距离应符合 GB 50015 的规定。9.1.7
40、 新建、改建、扩建的水池(箱)投入使用前,应委托依法设立的经相关部门备案许可的清洗机 构进行清洗消毒,并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9.1.8 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大于50 m3时,须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并能独立工作。9.1.9 按照现行建筑规范必须设置高位水池(箱)的建筑,仍然必须按照执行,不得因为采用叠压给水设备而取消高位水池(箱),并应留有接口以及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临时措 施及时转用高位水池(箱)供水。9.2 尺寸9.2.1 水池(箱)应设置人孔,圆型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7 m,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应小于0.7 m,水池(箱)人孔应设有
41、带锁的密封盖,密封盖上应有凹槽并加设密封圈,人孔高出水池(箱)外顶不应小于0.1 m。9.2.2 水池高度不宜超过3.5 m,水箱高度不宜超过3 m。当水池(箱)高度大于1.5 m时,水池(箱) 内外应设置爬梯。水池内爬梯应采用食品级(S30408)不锈钢材料,相邻两级踏步的间距不得大于0.3 m。9.2.3 水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要求,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应小于0.7 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应小于1.0 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6 m;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 m;水池(箱
42、)与房间地面板的净距,当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8 m。9.3 配管9.3.1 水池(箱)配管材质应为 06Cr19Ni10(S30408)或以上等级。9.3.2 水池(箱)宜优先选择顶部进水。9.3.3 水池(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人孔、水位标尺,应有防污染措 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的措施;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 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 mm,最大可不大于150 mm;进水管设浮球阀控制时应安装过滤器;15水池(箱)进水管口径宜按最高
43、日平均时流量以短管自由出流水力计算公式确定。当以经 济流速确定口径时,为降低大流量进水对水表和周边用户的不良影响,保证水池(箱)发 挥调蓄作用,应设置流量控制装置,且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出水管管底应高于水池(箱)内底,高差不小于0.1 m;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溢流管管径应大于进水管管径12级,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喇叭口下的垂直管段不宜 小于4倍溢流管管径。溢流管应设置耐腐蚀材料防护网,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 m的空气间隙;泄水管应设在水池(箱)底部,管径不应小于DN50。水池(箱)底部应有不小于0.01的坡 度,坡向泄水
44、管。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 m的空气间隙;当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泄空时,应设置移动或固定的提升装置;屋顶水箱的泄水管径,应考虑屋顶排水系统的排空能力(校核屋顶排水管管径是否满足屋顶水箱排空条件);溢流管和泄水管宜直接引至排水集水井上方;通气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DN25,不少于两根,并宜有高差,并应设置耐腐蚀材 料防护网。10 管材及配件10.1 一般规定10.1.1 二次供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10.1.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10.1.3 二次供水管道及附件应采用耐腐蚀、寿命长、水头损失小、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卫生环
45、保的 产品,并应符合相应的压力等级。10.2 管材及配件的选择10.2.1 生活用水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宜按供水企业要求作蓝色色标标明二次供水字样。10.2.2 高层建筑立管不得使用 PP-R、PE、PEX、UPVC 等给水塑料管。10.2.3 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的明装管道不得采用 PP-R、PE、PEX、UPVC 等给水塑料管。10.2.4 新建室外埋地给水管道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安装环境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及配套管件, 不同管径的管材及配件材料宜按下表确定。表 3不同管径室外埋地管道的管材及配件材料选用管径mm选用管材及配件名称相关标准DN100a 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CJ/T 192不
46、锈钢给水管及配件GB/T 12771外镀锌内涂(衬)塑给水复合钢管及配件CJ/T 120内外涂环氧给水复合钢管及配件CJ/T 120钢网骨架 PE 复合管及配件CJ/T 189100DN300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CJ/T 192不锈钢给水管GB/T 1277116表 3(续)管径mm选用管材及配件名称相关标准100DN300a 球墨铸铁管及配件GB/T 13295钢网骨架 PE 复合管及配件CJ/T 189300DN1200a 球墨铸铁管及配件GB/T 13295螺旋焊或卷制直缝焊钢管及配件GB 50268a 标记的产品为该类管径产品中推荐的首选产品。10.2.5 给水立管管材及配件材料的选用宜
