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铁路初测任务书终稿_第1页
宿淮铁路初测任务书终稿_第2页
宿淮铁路初测任务书终稿_第3页
宿淮铁路初测任务书终稿_第4页
宿淮铁路初测任务书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 建 铁 路宿淮线宿州至泗洪段初 测 任 务 书铁道第五勘测设计院2006年11月-60-一、任务依据1、铁道部计长便函【2006】24号;2、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生产调度通知单【2006】计调字41号。二、任务范围安徽省的宿州地区。既有铁路津浦线符离集站(含)至拟建铁路宿淮线归仁站(含),新建线路长度约112km。宿淮铁路起于安徽省的宿州市,终于江苏省的淮安市,线路全长约203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112Km, 江苏省境内约91Km,我院负责安徽省境内设计工作,上海城铁院负责江苏省境内设计工作。勘测内容包括正线和相关配套工程。三任务执行单位线运分院、地路分院、建筑分院、工经分院、桥梁分院、轨

2、道分院、四电分院、环境设备分院、齐齐哈尔分院。各单位要根据现场需要和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合理分期分批派遣或撤离,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外业任务,充分提高人员利用效率,并适时派遣院分管专业总工程师赴现场进行专业技术把关。四、勘测测段划分全线为一个勘测测段。五、完成任务时间(一)勘测工作1、2006年10月30日开始陆续提供航测图。2、2006年11月20日前完成方案定线工作和院工作组审定。3、2006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线测绘工作;4、2006年12月10日前完成全线勘探工作。(二)可研工作遵照“技术计划作业表”执行六、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I级;2正线数目:单线;3限制坡度:4

3、;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20km/h(进行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60km/h比较);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引入两端铁路地区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路平面标准;利用既有铁路地段,可采用不低于该既有铁路提速规划相应速度的平面标准;4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化条件。5机车内型:货运:DF4D型; 客运:DF4D(半悬挂)型;6牵引质量:4000t;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预留1050m;8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9建筑限界:按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有关电力牵引铁路限界的规定执行。10机车交路货机交路:符离集新设机务折返段,袁北新设机务换乘所。由既有盐

4、城北派驻机车折返段担当盐城北至符离集的机车交路。客机交路:徐州至扬州间客车由徐州既有机务段担当,淮安至南京间客车由南京既有机务段担当。七各专业技术要求(一)线路1应遵守的现行的主要规范、规则及规定(1)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以下简称线规),以及相关专业现行设计规范。(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以下简称测规及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3)铁五院2006年勘测设计专业分工表。(4)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 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 10059-98)。2线路方案认真研究新建铁路宿淮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

5、新建铁路宿淮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资料,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等条件及工程大小和难易,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积极认真改善和优化线路方案,尽量减少工程,控制投资。推荐方案及主要比较方案利用大比例尺图(采用1/2000图)定线,比较方案利用11万图和15万图定线,并加强现场的调查和踏勘,落实并合理的设置工程,进行方案经济技术比较,完成初测工作。(1) 接轨线路方案比选接轨方案在预可研中已做过方案比选,可研方案研究应做进一步比选。主要有符离集接轨方案、宿州接轨方案、陵家桥接轨方案、芦岭接轨方案。(2)走向方案比选1)贯通方案:采用西端符离集接轨,东端袁北接轨,并行泗许高速公路北侧方案为贯通方案。2)

6、主要比较方案(同精度初测方案):采用西端符离集接轨,东端袁北接轨,线路走向在安徽境内两跨泗许高速公路,灵璧县泗县火车站设于泗许高速公路南侧,靠近县城方案。3)比较方案:采用西端符离集接轨,东端袁北接轨,经睢宁方案。(3)局部方案1)做宿淮铁路上跨泗许高速公路和下穿泗许高速公路方案比选。2)做宿淮铁路上跨京沪高速铁路和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比选。3)宿淮铁路与规划睢宁至明光公路立交方案。4)做好宿淮铁路在灵璧县泗县绕避军事禁区方案(4)速度目标值方案比选1)120km/h速度目标值方案;2)160km/h速度目标值方案(5)定线方案工作量:1)贯通方案线路长度约112km(在1:2000图上完成)

