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设施计算分解_第1页
LID设施计算分解_第2页
LID设施计算分解_第3页
LID设施计算分解_第4页
LID设施计算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外雨水花园较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蓄水层有效容积法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1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达西定律达西定律表征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流速之间关系,其表达式如式(1)所示:Khwv=KJ w( 1.1)l式中v-断面平均流速,m/sK -砂质土壤的渗透系数,m/sJ下渗起止断面间的水力坡度hw -沿下渗方向的水头损失,ml 下渗起止断面间的距离,m雨水花园面积计算当蓄水层蓄满水时,流速如式(2)所示:K(2h df)V1-( 1.2)df当蓄水层未蓄水时,流速如式(3)所示:Kd-v2K( 1.3)d-式中V1,V2 -断面流速, m/s;h蓄水层设计平均水深,一般

2、为最大水深hm的1/2(即h=hm/2),m;d-雨水花园的深度,一般包括种植土层和填料层,m设计时,常取其平均值,如式(1. 4)所示K(h d-)v1 v2 K(2h d-) v =22d-K+ 2d-(1.4)渗滤的基本规律有:A-叮t-v(1.5)V 二 Ad H :(1.6)式屮A-雨水花园的表面积,m2V -雨水花园的雨水汇流总量,m3t-蓄水层中的水被消纳所需的时间,sAd汇流面积,m2H-设计降雨量(按设计要求决定),m0-径流系数将式(1.4)、式(1.6)代入式(1.5)中得:A_AHA_K(h djtf(1.7)此方法主要依据雨水花园自身的渗透能力和达西定律而设计,忽略了

3、雨水花园构造空隙储水量的潜力和植物对蓄水层的影响。在新西兰等地,降雨量常按当地两年重现期日降雨量的1/3,约25 mm计算。填料采用砂质壤土,渗透系数不小于0.3 m/d ,蓄水层一般为100250 mm蓄水层中的水被消纳的时间一般为12 d。2蓄水层有效容积法这是一种在水量平衡的基础上, 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消纳径流雨水的设计方 法。根据植被被淹没的状态又分为两种情况。(1)部分植被的高度小于最大蓄水高度,则植被在蓄水层中所占体积如式(1.8)所示:VV = nAi hv(1.8)式中Vv植被在蓄水部分所占的体积,n 植被的数量A1茎干的平均横截面积,m2hv淹没在水中的植被平均高度

4、, 令植物面积占有率fv为:m3(1.9)式中fv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 将式(1.9)代入式(1.8)中得:VV fvhVAf(1.10)则实际可蓄水的体积如式(11)所示:VW二 hmAf-VV=hmAf - fvhvAf = Af (hm _ fvhv)( 1.11)式中Vw实际可蓄水的体积, hm 最大畜水咼度, m。 根据水量平衡,进入雨水花园的径流量(m3V=AHQ等于实际蓄水体积,即 V=Vw,则有:Ar皿hm fvhv(1.12)(2)植被高度均超出蓄水高度,则有hv=hm,式(1.11 )可化为:(1.13)Vw = Afhm(1 - fv)则雨水花园面积为:(

5、1.14)此法主要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滞留雨水,考虑了植物对蓄水层储水量的影即根据雨水花园服务的汇水面积乘以响,但未考虑雨水花园的渗透能力和空隙储水能力。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第二种情况进行计算,主要是用于处理初期雨水,处理的雨水径流量一般按12 mm的降雨量设计。3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除以上两种方法外,有时还采用简单的估算方法, 相应的比例系数计算求得,如式(1.15)所示:Af=A/:( 1.15)式中卩一一修正系数。当汇流面积均为不透水面积时,计算出的雨水花园的面积一般为汇水面积的5%10%。此法计算简单,但需通过多年的工程经验积累才能建立这样的公式,且精度不高,对降雨特征变化较

6、大和不同标准要求的适应性较差。另:当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设计要求精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采取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主要步骤如下:确定汇水面积: s汇二S屋屋 S路路 $绿绿确定径流量:Q = S汇* h确定24小时渗雨水深度:h0 =24r确定雨水花园面积:$花=Q/h0 =S汇*24r = (S屋*屋 $路路 $绿绿)h/24r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使用时要分析雨水花园的结构特点、功能侧重、设计标准和所在地的土质特性等因素选择使用。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适用于 砂质土壤 的雨水花园;蓄水层有效容积法适用于雨水花园中粘土较多、场地不受限制的区域;而

