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主变交接性试验报告 一、 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交接性试验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 号 额定容量 额定电压 频率 冷却方式 联接组别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制造厂家 高压 低压 阻抗电空载电空载 分接位置 电压 电流 电压 电流 负载损耗 压 流 损耗 (V) (A) (V) (A) 1 2 3 4 5 6 7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绝缘电阻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测试部位 绝缘电阻 M 判断标准 高低、地 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出厂值的 70%; 低高、地 四、绕组直流电阻( ) 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2、: 湿度: 档位 AB AC BC 误差 % 判断标准 1 档 1600kVA以上的变压器, 2 档 各相绕组电阻相互之间 3 档 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 4 档 均值的 2%,无中性点引 5 档 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 6 档 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1% 7 档 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ab ac bc 五、介质损耗测试 使用仪器: PH2801变频抗干扰介损测量仪 编号: 0169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测试数据 Us(kV) tan( %) Cx(pF) 接法 判断标准 高低、地 20时 tan值 35kV 不大于 低高、地 1.5% 六、变比测量 : 使用仪器:型号:天气:
3、温度:湿度: 档位相序实测变比额定变比误差判断标准 AB 1 BC CA AB 2 BC CA AB 允许偏差 0. 5% 3 BC CA AB 4 5 BC CA AB BC 2 6 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CA AB BC CA AB BC CA 七、接线组别检查 使用仪器:型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实测铭牌判断标准 A B与铭牌上标识一致 C 八、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耐压设备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绕组 试验电压 (kV) 时间( S) 结论 判断标准 高压侧 通过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低压侧 九、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3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站用变交接性试验报告
4、 一、 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 号 额定容量 额定电压 频率 冷却方式 联接组别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制造厂家 高压 低压 阻抗电空载电空载 分接位置 电压 电流 电压 电流 负载损耗 压 流 损耗 (V) (A) (V) (A) 1 2 3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测试部位 绝缘电阻 M 判断标准 高低、地 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出厂值的 70%; 低高、地 四、绕组直流电阻( ) 仪器: BZC3S96直流电阻测试仪 编号: 7303248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档位
5、AB AC BC 误差 % 判断标准 1 档 2 档 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 3 档 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 ab 于三相平均值的 4%,线 ac 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 ac 平均值的 2% ao bo 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co 五、变比测量 : 使用仪器: 型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序 实测变比 额定变比 误差 判断标准 档位 AB 1 BC CA AB 2 BC 允许偏差 0. 5% CA AB 3 BC CA 六、接线组别检查 使用仪器:型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实测铭牌判断标准 A B与铭牌上标识一致 C 七、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绕组试验
6、电压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高压侧 低压侧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八、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5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SF6 断路器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 出厂编号额定电流 额定 SF6 气压出厂日期 制造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A B C 判断标准 本体 断口 整体绝缘电阻值参 照制造厂规定 相间 分合闸线圈 分闸线圈 判断标准 合闸线圈 绝缘电阻测试值不应低于 10 M 四、直流电阻测试:(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7、: 湿度: 分闸线圈 判断标准 合闸线圈 直流电阻值与出厂试验值无明显变化 五、导电回路电阻( u): 使用仪器: HLC5001 回路电阻测试仪 编号: JD2091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A 相 B 相 C 相 判断标准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且与出产值比较不应超 过 20% 6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六、分合闸时间、同期性及弹跳时间检测( mS) 使用仪器: JKL-B 智能开关特性测试仪 编号: k20071113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相别 A B C 不同期时间 判断标准 合闸时间( ms) 1、分合闸时间测试值应符合产品 分闸时间( ms) 技术
