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尖流动起来_第1页
让笔尖流动起来_第2页
让笔尖流动起来_第3页
让笔尖流动起来_第4页
让笔尖流动起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笔尖流动起来写作技法初探电厂中学 魏淑荣针对很多考生在考试中见到作文题便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一现象,我认为如果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或许会有所帮助。 一、储备材料“腹有诗书气自华”,材料的储备应是首要的。考生可以从自我成长类、生活热点类、品德修养类、情感体验类、科教体育类、思辨感悟类、想象创新类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特别是中考满分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要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储备材料还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用心感受生活。二、 审题立意“意”,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构思和表达所要达到的目的;“立意”就是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确立写作的核心主题,所有写作思

2、路和技法运用必须围绕立意展开。对于同一作文题目,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考虑角度,形成多角度立意。这就要求从中选取最优的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写作。选取的标准就是常说的“立意要新颖”、“立意要深刻”、“立意要准确”。立意的技法有:1、扣词式立意。适应于命题作文和部分半命题作文。见到题目只分析其关键词,按照限定好的方向思考,然后选择最优的“点”进行作答。如2008年盐城卷“温暖的时刻”,有两个关键词“温暖”和“时刻”,这已经限制了立意的方向,必须写出“温暖”和“时刻”。2、填题式立意。适用于半命题作文。这类题型从本质特点上讲,只划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把选材、立意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补题方法:审清题目,找准题

3、眼。在读懂题目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等将其补全,使之成为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好题目。如2008年天津卷_,你好,“你好”表示的是一种思念和问候。补充的部分可以是一种民俗,一个朋友,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明确目标,扬长避短。在填充题目时,可能会想起多个可能,需要找出最适合自己发挥出 高水平的那一个。比如_,你好,你可以填远方一个朋友,追忆在一起的时光,表达自己的怀念;也可以写一种风俗:艾青,你好,以艾青失去踪影,影射国人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淡漠;还可以写作钢笔,你好,从我们书写工具的变迁看社会发展。总之,各种题目,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这就要根据平时思绪的积累、材

4、料的积累以及自己擅长的文体来选择。3、 启迪式立意。适用于有导语的文题或暗示了立意角度的题目。如作文题:初中的生活经历,使你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获得了启迪,体验了纯真,请你将题目“_告诉我”补充完整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这其中“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获得了启迪,体验了纯真”就是启迪我们的立意角度。 4、提炼式立意。适用于材料阅读作文,需要仔细品读材料,要找出与材料类比点,才能确定立意。如2008年资阳市卷: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一天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听

5、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自定”、“自选”都不能超出材料,或都脱离材料,“角度”从材料中选定,“主题”从材料中定夺。香菱学诗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定位是她本不懂诗,起因是结社咏诗,过程是“苦志学诗”,细节是“不怕被取笑”,结果是“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如果我们是香菱学诗的见证人的话,每个角度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好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

6、立意拟题。第一、环境对人的启迪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她一天忙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每有心得,就向别人谈出来,听人指点,听取帮助,可以说“谦虚好学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第三、 通过“精血诚聚”的结果,还可以立意恒心、毅力、专注就能成功三、 扣题扣题的基础和保证在于审题。审题一要精细,不放过题目要求的蛛丝马迹;二要揣摩,找出“导语”、“提示”、“说明”中隐含的信息。作文题目的警告性信息包括写作必须在话题范围以内、字数限制、不得泄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等。这是扣题的关键。扣题的反意就是大家熟悉的“跑题”。跑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出现跑题现象是因为:1、对立意的贯彻出现问题,确定的题目和

7、写作的内容出现偏离。解决的方法在于读懂题目,如“微笑原来如此重要”,表达的内容不仅要突出“微笑”和“重要”,还要体味“原来”的含义。有种过去不曾察觉,蓦然发现的味道。还有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回扣一下主题也可以避免跑题。2、彻底没理解清楚题目。看到熟悉的作文题会误以为是做过的“原题”,容易出现偏差。对于看上去很大的题目,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找出“关键词”,还要从“导语”“说明”“材料”中寻找约束性条件,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下面一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

8、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解决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请你以一位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这道题我们要正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其中的关键词应是“解决”“难题”,而不是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有什么看法、怨气。另外注意提示语中“以一位中学生的身份”“参加讨论”“发表看法”,这就限制了文体,应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综合以上分析,这篇文章就应是以“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为核心内容的议论文。当然可以夹叙夹议,但不能写成“诉苦式”的记叙文。四、 选材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

9、文章的血肉躯干,是立意赖以突出的依据。材料的选取要遵循真实、新鲜、精致、有味四个要求,具体方法为:1、撷取富有时代感的材料,以新取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时捕捉到新生事物,敏锐选取时代的“浪花”,材料肯定新颖。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以情动人。选材并不难,只要关注周围生活,不需要另辟蹊径。写自己熟悉的,具有闪亮点、美点、感悟点的材料,就能以情感人。3、选取具有美感的材料,以美动人。五、结构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化体现。1、循环推进式。这一类的文章表现出层层推进、顺流而下的特点。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写单纯性情节推进的文章,如小小说、童话、寓言等,如丑小鸭

10、;可以写移步换景的游记,如故宫博物院;可以写按时间顺序组合材料的记叙文、通讯报道,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等;还可以写一些随自己性情自由挥洒的随想、联想类的文章。其结构上总的特点就是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表现承接推进的关系。少有穿插,少有过渡。2、夹叙夹议式。其结构上总的特点就是边叙边议。它经常用来叙事、写人、咏物。在记事时常穿插议论以充分表现对人物的评价,如余秋雨的信客,在咏物时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生活或哲理的感悟。此类文章因叙述中有议而显现清晰的脉络层次,给人以面目清朗的感觉。3、板块连缀式。就是或将几个情节,或将几个故事,或将几个生活片段,或将几次活动安排,或将

11、几种说明内容,或将角度不同的几个议论,或将几个方面的联想等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一个话题“组合”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其总的特点就是,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说明事物、论说道理、表现思想、表达感情。它文面清晰,各个“块”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如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4、首句排比式。就是在文章的若干段落中都采用相同的句式开头。这样的写法有多个方面的作用:用排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优化文章结构;增强文章生动性;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等等。不论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在散文、叙事诗歌中,都可以用到这种写作模式。如余光中的乡愁。5、引入深化式。此种写作模式的表现特点就是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拓展、延伸、深化;全文由此及彼,文中的那个“点”,只是一个引子,只是一个展开话题的由头。这种写作模式常常用于一事一议、一事几议、读后感、观后感、小评论等等。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考生们若能做好这些准备,再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一旦动起笔,笔尖就会流动起来,文章自然激情飞扬。 【此文于2009年发表在户县教研考写作备考专辑(总第666期)】个人简介:魏淑荣,女,1973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陕西省长安师范学校,1999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2004年取得小学高级语文教师技术职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