7、比例估算法主要用于 粗略计算和有丰富经验时采用。我国多数城市区域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在选择雨水花园的建造模式时,要兼顾削减径流量和污染物总量,可优先采用渗滤速度较大(K值不小于10-5m/s)、净化效果较好的人工材料。同时,雨水花园根据其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带出水管和不带出水管两种情况,所在地的土质渗透能力和有无防渗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雨水花园的计算应对花园渗滤能力、蓄水层植物影响、空隙储水能力等因素加以考虑,进而提出以下包括渗滤和滞留在内的完全水量平衡法。二完全水量平衡法1水量平衡分析基本原理假定雨水花园服务的汇流范围内的径流雨水首先汇入雨水花园(当一般雨水花园面积占全部汇流面积

8、的比例较小,即直接降落到雨水花园本身的雨水量较少时,可忽略不计),当水量超过雨水花园集蓄和渗透能力时,开始溢流出该计算区域,此时,在一定时段内任一区域各水文要素之间均存在着水量平衡关系,如式(2.1)所示:V US Z G U2 Q1(2.1)(2.3)式中V计算时段内进入雨水花园的雨水径流量,m3U1-计算时段开始时雨水花园的蓄水量,m3S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下渗量,m3Z 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蒸发量,m3G 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种植填料层空隙的储水量,m3U 2计算时段结束时雨水花园的蓄水量,m3Q i 计算时段内雨水花园的雨水溢流外排量,m3通常,计算时段可以取独立降雨事件的历时,

9、此时,由于蒸发量较小,Z可以忽略。而且在设计雨水花园时,一定设计标准对应的溢流外排雨水量可假设为0。如果计算时段开始与终了时雨水花园内蓄水量之差以Vw表示,即Vw=U2-Ui(实际计算时可视时段开始时雨水花园无蓄水,即 Ui=0)。即:Vw=U2,如式(17)所示。图2为雨水花园计算模型示意。V =G Vw S( 2.2)2径流雨水量径流雨水量可采用式(1.6)计算,其中H可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和设定的削减雨水的 目标来确定,雨水花园主要针对较频繁暴雨事件,设计降雨量一般不超过0.03 m。3雨水花园下渗量计算时段雨水花园的下渗量,如式(2.3)所示:K(df h)AfTdf式中T-计算时间,m

10、in,常按一场雨120 min计。根据雨水花园构造及土壤条件不同,式(2.3)中的K取值各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当雨水花园底层设有防渗膜或填料外土壤的渗透系数K2种植土渗透系数心(般人工填料的渗透系数大于种植土的渗透系数)时,K2起限制主导作用,此时下渗量较小可忽略不计,即S=0。(2) 当雨水花园底部有排水穿孔管或K2K1时,取K=K1。(3)当 K2K1 时,取 K=a。4蓄水量当雨水花园中的径流量大于同时间的土壤渗透量时,必然在雨水花园形成蓄水。假定雨水花园中的植被高度均超出上部蓄水高度,则实际蓄水量如式(2.4)所示:(2.5)0.3左右。(2.6)(2.7)V 二 Afh

11、m(1-fv) 10( 2.4)5空隙储水量G = nAf d f式中n种植土和填料层的平均空隙率,一般取6雨水花园面积的计算结合上述公式可得雨水花园的面积如式(2.6)所示:AdHPdfAf260KT(df h) - fv)df nd:当S=0,亦即K=0时,式(2. 7)可化为:A 一AdH :f hm(1 - fv) ndf此方法主要针对一场雨的雨量来设计, 其目的不仅是用来处理初期雨水, 而是要在净化 雨水的基础上削峰减量,最终实现无溢流外排现象。如果将处理后的水加以收集利用, 也应 采用此法进行计算。当然要注意:雨水花园主要是消纳较频繁事件的雨水径流,而非极端事件,所以一般根据当地降

12、雨特性和雨水花园的削减目标选用一个合适的降雨量。雨水花园是一种经济适用的生态滞留渗滤设施, 主要用来处理小面积汇流的较频繁事件 径流雨水,起到削减峰流量、减少径流和污染排放总量、保护下游建筑物和水体等作用,还具有易与景观结合的特点,可在住宅小区、停车场、公路周边和公园等场合广泛应用。目前国外常用的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主要依据雨水花园自身的渗透能力和达西定律而设计,忽略了雨水花园构造空隙储水量的潜力和植物对蓄水层的影响;适用于 砂质土壤的雨水花园。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 蓄水层有效容积法 主要 利用雨水花园蓄水层的有效容积滞留雨水,考虑了植物对蓄水层储水量的影响,但未

