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_第1页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_第2页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_第3页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_第4页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内容摘要:人身损害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也是法院处理的一类常见的、重要的案件。然而 我国法律并未对各种人身损害的赔偿做出统一的规定。不同种类的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往往大不 相同。有时甚至是同种的人身损害,仅仅因为受害人户籍的不同,其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赔偿标准也就大 不相同。从而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总额相差悬殊,哪怕其损伤程度相同。另外,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在连带责任、精神损害抚慰金、惩罚性赔偿等方面或没有规定,或虽有规定,但规定得不够明确和完善,甚 至有些错误的规定。这些都造成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处理结果的不公平,应当尽早予以统一和完善。关键词:

2、人身损害赔偿 赔偿项目 赔偿标准连带责任 精神损害抚慰金 惩罚性赔偿 完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 1条第1 1款的规定,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因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请求赔 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的损害赔偿。本文亦在此种定义下来谈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民法通则第98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在第六章第一节一般规定”及第三节侵权的民事责任” 里对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及赔偿项目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正是因为这些规定过于原 则,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的适用法律,最高人民

3、法院又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中的 五、民事责任”里对民法通则关于人身损害的规定进行了一些 补充和细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民法通则的一些不足,但仍不足以满足司法实践,仍有大量问 题无法得到解决。2020世纪909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跟人身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其中重要的有: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现已废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关于审理触电人身 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触电赔偿解释)、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 题的解释(以下称:精神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

4、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 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以下称:刑事案件精神赔偿批复)等。这其中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完善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门利益和立法者缺乏通盘考虑及其自身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问题,且相 互之间有诸多矛盾的地方。20042004年5 5月1 1日起施行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但该解释仍然没有完全统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事实上,在人大制定这方面的法律之前,也 不可能完全统一。至今,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仍不统一,更谈不上完善

5、。以下结合上述法律、法规和 司法解释来探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尚需统一和完善的地方。统一和完善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和赔偿项目的计算方法、标准在我国,人身受到损害所能获得赔偿的项目及每个项目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 得不统一。造成了法律适用结果的不公平,应当尽快统一。1 1、医疗费。民法通则在第119119条、产品质量法在第4444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第 4141条、国家赔偿法在第 2727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医疗费这一赔偿项目,但对医疗费应按什么标准进行赔偿则没有提及。民法通则意见第144144条规定: 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 院费

6、的单据为凭。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擅自购买与损害 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则不予赔偿”。转院须经医院批准不合理。因为为了经济利益,有些医院即使不具备治疗条件,也不会同意病人转院的。触电赔偿解释在第4 4条中规定:“(一)医疗费:指医院对因触电造成伤害的当事人进行治疗所收取的费 用。医疗费根据治疗医院诊断证明、处方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确定。医疗费还应当包括继续治疗费和其 他器官功能训练费以及适当的整容费。继续治疗费既可根据案情一次性判决,也可根据治疗需要确定赔偿标 准。费用的计算参照公费医疗的标准。当事人选择的医院应当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相应

7、治疗能力的医院、卫 生院、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当事人应当根据受损害的状况和治疗需要就近选择治疗医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第 5050条中规定:“(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 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 用支付”。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19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 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 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 整容费

8、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 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从上述条文可以看出,民法通则意见、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都 对医疗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规定并不统一,更不全面。建议对医疗费的赔偿统一规定如下:治疗侵权产生的伤害所花的医疗费应予赔偿。当事人选择的医院应当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 院、卫生院、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当事人应当根据受损害的状况和治疗需要就近选择治疗医院。当事人自行 到外地医院治疗造成费用明显增加的,对于增加的那部分费用不予赔偿。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

9、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 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 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判决预付,待实际发生后按实结算。费用的计算参照公 费医疗的标准。2 2、误工费跟医疗费一样,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三部法律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误工费这 一赔偿项目。其他的则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民法通则意见143143规定:受害人的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

10、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治疗医院出具 的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等认定。赔偿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资标准或者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受害 人是承包经营户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其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可以参照受害人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酌定。如 果受害人承包经营的种植、养殖业季节性很强,不及时经营会造成更大损失的,除受害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 损失扩大外,还可以裁定侵害人采取措施防止扩大损失”民法通则意见这一规定,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国家赔偿法第2626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第2727条中规定:“(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 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

11、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 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此规定,提高了误工费的赔偿标准,但没有明确,什么时候可按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计算。触电赔偿解释在第4 4条中规定:“(二)误工费: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 或者无收入的,按事故发生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年工资标准计算。误工时间可以按照医疗机构的证明或者法医 鉴定确定;依此无法确定的,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和恢复状况等确定”此规定会造成收入在职工平均年工资以下的有收入者的误工费比无收入者的误工费要低,不公平。无收入者应按照平均生活费来计 算误工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50条规定:“

