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全缠通 iHlNUANTI QUANLIANTQN4 以实战为重,预测高考,专题脸收操胜券 专题质量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一)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一、(2012济南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22分) 李憙字季和,上党铜 鞮人也。父佺,汉大鸿胪。憙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 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憙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 憙母疾 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后为并州别驾,时骁骑将军秦朗过并 州,州将毕轨敬焉,令乘车至阁。憙固谏以为不可,轨不得已从之。 景帝辅政,命 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憙到,引
2、见,谓 憙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 孤命君而君至,何也? ”对曰:“先君以礼见待, 憙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 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从讨贯丘俭还,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 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为宁北将军,镇邺,以 憙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 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憙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 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于是请还,许之。居家月余,拜冀州刺史, 累迁司隶校尉。 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3、。 初,憙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 憙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 从之。后虏果大纵逸.,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以 憙清素贫俭,赐绢百匹。及齐王攸出镇, 憙上疏谏争,辞甚恳切。 憙自历仕,虽清非异众,而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 追赠太保,谥曰成。子赞嗣。少子俭字仲约,历左积弩将军、屯骑校尉。俭子弘字世彦,少 有清节,永嘉末,历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 李憙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憙母疾笃.笃:严重 B. 时人称为知人知:识别 C .及魏帝告禅.于晋 禅:禅让 D.后虏果大纵逸. 逸:逃跑
4、 解析:逸:放纵。 答案:D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 d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 今孤命君而.君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以功重免谴 C.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A项,连词,表顺接,可译为“于是” ;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 项,介词,因为/介词,拿,用;D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A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憙正直无私的一项是(3分)() 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 憙固谏以为不可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领护羌校 尉,
5、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及齐王攸出镇,憙上 疏谏争,辞甚恳切 A . B. C. D . 解析:因母亲病重越墙而回, 安抚白姓、镇守边疆有成绩, 出兵克敌。三项都不 能表现李 憙正直无私。 答案:B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憙多次被征召,坚决推辞,不肯就任,有一次郡县扶他登车上路,他半路从车上 跳下来,回到家中。 B.李憙任并州别驾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想让秦朗乘车至官署,李憙 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 C 李憙善于识别和举荐人才,受到了当时人的称赞,他所举荐的乐安人孙璞,因为有 道德而名声显扬。 D 凉
6、州敌人入侵,李憙倡导起兵讨伐,结果未被采纳,后来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没 有听从李憙的意见。 解析:“半路从车上跳下来”有误,文中是“窃逾泫氏城而徒还”。 答案:A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以礼见待,憙得以礼进退。(3分) 译文: (2)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3分) 译文: 憙自历仕,虽清非异众,而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4分) 译文: 答案:(1)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得分点:“见”“进退”, 语意) (2)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憙的提议。(得分点: “谓” “竟”,
7、语意) (3)李憙自从做官,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然而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 衣食。(得分点:“历”“异众”“乃至”,语意 ) 参考译文: 李憙字季和,上党铜 鞮人。父亲李 佺,是汉朝大鸿胪。李 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 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 宣帝又征召李 憙为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 当时李憙母亲病 重,李憙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 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 气节操。后来李憙任并州别驾,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尊敬他,让他乘车至 官署。李 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
8、,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 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 憙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 憙说:“过去先 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 ”李憙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 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 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史。跟从讨伐贯丘俭回朝,升任御史中丞。居官正直,不畏强权, 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安乐人孙璞, 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 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 司马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 憙为军司。不久,李 憙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 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
9、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憙 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 于是取得大胜利,因为功劳大免遭贬谪,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于是李憙请求回京,朝廷答应了他。 他在家中住 了一个多月,官拜冀州刺史,(后)逐渐升任司隶校尉。 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 憙以本官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被封为祁侯。 当初,李憙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憙倡导起兵讨伐他们。 朝廷官员认为出 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憙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 朝廷很后悔。因李憙清廉朴素贫困节俭,朝廷赐绢百匹。等到齐王司马攸出外镇守,李憙上 书
10、谏争,言辞很恳切。 李憙自从做官,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 然而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 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他的)儿子李赞继嗣。 (他的)小儿子李俭,字仲约,历任左积弩将军、屯骑校尉。李俭的儿子李弘,字世彦,年少 时有清廉的节操,永嘉末年,历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22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 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 . 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
11、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 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 千计。宁王宸濠注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 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 使。 通。瑾怒漕帅平江伯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 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
12、 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 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 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 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 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 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圭寸宁王,圭寸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 正确的一项是(3分) 督促 搁置 邀请 看望 兵反叛,
13、兵败被俘,伏诛。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A .躬课农桑 B. 卒奏寝.其事 C .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D .命有司以礼存.问 解析:要:拦截。 答案:C (3 分)()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学于江浦庄昶 d会诸生于学宫 杖巫而遣之 B.宝三岁而孤 C. 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宝至京,绝不与通 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解析:B项,而: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A项,于:介词,在;C项,与:介词, 跟;D项,以:连词,来。 答案:B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 不附权奸的一组是(3分)(
14、) 峻却之独无宝迹 虑生他变 绝不与通 欲使宝劾之勒致仕去 A .B . C .D . 解析: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不结交刘瑾,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 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邵宝被弹劾辞官。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 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 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 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 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 病,左手麻痹
15、,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 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 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解析: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答案:C 10.断句和翻译。(10分)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3分) 译文: 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3分) 译文: 答案:(1)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