7、;2)同精度初测比较方案约95km(在1:2000图上完成);3)比较方案约500km(在1:2000或1:10000或1:50000图上完成);4)改移公道路约5km。3线路方案的研究注意事项(1)线路走向应符合环保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要求。(2)线路走向应充分听取宿州市和南京军区意见。(3)线路走向应符合以货为主的本线定位原则。(4)站位的选择应合理。(5)地方要求的一般车站的站位比较方案;(6)与线路有干扰而需改动的沿线各类道路、管线(如通信光(电)缆、油(气)管道等),须会同各有关专业调查清楚,需要时与涉及的产权单位签订协议。4初测技术要求(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高程采用

8、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里程冠号:推荐线采用CK,比较方案采用CK,CK,C1K,C2K。(3)线路平面图(三维图)比例尺一律采用12000,等高距为2m,线路中线每侧地形不应小于300m。专业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设计需要予以加宽。(4)地形图的利用与补测在利用航测地形图时应对地形图认真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不正确的地形、地貌和地物以及范围不够的地方,应进行补测和修改并绘制在地形图上。中线附近两侧的房屋应分幢绘制并注明层数;线路平面图上的道路、河流应注明名称、去向及流向;线路平、纵断面图上应绘出乡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分界线。图层、颜色、线型、字体等应全线统一。(5)与宿淮线接轨引起的既有线测量应

9、按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办理。并认真收集既有线台帐、轨道调查以及道床病害等相关资料。(6)应重点收集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的规划及其相关的道路、电力通讯线路、各种管线等方面的现状与发展的资料。(7)对测量成果应加强自检和互检,作好质量评定工作。5.线路平、纵断面的主要设计原则(1)线路平面1)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 m,困难1600m。设计中线路应力求顺直,并应结合行车速度、地质、地形、地物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曲线半径,慎用小半径曲线。2)缓和曲线长度的选配应按线规规定执行,通常情况下宜选择推荐长度。3)两相邻曲线间最短夹直线长度和同一曲线两缓和曲线间最小圆曲线长度宜采用

10、较长的长度,慎用最小长度。夹直线和夹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为130m,困难为80m。4)车站站坪长度按线规办理。5)有关桥梁、车站等的平面条件应遵守线规有关条款的规定。(2)线路纵断面1)本线的限制坡度为4,最大坡度减缓值按线规办理,用于坡度折减的货物列车长度为800m。2)最小坡段长度不小于400m。3)相邻坡段最大坡度代数差一般不大于8。4)当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采用10000m。(3) 除上述要求外均按线规中级铁路的有关规定执行。6.平、立交道设计原则(1)铁路与道路交叉,应考虑设置立体交叉。(2)铁路与二级及以上的公路和城市道路交叉时应设置立交,

11、并按规定进行勘测和出图;与其他道路和乡村道路交叉时按线规办理。(3)改移公路(道路)的技术标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规定办理,并不应低于既有公路(道路)标准。(4)设置立交和进行道路改移时,必须与产权单位或主管部门签定书面协议或会议纪要。在协商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铁路的合法利益。(5)跨越设计线的建筑物净空,按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有关电力牵引铁路限界的规定执行。(6) 铁路与道路交叉,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并与产权单位或主管部门签定会议纪要。设计线跨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时,净高不小于5m,跨越三、四级公路时不小

12、于4.5m,跨越乡村道路时,汽车通道不小于4.5m,机耕道不小于3.0m,跨越人行道路时不小于2.5m。7交付资料(1)交付资料内容按细则要求办理。交付资料除原始记录本外,均采用钢笔、黑色单面复写纸,复印或打印,保证资料的清晰。(2)线路平、纵断面图1)平面图宜按2030km长度为一册(含不良地质范围、性质和主要地质构造线),两册间接头应划分在直线路基地段,并应注意搭接。比较方案单独成册。线路平面图推荐方案分4册,主要比较方案2册,具体各册范围在现场勘测确定。2)纵断面图分册。一册平面图对应一册纵断面图,即推荐方案分4册,主要比较方案2册。既有线放大纵断面单独一册。(3)图纸封面、封底签署按院