12、(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 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此规定跟触电赔偿解释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我觉得此条中对高收入者的误工费进行一定的限制的做法比较合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0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 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 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 算;受害人

13、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 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似有不妥。在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的今天,此规定可能有失公正。应对高收入的受害人的误工费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一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可 达几十万、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就更高。这些人一旦在中国境内受到人身损害,受伤休息 半年是常见的事。这样他们的误工费就会高达几十万。几十万对于任何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一辈子也难以偿 付。我认为还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5050条对误工费的规定比较好,对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工资 三倍以上

14、的应按照三倍计算。这样,对高收入者来说,他虽然有些损失,但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赔偿 义务人也不会因此陷入生活的困境,也有利于以后判决的执行,减少法律白条”,维护法律的尊严。建议对误工费作如下统一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 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 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无收入者按照 当地平均生活

15、费计算。前款规定的误工费高于侵权地或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3 3、护理费。对于护理费,民法通则与国家赔偿法没有提到,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赔偿护理费这一项目。其他的则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民法通则意见145145条规定: 经医院批准专事护理的人,其误工补助费可以按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应 得奖金一般可以计算在应赔偿的数额内。本人没有工资收入的,其补偿标准应以当地的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 准为限”。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准”太低。触电赔偿解释第4 4条中规定:“(四)护理费:受害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规定 计算;无收入的,按照事

16、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也可以参照护工市场价格计算。受害人出院以后,如果需要护理的,凭治疗医院证明,按照伤残等级确定。残疾用具费应一并考虑”。护理人员无收入的,按照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太低。因为护理人员付出了正常的劳动,所得到的应该是工资,而不只是生活费。规定参照护工市场价格计算比较合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50条规定:“(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不高不低,简单易行,较为合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121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

17、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 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 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 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 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护理费规定得最为全面、也最为科学。建议以后立法时,按照 这一规定,统一护理费的赔偿标准。4 4、交通费。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家赔偿法均没

18、有提及交通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50条规定:“(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此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触电赔偿解释在第4 4条中规定:“(十)交通费:是指救治触电受害人实际必需的合理交通费用,包括必须转院治疗所必需的交通费。”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222条: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 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规定只有在治疗过程中花费的交通费才可以赔偿,显然不合理。侵权发生后,受害人和其亲人除在治疗过程 中会花费交通费外,在伤残鉴定、追索赔偿款等过程中都会花费交通费。

19、这些交通费也应当赔偿。因此建议 对交通费统一规定如下:受害人及其亲属、代理人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交通费,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 有关凭据应当与必须往返的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5 5、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均没有提及住院伙食 补助费和营养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提到营养费。在住院伙食补助费上,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的。在司法实践中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计算基本上也没有分歧,此规定可以沿用。营养费在司法实践 很少给付

20、。触电赔偿解释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营 养费。这一规定基本可行。6 6、残疾赔偿金。这一项目分歧很大,且名称也不一样。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均称其为残废者生活补助费。前三部法律照样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民法通则意见146146条规定:赔偿生活补助费一般应补足到不低于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的标准”很显然,标准很低。国家赔偿法第2727条中规定:“(二),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 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 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

21、 倍”残疾赔偿金只分成了两个档次,规定得比较粗糙。触电赔偿解释第4 4条中规定:“(五)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事 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 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赔偿年限减少时的起算年龄偏低,跟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加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50条中规定:“(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 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 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

22、 的,不超过5年” 一次性赔偿的年限比较长,但跟触电赔偿解释一样,都是按平均生活费来计算的, 标准较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25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 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 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简单地以户籍为标准来区分残疾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是不合理的。详细理由见随后的

23、论述。7 7、残疾辅助器具费。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国家赔偿法均没有提及残疾辅助器具费。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只是提及到,名称为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称之为残疾用具费,其规定跟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基本一致。考 虑到一般情况下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费用巨大,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也大,其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仅凭医疗机构 证明、配制机构的意见来确定是不够的,应统一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组织鉴定。8 8、丧葬费。民法通则意见没有提及丧葬费。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旧是原则性地规定了丧葬费国家赔偿法第2727条中规定:“(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

24、额为国家上年度职 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将丧葬费跟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混在一起不可取。触电赔偿解释第4 4条中规定:“(七)丧葬费: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机关有规定的,依该规定;没有规定的, 按照办理丧葬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计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50条中规定:“(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数额偏低,可操作性也不强,还是统一按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727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这样规定好。9 9、被扶养人生活费民法通则只规定了 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对于残疾者的被扶养人

