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评价体系研究_第1页
创新型城评价体系研究_第2页
创新型城评价体系研究_第3页
创新型城评价体系研究_第4页
创新型城评价体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摘要:国内外有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处 于初级阶段,现行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文章 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丰富 和完善现行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应用,对推 动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关键词:创新型城市;波特钻石理论;评价指标;评价 方法关于创新型城市出自于约瑟夫 ?熊彼得的 “创新” 理论, 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创新型城市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创新 型城市( Innovative city )是基于创新理念,集聚、配置和合 理利用创新资源, 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是实现城市经济、 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2、根本途径。所谓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的内容,也就是从 哪些方面来衡量能够一个城市是否进入创新型社会。建立创 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城市创新能力最基本的 前提。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了创建。从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人 们倾向于从城市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评价创新型城市,仅有少 数学者从狭义的技术创新角度进行指标体系的创建。国内外有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初级 阶段,现行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本文为创新 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丰富和完善 现行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应用,对推动创新 型城市评价指标体

3、系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在对几十个创新型城市进行考察和研究之后, 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可以分为硬件指标 和软件指标。硬件指标是激发城市创新能力的前提,城市中 硬件设施的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对鼓励创新十 分重要,主要体现在: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私人企业研究 部门的研发能力;信息和通信的可获得性,表现在城市的图 书馆系统、信息和交通设施;城市的综合教育系统,包括从 小学教育到技术型和人文性的各类大学,从大众文化到高雅 艺术的各类文化设施。创新型城市的软件指标表现在城市历 史、城市危机感、 城市的内在创新能力以及城市的组织能力、 市民的价值体系和生

4、活方式,以及市民的归属感等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 (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建立了知识竞争力理论结构和评价体系。哈佛大学的 Po ter ( 1999 )等提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建立了以 公共政策指数、创新集群的环境指数、公司的创新取向指数 和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数为核心的创新指标体系。 MartaRiba Vilanova 和 Loet Leydesdorff (2001)建立了创新型城市 评价体系,在利用该体系的基础上,对西班牙东北部地区进 行评价。 James Simmie 构建了创新城市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情况、

5、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等。在此基础 上,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 5 个欧洲城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 究。 Charles Landry( 2000)通过研究创新城市评价内容、分 级标准,构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 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Richard Florida (2002)建立了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数,包括科技投入、科技 产出和科技人才在内的 3T 指标。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一个 比较初始的阶段,大多借鉴国外的理论体系,但由于分析的 角度不同,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各有侧重。杜辉以 创新能力为视角,构建了包含 6 个一级指标的创新型城市评 价

6、体系。潘艳平构建了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 以及创新载体等 5 个方面的创新评价体系。李琬等在国内外 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建立了包含科技创新能力等 17 个评价指标体系。宋河发等 建立了包含创新结构、创新基础以及创新产出等 7 个一级指 标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柳瑞禹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 础上,建立包含知识、文化、技术、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创 新型城市评价体系。二、创新型城市评价关键内容 创新型城市评价包括以下关键内容: 1. 创新型城市发展 的理论分析。指出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要以波特钻石理论 模型为视角,阐明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意义,为建立创新型

7、城市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2.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方法。 主 要探讨创新型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程序、关键手段和 集成方法。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出发,对戴利公式:服务 / 流量=服务/存量X存量/流量,采用分解分析方法建立创新型 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灰关联分析法, 提出创新型城市评估模型,试图更为准确地反映评价指标的 动态变化。 3. 创新型城市评价的实证分析。 将运用前述概念 与评价方法,以江苏省大中城市为例,对这些城市的创新型 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与未来情景分析,对其创新管理 模式进行比对研究, 探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 创新型城 市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上述理论

8、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创新型城市发展管理模式与政策思路。研究内容主要是: 在深入理解创新型城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性管 理中的“状态-压力-反应模型” (Press-State-Respond模型或 PSR模型),提炼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形成由“状态分析、 因素分析、策略分析”组成的创新城市管理思路与策略,研 究指出相关的分析步骤与分析方法。图 1 中,在综述研究模块中, 运用直接调查、 案头调研、 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资料与文献收集。采用抽象概括法,分 析出国内外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问题。 在理论基础模块中,运用可持续管理方法研究创新型城市的 概念。分析创新型城

9、市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构成。在评价方法 模块中, 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出发, 对戴利公式: 服务 /流量=服务/存量X存量/流量,采用分解分析方法建立创新型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灰关联分析法建立 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以提高评价的敏感性。采用层次分析 法与熵值法进行综合赋权。在实证分析模块中,运用已建立 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以江苏省所有地级市为例,通过实 证分析,探讨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管理模式模块中, 运用可持续性管理中的“状态 -压力 -反应模型”,讨论提炼创 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在 案例城市创新型发展的问题分析或状态分析方面,研究如何 通过

10、分析创新型发展的当前状态(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与 目标状态的差值,发现影响其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二是在 案例城市创新型发展的原因分析或因素分析方面,研究如何 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确定需要采取的 主要行动;三是在创新型发展的策略分析或反应分析方面, 研究如何提出针对状态与针对原因的对策,运用可持续发展 治理研究中的政策矩阵,比较不同的政策对于促进创新发展 的作用。三、结论1. 关于创新型城市出自于约瑟夫 ?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创新型城市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 创新型城市( Innovative city )是基于创新理念,集聚、配置 和合理利用创新资源,形成新型

11、城市发展模式,是实现城市 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 本文指出创新 型城市评价包括以下关键内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分析、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方法、创新型城市评价的实证分析和创新 型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 3.在综述研究模块中,运用直接调 查、案头调研、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资料与文献收集。在理 论基础模块中,运用可持续管理方法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概念。 在评价方法模块中, 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出发, 对戴利公式: 服务/流量=服务/存量X存量/流量,采用分解分析方法建立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灰关联 分析法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在实证分析模块中,运用 已建立的创

12、新型城市评价体系,以江苏省所有地级市为例, 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管理模式模 块中,运用可持续性管理中的“状态 -压力 -反应模型”,讨论 提炼创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 Robert H. A.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M. United Kingdom : Oakfield House , 2004.2 Porter M.Challenge to American s Properity , Findings From Innovation Index M.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

13、1999.3 Marta R.V., Loet L.Why catalonia can not be considered as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J.Scientometrics ,2001( 02).4 Simmie J. Innovative citiesM.London : SponPress, 2001.5 Charles L.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1st edition )M.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0.6 Florida 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And How It Is Transforming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7 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 02) .8 潘艳平,潘雄锋我国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与分析 J.经 济问题探索, 2010( 07).9 李琬, 张玉利, 胡望斌 . 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 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0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