13、现行规定办理。(4)平纵断面图中的内容、格式均以壹线0006及铁路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办理。(5)交付资料除原始资料外,采用计算机制作的资料均必须提供相应的磁盘或光盘。平剖面的电子文件图层应分层设置。航测提供的地形、地物为一层;本次补测的地形、地物为一层;线路设计部份为一层,设计部分颜色采用玫瑰红。(6)既有线测绘部份资料按既有线单独组卷成册。8工作内容(1)12000图方案踏勘;(2)全线12000地形图方案研究设计;(3)既有线接轨站符离集,宿州,陵家桥,芦灵测量。(4)全线各类与线路有关的地物、建筑物、管线、以及平(立)交道等调查。(5)内业资料整理、出图及出表。(6)编写勘测报告。(二)桥

14、涵1主要技术条件(1)设计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100,若观测洪水(包括调查洪水)超过设计洪水标准时,按桥规第1.0.7条办理。桥头路肩、涵洞附近的路肩高程按桥规第3.4.1条办理。(2)荷载等级:中-活载。(3)桥梁限界1)桥梁建筑限界采用“桥限-2”,跨线桥建筑限界按“建限-1”办理。2)跨越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铁路桥梁,桥下净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或协议办理。2采用的规范、细则(1)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1-2005B10002.5-2005)(2)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QY/YY27-93)(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

15、批稿)(4)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5)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10017-9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7) 现行的公路有关规范和细则3桥涵布设原则(1)结合本线特点,在桥涵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的选取上要有针对性,要重视桥涵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以尽可能减少交付运营后的管理维修工作量。(2)根据线路平面、纵断面的具体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按新建铁路的基本原则布设桥涵工点,对两侧与既有线相关的线路部分桥梁按增建二线原则进行桥涵工点设置。(3)小桥涵位置一般按天然排洪水系逢沟设置,农灌地区的人工排灌渠道布置按照原有的排灌系统设置桥涵工点。(4

16、)桥梁大中桥孔跨布置结合地形、占地、河岸防护等综合分析,合理确定,一般尽量避免设高桥台大锥体。两侧接线部分桥梁孔跨原则上与既有桥孔对应布置,一般不压缩孔跨。桥式除个别特殊桥渡采用大跨度结构外,其余均采用现行有效标准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通桥(2005)2101)。桥台根据地质、地形和地震烈度条件,选用T台和挖方内桥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和圆形。桥梁基础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分别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沉井基础、挖井基础、钻孔桩基础。上部结构应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亦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宜构造简洁,力求标准化。方案比选时,桥梁跨度以Lp=32、24m为主,当地质条件较差

17、、线路高度较低时采用框架桥。桥梁的设置填土高度暂定为8.0m。(5)涵洞:与既有线并肩地段一般采用同孔径、同类型涵洞顺接延长。新建涵洞,其孔径与净高根据实际需求及功能要求,按现行规范有关规定办理。涵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涵、盖板涵、矩形涵和框架涵,涵顶至轨底的高度不得小于1.2m。两涵之间或涵与桥台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有关规定。涵洞在设置时充分考虑排水的顺畅,条件控制必须下挖设置的涵洞必须有排水条件,尽量不下挖设涵,并且排洪与立交涵洞尽量不合并设置。4、勘测要求(1)基本要求1)特大桥、重点桥渡以及为编制估算而选定的代表性大中桥、高架桥,按单独工点的定测深度收集资料;影响线路方案的重点桥梁应进行桥

