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完美欲望癌症141113整理_第1页
求完美欲望癌症141113整理_第2页
求完美欲望癌症141113整理_第3页
求完美欲望癌症141113整理_第4页
求完美欲望癌症141113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完美”是一种反自然行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尽可能让一个孩子优秀,但教育最要提防的是求完美心理。求完美”之所以是一种破坏性的教育行为,在于它是一种反自然行为。大自然原 本赋予每个孩子以成长的正能量,只要生长条件正常,都会正常表达,健康成长。 在完美期待中成长的孩子,天性被过度驯化,其作为独立的 自我”无法正常舒展, 却耗散太多的精力去适应他人的要求。几乎是从刚刚懂事,他们就有一个宿敌 一一邻家的孩子”一聪明懂事性格开 朗,有礼貌习惯好,功课门门都出色,既会弹琴画画,又会下棋打球,既懂得如 何花钱,又懂得如何节俭,上名校,事业有成,孝顺父母,婚姻美满邻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只是衬出了他的不完美,让他自惭形

2、秽,内心冲突不断,正常 心理秩序被破坏,气场混乱,负能量越积越多。一个内心积淀太多负能量的人,最终也许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别人看来也许很完美,但其内心世界则不柔和不自在,是僵硬的、冲突的,较少体会到 生活的幸福。像小郭一样,会经常感觉活得 很辛苦”但哪怕是这表面的光鲜, 也只属于少数人,更多的,负能量太多的孩子不但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 成功” 作为自然人的属性也被严重破坏,成为人们眼中的窝囊废。站在教育的出发点上,没有一个家长会承认自己要培养完美小孩;在话语层面上, 所有的人都会赞成 宽容”接纳”等理念。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却很少接纳 孩子的毛病”见不得孩子身上的 缺点”孩子活泼,他认

3、为不够安静;孩子安静,他嫌缺少运动;孩子喜欢到外面运动, 他又要求他坐下来画画;孩子喜欢画画,他希望孩子也喜欢唱歌;孩子喜欢唱歌, 他要求他游泳也不能差;孩子音体美样样行,他还希望孩子功课好;孩子功课好, 他要求孩子学会做家务 如果家长不知自己是否求完美,读到这里请扪心自 问,我允许过孩子哪些方面的不足?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在微博中发了一条不要对孩子求完美”的建议。有位家长在后面留言说: 我从不要求女儿完美,真正困扰我的是怎么让孩子不要对自 己要求完美。女儿3岁,做错事不敢和我说,怕我生气不喜欢她,有时做错事我 说她,她就哭着让我别说了。 ”这位家长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正是 求完美”弋表,我们完

4、全可以从他的留言中推 断,他对孩子何等的不宽容。才3岁的孩子,有什么事可以称之为 错事”呢?打 坏东西是错吗?说句脏话是错吗?把牛奶洒在地毯上是错吗?不吃某种蔬菜是 错吗?如果不是平时家长处处挑剔,不原谅孩子的任何过失,并经常用喜不喜欢来威胁 孩子,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对家长的爱忧心忡忡?怎么会经常意识到自己做了 错事”并哭着求家长不要再说呢?很多家长之所以像这位家长一样,不知不觉中陷入 渔夫老婆”的思维困境,是因 为他们往往是从一开始就以某种社会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孩子在这样的标准面 前,显得那样不合格,于是家长拿出规矩、目标、批评、惩戒等这些概念和手段, 对孩子进行规范。求完美的潜台词是:你

5、必须完美,我不接纳你的任何不足和过错。所以伴随求完 美的,必定是事无巨细的要求和完美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 要求”和目标而 派生出来的繁琐苛刻的家庭法则。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强势父母身上。求完美”是教育中的欲望癌症求完美家长”和强势家长”几乎是同义词,这样的家长,他们主要关心自己要培 养怎样一个人,不断以成年人的强势改造孩子,较少关心或根本不关心孩子作为 自然人的天性和需求一一破坏就这样形成了。过度求完美,是教育中的欲望癌症, 会演变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孩子的无力感总是和 父母的强势呈正比,父母越强势,孩子越懦弱。求完美不仅发生在家庭中,也同样会发生在学校里,渔夫

6、老婆现象同样会发生在一些教师身上。有位家长说她一直对8岁的儿子很满意,在生活方面,孩子很自立,早上闹钟叫 醒,自己会做早点,平时看到父母忙,还会帮着干家务。学习上不用家长操心, 成绩一直很好。课余时间爱阅读,爱玩游戏,且性格开朗,礼貌懂事,在学校和 同学关系也不错。但是有一天,孩子的老师找家长谈话,说虽然家长对孩子非常用心,可是孩子在 学校并不是家长以为的那样,孩子应该更加出色才对。家长很吃惊,忙问孩子有什么问题,老师说这孩子上课好像没有激情, 对一些简 单的问题毫无兴趣,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又积极得不行。 现在的课堂作业比较 多,下课了老师要求同学们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他儿子却一下课就往外跑

