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取水工程_第1页
河流取水工程_第2页
河流取水工程_第3页
河流取水工程_第4页
河流取水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河取水工程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贾万新 康旺儒 苏蕊 2015年11月 目 录 江 河 取 水 工 程41.0江河取水概说41.1江河水源分布广泛41.2江河取水的自然特性41.3全面了解河道的冲淤变化42.0相关的河流学述要52.1河流的一般特性52.3平原河道的水文特性102.4平原河道的相关关系112.5河床稳定性指标113.0河弯的水流结构124.0河流取水的洪枯分析概要154.1河流洪枯分析的必要性154.2频率分析样本的选用164.3洪水统计参数的沿程变化185.0取水构筑物位置的合理选择205.1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需收集的资料215.2取水河段的冲淤变化分析2

2、35.3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235.4黄河取水位置选择的几个条件256.0黄河已建取水构筑物的情况与示例286.1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86.2合建河心式307.0包头画匠营子取水工程简介337.1河段的自然情况337.2河工模型试验347.3取水泵站的设计特点357.4取水墩、自流管437.5解决施工及运转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措施458.0高含沙水及其特性47参考文献:50 江 河 取 水 工 程1.0江河取水概说1.1江河水源分布广泛 江河在水资源中具有水量充沛,分布广泛得特点,常用于作为城市和工矿供水水源,例如在我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90%以上的水源工程都以江河为水源。1.2江河取水的自然

3、特性 江河取水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影响较大,必须充分了解江河的径流特点,因地置宜地选择取水河段。特别是北方各地,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受季节影响,洪、枯水量变化悬殊,冬季又有冰情能形成底冰和冰屑,易造成取水口的堵塞,为保证取水安全,必须周密调查,反复论证。1.3全面了解河道的冲淤变化河道在水流作用下,不断地发生着平面形态和断面形态的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河道演变。河道演变是河流水沙状况和泥沙运动发展的结果,不论是南方北方,还是长江黄河挟带泥沙的水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泥沙的淤积而使河床抬高,形成滩地,也可以通过水流的冲刷而使河岸坍塌,河道变形。泥沙有时可能会被紊动的水流悬浮起来形成悬移质泥沙;有时也可因

4、水流条件的改变而下沉到河流床面,在河床上推移运动,成为推移质泥沙。当水流挟带能力更小时,推移质或悬移质泥沙还能淤积在河床上成为河床质泥沙。在河流中,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和河床质泥沙间的这种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就是河道冲刷和淤积变化的过程。冲淤演变常造成主流摆动,取水口脱流而无法取水,图1-3就是长江荆江尺八口河段的演变状况。图 1-3长江荆江尺八口河段当然,黄河泥沙含量高。其中水、沙过程比一般河流更加猛烈,一次洪水,一个沙峰就能造成河道的巨大变化。1986年到1990年间,内蒙古昆都仑河口,主流摆动了1.2KM。1934年河段北移了34km,而当地河面竟然还不足1KM,可见重视河道的冲淤变化并进

5、行正确预测,就成为取水工程建设的重要安全问题。2.0相关的河流学述要2.1河流的一般特性 河流大致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两大类。对于较大的河流,其上游多为山区河道,下游多为平原河道,而上下游之间的中游河段,则兼有山区和平原河道的特性。1)山区河流,山区河道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在其发育过程中以河流下切为主,其河道断面一般呈V字形或U字形,如图2-1所示,图2-1 北盘江毛虎段河谷断形态图在徒峻的地形约束下,河床切割深达百米以上,河槽宽仅二,三十米,宽深比一般小于100,洪水猛涨猛落是山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点,往往一昼夜间水位变幅可达10m之巨,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常在1以上,如黄河上游的平均

6、比降达10。由于比降大,流速高,挟沙能力强。含沙量常处在非饱和状态,有利于河流向冲刷方向发展。2平原河道:平原河道按其平面形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顺直型,弯曲型,分叉型和游荡型。顺直型河段,该类河流在中水时,水流顺直微弯,枯水时则两岸呈现犬牙交错的边滩,主流在边滩侧旁弯曲流动并形成深槽。两深槽间距约为57倍的河宽,在洪水时,边滩又受水流冲刷而下移,图(2-2-1)是俄罗斯维斯纳河顺直河段的边滩分布图,这种河型在我国长江以及松花江上都有分布,在顺直河段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探求边滩的发展趋势,以防取水口淤塞。图2-2-1 俄罗斯维斯纳河顺直河段的边滩分布图弯曲型河段:该型河段是平原河道最常见的

7、河型,其特点是中水河槽具有弯曲的外形,深槽紧靠凹岸,边滩依附凸岸。弯道上的水流受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形成螺旋向前的螺旋流。受螺旋流的作用,表层低含沙水冲刷凹岸,使凹岸崩塌并不断后退。携带着崩塌泥沙的底层水流向凸岸,使凸岸边滩不断淤塞延伸,从而使整个河身处于向下游蜿蜒蛇行状态,陕西渭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如图2-2-2)都是这种河段的代表。图2-2-2 长江下荆江弯曲型河段 从图2-2-2可看到,在长期水流作用下。弯曲凹岸的不断崩塌后退,凸岸的不断延伸,会使河弯形成U字型的改变。进而使两个弯顶之间距离不断缩短而形成河环,河环形成后,一旦遭遇洪水漫滩,就会在河弯发生