18、位方案比选。2)桥梁宜正交设置,当斜交不可避免时,采用桥梁轴线与支承线的夹角不宜过小。3)桥梁起桥高度:一般情况下起桥高度按78m考虑(根据地震及地质条件决定);4)收集与线路相关的既有图和水利设施资料,如地形图、军用图(1:5万及1:20万)和航摄照片、农灌、水利、城建交通、公路既有桥涵使用情况的资料。5)对线路主要方案行经的大中河流,应进行详细水文调查计算,收集水文站水文资料,部分绘制沿河洪水位图。调查防洪堤坝的断面、材质、防洪等级、使用状况、附属功能;调查防洪堤坝有无加固规划;根据收集水文站资料推算验证大中河流的水文资料。6)本段地形平坦,人工排洪、排涝渠道较多,排洪、排涝体系完整,因此

19、本段无法圈绘汇水面积,应收集现场渠道、闸门等资料,进行推求渠道、河流设计流量。7)洪水位控制线路的河流,应计算沿河洪水位。 (2)特大桥、重点桥渡以及代表性大中桥 分别代表不同桥式、高度、墩台基础类型等及可能控制线路高度的桥涵,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详细水文勘测,并按单独工点收集下列资料。1)水文勘测和调查调查历史高水位和河道变迁;结合河道特征,合理划分滩槽,选定河床粗糙系数;根据测绘资料,结合上下游水利设施等调查。合理推算桥址处设计流量和水位,确定桥梁孔径和高度,亦可作为大中桥流量计算方法的验证资料。如桥渡附近有水文站资料可以利用时,应通过实地水文观测或详细水文勘测,使桥渡与水文站建立关系,充

20、分利用水文站既有观测资料。2)桥位方案平面图 应尽量利用既有地形图和航摄照片绘制,但应至现场核对、修正和补充。图中注明主要水流方向,水流泛滥范围,各桥位方案的线路中心线和水文断面位置,并加绘经纬距。3)桥址地形平面图测绘范围应满足设计桥梁孔径、桥头路基和导流建筑物的需要。顺线路方向应测至两岸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水位以上2.0m;并不小与桥梁全长加导流堤在桥址中线上的投影长度,沿水流方向的范围根据设计需要而定。对受倒灌影响和有蓄水的桥渡,应根据实际情况测绘内容和范围。图中应绘明线路中线、洪水泛滥范围,必要时加绘经纬距。地质复杂时,填绘工程地质资料。水下地形是设计的重要资料之一,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

21、行测绘。平面图的比例尺,当地形地貌复杂或桥长小于150m者,不得小于1:500;其他情况,可采取1:1000。若采用同比例航测图时,对地物、地面高程及控制点相应位置现场核对,确保航测图与现场实际相符。对位于陡坎处的桥墩台,应测绘控制断面。4)桥址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当桥渡位置比较肯定时,应实测桥址纵断面图。对代表性大中桥也可利用桥址地形平面图增加测点点绘。测绘范围:受地形控制的桥梁应测至两岸线路路肩设计高程以上。当河滩过宽,洪水漫流时,则必须满足设计桥梁孔跨、导流建筑和桥头路基的需要。5)正交水文断面图一般情况当桥址河段比较规则整齐,可施测一个正交水文断面;当桥址河段不规则(如卡口、河湾等),应施

22、测不少于(包括桥址正交断面在内的)二个水文断面。正交水文断面位置应设在拟设桥台处。6)特大桥、重点桥渡勘测说明书内容流域特征、河流类型及河段类别;桥渡方案的比较及选择意见;工程地质及建材情况(包括冲刷计算所需土壤颗粒或粘性土样的液性指数资料);水文调查计算及成果分析;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和其他建筑物对桥渡的影响及有关水文计算数据、设计标准等。(控制桥渡位置和高度时应附有关谈话记录、公文指示及有关协议);设计意见(包括对桥位布置、孔跨式样、桥下净空、墩台基础类型和入土深度、调节建筑物布置和加固类型及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意见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下阶段勘测注意事项。(3)一般大中桥可根据线路