8、条件规定; 弹跳时间( ms) 2、分 .合闸同期性应满足:相间合 闸 5ms,相间分闸 3ms,同期断 合闸速度( m/s) 口间 合闸 ,同期断口间 分闸 ; 3ms ; 分闸速度( m/s) 2ms。 七、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使用仪器: 型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s66V(30%) Us143V(65%) Us176V(80%) Us242V(110%) Us264V( 120%) 结 论 A B C 分闸最低电压 八、 SF6 气体的湿度( 20的体积分数 L/L )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露点()水分 (uL/L)压力( MPa)判断标准 本 体应小
9、于 150 uL/L 九、 SF6 气体泄漏检查 SF6 气体泄漏检查定性检查无泄漏 十、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US(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本体-地 断口 - 地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相间-地 十一、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TA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设备名称 二、铭牌: 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型号 绕组组别 1S1-1S2 绝缘水平 二次负载 绕组精度 容量 编号 1S1-1S3 1S1-1S4 2S1-2S2 2S1-2S3 2S1-2S4 3S1-3S2 3S1-3S3 3S1-3S4
10、4S1-4S2 4S1-4S3 4S1-4S4 生产日期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一次绕组对二 相别 次绕组及地 A B C A B C 生产厂家 编号: 天气: 湿度: 二次绕组对地 二次绕组间 判断标准 1、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 壳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1500M; 2、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 缘电阻不低于 1000 M; 8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四、直流电阻测试:(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相别 A B P1 P2 1S1-1S2 1S1-1S3 1S1-1S4 2S1-2S2 2S1-2S3 2S1-2S4 3S1-3S2 3S1-3S3 3S1-3S4 4
11、S1-4S2 4S1-4S3 4S1-4S4 五、局部放电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 相序测试电压( kV)放电量(pC) A B C 湿度: C判断标准 1、分别测量一、 二次绕 组直流电阻值 2、同型号、同规格、 同 批次直流电阻和平均值 差异不大于 10% 天气:温度:湿度: 判断标准 测试电压在 1.2Um 3 的情况下放电量不大于 50 pC 六、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s(kV) 时间 (s) 结论 判断标准 A 1、一次绕组试验电 B 压按出厂值 80%; C 2、二次绕组间及对 二次绕组 外壳试验电压标准 为 2kV; 七、变比、极性测试:
12、 使用仪器: T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9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相别 绕组 变比 (A) 极性 判断标准 1S1-1S2 1S1-1S3 1S1-1S4 2S1-2S2 2S1-2S3 A 2S1-2S4 3S1-3S2 3S1-3S3 3S1-3S4 4S1-4S2 4S1-4S3 4S1-4S4 1S1-1S2 1S1-1S3 1S1-1S4 2S1-2S2 2S1-2S3 2S1-2S4 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铭牌 B 3S1-3S2 和标志相符。 3S1-3S3 3S1-3S4 4S1-4S2 4S1-4S3 4S1-4S4 1S1-1S2 1S1-1S3 1S1-1S4 2S1-2S
13、2 2S1-2S3 C 2S1-2S4 3S1-3S2 3S1-3S3 3S1-3S4 4S1-4S2 4S1-4S3 4S1-4S4 八、励磁特性曲线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A 相励磁特性曲线 安装场所型号实验人员 10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设备编号 绕组编号 电流比 试验时间 打印时间 变比 拐点电流 (A) 拐点电压 (V) 极性 序号电流 (A)电压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曲线图: B 相励磁特性曲线 1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安装场所 型号 实验人员 设备编号
14、绕组编号 电流比 试验时间 打印时间 变比 拐点电流 (A) 拐点电压 (V) 极性 序号 电流 (A) 电压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曲线图: C相励磁特性曲线 12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安装场所 型号 实验人员 设备编号 绕组编号 电流比 试验时间 打印时间 变比 拐点电流 (A) 拐点电压 (V) 极性 序号 电流 (A) 电压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曲线图: 九、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13 变