25、没有规定可赔被扶 养人生活费。好在民法通则意见对此进行了补正,但怎么计算仍难确定。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家赔偿法依旧是原则性地规定了死者、残疾者的被扶养人的生 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怎么计算则无从知晓。触电赔偿解释第4 4条中规定:“(九)被抚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抚养的、 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计算。被抚养人不满十八周岁的,生活费计算到十 八周岁。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的, 生活费计算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抚养费少计一年, 但计算生活费的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被抚养人七十周岁以上的,抚养费只计五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26、5050条中规定:“(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 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 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 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 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触电赔偿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标准较低,赔偿年限也不相同。在这方 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828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 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 十八

27、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 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 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 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 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规定得较为全面,规定也较为合理。1010、死亡赔偿金。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没有提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赔精神损害抚慰金,而没有死亡赔偿金。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旧是原则性地规定了死亡赔

28、偿金。如前所述,国家赔偿法是将丧葬费跟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混在一起。触电赔偿解释第4 4条中规定:“(八)死亡补偿费:按照当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二十年。对七十周岁 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少计一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按平均生活费来计算的,标准较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9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 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 上的,按五年计算”。跟残疾赔偿金一样,简单地以户籍为标准来区分死亡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还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是不合理的。详细理由见

29、随后的论述。1111、精神损害抚慰金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对人身损害并不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一局面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得到了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41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此处的残疾赔偿金”即为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2000年7 7月8 8日修正的产品质量 法沿用了这一做法。国家赔偿法第2727条中规定了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但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 赔偿。触电赔偿解释也没有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第 5050条中规定:“(十一)精神损

30、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 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这里终于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 1818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第3131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 131131条以及本解释第2 2条的规定,确定第1919条至第2929条各项财产损 失的实际赔偿金额。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1818条第1 1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31、。”的规定可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为财产性质的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权利人除可获得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外,还可根据精神赔偿解释的规定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鉴于精神赔偿解释第9 9条: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中规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建议立法修改为其他名称,或就叫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免跟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相混淆。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精神赔偿批复中以刑法第3636条及 刑事诉讼法第7777条为由,规定刑

32、事案件被害人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我认为,最高人民法院这一批复是对法律的错误理解,损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显著的不公平。例如:张三在交通事故中被李四开车撞伤(过失),其伤情为轻伤、十级伤残。根据现行法律可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相反,如果张三被李四故意打成轻伤、十级伤残。根据刑事案件精神赔偿批复的规定,张三不可能 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故意伤害显然比过失致人损害,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大,但受害人却得不到精 神损害抚慰金。而过失致人损害的赔偿义务人却要比故意伤害还要赔得多。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刑法第3636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

33、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 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及 刑事诉讼法第7777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是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没有禁止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应当准予 行使。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其诉讼请求的范围理应与独立的民事诉讼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前述 批复是在机械解释法律,造成民事法律不能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的荒唐结果。退一步来说,即使民事 法律不得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优先适用,那刑事法律也应当不得民事法律

34、中优先适用!这样,刑事案件被 害人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就完全可不受刑法第3636条及刑事诉讼法第7777条的限制。从以上赔偿项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在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及每个项目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上规定得极为混乱,造成同样的伤害得到的赔偿大不一样。我认为各种不同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只应在归责原 则和分担比例上做出不同的规定,对于赔偿项目及每个项目的赔偿标准、计算方法应当统一。在人身损害赔 偿案件中,赔偿项目应当要有: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残 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赔偿金、必要的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

35、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 害抚慰金。受害方只要遭受了前述某些项目或全部项目的损失,赔偿义务人就应当予以赔偿,而不管其是交 通事故、触电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国家赔偿。因为其归根到底都是人身损害。建议国家在侵权法或民法中统 一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及每个项目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除了对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及每个项目的赔偿标准、计算方法统一和完善外,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尚 有下列地方急需完善。、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其他尚急需完善之处。1 1、关于侵犯身体权。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 1条第1 1款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 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

36、理 ”。此处虽然规定因身体遭受侵害可以获得赔偿,但具体可 以获得那些赔偿,仍然不明确。比如,曾有一女孩咨询:她的长发被情敌恶意剪断,可以获得那些赔偿?2 2、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共同侵权的判定。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 3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 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130130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 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该条可看

37、出,在 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情况下,二人以上的行为是否为共 同侵权,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关键是其侵害行为的结合方式,直接结合即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 间接结合不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按份责任。但什么是直接结合,什么是间接结合,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并未明确。有这样一个案件:A A驾驶一摩托车(车主为 B B )搭载乘人E E,与C C驾驶的出租车(车主为 D D)相撞,致使乘车人E E受伤。交警认定,A负事故的主要责任,C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我认为此案为直接结合方 式的共同侵权,代理 E E将A、C、D作为被告起诉到广州某法院并要求A、C、D承担连带责任。该案的承 办法