23、平面图点绘桥址纵断面。根据设计流量,结合河槽形态、洪水泛滥情况、既有桥梁孔径及使用情况,确定孔跨式样和估算路肩最小高度,填写大中桥表。(4)小桥涵流量计算小桥涵流量计算收集安徽省地方公式,对于平坦地形无法勾绘汇水面积的小桥涵采用当地防洪、排涝流量进行推求设计流量。(5)水利工程及通航资料调查凡影响线路位置、高度和桥梁孔跨式样的水库、水闸和大型干渠等水利工程及通航河流,应调查收集有关水文、设计及通航资料,并于有关单位联系协商。(6)当桥址处有流筏、流木、漂流物、水拱等情况,应调查并取得必要的资料。(7)凡沿河线路,设计水位控制线路路肩高程或影响路基安全需设防洪工程时,均应进行沿河水文勘测和水文计

24、算。(8)在勘测中,根据调查提出桥涵工程在下列几方面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减少这种影响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最终不可避免影响的评语:1)通航和主要村镇的交通;2)桥涵与上下游水工设施和排水系统的相互协调;3)工程挖基、挖沟的弃土等;5、资料收集(1)收集养护部门的既有桥涵表、工务台帐、竣工资料,既有桥涵水病害记录等。(2)既有桥涵的水害(如冲淤情况、涵前积水和附属工程的冲毁情况等)、结构损坏、缺陷等情况,养护部门的处理意见及近期改建规划,并取得书面意见。(3)与铁路有关的水利、交通航运现状及规划、工农业建设、战备规划要求等,并作好谈话记录;水库资料,如大坝等级、水位及其频率,泄洪、溢洪

25、设备、淤积情况、使用寿命及坍岸影响等资料。(4)对地方或有关单位的规划和要求,尽可能进行调查、结合、摸清其意图,按照有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5)注意现有、规划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平面关系及立交条件,提出有关线路平纵断面和桥渡设计注意事项及有关工程措施意见。(6)道路涵、跨线建筑物的设置应予以重视,注意收集其有关资料。6、桥涵应上交初测资料所收集资料应按勘测细则办理。(1)新建段各方案大中桥水文资料表及大中桥表、小桥涵水文资料表及小桥涵表。(2)利用既有线段桥涵工点表及水文资料表。(3)利用既有线段既有线桥梁竣工图及涵洞竣工图。(4)全线桥涵勘测说明书。(附水文特征概图)。(5)部分河流沿河洪水位(

26、有沿河水位需要时)。(6)沿线水文勘测及验证资料。(7)本段水系图(1:20万)标明特大桥,大桥,中桥位置(注明明显地物、城镇、公路等)。(8)沿线收集的水文、气象资料及与铁路桥涵有关的其他资料。(9)各种测量记录本、既有小桥涵调查表,沿线水库及水利状况调查资料。(10)大中桥勘测材料。(勘测说明书、桥址地形平面图(填地质)、桥址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水文计算资料、测绘图表、竣工图、桥梁履历卡、桥梁检定资料等)(11)控制路肩标高及水害段小桥涵水文勘测资料(现场勘测时根据具体情况如有必要时进行)。(12)地方意见、来往公文、有关协议、要求及其他收集资料。(13)本阶段各专业互提资料。(14)质量检

27、查记录。(15)全线勘测过程进行的QC活动记录。7、其他要求本细则未详部分及勘测中遇到的其他勘测问题按“铁路桥涵勘测细则”办理。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应及时与专业负责人联系。勘测全过程需按照ISO9000要求执行。8、外业工作量(1)搜集沿线地方水文、水利现状和规划资料;(2)沿线调查110km ;(3)60座特大、大中桥水文勘测,流量形态调查勘测计算;(4)三处共10km沿河路基洪水水文勘测;(5)完成60座特大、大中桥、500座涵洞内业资料整理;(6)外业测量工作量:勘测内容数量桥梁纵断面5个桥址平面图5个水文正交断面4个河床纵坡4个(三)路基1、路基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路基设计执行铁路路基