15、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隔离开关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 出厂编号额定电流 出厂日期制造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 别 A 相 B 相 C 相 判断标准 本 体 隔离开关有机材料 断 口 传动杆的绝缘电阻 值不应低于 3000 M 相 间 四、导电回路电阻( u):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A 相 B 相 C 相 判断标准 105.4 99.6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相间差异达 100%及以 上时应查明原因。 五、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编号: 天
16、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S( kV) 时间( S) 结 论 判断标准 本体-地 断口-地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相间-地 六、结论: 。 审核:试验人员: 1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线路 TV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 绝缘水平 编号 绕组组别 精度: 级 极限输出 额定电压比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一次绕组对二 二次绕组对地 判断标准 次绕组及地 1、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 各二次绕组间及 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1000 M;
17、2、绝缘电阻值与出厂值无明显差异; 四、直流电阻测试:(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AB 1a1b 判断标准 1、测量一次绕组直流电阻值与换算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10%; 2、测量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值与换算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15%; 五、局部放电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测试电压( kV)放电量(pC)判断标准 六、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一次绕组 US( kV) 时间( S) 结 论 判断标准 二次绕组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七、变比、极性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18、相别 绕组 变比 (A) 极性 判断标准 AB 1a-1b 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铭牌和标志相符。 八、励磁特性曲线测试: 15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九、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16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避雷器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A 持续运行电压直流参考电压编号B 生产日期C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19、绝缘电阻( M ) 判断标准 试验前 试验后 底座 1、35kV 及以下,不低于 A 1000 M;2、底座绝缘 B 自行规定; C 四直流泄漏电流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1mkV U1mA75% 下的泄 判断标准 漏电流 uA A 1、U1mA 实测值与出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 B 大于 5%; 2、0.75U1mA 下的泄露电流不应该大于 50 C uA ; 五、放电记数器动作试验。 型号 A 生产日期 编号 B 生产厂家 C 相别 试验前 试验后 结论 A B C 判断标准 测试 3-5 次,均应正常动作 六、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1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
20、告 耦合电容器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 额定电容 编号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本体对地 末屏对地 极间 判断标准 (1) 极间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5000 M (2) 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不 应低于 100 M 四、介质损耗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Us( kV) tan( %) Cx(pF) 接法 判断标准 tan值符合厂品技术条件规定 五、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18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母线 TV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
21、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 JDZXF71-35W绝缘水平 40.5/95/200kV 编号 1a1n 极限输出 A 2a2n 极限输出 dadn B 额定电压比 C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MODEL3122 绝缘电阻表 编号: 0875014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一次绕组对二次 二次绕组间 判断标准 相别 二次绕组对地 绕组及地 A 1、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 组及外壳、 各二次绕组间及 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低 B 于 1000 M; 2、绝缘电阻值与出厂值无 C 明显差异; 四、直流电阻测试
