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第二课时_第1页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_第2页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_第3页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_第4页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念母亲 (第二课时常态课)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 生身母亲 恨 祖国母亲3默词: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泪流不止4请用这些词讲一讲季羡林失去母亲的那种痛、那种恨。5师:母亲的去世,带给季羡林的是撕心裂肺的痛,是终生的悔恨,是永久的怀念。他在赋得永久的悔一文中写道: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二、感悟“哭”字思母至深(1)季羡林带着失母之痛来到了

2、哥廷根那座孤寂的小城。这遥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指名读文中的第二篇日记,谈初步感受。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2)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地等待。“她高兴得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请把省略号读成一段话。后来,儿子没有按时回家,她又会怎样焦急地等待?(3)从这位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地等待,也更加刻骨铭心地

3、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4)创设情景,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5)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指名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6)“真想哭”,这哭声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3、涵咏“糊”字思母至切(1)学生默读第一篇日记,有不懂的地方画上波浪线。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

4、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2)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

5、心海:“季羡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渔船也静静地停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在哪儿?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国”“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地怀念变得真实可感。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3)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4)“糊”是什么

6、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4、咀嚼“寻”字思母至苦(1)正是这种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使得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他的生身母亲呢,却只有到梦里去寻找。读寻梦中两个片断,想一想,他在梦里看清了自己的母亲了吗?(2)紧扣“面影”,体会作为儿子记不清母亲模样的痛苦,指导朗读片断二。“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3)即使看不清楚,季羡林还是要苦苦的去寻找。分男生、女生朗读片断一。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4)季羡林

7、一生也没有找到母亲清晰的面容。齐读片断二。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了将近八十年,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5)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母亲,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源泉,寻找做人的根。季羡林的根在哪儿?(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1、师深情诵读:2001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你的身边。”(摘自真情季羡林)2、睡在母亲的身边,也就躺在祖国母亲的怀抱。3、季羡林先生身为“国学大师”,他的情感是如此朴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