28、设计规范(TB100012005)中级铁路重型轨道、时速160km的规定。(2)路基面宽度暂按有缝钢轨考虑,区间直线地段单线路堤7.6m,路堑7.2m设计,(3)基床总厚度为2.5m,表层0.6m,底层厚度1.9m。(4)基床范围内的地基条件:1)高度小于2.5m的低填路堤:基床表层厚度0.6m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度应符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第6.2.1、第6.2.2条的规定,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PS不得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不得小于0.18Mpa,否则采用换填、重型碾压、冲击碾压及挤密等方法进行处理。2)路堑基床:基床表层土质不满足铁路路基

29、设计规范(TB10001-2005)第6.2.1条要求,基床底层1.9m范围内天然地基的PS不得小于1.2Mpa,或基本承载力不得于0.15Mpa,否则应进行加固处理。(5)路基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或与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做经济比较;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2、路基初测一般要求(1)充分搜集路基相关资料,包括邻近铁路、公路路基填料、病害情况资料,了解防护措施效果,以作为设计时的参考依据;(2)会同有关专业收集线路、地质、水文和气象等方面资料;(3)配合线路、地质、桥梁、站场专业进行方案比选,对影响线路方案及工程投资的路基工点进行方案比选,提出专业推荐意见;(4)对在全线调查的情况

30、下,将路基工点划分为一般路基和个别设计路基,初步确定全线个别路基分布情况及类型;(5)初步查明软土、松软土地基、地震(振动)液化土地基分布情况;(6)调查新汴河、淮沭河、废黄河、徐洪河等河流沿岸百年设计水位和冲刷情况;顶冲地段按照定测精度收集资料;(7)经过沿线水库及水坝路基,调查库区地形、地貌特征,了解岸坡及地基地层的组成及岩性特征,收集库区水文资料,提出处理措施;(8)对于重点路基工程或具有代表性的路基工点,应按定测精度收集资料;(9)加强平原路基排水调查,并注意铁路排水工程与其他地方设施的相互结合,天沟、排水沟的浆砌圬工与混凝土U型槽经经济比较后确定提出适合本线的排水方式;(10)对大型

31、集中取土场,应搜集取土场地质资料和填料的颗分、物理指标、击实试验指标,提供天然含水量,最佳含水量等参数,并提出运距。研究并提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改良措施;(11)分段调查沿线绿化情况,收集沿线绿色防护资料,并提出适合本线绿化防护工程的建议措施;(12)了解当地建筑材料(主要是片石、级配碎石、渗水土、A、B组填料)的来源,以及运距;(13) 提出推广新技术、新结构的设计意见。3、工点设置原则及勘测要求在充分调查,配合线路选线的基础上,对各类工点应进行仔细研究,作到工程设置合理、不遗漏,对用于设计检算的土力学指标,应满足设计需要,但仅限于典型工点。(1)挡土墙1)线路与既有建筑物干扰或薄条帮填路堤地

32、段,为减少拆迁、保证路基稳定,设路肩或路堤挡土墙。2)挡土墙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或以上地区时,按地震区挡土墙设计。3)收集挡土墙设计所需力学参数(墙背填料综合内摩擦角、基底摩擦系数f、地基土基本承载力)。(2)路基坡面防护1)路基坡面防护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条块与浆砌片石比较,调查当地片石来源情况。调查在建“泗许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现状,结合沿线植物的种类和工程材料的分布情况对路基坡面防护形式、适宜的植物种类及景观设计提出建议;2)用粉土、粉质黏土填筑的路堤,当边坡高度H4时,边坡仅设植物防护,需调查适宜草灌木种类;当边坡高度H4时,采用带截水槽的拱型骨架护坡,骨架护坡坡脚设1.3m高小