22、:( m) 使用仪器: BZC3396 直流电阻测试仪 编号: 7303258 天气:晴 温度: 25 湿度 :45% 相别AN 1a1n2a2n dadn 判断标准 A 1、测量一次绕组直流电阻值与换算同一温 B 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10% 2、测量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值与换算同一温 C 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15% 五、局部放电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序测试电压( kV)放电量(pC)判断标准 19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A 测试电压在 1.2Um 3 的情况下放电量不大于 B 50 pC C 六、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
23、 试验频 实测高 实测电 实测电 试验时 判断标准 别 率 压 压 流 间( S) A 1、一次绕组试验电压按出厂值 B 80% 2、二次绕组间及对外壳试验电压 C 标准为 2kV 二次绕组 七、变比、极性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相别 绕组 变比 (kV) 极性 判断标准 1a1n A 2a2n dadn 1a1n 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铭 B 2a2n 牌和标志相符。 dadn 1a1n C 2a2n dadn 八、励磁特性曲线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20
2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9 10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2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2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25、3 4 23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5 6 7 8 9 10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2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曲线图: 设备绕组试验 编号编号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25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曲线图: 九、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26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线路避雷器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
26、牌: 型号额定电压A 持续运行电压直流参考电压编号B 生产日期C 生产厂家 三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绝缘电阻( M ) 判断标准 试验前 试验后 A 35kV 及以下,不低于 1000 B M ; C 四直流泄漏电流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1mkV U1mA75% 下的泄 判断标准 漏电流 uA A 1、U1mA 实测值与出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 B 大于 5%; 2、0.75U1mA 下的泄露电流不应该大于 50 C uA ; 五、放电记数器动作试验。 型号 A 生产日期 / 编号 B 生产厂家 宁波市镇海国创
27、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C 相别试验前试验后结论 A B C 判断标准测试 3-5 次,均应正常动作 六、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2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母线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 别 A 相 B 相 C 相 判断标准 M 不应低于 1 M/kV 三、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US(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A B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C 四、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28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进线柜断路器交接试验报告
28、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设备名称 二、铭牌: 型号 出厂编号 制造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A 相别耐压前耐压后 本体 断口 分合闸线圈 分闸线圈 合闸线圈 四、直流电阻测试:( ) 使用仪器: 分闸线圈 合闸线圈 五、导电回路电阻( u): 使用仪器: A相B相C相 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出厂日期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B C 判断标准 耐压前 耐压后 耐压前 耐压后 1、整体绝缘电阻值 参照制造厂规定; 2、断口绝缘电阻不 应低于 1200M ; 判断标准 绝缘电阻测试值不应低于10 M 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判断标准
29、直流电阻值与出厂试验值无明显变化 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判断标准 1、测试结果不应超过产品技术条件规定值的1.2 倍 2、与出产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六、分合闸时间、同期性及弹跳时间检测(mS)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A B C 不同期 判断标准 时间 合闸时间 1、分合闸时间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 (ms) 技术条件规定; 分闸时间 2、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 (ms) 间, 40.5kVkV 以下不应大于 2ms; 弹跳时间 40.5kV 不应大于 3ms; 3、分合闸同期应不大于2 mS (ms) 29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七、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使用