7、,回来 又发现作业没做完,然后就慌慌张张地赶作业,写得不认真,不是发自内心去做, 好像是做给老师看的。而且这孩子好像能猜透老师的心理,知道老师有时候表扬他的目的是什么。总之, 老师觉得这孩子很聪明,却不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人,很浮躁,希望家长配合,给 孩子一些挫折。在一个天性纯美又聪慧的孩子面前, 这样的老师的智商显得多么相形见细, 所谓 不踏实”、浮躁”的大帽子,不过是老师潜意识中企图压抑孩子个性的借口而已。 即使一个孩子真的有某些小问题,但他能做到在家里、学校里都不用父母和老师 操心,并且懂得尽力配合老师,这已经是多么难能可贵!为什么还要求他应该更加出色”,并且为了这个目的而要人为地给孩子一些

8、 挫折”呢?不少学校老师会对某个比较出色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因为你平时表现很好,所以才对你有更严格要求,这是为了你更加出色。”我们相信大多数说这句话的老师没有主观恶意,他是想扬鞭策马,让孩子更完美。但更加出色”的期许实质上是一种贪婪,是得寸进尺。不必做太多的分析,只要反过来想一想,某单位领 导对一个工作十分努力的员工这样说话行不行, 或是配偶的一方对另一方这样说 话行不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即中庸这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用这句话 来确立一个恒常的教育标准即:孩子不需要做得更好,在大部分事情上做到大致齐”就已经很好。人是有灵性的生物,之所以成为万物主宰,就在于它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9、每个人 带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使命来到世界上,而且所有的人都能量有限,只能在某 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得好,面面俱到地撒花椒盐,反而到头来在所有的事情上都 平庸无奇。如果陈景润的爹对他说,你不能光是数学好,活在世上还要会和人交往,报个口 才训练班吧;赵本山的爸对他说,你光会逗别人笑那能当饭吃吗, 还是把心思放 到功课上吧;牛顿的妈对他说,仅仅功课好那是书呆子,从今天开始练习做家务, 每天必须洗一次碗 这世界是不是很灰暗?不要说你的孩子成不了陈景润、 赵本山、牛顿,你不是上帝怎么知道几十年后的 事?但你真的可以代表上帝赐福给自己的孩子,办法就是用赏识的目光滋养他, 而不是用求完美的眼光挑剔他。细腻”

10、就有可能是苛刻的开始有人说,所谓天堂,是一个有着美国式房屋、中国食物、英国警察、德国汽车、法国艺术的地方一一世上不可能有天堂,世上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不完美是 构成完美生命的一部分,它是平衡力,是潜力。老子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盈,即完满,冲,即缺憾。也就是说,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善,才有永续发展的 动力。当代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它意味着家庭生活首先给了孩子良好的教育。 但也 可能意味着一些问题。越是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越可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认真; 越是认真,则越是细腻。过分细腻”,就有可能开始苛刻,不知不觉陷入 求完美” 的泥淖。这种情况也曾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尽管我在和女儿的相处中能经常提

11、醒自己不求 完美,对孩子很宽容,但事后也会发现,我更容易在一些浅表的事件上对她做到 宽容,而在一些较深入的问题上,也会不小心走入求完美的误区。圆圆像很多女孩子一样,自小就很爱美,几乎从她懂事起,对于自己买什么衣服、 怎样穿就有主张。这当然是我有意培养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女孩子应该学会如何 穿衣服,所以我从她两三岁起,就尽量把选择衣服的自主权交给她。 那么小的孩 子当然是乱选,她可能仅仅因为喜欢一颗纽扣或一个局部小图案, 就去选一件整 体设计庸俗的裙子。在衣服搭配上,更没概念,经常是即兴乱穿。我会给她一些建议,但不强求,她 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随她的便。圆圆长大后看小时候一些穿着艳俗或衣服乱 搭

12、的照片,会吃惊地责怪我说:我当时穿成这样,你怎么就好意思把我领出去呢!圆圆从上中学后,对衣服的选择已有了很好的判断。 我们一起逛商场时,如果我 发现她特别喜欢哪件衣服,而我恰好不喜欢这件,为了不影响她的选择,我会找 借口走开,对她说:你先在这里看,妈妈到那边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的衣服。 ”这 个时候这样做,不是出于接纳幼稚,而是出于自知之明。第一我不是那个掌握了绝对穿衣秘诀的人, 第二衣服好不好看,在某种程度上完 全是因人而异的,哪怕是最顶级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对同一款衣服的评价有时也 大相径庭。我不需要事事让她都按我的道道来, 尽管在自我感觉中,我的想法是 最好的。圆圆现在很会穿衣服,很有品位。如