13、考虑雨水花园的渗透能力和空隙储水能力;适用于雨水花园中 粘土较多、场地不受限制 的区域。比例估算法则由于精度差而主要用于粗略计算和有丰富经验时采用。在使用时要分析雨水花园的结构特点、功能侧重、设计标准和所在地的土质特性等因素选择使用。我国多数城市区域径流水质较差,在设计和建造雨水花园时应优先采用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填料作为雨水花园渗滤层,以达到兼顾滞留与净化两种功能的目的,建议采用完全水量平衡法进行设计。三设计降雨量及径流水质1降雨量降雨量赢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选取至少近10年降雨量资料确定。对于西安地区,其暴雨强度可按下式计算:(3.1)2785.833 (11.1658lgP)(t +16.8

14、13)0.9302A从公式in推出,下(2)中予以解释,其中 A、b、n为一定重现期下暴雨强(t +b)度公式中的参数,r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是根据每场降雨不同历时峰值时刻与整个历时的 比值而加权平均确定的,r位于01之间。式中q 降雨强度,L/(s hm2);P 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得到:60q10000式中H单场降雨量,2mm/m ;(3.2)2a5a,特别重要道路、短期积水严重道路可表3.1西安不同降雨强度卜的1小时降雨量重现期P降雨历时暴雨强度q暴雨强度i1h降雨量H(a)t(mi n)L/(s hm2)(mm/mi n)(mm)26066.3380.39

15、823.88236076.4180.45927.51156089.1180.53532.0831060106.3510.63838.2862060123.5840.74244.490当 0 t ta 时:nn 1(1 -n) r An br A(ta-tr b)n(ta-trb)n1(3.3)当 tb t 25人工填料层2550QwL B Cw h3/2(4.5)穿孔管坡向雨水口篦子或砾石排水层15306入流口设计入流系统是生态滤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可影响到生态滤沟的净化效果、 维护和使用寿命。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就是道路边石上预留豁口,将径流导入滤沟之中。入流口设计应满足一下要求:(1)

16、应使全部的道路径流均匀分配至整个滤沟系统之中;(2 )在生态滤沟入口内侧应铺设一层砾石,砾石层宽度宜大于入水口宽度,以起到消能、 分割水流及防冲刷效应;(3 )为提高滤沟的进水能力,豁口数量可适当增加,但考虑到景观学和行车安全等方面因 素,豁口数量不宜增加过多。一般边石豁口高度可取 100250mm之间,边石豁口总长可按下式计算:L 比%0ni 严(4.4)式中:L 豁口长度,m;Q设计径流量,m3/s;Ko经验常数,一般取0.817;S纵向坡度;n曼宁系数,一般取 0.016;i 路面横向坡度。在求得豁口长度后,可按比例均匀分配到各组生态滤沟之上,单个豁口应在2030cm,三五成组,每组间距

17、 3050cm。7溢流口设计大于设计降雨量的降雨事件,降雨量为H 体积削减率为:n =H/H X 100%对于大于设计降雨量的降雨事件,生态滤沟就必须设有溢流设施,常用的溢流口有溢流管和溢流井两种形式。对新建道路,可将雨水篦子设在生态滤沟内部,作为溢流口,其数量及位置可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 对于改建道路,可采用 PVC竖管作为溢流口,与原道路雨水口或检查井衔接。两种形式溢 流口的标高均不宜低于蓄水层的顶部标高,并不高于道路边缘标高。PVC竖管式溢流口尺寸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w -设计溢流量,m3/s;B 阻塞系数,取 0.5;

18、Cw开槽的堰流系数,取1.66;L竖管周长,m ;ho竖管上水头,一般为 0.10.2m。 其中竖管直径D=L n8穿孔排水管布置生态滤沟在底部砾石层中设置穿孔管收集排放净化后的雨水, 溢流竖管,坡度不小于 0.5%。(4.6)(1)最大下渗流量防渗型生态滤沟的最大出流量在树枝上等于最大下渗流量Qmax。(2)穿孔管孔口总面积穿孔管的孔口总面积的大小可按下式:QmaxB Cd 、2gh式中:S穿孔收集管所需总孔口面积,m2;B 阻塞系数,取 0.5 ;Cd孔口排放系数,常取0.61 ;h 孔口上水头高度,应为总水头高度,m。穿孔管还应满足:(1)穿孔管开孔直径以 510mm为宜,且应均匀以确保各方向来水均能进入穿孔管中;(2)孔口面积计算结果可适当放大,以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9植物选择生态滤沟内植物选取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尽量选取本地常用绿化植物,且以多年生四季植物为主;(2) 耐旱并短期耐水淹,耐水时间应大于2d;(3)可以根据装置建造地点和环境可以适当选取一些景观类植物;(4)植物的净化能力和耐污能力强,具有较高营养盐去除率的植物可以维护生态滤沟 稳定运行、增长滤沟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