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_第1页
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_第2页
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_第3页
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_第4页
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秋季地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交流活动小结2015年11月17日,地域文化课程组举行了秋季第二次网上教学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湖湘文化特质的形成”。本次活动共有师生140余人参与,其中长沙电大、衡阳电大、 邵阳电大、常德电大参与人数多,发帖多。参与交流的师生围绕主题,发言踊跃,总计发帖926 条。具体情况见下表:用户类别参与人数用户类别发言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1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 师66条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 生43人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287条湘潭广播电视大学老师2人湘潭广播电视大学老师14条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11人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46条衡阳电大校本部学生39人衡阳电大校本部学生

2、104条衡阳电大校本部老师1人衡阳电大校本部老师7条邵阳市分校老师4人邵阳市分校老师16条邵阳本部学生19人邵阳本部学生229条邵阳本部老师1人邵阳本部老师2条娄底广播电视大学老师1人娄底广播电视大学老 师10条娄底电大教学科学生1人娄底电大教学科学生17条零陵电大校本部学生1人零陵电大校本部学生4条常德分校老师1人常德分校老师17条常德电大校本部学生15人常德电大校本部学生101条湘西校本部学生2人湘西校本部学生6条本次活动主要针对教材绪论、第四章的有关内容展开,主要议题是“湖湘文化的特质是什么?”、“这种特性是怎样形成的?“这种特质怎样传承? ”现将有关发言整理摘要如下:1. 湖南广播电视

3、大学老师 : 教材分析湖湘文化的特质的时候,作了如下的总结:自 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兼收并蓄的博采精神;百 折不饶的霸蛮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 如果把绪论和第四章的内容综合起来看,教材的观点是这 样的:一。从时间长度上来看,湖湘文化是历史悠久、传承中有变化的地域文化;二、从内 容上来看, 思想上呈现由多元化向儒家文化看齐的趋势, 可以说是包容性比较强; 三、从价 值体系上来看,崇尚道德,有爱国主义传统,崇尚实务,敢于开拓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2. 常德电大校本部学生 : 南北朝及

4、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 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 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 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 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 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 用而

5、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 睁眼看世界 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 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 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 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 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 宋明中原 文化等的洗练之后, 在近代造就了 湖南人材半国中 、中兴将相,什九湖湘 、半部中国近 代史由湘人写就 、 无湘不成军 等盛誉。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 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 被学者称为 潇湘洙泗 、 荆蛮邹鲁 ;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 包括荆楚文化。 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

6、面。 在思想学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术 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 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3.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 : 人们常用“霸蛮”评说湖南人,其实这只是外在表现。忧 国忧民是众多湖南俊杰的共性。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有人说,“湖湘文化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 括”。我们理解,除了“强悍” 、“不畏艰苦” 、“不怕死”、“尚武任侠”等精神风气之外,这 个“蛮”字主要指湖南人所具有的独立不羁、不肯调和、不肯轻易服人、无所依傍、浩然独 往的精神特征。4.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个人认为,大多数的中国的地区文化,都有兼收并蓄的 博采精神,

7、因为中国总体上不是宗教化的国家,思想、信仰比较自由, 不像一些极端宗教地 区那样有排他性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 请问老师,湖湘文化是不是从楚文化发展而来的? - 楚文化这个概念现在比较含糊,讨论这个话题或者说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这个概念,要不然大家就会自说自话了。 如果说楚文化就是历史上楚国曾经统治过的地区的文化的总和,那么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如果说楚文化是以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那就不是的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为什么是湖湘文化,不是楚湘文化? -唐代的时候,在文人的诗文中出现了“湖湘”一词,可以说湖湘一词先于官府设置同名郡县出现,而楚湘这个 词语比较少见5.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8、湖南行政区域到哪个朝代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和形 成有了相对稳定的区域环境? -从秦统一中国,湖南就被纳人中央王朝的统一洽理之中。秦朝行郡县、修驰道、统一币制与度量衡等举措都在湖南得到施行。秦朝时,湖南地区分属 于黔中郡和长沙郡。汉代时湖南属于荆州刺史统摄。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中央在衡州设 立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这就是“湖南”之名的由来。此后,尽管中央王朝对湖南的辖制也有些许变化, 但湖南的行政区域至唐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 湖 湘文化产生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6. 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 :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湖南特征、相对稳定并具 有传承延续关系的

9、历史文化形态。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既成的地域文化事实, 必然有其相对固 定的地域形态且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 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脉分支, 湖湘文化又 必然拥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源起千年, 持续千年, 而且还蕴 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 勤于发明创造的开拓创新精神, 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 融于包容兼蓄的民族团结精 神。这些性格特征和精神传承至今, 已构筑奠定了湖湘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坚实基础, 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道德信仰以 及个人对国家盛衰、 民族兴