30、仪器:型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 Us66V(30%) Us143V(65%) Us176V(80%) Us242V(110%) Us264V( 120%) 结 论 A B正常动作 C 分闸最低电压 八、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US(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本体对地 相 间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断 口 九、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30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电缆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标称截面额定电压长度 厂家 三、绝缘电阻:(M)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
31、度: 相序 电缆主绝缘电阻 判断标准 耐压前 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 耐压后 1、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A 2、每千米绝缘电阻值不应低 B 于 0.5 M. C 四、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序 频率 (Hz) 试验电压( kV ) 时间( min ) 判断标准 A B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C 五、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3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零序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 出厂编号电流比 出厂日期制造厂家司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
32、温度:湿度: 二次绕组对地判断标准 1、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500M; 2、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 M. 四、直流电阻测试:( m)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S1-S2 判断标准 1、分别测量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值 ; 2、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直流电阻和平均值差异不大于10%. 五、变比、极性测试: 使用仪器:TAC750A 电流互感器变比测试仪编号:1907141 天气:晴温度:22湿度 :50% 绕组变比 (kV)变比误差( %)极性判断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铭牌和标志 相符。 六、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32 变
33、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母线 TV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 JDZX11-10C 绝缘水平 编号 1a1n 0.2 级 极限输出 A 2a2n 0.5 级 极限输出 dadn 3P 级 B 额定电压比 C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编号: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 相别 天气:温度:湿度: 二次绕组对地判断标准 1、测量一次绕组对 耐压前耐压后 A 耐压前耐压后 二次绕组及外壳绝 缘电阻值不低于 1500M ; B C 四、直流电阻测试:( m) 使用仪器:编号: 2、各二次绕组间
34、及 其对外壳的绝缘电 阻不低于 1000 M 天气:温度:湿度 : 相序AN1a1n2a2ndadn判断标准 A 1、分别测量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值; B2、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直流电阻和平均值差异不大于 10%; C 33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五、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 试验频 实测高 实测电 实测电 试验时 判断标准 序 率 压 压 流 间( S) A 1、一次绕组试验电压按出厂值 B 80%; 2、二次绕组间及对外壳试验电压 C 标准为 2kV. 二次绕组 六、变比、极性测试: 使用仪器:TAC750A 电流互感器变比测试仪 编号:1907141
35、天气:晴 温度:22 湿度 :50% 相别 绕组 变比 (kV) 变比误差( %) 极性 判断标准 1a1n A 2a2n dadn 1a1n 符合设计要求,并与 B 2a2n 铭牌和标志相符。 dadn 1a1n C 2a2n dadn 七、伏安特性曲线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设备 绕组 试验 编号 编号 时间 序号电压 (V)电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曲线图: 35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母线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36、二、绝缘电阻( M): 使用仪器: KYORIJSU 绝缘电阻表 编号: 0082514 天气:晴 温度: 22 湿度: 50% 相 别 A 相 B 相 C 相 判断标准 M 不应低于 1 M/kV 三、交流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AC-2000 耐压设备编号:080825天气:晴温度:22湿度: 50% 相别US(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A B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C 四、结论:合格。 审核:试验人员: 36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母线电压互感器柜避雷器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A 生产日期直流