38、官认为A、 C的行为是间接结合, 应承担按份责任。直接结合、间接结合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建议以后立法时予以明确。3 3、不是共同侵权人的赔偿义务人在共同侵权案件中的责任。对他方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是共同侵权人的赔偿义务人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如上述摩托车跟出租车相撞一案中,对乘车人E E的损失,在共同侵权人内部,C应当承当的30%30%的赔偿份额。对C应当承当的30%30%的份额,摩托车车主 B B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未予明确。我的观点是 应当承当连带责任。因为共同侵权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如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非故意 和非重大过失致人损害

39、。4 4、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赔偿义务人的法律后果。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5 5条第1 1款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 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 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 任”。与此相对应的情况是,如果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不是共同侵权人的赔偿义务人的诉讼请求,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赔偿义务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赔偿份额,其他赔偿义务人是否可不承担连带责任?比如前述摩托车跟出租车相撞一案中,在赔偿义务人内部的按份责任中,摩托

40、车驾驶员A A应承担70%70%的赔偿份额,摩托车车主 B B对此承担连带责任。在该案中,乘车人 E E只起诉A、C、D,放弃了对摩托车车主B B的诉讼请求。在此情况下,C、D是否应当对摩托车驾驶员A A应承担的70%70%赔偿份额(即摩托车车主B B对摩托车驾驶员A A承担连带责任的赔偿份额)承担连带责任?对此,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也未予明确。我的观点 是不应当承当连带责任。因为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不是共同侵权人的赔偿义务人的诉讼请求,会 导致承担了连带责任的赔偿义务人无法向赔偿权利人放弃了诉讼请求的赔偿义务人追偿。5 5、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是否是遗产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是否是

41、遗产,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也未予明确。如不是遗产,则死亡的受害人的债权人无权参与分割。有观点认为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不是遗产。考虑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的数额的计算上采取继承丧失说”,即以受害人死亡导致家庭整体减少的收入作为计算的依据,我建议在将来的立法中将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规定为遗产。6 6、统一伤残鉴定标准。残疾等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赔偿的多少,残疾赔偿金大多数时候在赔偿总额中占很大的份额。而我国却没有 统一的残疾鉴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时候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有些案件也有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但什么时候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

42、伤残评定、什么时候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任意性很大,没有什么规则可言。然而这两个伤残鉴定标准内容极不统一,同样的伤情依据这两个标准作出的伤残评定的等级可能会很不一样,得到的赔偿金额也往往 非常悬殊。比如 一眼受伤仅存光感”,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482482 a.a.: 一眼盲目4 4级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31973年制定的低视力与盲的标准,四级盲是指视力低于0.020.02,等于或优于光感”)的规定,应属八级伤残;但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 g) 7 7):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为.8.8 ”的规定则为七级伤残。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

43、统一的人身损害伤残评定标准。在新的标准出 台前,人身损害如果是一种侵权法律关系则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进行伤残评定,如 果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则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伤残评定。7 7、简单地以户籍为标准来区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按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来计算,是不合理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甲是坐落在农村的某私营企业的经理,农村户口,居住在农村,每月工资80008000元。乙是广州市某公司的司机,城市户口,居住在城市,每月工资16001600元。20052005年7 7月某天,甲乙各驾小车在高速行驶时相撞,甲乙两人当场死亡。甲乙死亡时均为

44、2828岁,未婚,父母均无需抚养。事故经交警认定,甲乙双方各负事故的同等责任。 20042004年度广东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2713627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365.874365.87元。按照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 2929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的规定,甲的死亡赔偿金为 4365.874365.87元/ /年2020年=87317.40=87317.40元、乙的死亡赔偿金为1362713627元/ /年X20X20年=272540.00=272540.00元。本案人身损害损失共计359857.4035

45、9857.40 元。按照同等责任计算,每人应分担的损失为179928.70179928.70 元。即甲的亲属不但拿不到一分钱赔款,还应当从甲的遗产中支付92611.3092611.30 元(179928.70179928.70 元减87317.4087317.40 元)给乙的亲属。从这个案例可看出,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简单地以户籍为标准来区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还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是不合理的。可在以后的立法中应增加一款:如果农村居民能证明其 年纯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则按其年纯收入计算死亡赔偿金,但其年纯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年人均 可支配收入的,则按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死亡赔偿金。同理,残疾赔偿金也应作如此完善。或者 干脆取消按户口确定赔偿数额的规定。8 8、对故意致人人身损害的,增加惩罚性赔偿。在普通法系,尤其是在美国法中,惩罚性赔偿一直是一项颇为重要的制度。该制度不仅对美国法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其他英美法系国家甚至大陆法国家也产生了某种影响。故意致人人身损害,比过失致人人身损害,加害人主观恶性更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除 了让故意致人损害的加害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外,我认为还应当让其承担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责 任。这是符合社会正义与善良公序良俗的,也符合侵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