16、所劾/二 人默然出 (2)(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 人下葬的有上千人。(“士不葬亲者”“与”各 1分,句意1分) 邵宝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 的寿命。(“甫”“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 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 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 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 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 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
17、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 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 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 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 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 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 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 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 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 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
18、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 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 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 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 ” 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 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 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 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 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
19、礼部尚书, 邵宝两次 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 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父亲就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 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 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 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 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专题检测(十一)文言文阅读(二)人物传记类(二)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一、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起家齐 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 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河东裴子野,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且家传 素业,世习儒史。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憛憛,情无汲汲。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 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有司以资历非 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 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元嘉
21、中,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 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 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 “吾弗逮也。”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 太子詹事周舍等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 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 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 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
22、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 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 吾其逝矣。”遗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曰: 命俭约,务在节制。高祖悼惜,为之流涕,谥曰贞子。 (选自梁书 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偏孤:早年丧父或丧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A .幼禀至人之行 B. 吾弗逮.也 C. 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D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 解析:昧爽:天将明,黎明。 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禀:领受 逮:及,达到 昧爽:爽快 克:预料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23、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 A.吾其逝矣 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 B. 既奏,高祖深嘉焉. 乃上表让之曰 : C. 不尚丽靡之词 民有争者,示之以.理 D. 高祖以其事体大 解析:A项,前一个是代词, 他的”;后一个是副词,表示猜测。 B项,均为代词, 相当于“之”,可译为“他” C项,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助词,“的 D项,前一个是介词, ;后一个是介词, 因为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裴子野博学多才的一组是(3分)() 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敕 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24、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 谒深信释氏,持其教戒 A . B. C. D . 解析:说的是范缜对他的赏识;讲的是他的廉洁; 是说他信佛自律。 答案:C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裴子野从小死了母亲,靠祖母抚养。他继承了祖上传下的儒学,在居下位时被范缜 推荐,最后因资历尚浅而没有通过。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帝的诏书编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继承了 曾祖的事业,最终编成宋略二十卷,沈约对他也十分叹服。 C .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写檄文,他能立即写成;他写文章文辞典雅,不尚华 丽,师从古人,与时下文法不同。 D .裴子野为官十多年,清廉自
25、守,妻子儿女虽十分贫寒,但都听从子野的教诲;子野 临终时还不忘自己的职责,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 解析:该项对“遗命俭约,务在节制”的理解有误,裴子野并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 俭,而是说自己死后丧事要一切从简。 答案:D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3分) 译文: (2)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4分) 译文: (3)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3分) 译文: 答案:(1)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 (关键词:尽礼、之) (2)子野的曾祖松之
26、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 曾祖的事业。(关键词:受诏、卒、继成 ) (3)当天夜里接到命令, 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关键词: 谓、待) 参考译文: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子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 时,祖母去世了。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 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 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 恰逢范云死了,没有 结果。当时中书令范缜听说了子野的德行和业绩,认为他很好。不久,范缜升任国子博士, 于是上表推让说
27、:“河东裴子野,自幼学习圣人的品行, 常严格遵守国中才能突出的人的风 范。并且家传儒学,世代学习儒史。滞留在下层位置,身份低贱,名声微薄,却不贪求名利, 没有急切的样子。我一一查看了古今君王, 他们爱慕贤能之士, 没有像本朝这样孜孜以求到 如此地步的。因为这我斗胆建议,请把我的这个官职,回授给子野。”有掌管此事的人认为 子野资历浅薄而没有通过。不久,子野被任命为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他出京做诸暨 令,在任期间不用鞭刑,老百姓发生争执,他就给他们讲明道理,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称颂和 喜爱,辖境之内没有官司诉讼。 元嘉年间,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 接着完成曾
28、祖的事业。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 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评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 他啊! ”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檄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 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 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 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 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 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
29、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辞 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 他了。 子野在朝中十多年,安静沉默自守操行,从来没有请求(过人),内外亲戚生活困难,他 就把自己所得的俸禄全都分给他们。他没有房子住,借了官地二亩,建了几间茅屋。妻子儿 女经常挨饿受冻,但他们都以子野的教诲为原则,子侄们都非常敬畏子野, 像对待父亲一样 来侍奉他。晚年他沉迷于佛教,严格遵守教条戒律,直到去世都是吃素菜和麦子。中大通二 年,死在官任上,时年六十二岁。 在此之前,子野自己预料死期,不会超过庚戌年。这年他从朝中因病退出, 对同僚刘之 亨说:“我恐怕要死了。
30、 ”他留下遗言,死后一切从俭,力求节约。高祖很是哀伤惋惜,为 他伤心流泪,赠给他谥号 “贞子”。 二、(2011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22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 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 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 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 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 朱云折其
31、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 以厉其馀。”上问:“谁也? ”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 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 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 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 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32、”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 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 ”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 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世以是高.之 B. 善梁丘氏说 C .以厉其馀 D .御史遂将云去 咼:崇敬 善:赞许 厉:通“励”,劝勉 将:带领 解析:D项,“将”,拉,拽。 答案:D 7