37、参考电压编号B 生产厂家C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绝缘电阻( M ) 判断标准 试验前 试验后 A 35kV 及以下,不低于 1000 B M C 四直流泄漏电流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1mkV U1mA75% 下的泄 判断标准 漏电流 uA A ( 1)、U1mA 实测值与出厂规定值比较变化 B 不大于 5% ; ( 2)、0.75U1mA 下的泄露电流不应该大于 C 50 uA ; 五、放电记数器动作试验。 型号 A 生产日期 编号 B 生产厂家 宁波市镇海国创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C 相别试验前试验后结论
38、A B C 判断标准测试 3-5 次,均应正常动作 六、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3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变压器交接试验报告 一、 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 号 额定容量 额定电压 频率 冷却方式 联接组别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制造厂家 高压 低压 阻抗电空载电空载 分接位置 电压 电流 电压 电流 负载损耗 压 流 损耗 (V) (A) (V) (A) 1-2 2-3 3-4 4-5 5-6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测试部位 绝缘电阻 判断标准 高低、地 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出
39、厂值的 70%; 低高、地 四、绕组直流电阻( ) 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档位 AB AC BC 误差 % 判断标准 1 档 2 档 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 3 档 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 于三相平均值的 4%,线 ab 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 ac 平均值的 2% ac ao 38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bo co 五、变比测量 : 使用仪器:型号:天气:温度:湿度: 档位 1-2 2-3 3-4 4-5 5-6 相序实测变比额定变比误差判断标准 AB BC CA AB BC CA AB 允许偏差 0. 5% BC CA AB BC CA AB BC CA 六、交流耐压试验
40、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绕组试验电压 (kV)时间( S)结论判断标准 高压侧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象 低压侧 七、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39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变电站接地网连通 一、地网连通测试( m)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序号设备名称 1 35kV 主变 2 35kV 站用变 3 35kV 主变侧断路器构架 4 35kV 主变侧隔离开关构架 5 35kV 母线 TV 构架 6 35kV 母线 TV 旁隔离开关构架 7 35kV 新南线龙门架 8 35kV 新南线断路器构架 9 35kV 新南线母线侧隔离开关构架 1035kV 新南线线路侧隔离开关构架 11
41、35kV 新南线线路避雷器构架 1235kV 新南线耦合电容器构架 1335kV 勐康南线龙门架 1435kV 勐康南线断路器构架 1535kV 勐康南线母线侧隔离开关构架 1635kV 勐康南线线路侧隔离开关构架 1735kV 勐康南线线路避雷器构架 1835kV 勐康南线耦合电容器构架 1910kV1 号出线塔 2010kV2 号出线塔 2110kV3 号出线塔 2210kV4 号出线塔 2310kV 保护屏 2410kV 电度表屏 2510kV 主变进线柜 2610kV2 号馈线柜 27独立避雷针 试验数据(m)判断标准 实测电阻值不 应大于 10 二、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40 变
42、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SF6 气体检验分析报告 运行单位 判断标准 站 名 取样日期 分析仪器 分析日期 检测项目及结果 序号 检测项目及结果 样品名称 Air% 4 6 CF % SF % 1 2 3 大修后 0.05 0.05 99.8 标准要求 0.2 0.1 99.8 运行气 审核:分析人: 4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绝缘油检验分析报告 运行单位 站名 设备名称 取样原因 样品名称 组分 CH4 C2H4 C2H6 C2H2 H2 CO CO2 总烃 油中水分 分析意见及结论: 备注: 审核: 判 断 标 准Q/CSG 1 00072004 取样日期 分析日期 分析仪器 测 试 结 果(
43、L/L ) 含量注意值 500kV220kV 及以下 0 10 20 20mg/L 分析人: 42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绝缘油简化分析报告 站名设备名 电压等级判断标准 取样日期试验日期 序 号 项 目 检验结果 分析结论 1 外 观 合格 2 水 溶 性 酸( pH 值) 合格 3 酸 值,mgKOH/g 合格 4 油 介 损(90)% 合格 5 体积电阻率( G .m) 合格 6 击穿电压 (6 次平均值 kV) 合格 7 界面张力 (mN/m) 合格 8 闪点() 合格 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43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电容器组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
44、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 额定容量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编号: 相别绝缘值 A B C 四、电容值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 相别额定电容 (uF)试验电容 (uF)误差 A B C 五、工频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编号: 相别Us(kV)时间 (s) A B C 六、结论:合格 记录编号 报告号数 额定容量编号 A B C 天气:温度:湿度: 判断标准 不低于 2000M 温度:湿度: 判断标准 1 、电容值偏差不超出额定值的 -5%+10% 2、电容值不应小于出厂值的95% 天气:温度:湿度: 结论判断标准 按出厂耐压值的 75%进