8、“自然裁弯”从而使河弯处的取水构筑淤塞报废。老河湾成为与新河隔离的“牛轭湖” 不过“自然裁弯”是个逐渐发展的漫长过程,像上图所示的荆江黄泥套河湾发生于100年前的1906年,而且像上述弯道的发展与消亡也不是弯曲性河道唯一的演变过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河弯可长期维持稳定。分汊型河道分汊型河道亦称江心洲型河道,如南京长江八卦洲河段(图2-2-3),其特点是中水河槽分汊,两股河道周期性的消长,在分汊河道的尾部,两股水流的汇合处,其表流指向河心,底流指向两岸,有利于边滩形成。在分汊河段建取水工程,应分析其分流分沙影响与进一步河床的演变发展。 图2-2-3 南京长江八卦洲河段游荡型河段其特点是中水河槽

9、宽浅,河滩密布,汊道交织,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河床变化迅速。像黄河花园口河段就是一个游荡型河段的示例(图2-2-4),该河段平均水深仅13m.河道 很不稳定,一般不宜在该河建设取水工程,如必须在此引水,应置引水口于较狭窄的河段,或采用多个引水口的方案。 图2-2-4 黄河花园口河段 2.3平原河道的水文特性 1、河床纵坡平缓,水面比降较小。多在110 以下,如长江荆江段比降J=0.420.560 ,汉江下游J=0.390.560(山区河流多在1以上) 2、流速相对较低,因比降小按谢才公式:v=,v与J成正比,其流速较小,一般都在23m/s以下。 3、含沙量较低,其悬浮质主要为细砂或粘土,推

10、移质泥沙与悬浮质泥沙的比重较低,据长江统计资料 一般为1%1。 4、洪枯水量与水位变化较小,如长江荆江段,洪水流量仅为枯水流量的13倍,水位变幅为13m,汉江下游洪水流量为枯水的74倍,水位变幅为14m。而山区河流洪枯流量常常达到100倍,较大的山区河流甚至达到1000倍。由于洪水来自于降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时程分布不均衡,洪枯流量变幅也比南方大,如黄河下游地区,最大洪枯流量可达400倍,水位变幅仅数米。 5、河道断面形式:断面形式因河道型式而异,这是在特定条件下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2-2-5所示 图2-2-5 平原河流不同河段横断面图2.4平原河道的相关关系 河

11、流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又反过来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结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衡。能够自由发展的平原河流,在水流长期作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河段相适应的均衡状态,在水流长期作用下,有关河深h,河宽B,比降J,和流量Q等因素常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河相关系,亦称河相相关。 前苏联根据相关资料,求得的河相关资料系为:(2-1)我国对于以上公式研究表明,与河型有关,弯曲河型较小,游荡河型较大,具体如下表2-3,因而可将称为稳定河宽系数. 长江与黄河某些河段的表河流河段河壁长江荆江弯曲河段2.24.45黄河下游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性河流8.612.4黄河下游

12、桃花峪至高村游荡性河段19322.5河床稳定性指标 河床稳定性对取水建筑物十分重要,河床稳定包括河床底部的稳定性和和河岸的稳定性,即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认为可用下式计算河流的稳定指标Zw. (2-4) 式中 :、 分别为泥沙及水的比重 H为平均水深 J为河道比降 D50为床沙中值粒径 B为平均河宽 公式描述了不同河型在均衡条件下河宽B,水深H,比降J及泥沙粒径D等河道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是冲积河流的综合河相关系。经过大量天然河流数据论证ZW15 时,为弯曲性河道,ZW介于515之间为分汊型河道。 公式(2-4)量纲和谐,不仅能确定河型

13、特性,还能用作河流模拟的相似准数。一般来说,游荡性河道的ZW值为2.2,弯曲河流为25,稳定分汊河道为13,亚稳定分汊河道为8. 3.0河弯的水流结构 3.1天然河道的平面形态:天然河道多处于弯弯相连的状态,据调查,天然河流的直段部分只占全河长的10%20%,弯道部分占河长的80%90%以上,所以天然河道基本上是弯曲的, 在弯曲河道上布置取水工程应充分了解弯道的水流结构。 3.2弯道的水流运动:水流进入弯道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向凹岸,弯道水流离心力F可近似表达为: (3-2) 式中:v为平均流速 R为弯道半径 g为重力加速度 为河水容重由于离心力和水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河道流速分布是

