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问题_第1页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问题_第2页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问题_第3页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问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问题上世纪末有本书在美国流行,那就是美威廉垃什杰( William Rathje)库伦默菲(Cullen Murphy)合著的 RUBBISH:THE ARCHAEOLOGY OF GARBAGF(中文译本名为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7 月版)。该书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市井小民的爱欲和怨恨。作者从纽约市斯坦顿岛( Staten Island )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物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变迁兴衰和人类的生活风貌。按照作者的观点,考古学考证的就是古埃及的垃

2、圾,而我们今日所遗留下来的垃圾山,又会告诉后人多少我们的偏执和愚昧。本书以富于趣味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地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 芝加哥论坛报称述: “一次激动人心和精确的研究,深入了垃圾这一主题的地理、历史、神话等各个向度。没有人会想到,阅读关于垃圾的书,能使人如此意趣盎然。 ”该书轰动一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位读者说: “这本书应该永远不脱销。大家知道,要找到一本爱读的讨论人类生活重要问题的书并非易事。这本书就让人爱不释手,尽管谈论的是生活中令人厌恶的话题垃圾。读它就像读一本神秘小说一样愉快。”垃圾与人,

3、如影随形。威廉和库伦在书中曾这样写道:“制造垃圾正是人类存在的明确标示。从古至今,人类通常以非常便捷的方式来处理垃圾:顺手一丢。”作者在垃圾与历史一章中不断上升的城市一节里,提到上世纪40 年代末期,在秘鲁从事“区域定居模式变迁”考古研究的戈登威利( Gordon R. Willey )就半开玩笑地说,人类也许是被迫走向文明之路的,只因为需要某种程度的社会组织及区分适当的阶级结构,以应付日渐堆积如山的垃圾。作者在清洁福音一节中写道:“由于疾病的威胁,垃圾处理在美国与欧洲终于成为公众的责任(至少部分是)。近来之所以无法替垃圾问题找到一个和平、规划周详的解决方式,乃是因为人类的集体记忆都仅限于人类

4、平均寿命的长短-大约是75 岁。现在活着的人很难去设想仅仅是100年前,西方世界所有城市(即使是较富裕的区域)里,日常生活条件有多恐怖。 ”接着他们又引用了路易士姆弗德(Lewis Mumford)在古代的城市 ( The City in History )一书中的一段文字:“几千年来,城市居民都在忍受不够完美,甚至常常是恶劣的卫生设备,终日在那些他们必然有能力处理掉的垃圾与污秽中,颠簸前进。人们对周围垃圾的忍受度,在史前时代至启蒙时代这段时间中,尚属正常,到了工业革命时却提高到令人惊恐的程度,因为工业革命吸引了数百万人涌向原本已属拥挤的城市,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费商品的数量,而这些商品都将变

5、成垃圾。 ”多么精辟的描述! 以上这些书稿, 今天读来似乎有点 “醒世恒言”的味道。但面临突然袭来的垃圾潮,咱们大大小小的市、镇,也都一个个势单力薄成了未设防的城池,无不感悟到这些言辞的珍贵。 全美图书评论在关于垃圾之歌一书的评价中指出: “这本书的作者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实际上并不知道许多自以为知道的事情。 ”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专家预言:人类现在以牺牲生存环境发展经济,将来子孙必然付出百倍的经济挽救生存环境!其实,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着手“垃圾处理”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接踵而来的家庭生活废弃物的猛增,导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给我们

6、的城乡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困扰。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只可惜咱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本可以借鉴些他人的经验,汲取点别人有过的教训,然而却被忽视了。宁愿摸着石头过河,绕圈子兜了很多冤枉路,不吝“学费” ,重蹈覆辙。难道人类的记忆,真的都会犯所谓“集体健忘症”吗?直到二十世纪末,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处置垃圾不能只图便捷:顺手一丢,垃圾是要进行“科学处理”的。2000 年 5 月,我国出台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终于把垃圾处理及防治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这一举措,大大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此时,中国市县总数已发展到 668 座,聚集人口近 3.6 亿;小城镇也发展到了 2 万多个,人口

7、亦在不断增长。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侵占土地1500 多万亩。全国已有 2/3 的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有1/4 的城市已经找不到一块适合的场地可用以堆放日益过剩的垃圾,竟然走到如此窘迫的境地!以北京、上海为例,早在几年前就发出“垃圾围城”的警报,时至今日垃圾包围城市的态势却越演越烈:北京已被7000 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在50 米以上的垃圾山就有5000 多座,这是“垃圾围城”的典型例子;上海市是我国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特大都市,据1992 年航空测量资料分析,市区1260平方公里范围内,50 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点近2000座,占地7889亩。西方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完成现代化进程,而我国改革开放后仅用了30 年时间追赶上来,在值得骄傲与自豪之后也应该有所反思。虽然说,仓促之中难免欠缺许多深谋远虑,但严峻的现实告知人们,环境污染,矛盾突显,已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来势凶猛,让我们的环境部门确有些措手不及。“垃圾围城” ,正是今日我们无法回避的尴尬困境。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每个城市的参与者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议题。强烈要求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愈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