45、行 出厂耐压值: 42kV 审核:试验人员: 4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电容器组放电线圈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绝缘水平 编号ABC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相别绝缘值判断标准 A B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00M C 四、直流电阻测试: 使用仪器:编号:天气:温度:湿度 : 相别数据( K )判断标准 A B与出厂测量值相比无明显差异 C 五、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45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电容器组电抗器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
46、单位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 试验性质 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 额定容量 额定电抗 编号 额定电流 生产日期 生产厂家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绝缘值 判断标准 A B 不低于 2000M C 四、直流电阻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 相别 数据( m ) 判断标准 A B 三相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间差 C 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 五、工频耐压试验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s(kV) 时间 (s) 结论 判断标准 A B 加压过程中无异常现 象 C 六、结论: 审核:试验
47、人员: 46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10kV 电容器组避雷器 交接试验报告 一、试验环境: 设备单位试验日期记录编号 设备名称试验性质报告号数 二、铭牌: 型号额定电压A 生产日期编号B 生产厂家C 三、绝缘电阻( M )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绝缘电阻( M ) 判断标准 试验前 试验后 A 35kV 及以下,不低于 1000 B M C 四直流泄漏电流测试 使用仪器: 编号: 天气: 温度: 湿度: 相别 U1mkV U1mA75% 下的泄 判断标准 漏电流 uA A ( 1)、U1mA 实测值与出厂规定值比较变化 B 不大于 5% ; ( 2)、0.75U1mA
48、 下的泄露电流不应该大于 C 50 uA 五、放电记数器动作试验。 型号 A 生产日期 编号 B 生产厂家 C 相别试验前试验后结论 A B C 判断标准测试 3-5 次,均应正常动作 六、结论: 审核:试验人员: 47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线路保护装置交接检验、试验报告 试验人员: 试验负责人 : 试验日期 :_ _ 型 号 : 生产厂家: 试验装置: 一、装置外部检查 项目序号检查结果 1 装置的实际构成情况与设计要求相符。 2 装置中设备安装的工艺质量,以及导线、端子的材质满足国家有关要求。 3 与现行规程或反事故措施、网(省)公司事先提出的要求等相符。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的设备标志正确
49、完整清晰,表计、 信号灯及信号继电器、光字牌的计量 4 正确。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各设备及端子排的螺丝紧固可靠,无严重灰尘、无放电痕迹, 端子箱内 5 无严重潮湿、进水现象。 6 装置屏附近无强热源、强电磁干扰源。有空调设备,环境温度、湿度满足相关规定。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端子排上内部、外部连接线, 以及沿电缆敷设路线上的电缆标号正确完 7 整,与图纸资料吻合。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设备及回路的接地情况符合国家规程和反事故措施要求。 二、回路绝缘检查(用1000V兆欧表) 实测绝缘电阻值 要求值 交流电压回路 - 地 10M 交流电流回路 - 地 10M 交流电流 - 交流电压 10M 直流回路
50、 - 地 10M 信号回路 - 地 10M 直流回路 - 交流回路 10M 三、通电初步检验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备注 保护装置通电自检 检验键盘 48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打印机与保护联机 软件版本和程序校验码的核查 时钟的整定与校核 四、零点漂移刻度调整 1、要求 (1)、零漂调整:调整VFC 插件相应电位器RW2n,零漂要求控制在-0.3 +0.3 范围内。 (2)、刻度调整:加标准电压 50V ,电流 In( 5A );电流误差应小于 2.5%,电压误差应小于2.5%。 2、电流通道 通道IAIBICIo 零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3、电压通道 通道UAUBUCUABUBCUCA 零漂调
51、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五、精度校验 (1)电压通道刻度及线性度检查: UAUBUCUABUBCUCA 外 加 电 压 60V 50V 30V 5V 1V (2)电流通道刻度及线性度检查: 外加电IAIBICI0 流 10A 5A 1A 49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0.5A 六、开关量输入检查 检查项目检验结果 1 隔离开关位置 2 合后 3 信号复归 4 断路器位置 5 遥控投入 6 重合闸闭锁 7 装置检修 七、定值检查 (1)过流保护 定值:I1 :6A I2 :5.5A I3 :5A T1 :0.0S T2 :0.2S T3 :0.3S Ijs:4.0A Tjs:0.2S 项目 通入值 动
52、作值 I (A) 动作时间( S) 备注 ( A) I 段 1.05I1 : 0.95I1 : II 段 1.05I2 : 0.95I2 : III 段 1.05I3 : 0.95I3 : 过流加速 1.05I3 : 段0.95I3 : ( 2)零序过流 定值: I :2A T : 0.2S 项目 通入值 动作值 I (A) 动作时间( S) 备注 ( A) I 段 1.05I1 : 0.95I1 : (3)低周保护 定值: 低频整定: 47.5Hz低压闭锁: 70V滑差闭锁: 9.99Hz/S低频保护动作时 间: 0.2S 项目整定值动作值测试动作时间( S)备注 低频保护动作值及时间测试
53、50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滑差闭锁 低压闭锁 (4)重合闸时间测试(定值:1.0S ) 重合闸检无压退出, 二次重合闸退出,线路跳闸可靠重合。 测试结果: 1.02 S 。 八、断路器传动试验 模拟故障类型80% UH下断路器跳合闸110% UH 下断路器跳合闸 1 接地 AN故障 ( 永久 ) 2 相间 AC故障 ( 瞬时 ) 九、断路器防跳回路检查 模拟故障类型检查结果 1 手合于线路故障 2 重合于线路故障 注:着重检查各相TBJ 继电器的动作情况, 应可靠动作且无跳闪现象。 十、微机保护拉合直流试验 线路开关及微机投入运行,拉合盘上直流220V 电源 , 微机保护应无误动及异常行为。