14、表层大,底层小,离心力的方向是弯道凹岸的方向,因此表层水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雍高,从而形成横比降。受横比降作用,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如图3-2所示。前已述及,在环流和河流的共同作用下。弯道水流的表流是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的螺旋流运动。螺旋流的表层水流以较大的流速对凹岸形成由上向下的掏冲力,使凹岸受到冲刷而流向凸岸的底流,因挟带大量泥沙,致使凸岸淤积。这种发展的结果便使凹岸成为水深流急的主槽,凸岸则为水浅流缓的边滩。 3.3弯曲河道的水流动力轴线:水流动力轴线又称主流线。在弯道上游主流线稍偏凸岸,进入弯道后主流线逐渐向凹岸过渡,到弯顶附近距凹岸最近成为主流的顶冲点。严格讲:主流线和顶冲点都因

15、流量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离心力因流速流量而异。水流对凹岸的顶冲点也会因枯水而上提。受洪水而下挫。常水位则处在弯顶左右。高浊度水设计规范中常以深泓线形式表达河道水流的动力轴线。深泓线是沿水流方向河床最大切深点的连线。也是水流动力轴线的直观表述。 为了解河势变化,常对各不同年代的深泓线绘制成套绘图,深泓线紧密的地方均可作为取水口的备选位置。图3-3-1和图3-3-2分别为包头河流中心线的变化图和河床横断套绘图。 图3-3-1 包头河流中心线的变化图图3-3-2 河床横断套绘图 3.4弯曲河道的最佳引水点 北方河道的洪枯水量相差悬殊,枯水期引水保证率较低,一般只能够引取河道来流的25%30%,为了保

16、证取水安全,并免于剧烈掏冲,引水口最好选在顶冲点以下距凹岸起点下游45倍河宽的地段。或在顶冲点以下1/4河弯处。另据达涅利亚研究,理想取水点的位置从弯道起点算起,其距离由下式确定: (式3-4)3.5格氏加速度造成水面横比降的离心力系为惯性力,是维持水流运动不变的力量,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迫使整个水流作旋转运动,其向心力指向地轴,而惯性力恰好与其相反,作用在受迫旋转的物体上。在我们的北半球,如果江河沿纬线东流,向心力指向地轴,而水流的惯性力则指向南岸,换言之,正是河流南岸的约束,迫使水流逥绕地轴作旋转运动。学者们总结格氏加速度的结论是:在北半球,水流总是冲压右岸,在南半球,水流则紧压左岸。格氏加

17、速度提示我们,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使水流向右岸偏离,主流线一般偏向右岸,右岸引水会靠近主流。4.0河流取水的洪枯分析概要4.1河流洪枯分析的必要性 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明确指出: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00年。要求枯水位的保证率采用90%99%。而且该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我们在进行取水工程设计时,就必须对河流的洪水流量。枯水流量和相应的水位等参数进行认真的计算和校核,让分析计算成果更加符合未来的水文现象实际。但江河的洪、枯流量有其自身特点。上游水库的调蓄、发电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水情。在进行频率分析计算时,必须考虑

18、其影响。另外河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水文特征数据,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充实和校验我们的频率分析成果。4.2频率分析样本的选用 取水工程频率分析计算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水文测验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来推断未来若干年水文特征的出现情况。这是一种由样本(水文测验数据)推算总体的预测方法。按照数理统计原理,径流成因分析和大量的水文实践验证,我国河流的枯、洪流量变化统计地符合皮尔逊型曲线所表达的变化规律。因此,用这种方法计算河流的洪水和枯水设计参数是适宜和合理的。给排水设计手册以较大篇幅对频率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见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这里不再重复。但需要指出的是,统计时所使用的样本数

19、据必须前后一致,江河上游水库的调蓄运用,改变了流量和水位的天然时程分配,使实测水文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统计分析时,不能不加区别的笼统采用,一般情况下,要将建库后的资料如水位、流量等还原为天然情况下产生的水位和流量,使前后一致起来。才能一并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因为我们的频率分析,是由部分推断全局,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预测。由于水文资料年限较短,样本较少,而预测的目标值却要达到百年或千年一遇,预期很长。因此样本的选择就会十分重要,应严格坚持前后一致的原则,否则就会因样本失真而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坚持样本条件前后一致的原则,还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即人工调控后的水文资料年限较长,如20年到30年

20、,可以基本满足频率分析对样本的数量要求。这时,还应当对样本的统计规律进行分析判断。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公司承接包头供水工程时,对该河段洪枯分析做了大量分析计算,图4-1为水文要素统计表,图4-2、图4-3、图4-4为洪、枯流量和水位统计曲线图。 图4-1为水文要素统计表 图4-2 图4-3 图4-4 还应强调指出,频率分析并不能十分理想的解决设计洪水和枯水的一切问题,为使设计数据更加稳妥,应首先进行该河段暴雨洪水基本特性分析,了解洪水的成因、来源、组成等特性和规律,为计算成果提供依据。其次还要参照相关工程进行分析验证,使成果更加接近未来的水文实际。为此,大量搜集相关水文计算成果,进行反复参照验证