13、果我在她小时候一次都不允许她买难看的衣 服,如果我的审美标准总在战胜她幼稚的喜好, 她可能到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感 觉。但还就是在买衣服这件事上,我也会在另外的层面上犯错。而我知道这个错误,则是在圆圆上大学后。有一次,我们随便聊天,聊到她初中三年有诸多不快,学校老师有很多问题时, 圆圆告诉我,其实我和她爸爸当时的错误,除了把她送进这个寄宿制学校外,总 因为她想把衣服穿得更好些而批评她虚荣, 也非常伤害她。她讲到当时的一些细 节,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这让我大吃一惊。潜意识中,我也很庸俗地认为中学生不可以爱美, 我一直认为中学生穿着舒适大 气就行,没必要买超过需要的衣服,更不必在乎品牌。所以当她上

14、初中后,表现 出对穿着很在意,想多买几件衣服,甚至希望买一些品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时, 我断然拒绝了。我一直对虚荣有所警戒,觉得虚荣最坑人。当时并没有细腻地体察孩子的感受, 完全站在自我角度上判断她的要求,把 买名牌”和爱慕虚荣”等同起来,武断地 认定她这是虚荣的苗头,一点点也不能要,不但没给她买,还三番五次地批评她 虚荣”,给她讲一通大道理,让她无话可说。圆圆后来又给我提过几次这样的要 求,我都上纲上线地这样解决了。我清楚地记得圆圆读初中时,突然变得话少多了。我开始只是以为她进入青春期, 心理越来越成熟内敛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感觉孩子内心很苦闷,并且这 种苦闷慢慢表现在学习、性情等很多方

15、面,比如成绩下降,爱发脾气等。当时我 知道学校方面在一些事情上做得比较差劲,把圆圆的状态全归咎于学校。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一边和学校斗争, 一边努力保护着孩子。我的保护当然是有 效的,而且初中三年很快过去,她读高中时,遇到的老师大多非常好,所以圆圆 的状态恢复得越来越好。我为圆圆后来的表现而备感欣慰,却从没意识到在她灰 暗的初中三年,自己也参与了对她的伤害。圆圆一直是个心地纯洁、性情平和的孩子,从小不爱哭,整天笑。而这时,她都 上大学了,居然会为初中时的一件 小事”流下眼泪。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不肯 承认。慢慢冷静下来,真诚反思,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年确实是错了。一个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本能地

16、想要穿更好看的衣服,让自己更漂亮可爱, 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啊。而且她当时上的是一所收费较高的寄宿制学校,班里 同学的家境都比较好,不少孩子都穿戴着名牌,和同学朝夕相处,怎么可能没有 一点模仿之心?退一步说,即使孩子真有些虚荣,我又为什么不允许她有呢?哪 怕我现在成年了,对虚荣多有警惕,其实也不能百分之百祛除虚荣。我自己都做 不到的事,为什么要求我的孩子做到呢?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懊悔,随着圆圆的成长,随着我的研究和反思的深入,越来越 强烈。真难想象,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在学校备受一些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后, 又需要用多大的努力来消化我的强权。我为什么对孩子那样没有信任?为什么对 人性那样没有信心?

17、难道多买几件好衣服, 孩子就虚荣了?而我当时对她犯下的 错误似乎还不止这一件。她刚10岁,就被我们愚蠢地抛到这所寄宿制学校。学校挂着某优质公立中学分 校的金字招牌,却在很多方面做得粗暴又势利,给了孩子很多伤害,我却给她原 本灰暗的初中岁月雪上加霜 想到她当时的小模样,想到她小小的心中装满的 委屈和痛苦,想到她持续好久的沉默和消极,我内心都隐隐作痛,恨不能时光倒 流,好去修改曾经的过失。这样的时刻,最能安慰我的,居然也是这样的念头:我作为母亲也可以有缺点, 不要企望去做 完美母亲”。这个念头,让我的懊悔减轻好多。我不想活在懊悔中, 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当下。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圆圆已是 20出头的大

18、姑娘,性格开朗,气质出众,刚从美 国一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硕士毕业,我和她爸爸去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上午参 加完在中心广场举办的学校毕业典礼后,下午在一个小教堂参加她所在学院的毕 业典礼。学院的毕业典礼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给一些优秀毕业生颁发奖项。每个上台领奖 的学生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也一定给他们在场的父母带来无限的欣慰。我一直 期待着圆圆会上台领一个什么奖, 但没有,她像大多数人一样,领过硕士学位证 后就一直在下面坐着。必须承认,我在那一瞬间有些遗憾。但在典礼结束,走出 小教堂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圆圆能来这里读书,顺利毕业,已经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她出国后还学会了自 己做饭,把自己的生活也安排得很好 一一这些已经该让我多么欣慰多么自豪了 啊,在一个优秀学生会聚的地方,为什么我还要在乎她在这里是不是得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