3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皆能传其业 t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u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B. 则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矣 臣敢以死争 C.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 云年七十余,终于.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C叽前句“以”,介词,可译为“用”“拿”;后句“以”,介词,可译为“因 为”“由于”。A项,代词,他们的;B项,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D项,介词, 表处所,可译为“在 答案:C 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句子是(3分)() 容貌甚壮,以勇力闻摄衣登堂,抗首而请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 以益民,皆
34、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小生乃欲相 吏邪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B. C .D . 解析:表朱云勇猛;表朱云率直、倔强;表朱云不拘礼法。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 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 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 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 C. 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 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35、D. 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 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 解析:D项,应是他所探访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3分) 译文: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3分) 译文: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1分)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1分) 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1分)(2)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1
36、 分)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1分)犯下死罪,绝不宽赦!(1分)(3)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 之名著称于世,(1分)假如他说得有理,(1分)就不可诛杀;(1分)他说的不对,(1分) 本来也应该宽容他。(1分)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 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 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 。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 因此很尊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 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
37、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 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辩,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 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 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 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原本就是安昌侯的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被破格提拔为丞相,(皇上)极为 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 对上不能匡扶皇上, 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 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
38、,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 侮辱我的老师,犯下死罪,绝不宽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 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 卜比干(商纣时忠臣,因 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 ”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 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 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 死相谏! ”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
39、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 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 常闲居户田。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访的人都对 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 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 ”朱 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你的属吏么?”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 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 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 东郭之外。 三、(2011聊城模
40、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题。(22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 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 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 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 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 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 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 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 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
41、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 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 .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 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 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
42、一切辩士, 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 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 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困倦 C .及见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 D .昭王新说.蔡泽 说:yue,喜欢 解析:B项,“困” ,使窘迫、困窘。 答案:B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43、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A.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B.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名可法而.身死者 C.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垂功于天下者 D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C项,连词,均表转折关系,相当于 “可是”、 “却”。A项,连词,来;介词, 凭借。 B项,副词, 于是;动词,趁着。 D项,介词, 到;介词,比。 答案: C 13 .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3分) ( ) 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 王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乃谢病归相印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 B. C. D. 解析:“蔡泽
44、路上被抢劫”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 是范雎的行为。 答案:C 14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范雎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 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 .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 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 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 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 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 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 解析:A
45、项,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答案:A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5分) 译文: (2)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做秦国宰相,(3分)难道有这回事吗? (2分)(2)然而, 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3分)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2分) 参考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了赵国,蔡泽 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被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进入 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 (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 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
46、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 就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 (惹得)范雎很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 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 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雎料想蔡泽故意引用这三 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 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 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
47、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 死也无所遗憾,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 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 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保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 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 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 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高兴, 拜他为客卿。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