21、也属十分必要。4.3洪水统计参数的沿程变化水文特征值的变化符合皮尔逊型曲线的变化规律,皮尔逊型曲线是不对称的概率分配曲线,如图4-3-1 图4-3-1 皮尔逊III型曲线为不对称机率分配曲线皮尔逊曲线由如下方程表达。 式中yd为众值坐标,r=,d为偏差半径,a为众值与曲线左端的距离。经过积分换算得到频率p是Cv、Cs与X值的函数,即: 式中:Cv、Cs均为统计参数,其中X为均值,是个统计系列的算术的平均数,流量统计中它代表着该河段的平均水量。Cv为变差系数,是均方差与均值的比值,表达着随机变量系列对均值的离散变化。流量统计中Cv表征着河段流量的稳定情况。Cv越大,表明历年变化的不均匀性越大,C

22、v的变化与流域大小和流量有关,一般河流上游Cv值大,下游Cv值小。内陆地区Cv值大,沿海则小。Cs为偏差系数,表达着系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众值对均值的偏差情况,我国大部分河流洪峰流量的Cs值在(2-4)Cv之间变化。下表是贵德(青海省)、兰州和河口镇洪峰流量Qm(m3/s)及15日(15d)洪水流量W15(亿m3)与Cv、Cs的变化情况。 黄河上游洪水统计参数的沿程变化表站区流域面积项目均值CvCs/Cv贵德133650QmW15247026.20.360.3244兰州222551QmW15390040.80.340.3344河口镇367898QmW15279025.50.400.4132.5

23、现将黄河上游兰州等地洪水频率特征值列表如下,以供分析计算和校验参考。表中亦将黄河中游的龙门站列入,原因是河口镇至龙门间已建成万家寨水库。万家寨水库建设在山西偏关和内蒙古准格尔间的黄河干流上,总库容9亿m,有效库容4.5亿m ,最大坝高90m,正常蓄水位980m,库区距鄂尔多斯较近,可以考虑作为准格尔和鄂尔多斯的引水水源。5.0取水构筑物位置的合理选择在平原型,特别是多沙平原型河道上选择取水构筑物,常有河床变迁,主流脱流之虞。黄河上的许多取水口,都因对河床变迁预测不足而淤塞废弃。因此,在给水工程实践中,合理的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除遵循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所列的各项一般原则外,还要结合取水河段的泥沙

24、运动规律和河道演变特点,从洪枯变化、河道走向,冲淤状况和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通过水工模型实验来最后确定。图5.0就是我院对包头取水口选择的方案汇总图。 图5.0 我院对包头取水口选择的方案汇总图 5.1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需收集的资料 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是建立在对河段水文状况,河势变化,河相条件及工程地质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为此,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搜集和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一般来说,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水文资料 历年洪、枯水位及相应流量,含沙量;、 洪水、中水、枯水及p=1%,p=50% p=75%及p=99%保证率下的相关流量、水位及其水、沙过

25、程资料; 历年逐日平均含沙量及沙峰过程资料; 泥沙颗粒分析和级配资料; 水位流量的相关曲线; 各种流量状态(高、中、低)的水面比降记载资料; 河段附近的水利工程情况(已建在建和规划); 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后对河道的运用影响; 历年的水温变化及冰情; 历年洪、枯水位时的水质分析资料。和相关资料;2)河相资料水深、河宽、比降以及河道纵坡;平滩流量,相应水深和河宽;河床纵断和横断图;历年河势变化图,中弘线变迁图;历年河道平面图;河床质中粒经及其变化;河道冲淤变化的记载及相应流量、水位资料。3)地质资料河道地质纵断面;河道地质横断面;取水点上下游1000m左右有无基岩露头或防冲控制点;4)其他资料 河段

26、的水利工程规划,航运规划; 城市和河段的洪水设防标准及防洪工程运用情况; 河道险情及其工程应对措施; 附近的取水工程运用情况。 5.2取水河段的冲淤变化分析 河道的冲淤变化,即河道演变是极其复杂的水、沙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4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对天然河道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2)运用泥沙运动理论和河道演变原理进行计算。3)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河道演变和取水构筑物工作状况进行预测。 4)用条件相似河段的实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以上几种方法中,分析其天然河道资料,是最重要的方法。 5.3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河道冲淤变化是挟沙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来水来

27、沙,河道比降,河床形态和地质情况等。要紧紧抓住以上因素,找出其互相联系的内在规律,并预测其冲淤发展趋势。 1)河道平面变化:为找出其平面变化规律,应大量搜集、历年的河道地形图,河势图,根据坐标系统或控制点位置(如固定断面、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的地形地标志等),分别加以套绘。除套绘平面图外,还可绘制横断图。这样就可分析了解河道纵、横断面形态及其冲淤变化情况。 2)河道纵向变化:为了解河段的冲淤变化,可将河段历年测得的深泓线(或河床平均高程)绘制在同一坐标图上,便可得到其纵向冲淤变化情况。根据历年水位、流量实测资料,做同一流量的水位过程线,可以得到历年河床的冲淤变化。特别是对枯水期历年的水位变化分

28、析。一般来说,枯水期河床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在相同枯水流量下水位发生变化,说明河床必有所变化。 3)来水来沙情况分析:来水来沙条件是影响河道变形演变的主要因素,应进行详细分析以寻求冲淤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河床地质资料分析:河床地质资料是影响冲淤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当河床由松散沙质组成时,河床不太稳定,其变化会比较剧烈;当河床由较难冲刷的土质构成时,河道演变就比较缓慢,河床比较稳定。在分析河床地质情况时,要依据地质钻探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 在分析了以上4方面资料后,再根据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进行由此及彼的综合分析,便可基本预测出其演变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取水构筑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5.4黄河取水位