47、按下表确定。表 4给水立管管材及配件材料的选用管径mm选用管材及配件名称相关标准15DN300a 不锈钢给水管GB/T 12771紫铜管及配件CJ/T 117内外涂环氧给水复合钢管及配件CJ/T 120外镀锌内涂(衬)塑给水复合钢管CJ/T 120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CJ/T 192a 标记的产品为该类管径产品中推荐的首选产品。10.2.6 泵房内管道及管件材质应采用 S30408 或以上等级的不锈钢。10.2.7 给水管件应采用与管材相应的材质,管件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该管道系统的工作压力,选择合 理的连接形式。10.2.8 不锈钢管道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沟槽卡箍式连接和螺纹连接。不得采取现场焊
48、接连接方式。10.2.9 新建工程及有条件的改(扩)建工程的配水立管或表后立管应敷设于建筑物内楼梯、管井、设 备房等公共部位,因条件限制需敷设于建筑物外立面时,应有防晒隔热措施。当安装于公共管道竖井时 每层应设检修门,并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10.2.10 给水管道及附件中所用橡胶密封圈应为食品级橡胶材料,其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4806.1 的规定。11 阀门11.1 材质11.1.1 应选用关闭灵活、耐腐蚀、耐压、使用寿命长的阀门。11.1.2 阀门应选用闸阀、球阀或蝶阀。阀体、阀板应采用不低于球墨铸铁(QT45010)理化性能材料或不低于 S30408 不锈钢材料制作;阀杆采用不低于 20
49、Cr13(代号 S42020)或 06Cr19Ni10(S30408) 制作。11.2 阀门的设置11.2.1 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位置。1711.2.2 室外埋地敷设阀门宜设置在阀门井内或采用阀门套筒。11.2.3 下列部位应设置控制阀门:环状管段分段处;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始端;水表前、后端;自动排气阀、泄压阀、压力表等附件前端,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前、后端;二次供水引入楼内的立管的起始端。11.2.4 下列部位应设置自动排气阀:间歇式使用的给水管网的末端和最高点;管网有明显起伏管段的峰点;给水加压装置直接供水时,其配水管网的最高点;减压阀后管网最高处宜设置自动排气阀。11.2.5
50、 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应与管道管径相一致;减压阀前应设阀门和过滤器;需要拆卸阀体才能检修的减压阀,应设管道伸缩器或软接头; 检修时阀后水会倒流时,阀后应设阀门;干管减压阀节点处的前后应装设压力表,支管减压阀节点后应装设压力表;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设置减压阀的部位,应便于管道过滤器的排污和减压阀的检修,地面宜有排水设施;减压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压力应按减压阀失效情况下进行校核,其压力不应大于配水件的 产品标准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11.2.6 止回阀适用于水表后和旁通管上,或二次加压设备后端,防止水体回流影响水表计量和加压设 备。11.2.7 倒流
51、防止器、真空破坏器及过滤器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15 的具体要求。11.3 阀门及附件的标准和选择11.3.1 DN65(含)以下的阀门应符合以下规定:入户水表前或表后应采用闸阀控制;宜采用旋启式或弹簧活塞式止回阀。或选用止回阀与闸阀一体设计的阀门;水表前应安装锁闭型闸阀;球阀可用于入户水表的表后控制;电磁阀宜与智能型或集抄型水表系统配套使用,达到自动或远程控制阀门启闭的功能;排气阀用于管道内气体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11.3.2 DN65 以上的阀门应符合以下规定:80DN300 的管道控制阀门,应采用弹性软密封闸阀,并应符合 CJ/T 216 的规定;DN300以上的管道控制阀门,或高层建筑室内管道的部分控制阀门,并应符合GB/T 12238 的规定。11.3.3 阀门喷涂应采用环氧树脂喷涂工艺。1812 水表及给水管道井(水表井)12.1 一般规定12.1.1 不同给水系统应独立安装市政给水总表计量。12.1.2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智能水表。12.2 水表设置12.2.1 水表安装位置应以准确计量、便于抄表、不易损坏及方便维护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制造业成本控制工程师竞聘面试题详解
- 2025年有机硅、有机硅橡胶项目发展计划
- 拇外翻角度测量课件
- 护士半年度个人总结课件
- 2025年复配色粉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低温储运应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抛光安全培训目的及意义
- 2025年精密过滤输液器合作协议书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份联合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新型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广东惠州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文化素养论述题库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企业级AI Agent(智能体)价值及应用报告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8D培训教材(共37页).ppt
- Chinasec(安元)可信网络安全平台V312安装手册
- 礼仪概述(PPT 3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