10、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湖湘文化的以上价值取向造就了湖湘 人的思维特质(即博采众家、广为交融、优化主流思想的开放方式) ,锻造了从周敦颐到王 夫之(船山先生)的哲学体系(即崇实、主动、重行、通变、求真、达用的哲学思想) 。6.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 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 ,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 就成为种 “当 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7.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 为什么说湖湘文

11、化是一种崇尚道义、坚忍刚健、经世济 时、求变趋新、 崇学践履的文化?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坚忍刚健这个特点, 我们知道,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前, 人类很难战胜自然,加上交通不便,人们不易移居。湖南在 宋代以前是属于比较偏僻或者说与中原文化差别比较大的区域, 这种恶劣的环境、 陌生的文 化以及不间断的原住民与移民之间的斗争让湖湘人偏向于敢于抗争8. 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 : 湖湘文化从它形成之日起,就融汇了百家精萃。周敦颐 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 释家佛学而成的,在中国古代 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湖湘文化主要的思想渊源。

12、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船山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在本体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 上,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精研主义,点评异同,去伪 存真, 从而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奠定了清代实学思潮的哲学基础。 中国近 代启蒙先驱魏源,他的老子本义 、墨子章句 、孙子集注 、董子春秋发微等也集兵从各个历史时期湖湘学派 包容的, 它不偏一说,合众家 戊戌以后, 近现代湖湘学人,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学说的精华。至于谭嗣同的仁学 ,杨昌济的哲学、伦理学, 不但融汇了春秋 、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经典,而且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学术思想,真可谓学通

13、中西,道贯古今。所以, 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来看,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源的、 之长, 博采群秀, 扬长避短, 使之具有时代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弘扬了这一学风。9.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 湖湘文化的特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心忧天下的爱国 精神; 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兼收并蓄的博采精神;百折不饶的霸蛮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这些特点其实和湖南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圈里的地位、政治地位、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通俗地说,因为地理环境比较封闭、经济落后,所以容易催生出务实、吃苦耐劳的 传统, 因为农业是主体, 所以比较追求稳定的基于家族宗法的道德秩序。因为宗教氛围不浓或者缺少排他性宗教,加上落后,所以对

14、外来新事物比较好奇,容易接受。 另外一个原因是 历史的机遇,宋代以来,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南宋偏安一隅,湖南得到了大开发,这 是第一个大的历史机遇;第二个是清末湘军的出现10. 邵阳本部学生 :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 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从空间上说, 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 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11. 邵阳本部学生 :对湖湘文化探源 ,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 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 ,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 特质 ,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

15、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 间相互交流 ,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 ,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12.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近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在讨论湖湘文化为什么在近 代会取得巨大成就,追根溯源,有的就归结为湖南的地理环境,比如钱基博说: “湖南之为 省,北阻大江, 南薄五岭, 西接黔蜀, 群苗所萃, 盖四塞之国。 其地水少而山多, 重山迭岭, 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 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 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宏识孤怀, 涵今茹古,

16、 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 有坚强不磨之志节。 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 之然也。13. 邵阳本部学生 :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 ,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 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 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 ,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首先 ,“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其次 ,“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 第三,

17、“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第四 ,“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14.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在上世纪末关于地域文化特性成因的讨论中,人们 逐步拓展视野, 改变了地理决定文化的观念, 认为, 文化既然是一个包含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庞大体系, 那么决定文化体系的特定、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绝不会仅仅是地理条件。 就我们 看来,生产力水平、民族、宗教、传统、交通、移民迁徙都是影响地域文化特性的因素15.湘潭电大校本部学生 : 湖湘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长期积累的 思想成果。 它植根于小农经济, 在历史上与宗法等级制度及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 多属维

18、系 封建政治和经济统治的官方意识, 精华和糟粕混杂, 封闭与开放并存。 近代湖湘文化, 精华、 进步、开放、趋新是主流,但糟粕、保守、排外、护旧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近代湖湘文 化这种多层面、 两重性, 既反映在同一个历史人物身上, 也表现在该学派的群体和思潮之中。 如被目为清末湖湘文化化身的曾国藩, 一方面摒弃了一般理学家空谈心性、 义理的通病, 提 倡经世致用,取各家之长,用于实践,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仿西洋之法”改革军事, 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建立新式海军和近代军事工业,在推进中国近代化中有他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又没有跳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怪圈,对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管理方法、