29、置选择的几个条件新版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对取水构筑物的位置的选择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除遵守这些规定外,鉴于黄河主流摆动,水、沙危害,河道冰情以及冲刷强烈的特点,取水工程建设还要重点考虑以下七项条件:1)取水河段应主流稳定,取水口位置要靠近主流。而且取水口水位的洪枯变化都不应对水质水量产生明显影响。2)河段有支流汇入时,取水口应选择在支流汇入的影响范围之外,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沙特点是水少沙多,汛期支流常有高含沙水洪水发生,挟带大量泥沙的支流洪水汇入黄河后,会因水面开阔,流速突然降低而发生泥沙的大量沉积,形成洪积扇形沙坝而堵塞取水口,甚至堵塞整个河道。1963年和1989年内蒙古包钢取水口附近,都

30、有以上情况发生。1989年黄河支流的西柳沟的一次高含沙水流,在西柳沟河口的黄河河床上形成了1km长,4m高的沙坝,坝体堆积泥沙3000万吨,使昭君坟水位抬升2.18m,比1981年洪峰流量为5450m/s时的水位还高出0.52m,回水影响70km,历时25天,沙坝才逐渐冲开。这次的沙坝使包钢水源地的两个取水口全部淤堵,严重影响了包钢生产和包头市供水。据记载,西柳沟在有资料记录的30年间已发生过7次类似沙坝,对取水构筑物危害严重。因此,在选择取水口必须避免支流汇入对取水口的影响。3)取水口应选在冰水分层且浮冰能顺流而下的河段。宁蒙河段均有流凌情况发生,取水口合理的选择,应是流冰能自行顺流而下,取

31、水而不取冰的位置。在水流湍急的河段,大量冰花杂于水中,常在取水口栅栏上结成冰障,甚至阻塞取水窗口。给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取水口应选在水流平稳,冰水可自然分层,浮冰可自行排除的河段。一般流速v1.8m/s时,水花可在水层中上下跃移,当v15时,河道则相对稳定。6)尽量选在弯曲河段凹岸的下游,河流在弯道处会形成明显的横向环流,在主导流行和横向环流作用下,水流将以螺旋流的形式向下游推进。从弯道起点开,在45倍于河宽的弯道下游螺旋流的强度最大,这里水流集中,水深也最大。由于环流的作用,含沙量较低的表层水向凹岸集中,而含沙量较大的深层水则流向凸岸,其分沙效果也十分明显,黄河上的许多取水构筑物,包扩下

32、游的大型引水口,都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收到较好的引水和防沙效果。如山东打渔张引水口。 图5-5 山东打渔张引水口河势图 打渔张引水口闸位于博兴王旺庄。该处河宽400500mm。引水闸建在弯道顶点下游的500700m处,引水闸中线和低水位时的水流方向夹角(引水角)为40度,该闸自1956年建成以来,河势稳定,主流近岸。在洪、中、枯各种流量状况下,都能顺利引水。闸前也未曾发生严重淤积。 弯道凹岸的顶冲点常随河水流量的减少增大而上提下挫即落水上提,涨水下挫,选择取水口位置应对上提下挫的分布范围有一定计算了解。 7)选在河势控制节点附近。河段内常因有基岩露头或耐冲刷的胶泥咀而形成河势控制的节点,在节点

33、的一定范围内,河势稳定而无明显冲淤变形。特别是基岩露头之处,其主流稳定,距岸较近,常常是设置取水口的理想地点。在现场踏勘和资料分析时应予充分注意。 6.0黄河已建取水构筑物的情况与示例 黄河水系多数已建取水构筑物系根据多沙河道的特点,利用高沙水流运动的规律,按照不同工程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的建成了多种形式的取水构筑物,并成功地解决了泥沙淤积,河道冲刷,稳定主流,防冰、草之害和水泵磨蚀等诸多问题,经建成后运转证明运行情况良好,保证了黄河流域工、农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要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这些经验是十分可贵的。然而黄河水系也有不少取水构筑物,由于未对多沙河道的特点和高含沙水流运动型规律

34、做认真地研究,不少因素是按清水河道的条件考虑的,因而造成了泥沙淤积,取水口脱流,泥沙堵塞取水头部和自流管道,河中管道被冲断、引桥基础被淘刷破坏,水泵和闸阀磨损严重,冰、草堵塞引水口或水泵叶轮。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正常供水,有的取水构筑物由于无法运转和改建,不得被废弃重建。这些教训同样也是值得借鉴的。 6.1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其特点是进水间与泵房合建在一起,在进水间内设有有检修、防寒和调节水位、水量用的闸板或闸阀、除草网格、除冰设备及进水闸沉积泥沙的冲洗设备等。泵房内多采用卧式水泵,也有采用立式水泵的;泵房所需的变配电和控制设备一般布置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小。进水闸容积较小