48、于是授予蔡泽宰 相之职,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 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侍昭王、孝 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侍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 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认为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范雎、蔡泽等 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 (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 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范雎、蔡泽二人入秦作客,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 垂到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借不同罢了。辩
49、士也有偶然遇到 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 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 哪能激励自奋呢! 专题检测(十二)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15题。(22分) 记棚民事 (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 ,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 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 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 .稻粱。人无闲 民,
50、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 .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 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 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 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 而是之。 嗟夫!利害 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 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
51、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棚民,指失去土地的流民。梅曾亮(1786 1856),清代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行状: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 1. 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佐稻粱佐:重视,补充 B. 攻苦茹.淡.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 C .皆溺于龙脉风水溺:危害 D .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利害:偏义复词,这里专指“利” 解析:B项,“茹淡”,吃粗而无味的食物。A项,“佐”,辅助;C项,“溺”,沉 迷;D项,“利害”,利和害。 答案:B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余览其说而.是之 A.
52、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 后反 *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B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于策至便,不可禁止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解析:A项,连词,表承接。B项,代词,这样;表婉商语气,还是。C项,名词性短 语,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范围和方向,在上(方 面);介词,在,表处所。 答案:A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认为开垦荒山有利的一组是(3分)() 以佐稻粱 高田犹受其浸溉可以息事 地无遗利 沙石随下 山田之 水无继者 A .B. C. D .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判断。 讲的是开垦荒山的弊端,排
53、除 C、D ;是说不开垦荒 山的好处,再排除 A。 答案: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 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风水,而并不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 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容易造成水土 流失。 D. 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辨性,其 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解析:C项,“开山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不属于董公之忧。 答案:C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以斤斧童其山,
54、而以锄犁疏其土。(3分) 译文: (2)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3分) 译文: (3)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4分) 译文: 参考答案: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1分)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 (2分)(2) 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1分)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1分)有利于不纳赋 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1分)(3)所以记下来(2分)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 人(来解决它)。(2分) 参考译文: 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 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
55、说:和棚户农民互相 攻击的人,都沉迷于风水迷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 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实行。而棚户农民能够在崇山峻岭,人迹不可 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山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 用来辅助 稻谷和小米的不足。 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 禁止,以免引起乱子。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 等到我来到宣城,问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 和树长得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雨天,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 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 经过石缝一点一滴
56、下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 再加上 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着一起流失。水流缓慢,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 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 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去,奔流进入山谷 溪涧中,都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时候, 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 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 有利 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对的。 哎!利和害不能两全也由来已久了。 依从前一种说法, 可以不致
57、惹出事故; 依从后一种 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生产。 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么 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所以记下来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来解决它)。 二、(2011青岛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10题。(22分) 越州赵公救灾记 味)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廩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 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廩穷人,当给粟三 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
58、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 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 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 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 . 1 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 恃。 法,廩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
59、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 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 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 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亦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 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注赵公:赵抃,宋仁宗景祐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二年除资政殿学士
60、,知杭州,五 年知成州,七年知越州。绥辑:安顿。灾沴(I):灾害。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属以视医药饮食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便宜:容易做的事 C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经营:谋划 D .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述 解析:B项,“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 答案:B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A. 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 计其佣与钱 B.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令无失所恃 C重为乡党所笑 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V D.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解析: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复科疼痛科活动方案策划
- 福克斯营销方案
- 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监控-洞察及研究
- 6G网络智能天线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洞察及研究
- 大学大礼堂活动方案策划
- 纸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电商生态圈构建-洞察及研究
- 就业咨询服务方案
- 纺织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伏组件生产成本控制与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题(含答案)
- 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管理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农村建房的邻居协议书模板
-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课件
- DL∕T 741-2019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 水杨酸软膏剂的制备
- 《铁皮石斛的介绍》课件
- JCT478.2-2013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 大数据、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上)
- 砌砖抹灰工程劳务承包施工合同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