19、西 医西药、修筑铁路等先进科技知识,不仅不引进、吸收,反而持排斥、反对的态度,其立场 同顽固守旧派官僚没有两样。 进步与保守、 开放与封闭的斗争, 同样反映在湖湘学派的大本 营岳麓书院内部。戊戌维新期间,书院进步学子杨昌济、李永槐等,受维新思想影响,走出 书院,参与南学会的变法活动,支持谭嗣同,唐才常的“新政”主张。书院山长王先谦站在 护旧立场,禁止学生参与变法维新运动。他还煽动岳麓、城南、求忠三个书院部分师生,大 造舆论,攻击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是“背叛君父”的“康门谬种” ,要求巡 抚衙门封闭时务学堂,驱逐维新派出湘。 这说明, 作为观念形态的湖湘文化,作为社会群体 的湖湘学派

20、,其内部结构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具有两重性。16. 邵阳本部学生 : 心系天下,就有可能变为多管闲事;敢为人先,也许就是好出 风头;过分强调心性修炼,又容易走向唯意志论;忧国忧民,则常常流于空疏,不肯脚踏实 地。坚忍不拔,又往往喜欢认死理,一根筋到底;勇于牺牲,说不定鼓舞了亡命之徒;血性 旺烈者, 又多脾气暴躁, 易走极端, 矫枉过正。 热心事功者, 则又多热衷斗争, 喜欢窝里斗; 过于强梁乃至霸蛮, 则有伤以协调退让求共赢的商业谈判之道; 重情重谊, 则一不小心便走 进了帮派圈子。湖湘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长期积累的思想成果。 它植根于小农经济, 在历史上与宗法等级制度及专制政

21、治联系在一起,多属维系封建政治和经济统治的官方意 识,精华和糟粕混杂,封闭与开放并存。近代湖湘文化,精华、进步、开放、趋新是主流, 但糟粕、保守、排外、护旧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18. 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湖南自古为南北兵家首征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 初,湖湘大地遭受战火多次蹂躏, 土著族十室九空。 元代和清代有两次在中央政府鼓励和安 排下的大规模移民, 移民主要来自江淅、 江西和四川等地,湖南省境内有四十多种方言,如 湘乡新化、常德湘西、衡阳、平浏、澧陵等方言,可以说没有一个湖南人能听懂省内的所有 方言。 移民的进入给湖湘文化提出供了厚实多元的基础。近代有人论说, 湖南之所以名人辈出

22、,盖因湖南是移民省的缘故。 而不管移民来自哪里, 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有吃苦耐劳的心理 准备和拼搏的精神, 这种气质上接先人楚文化的跳越浪漫, 就形成了近代湖湘文化的激越而 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的鲜明地域特征。19、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湖南人所说的“霸蛮” ,通常有两个最主要的内 涵:一为野蛮,犟拗,不讲方式,不循常情。一为霸道,强梁,不讲道理,只服力量。20.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 湖湘文化的现实价值包括发扬三个方面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的传统 ;二是注重实干、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勤勉朴实的传统; 三是开拓创新与对外开放的传统。 湖湘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前的最好的体现与

23、运用就是用以培育和构 建当代湖南的人文精神。21.沙分校直属教学点学生: 在古代,湖南处于荒蛮之地,条件十分艰苦,养成了民 众吃苦耐劳的性格。 正是这种艰苦的自然条件, 奠定了湖南人自强不息、 面对恶劣的自然社 会环境从不屈服的奋斗精神。22. 邵阳本部学生 : 学以致用的经世精神。所谓学以致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术要 关注现实, 要关注国计民生的问题。 学以致用虽然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优良传 统,但它在湖湘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抢眼。湖湘文化是以“湘学”为其核心支撑的区域文化, 周敦颐发其端,胡安国父子发扬光大,王夫之时达到鼎盛。 “湘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求 学以致用。“敢为天下先”的创

24、新精神。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赞湖南人为“抑亦风 气自创,能别中原人物以独立” 。湖湘文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以追溯到先 秦荆楚文化传统之中,至近代依然如故。革命志士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将这种“敢为天下 先”的开创精神,称之为湖南人的“独立根性” 。“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湖南人,尤其是近代湖南人,面对中国落后挨打、民 族危机日深的局面,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 、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19 世纪末 的湖南维新志士唐才常就认为: “救中国从湖南始。 ”杨毓麟同样认为: “欲新中国,必新湖 南。”杨度在湖南少年歌里更是充满激情地写道: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25、。 湖南人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 、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梁启超,他 在 19 世纪末指出: “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有人说,“湖湘文化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 。我们理解,除了“强悍” 、 “不畏艰苦” 、“不怕死”、“尚武任侠”等精神风气之外,这个“蛮”字主要指湖南人所具有 的独立不羁、不肯调和、不肯轻易服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特征。钱基博对湖湘文化精神中的 “独立根性” 曾作过概括分析, 指出了地理环境对这种 “根 性”形成的影响。他说: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 塞之国。 其地水少而山多, 重山叠岭, 滩