35、,多是单泵单进水间布置,这样可在水泵吸水时,进水间内能保持一定的流速,泥沙不易落淤,在水泵停运时进水间内有少量泥沙落淤,这部分泥沙是用高压水冲起后,用排泥泵排出,或者待水大时再启动带走。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因此,合建岸边式是黄河上大、中型取水构筑物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要求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所在位置洪水和枯水期都有足够的水深,且在流冰期内冰水分层,易于排冰,以保证安全运行。从现有黄河取水构筑物的情况看,取水量2m/s左右时,多采用圆形泵房,取水量大于2m3/s时为了水泵布置上的要求以及大型泵房设施上的方便,多采用矩形泵房。又根据泵房所处河段主流

36、靠岸位置的不同,有些取水构筑物靠流情况好,无需修建栈桥即可通至堤岸、地面。有些取水构筑物位于河道内距堤岸稍远的地方。就需要修饯桥与岸上联络。我院设计的包头市画匠营子总水源取水泵站,即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图6-1 基础呈水平布置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6.2合建河心式 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是把进水间和提升泵房等全建在河流中间的一种取水形式。取水构筑物用栈桥和岸上联络。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取水量较大的城市供水或工业用水工程;取水河段要求主流稳定。因主流不靠岸而岸坡平缓,枯水期岸边没有足够的水深,必须把取水构筑物修建在河心,方能保证取水的要求。 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取水保证率高,管理方便,运行安全

37、可靠,但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需要栈桥长度较大,栈桥桥墩和合建式进水间泵房等基础,均需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施工时要在主流上修建围堰,基建投资较大。在有航运任务的河道上对航运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采用较少。 宁夏石嘴山电厂取水构筑物为合建河心式,其平面形状为圆角马蹄形,侧面进水。泵房位置选在洪、枯水期间主流稳定,据黄河左岸约210m的河心处,有栈桥与岸边相连,桥宽4m,桥单跨20m,共5跨总长100m;设计取水量为8m/s,泵房内设沅江36-23A型立式泵4台,3台工作,1台备用。泵房内还设有10t电动旋转桥式起重机1台,以供水泵电机等大型设备的安装与检修使用。泵房总深度为29m,分上下两层

38、,上层高12m,下层高17m,在泵房下层底板以下,又埋下去12m以防冲刷,泵房的总高度为41m。平行于水流方向的平面长度为23.4m。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平面宽度为18.8m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图6-2) 该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为了避免推移质卵石和粗砂跃入进水间,除充分利用了泵房本身的冲刷坑外,还在进水扣门处的底槛上增设了两块高为0.25m的活动叠梁闸板。同时设计中加深了进水间旋转格网底部的深度,使小石子沉于坑底,然后用水力提升器排除。水力提升器的计算是按可抽走20mm直径的石子设定的。 泵房的进水间分为四格、每格进水间内均安装有格栅和旋转格网,并在格栅外装有挡草机。挡草机是一种可以水平转

39、动30夹角的水平格条做成的。格条截留下来的杂草靠人工转动挡草机,利用水流的冲刷力将草带走。在格栅前,设有可升降的电动活动平台,工作人员可站在平台上检修和清除格栅上存留下来的杂草。为避免草害,该取水构筑物内,共设置了挡草机格栅 旋转格网平板格网四道屏障,以保证将杂草清除干净。 该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是利用电厂热废水回流到进水间格栅处的河水中,以提高进水间水温,防止冰害。在水泵选择上选用了n=485r/min的低转速水泵,并改进了水泵叶轮的平衡孔,采用清水密封,以减轻河流泥沙对水泵的磨蚀。该合建河心式取水构筑物,1979年10月投产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该河段黄河杂草严重,根据生产记录,汛期运行4h

40、格栅有一半的面积为杂草所堵塞,其总量达245kg。在多草季节需要加强格栅的检查和杂草的清除工作。旋转格网除草效果显著,冬季还可以连续提升水中松散的冰花,随杂草一并清除。旋转格网底部的积泥坑,使用水压5kg/cm的水力提升器,连续抽升3040mim即可将坑内沙石带走,排水含沙量可达41kg/m。进水间在废热水回流利用后,格栅前的水温维持在05C之间,防止了冰害。经生产实践运行证明,在设计时采取的防草、防沙石淤堵、防冰害、水泵防磨蚀措施得当,效果显著。7.0包头画匠营子取水工程简介7.1河段的自然情况黄河由宁夏入内蒙,经临河由西向东而下,包头正位于著名的河套地区顶端。这里地势平坦,河岸宽阔,泛滥宽

41、度甚大,河床比降约为万分之12,河床为粉细砂组成,主流流路在河床范围内摆动不定;枯水期河道狭窄,亦多弯曲,局部冲淤变形明显。图7-1为黄河包头段河势套绘图,图7-1-2为画匠营子河床横断套绘图。但因水流含沙量不大,从平均情况来看,河段输沙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河床平均标高和河流的总体平面形态较为稳定,多年来无大的变化。此外,包头河段地处北纬40,气候寒冷,冰冻期长,冬季冰凌和冰坝现象是整个黄河比较严重的地段。画匠营子位于包头市新区南部略偏东的位置,距新区约为12公里,在昭君坟和磴口之间(昭君坟水文站与磴口水文站相距约53公里)。1958年该处曾修建过一座农业取水站,取水量30m/s。由于该处为