54、检查结果: _ _ 。 十一、本装置检验结果及意见: 51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主变压器保护检验报告 试验人员: 试验负责人 : 试验日期 :_ 型 号 : 生产厂家: 试验装置: 一、装置外部检查 项目序号检查结果 1 装置的实际构成情况与设计要求相符。 2 装置中设备安装的工艺质量,以及导线、端子的材质满足国家有关要求。 3 与现行规程或反事故措施、网(省)事先提出的要求等相符。 4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的设备标志正确完整清晰,信号灯、信号继电器及光字牌正确。 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各设备及端子排的螺丝紧固可靠,无严重灰尘、无放电痕迹,端子 5 箱内无严重潮湿、进水现象。 6 装置屏附近无强热源
55、、强电磁干扰源。有空调设备,环境温度、湿度满足相关规定。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端子排上内部、外部连接线,以及沿电缆敷设路线上的电缆标号正 7 确完整,与图纸资料吻合。装置外部检查范围内设备及回路的接地情况符合国家规程和反事故措施要求。 二、保护屏上压板检查 内容结果 压板端子接线是否符合反措要求 压板端子接线压接是否良好 压板外观检查情况 三、回路绝缘检查(用 500V兆欧表) 绝缘电阻检测(用 500V兆欧表) 序号 测试项目 绝缘电阻( M? ) 要求值 1 交流电压回路对地 10M? 2 交流电流回路对地 10M? 3 直流电源回路对地 10M? 4 跳闸和合闸口路对地 10M? 52 变电
56、站交接试验报告 5 断路器量输人回路对地 10M? 6 远动遥信回路对地 2M? 7 中央信号回路对地 2M? 注:在测量每一组回路对地绝缘电阻时,同时将其他回路均接地 四、通电初步检验 1、差动保护单元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备注 保护装置通电自检 检验键盘 软件版本和程序校验码的核查 时钟的整定与校核 2、高后备保护单元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备注 保护装置通电自检 检验键盘 打印机与保护联机 软件版本和程序校验码的核查 时钟的整定与校核 3、低后备保护单元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备注 保护装置通电自检 检验键盘 打印机与保护联机 软件版本和程序校验码的核查 时钟的整定与校核 五、零点漂移刻度调整 1、要求
57、 (1)、零漂调整:调整VFC插件相应电位器RW2n,零漂要求控制在-0.3 +0.3 范围内。 (2)、刻度调整:加标准电压50V,电流 In ( 5A);电流误差应小于2.5%,电压误差应小于 2.5%。 2、调整结果 (1)、保护 CPU 通道IAIBICIA1IB1IC1 零漂调整结果 53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刻度调整结果 通道IA3IB3IC3IA4IB4IC4 零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2)、高后备保护 通道IAIBICIOIOG 零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通道UABUBCUCAU0U2 零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3)、低后备保护 通道IAIBICUABUBCUCA 零
58、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通道U0U2UAUBUC 零漂调整结果 刻度调整结果 六、电流电压线性度检查 1、差动保护相电流回路检查: 交流量 0.5A1A5A10A 通道 允许偏差 0.02 In 0.02 In 0.0125 In 0.05 In IA1 ( A) IB1 ( A) IC1 ( A) IA3 ( A) IB3 ( A) IC3 ( A) IA4 ( A) IB4 ( A) IC4 ( A) 结论 2、高后备保护相电流回路检查(CPU2): 54 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交流量 0.5A 1A 通道 允许偏差 0.02 In 0.02 IA (A) IB (A) IC(A) I0
59、(A) I0G( A) 结论 3、低后备保护相电流回路检查(CPU4): 交流量 0.5A 1A 通道 允许偏差 0.02 In 0.02 IA (A) IB (A) IC(A) I0 (A) I0G( A) In In 5A 0.05 5A 0.05 10A In 0.05 In 10A In 0.05 In 结论 4、高后备保护相电压回路检查(CPU2) 交流量 1V10V30V50V57.74V 通道 允许偏差 UA( V) UB( V) UC( V) 结论 5、低后备保护相电压回路检查(CPU2) 交流量 1V10V30V50V57.74V 通道 允许偏差 UA( V) UB( V) UC( V) 结论 6、 高后备保护线电压回路检查 55 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行业绿色信贷2025年应用前景与企业研发投入分析报告
- 软件测试工程师2025年考试试卷及答案
- 农业产品销售及售后支持服务合同
- 小二高热惊厥培训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平台在光伏发电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报告
- 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模板全案分析
- 医美新科技应用与发展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与智能家居产品售后服务报告
- 2025年城市规划设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水银外撒护理应急预案
- 2025年人社局编外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木制品厂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电工四级考试理论题库及答案
- 世纪英才教程课件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新版)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生航空航天知识题库及答案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课件
- 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 2025年合肥市公安局第一批招聘43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