26、河峻激, 而舟车不易为交通。 顽石赭土, 地质刚坚, 而民性多流于倔强。 以故风气锢塞, 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 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 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 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囿。义以淑群,行 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 ”23 阳本部学生: 湖湘文化的基本特征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是重实践的经世致用务实 学风, 主张通今学古, 顺时而动, 以天下为已任。 它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格物究理 不囿成说 湖湘文化是以人性为本体的哲学思想, 主张格物究理, 从人性、

27、 物性中 寻求万物所共同的本质, 亦即统一万物的本原之性。 以人性为本体的哲学思想, 对湖湘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王夫之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 曾国藩的理学,谭嗣同的仁学,还 是杨昌济康德式哲学,无一不是具有重视格物究理的哲学特点,都主张把握事物大体大势, 深入堂奥,直取根本。经世致用 不喜空谈 湖湘文化第二个特点是重实践的经世致用务实之风。以经世致用 为特征的湖湘学风, 十分注重引导人们走向实政、 实用、 实行的经邦济世之路,贵实践而耻 空谈,主张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以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通治之计, 通 今学古而致诸用,以天下为己任,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 而不是只寄

28、情于山水、埋 头于经史、着笔于风花雪月。博采众长 不偏一说 湖湘文化第三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存门户之见,又 自成一体。南宋时,理学派别很多,湖湘学派对这些学派,采取兼容并包,融合众家之长的 态度,即不盲从,也不自傲,而是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各学派的 代表人物均受到欢迎, 可以到湖湘学派的中心基地岳麓书院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 进行 交流切磋。重视教育 不偏一方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及理学家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他们中的许 多人, 既是思想家, 又是教育家。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方法上不偏一方,随着时代的 需要而变化,不拘一格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英才。 湖南人喜好读书,

29、视读书为至上。再加上 本来的传统思考和现实困惑交相纠结, 使他们颇有些愤青游侠气质, 历代湖湘学派的鸿学大 儒都在皓首穷经的背后隐藏着驰骋疆场的壮志雄心。自强不息 不畏强暴 湖南素有民风强悍,朴实耐苦之誉,人们常把“石头” 、“骡子”、 “辣椒”的习性比喻湖南人的性格。湖南英烈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赴汤蹈火、 舍生取义的精神,尤为世人称颂。他们居险阻而不颠,遭危困而不辱,厄其身而不屈,困其 志而不降;在大是大非面前,无私无畏,大公至正,不随波逐流,不媚世苟安;在国家和人 民需要的时候, 挺身而出, 强悍刚烈, 杀身成仁, 卓厉敢死。 履凶游浊、 守贞笃志的王夫之, 维新运动中英勇就义的

30、谭嗣同, 庚子之役英勇献身的唐才常, 为抗议日本政府投海自杀的陈 天华, 舍生取义的夏明翰,宁死不屈的蔡和森,无不显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些人的悲 壮情怀,是湖南民风和社会心理的反映和升华。主新反旧 不泥于古 湖湘文化的第六个特点是主新反旧、不泥于古、切于时务,为社 会变革服务。湖湘文化的创始人胡安国、 胡宏都主张,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端, 必须变法 改革。胡宏认为: “国家之政,必有坏乱不起之处,深知其处大变革之者其功大,小变革之 者其功小, 不变革者必沦胥以亡。 ”,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主张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 势,顺应和驾驭时代的潮流,顺时而动,遇机而发,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24

31、.本部学生: 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学风,可以上溯到先秦汉唐时代。战国的屈原, 西汉的贾谊,其学问文章与治国安邦的抱负、忧国忧民的心怀、理想的追求实践浑然一体, 他们是湖湘文化中经世济用学风的先行者, 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 泽被后世; 三国的蒋琬, 以实干精神为诸葛亮赏识; 唐代的柳宗元、 刘禹锡学问高文章好忧国忧民振时济世, 力倡改 革遭受贬谪也不改初衷,他们推动了经世致用学风在湖湘文化中的发展。在经世致用学风的熏陶下,除了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之外,近代以降湖 南还产生了一大批经邦济世的人物,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学术等方面都 有不俗的表现, 为世人所称道。 这种学风还直接影响了近代湖南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 级革命派。到了 20 世纪一二十年代,这种学风又为杨昌济等学者继承发扬,并对毛泽东、 蔡和森等新一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事求是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明显特征。 在岳麓书院讲堂的上方, 悬挂着一块匾额, 上面题写的就是 “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仿佛还在昭示着湖湘学人不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 传统。“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人颜师古解释这四个字,说实事求是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在湖湘文化的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