42、岸边取水,且设施简单,缺乏经验,使用不久就被黄河泥沙於埋而被迫废弃。包钢采用离岸桥墩式取水头部,为减少构筑物尺寸,避免因压缩水流断面而引起严重冲刷或河势恶化,将泵站与取水口分建。取水构筑物为狭长椭圆形,两侧进水,以改善水利条件,减少对水流的阻力,改善冰块的堵塞冲击情况,两侧分别设高低水位两排取水口。几十年来,运转基本正常。 由于大青山东西方向的正断层而陷落的黄河平原,经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漫滩和三级阶地。画匠营子河段位于第一阶地和漫滩上,第一阶地为清水期更新统中上期;漫滩为板桥期更新统末期至现代。由于河道经常改变,堆积着很厚的第四纪洪积物。画匠营子河段是包头河段中河床最为稳定的一段,河道较为平

43、顺。河段北岸为高滩,地表以下约12m为褐黄色软塑状砂黏土。但在河段上游四公里处南岸的何家营子,河岸为抗冲刷性较强的红黏土层,因此水流被挤向北岸,深泓多紧靠北侧高滩。 图7-1黄河包头段河势套绘图 图7-1-2画匠营子河床横断套绘图 黄河包头段洪峰流量延续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天(发生时间多在七、八、九三个月),枯水期大部分在五、六、七三个月,延续时间也较长,1966年小于100m/s的持续时间近两个月,五十年代建设包钢水源地时,已由国家批准“为保证包钢取水,黄河水调部门应保证包头段黄河流量不低于100m/s”的规定。7.2河工模型试验 根据近期河道主流深泓线有逐渐向北移倾向,1931年河床地形

44、实测资料表明该河段的主线已移到距北岸20m处故在原来三处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将靠近岸边的取水墩改为岸边合建式泵站。另外两个取水墩移位布置。岸边泵站按100%取水量设计,取水墩单墩按50%取水量设计。由于该取水站属于大、中型取水构筑物,且供水对象为城市生活及电厂用水,对取水保证率要求高(保证率为95-97%)。建拟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上述两方案进行验证,选择最优方案。我院与兰州铁道学院合作的黄河包头画匠营子河段整体动床河工模型试验及局部模型试验报告结论为: 1、该河段即受上游两岸胶泥质抗层的约束,又受上下游路堤和桥头护岸的限制,而成单股微弯河道。深泓线在离北岸40-200m范围内摆动,梁桥附近,岸线

45、有缓慢向北移动的趋势,取水墩拟设于距北岸200m范围内为宜。 2、两桥间的河段床面冲淤基本平衡。考虑通航和防止形成冰坝,取水墩不宜多建。 结合以上的结论。包头市和达拉特电厂合建取水泵站,最终选择设计方案为:岸边合建泵站+(自流管河心取水墩)。一期先建设岸边取水泵站,二期根据取水量发展情况及河道深泓线的变化,再确定是否建河心取水墩。7.3取水泵站的设计特点 1、适应主流游落摆动规律,选择“三点式”取水 包头市和达拉特电厂联合取水泵站设计取水量,一期7m/s(其中城市:4m/s,电厂3m/s),二期16m/s(其中,城市供水10m/s,电厂供水6m/s)。总体设想为:一期建设岸边式取水站(设计水量

46、16m/s),位置设于包神铁路下游400m处。泵站进水间伸出北岸河堤。为适应主流摆动,保证安全取水,分别在距北岸80m,160m,在取水泵房中轴线。下游73.6m设2个自流式取水墩,二期视河流条件,再行建设。1#取水墩,2#取水墩及岸边泵站,在平面上形成“三点式”布置。 取水墩设计取水量单墩8m/s,每墩以2根1600自流管与取水泵站进水间连接。 这样布置的优点,时可适当主流变化,保证安全取水,且有利分期建设。一期取水量占河水枯水流量比例小,脱流时用人工制导工程引导取水,二期取水量占枯水流量相对较大,可“拉动”主流靠近北岸。若主流摆动较大,以上措施难以奏效时,再视具体条件确定河心取水墩位置及建

47、设顺序。 2、合建式岸边取水泵站 从昭君坟水文站推算画匠营子断面基本水文要素如下: 流量:百年一遇洪峰流量6202.17m/s,实测最高洪峰流量5450.00m/s;最枯流量(P=1%)42.57m/s,实测最小流量43.00m/s,多年实测平均流量818.60m/s。水位:百年一遇洪水位(P=1%)1007.72m,相应水深10-12m,最枯水位(0=43.00m/s)1003.14m,相应水深1-3m。Q=100m/s,水位1003.44米。平均水位1005.48m,相应水深7-9m。 含砂量:实测最大含砂量62kg/m,多年平均含砂量4.49kg/m,出现频率(P=5%)含砂量为46.3

48、0kg/m。 冲刷:局部模型试验研究报告表明,取水河段河床最低处标高约为998-1000m。河床一般冲刷深度14.60m,相应高程993.13m,局部冲刷深度9.1m,相应高程984.02m. 2.1泵站设计水量 取水量包括城市和电厂两部分。城市供水需水量(77.69万m/日)(8.99m/s),净化厂自用水(1.1m/s),调蓄水库补充水,排泥用水、蒸发、渗透等用水量。电厂用水6m/s(包括净化水厂子自用水 )。设计选用城市部分额定取水量(包括水库补充水)13.27m/s。电厂取水量额定6m/s,最大取水量6.22m/s。 2.2泵站设计参数 总平面尺寸:长宽=53.1018.00m,其中进

49、水间长宽=53.112m,泵房长宽=53.1018.00m。为便于管理,取水泵站一分为二,其中城市部分28.5018m,电厂部分:24.0018.00m,相应进水间两家以孔2.07.0m连通。 高程系统:泵房共分为三层,考虑冲刷、预留自流管管顶高程及设备安装要求,泵站设计基础顶面标高996.60m,底层泵进水流道及水泵层标高1000.30m。上层为电视屏,标高为1008.40m。中间层与底层之间以钢板平铺,中下层采用机械通风。 进水窗标高,按照高浊水设计规范2.3.1条规定“进水口应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进水口下缘与河床的高差不宜小于1.0-2.0m,在水深较浅的时候,高差不得小于0.5m”设计

50、采用进水窗底标高1001.94m,低于最枯水位1.2m,高于河床0.94m,河床底标为1001.00m。由于实测岸边河床标高高于设计标高,在进水窗前施工时,需人工清淤至999.00m。并用二层铅丝笼块石衬彻,1.0m厚固定床面。取水窗顶标高1006.94m,低于(P=1%)洪水位0.78m,高于常水位(1005.48)1.46m,深入河床进水间,定标高考虑洪水位超高,水面浪高及冰坝塞淤等因素,确定其标高为1009.90m。 2.3进水窗面积确定 进水间面积及高程确定考虑以下因素,枯水位、常水位、洪水位及水位变幅频率,特征流量时河水流速,含砂量、冰情及漂浮杂草等。目的是要力求做到在最不利条件下,

51、保证取水量及取水水质。进水窗的高程,经水文推算及河工模型试验验证,该取水断面水位特点如下:洪水位随洪峰流量变化,河床的洪水位受自身变化影响较小,枯水位随流量及河床的变化而变化。枯水期取水河段,相同枯水流量时,相应枯水位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受洪水期河床冲淤变化影响而致。经水文推算,取水断面最枯水位平均标为1003.14m,按照黄委会规定,黄河包头段上游三盛公水利枢纽洪、枯水期调蓄,“要保证包头段最枯流量不小100m/s。但实测资料表明,三盛水利枢纽建成后若干年,小于100m/s流量出现的年份最长达3个月左右(集中在4、5、6月份),流量多集中于60-80m/s之间,为此,进水窗设计标高选为:100

52、%取水时最枯水位标高为1003.44m。低于此值不足水量部分由后续调蓄水库调配。为保证河道行洪期取水窗能取到较好水质,取水窗顶部高程确定考虑了分层取水的可能性。 取水窗面积:确定的关键因素是:冰情、水面杂草及进水口过栅流速。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版)第3.3.14条关于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规定:有冰絮时为0.2-0.6m/s:无冰絮时为0.4-1.0m/s,格栅的阻塞面积占25%。黄河包头段冰情多发生在上年12月至来年3月份,冰絮发生在封冻前的11月底-12月中旬及开河期后三月下旬。冰的危害主要发生在这期间。据资料介绍:冰絮(水内冰)颗粒小,粒径一般为1-1

53、0mm,在河流水温低于0至0.01-0.05之间时 ,冰在水面或水流断面的任何深度形成冰晶,冰柱推移堆积,逐渐形成有浮力的薄冰,若取水口防冰措施不当,这种水内冰进入取水口遇到栅条或墙面则逐渐堆积变大,影响进水,严重者堵塞进水口。但是水内冰的密度小于水。(介乎于0.9167与0.9177之间),在一定流速条件下,可以形成冰水分层条件,调研资料介绍,在西北及东北的大部分河流上选择冰水分层取水:其一是选取河段的断面平均流速1.2m/s,一般认为在0.7-1.0m/s之间,可以保证冰珠上浮,其二是控制进水窗流速,据哈尔滨七水源及连城铝厂取水口,包钢取水口等经验值,一般认为进水窗流速在0.1-0.3m/s之间,最大流速不大于0.4/s时可以创造冰水分层条件,能有效防止冰絮进入,故要求冰情发生期进窗流速应控制在0.3m/s左右。 另据资料介绍,河流水草比重约为1.0151.13,直径一般为4-10mm,当河道垂直线平均流速小于0.5-0.8m/s时,水草沉于河底,当河道平均流速小于1.0-1.2mm/s时,水草大部分沿河底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