33、脚墙,墙顶高出地面0.5m,脚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砌筑。当填高6m,在两侧边坡2.5m范围内分层平铺土工格栅;(3) 冲刷及浸水路基段,应作好路基勘察工作,查明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调查既有防护工程基础埋深、防护标准,并根据水流状况、波浪、填料、地层、河道地形等条件选择断面形式和边坡防护类型。冲刷深度应根据公式计算、河床地层冲淤分析和类似工程的实践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当冲刷深度较深,、水下施工困难时,可采用桩基、沉井基础或适宜的平面防护与设桥方案进行比较;(4)对于改河(沟)段,应收集河(沟)流量,流速,河床纵坡及既有河(沟)断面尺寸、形状,确定改移河(沟)断面形状、尺寸及防护工程措施;路基

34、排水困难地段应收集汇水面积、流量等水文资料,流量按50年一遇计;(5)软土、松软土地区路基应调查工点范围内地形、地貌,软土、松软土层的性质,厚度及下伏土层性质,地表及地下水情况,路基填料情况等;(6)软土室内试验测试项目,应满足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 J 124-2001)表F.0.1-2要求内容,同时提供e-p曲线、不同荷载下可压缩土层压缩模量曲线;(7)振动液化土路基应查明底下水埋深、上覆土层岩性及厚度,液化土层颗粒分布情况,分析地震液化对路基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不同处理措施的方案比较,提出建议; (8)煤窑采空,调查收集既有芦林煤矿采空处理措施及使用情况,根据煤窑

35、采空范围、采空率、顶板厚度、煤层厚度、巷道平面布置图、采煤及运煤方式等资料,研究修筑路基条件,提出处理措施。4、典型工点在初测时必须收集的资料及要求初测阶段路基测绘工作主要集中在典型工点的测绘上,对测绘内容有以下要求:(1)工点平面图1)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1000,个别情况可采用1:2000; 2)平面图布置的线路方向,应与线路平面图一致,测绘范围应满足设计需要的范围。(2)路基横断面图1)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500;2)横断面个数:以能反映地形、地物、地质条件,满足设计需求为原则, 横断面尽可能实测。3)横断面宽度,路基两侧坡脚或堑顶外不少于20m。4)

36、横断面资料为数据和CAD格式两种;(3)工点纵断面图路堤挡墙墙趾,软弱土地基需地质填绘纵断面;必要时,做改河、(沟、渠)中线,大型导流建筑物中线。1)比例尺:横1:2001:2000,竖1:1001:500,2)上述工点平面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图,应及时点绘,并需校核,补充修正。(4)测量精度要求,应满足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3.3条要求。5、应交资料及内容要求应交资料应提交电子文件和书面资料,文字说明采用WORD格式,表格采用EXCEL格式,图形采用AUTO CAD2002以上版本。(1)路基勘测总说明1)推荐方案线路走向,沿线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基本烈度情

37、况2)气象资料(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日最大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冻结期及冻结深度、风向和风速)3)线路局部方案比较示意图及说明4)路基填料情况、取弃土方案5)路基工程设置原则、重点路基工程说明6)既有公路、铁路路基工程情况7)路基排水系统调查情况8)存在的问题(2)路基分段说明(或路基工点表)1)路基调查概况及工程措施意见2)简明填写作为设计依据的路基调查资料,说明路基断面设计型式及边坡设计,工程措施,必要时绘制示意图。3)设计注意事项填写设计时须考虑的各项特殊情况,例如“结构、排水、建材、施工、运营、土石方调配、支农措施等技术条件及设计原则的特殊性”。(3)典型工点资料1)地质横断面、

38、工点平面图、地质纵断面、2)工程地质说明及土工试验报告3)路基工点调查表(4)既有路基病害、排水、填料调查表(或调查报告)6、质量控制初测工作严格按照ISO9001-2000标准要求进行各项工作,进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坚持以下原则:(1)事前策划,提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及要求;(2)按照任务书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外业中间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出现的问题;(3)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路基应按专业分工规定、按数量、按质量向有关专业提供或接收资料;(4)对于分工、规定以外的事宜,经双方与项目总协商解决;(5)对涉及总体性技术问题、设计原则和文件应及时向项目总汇报或提出审查签署。(6)交出或接受的勘察资料,应是

39、正式、完整、有效、签署齐全。(7)勘测资料质量目标达到优良。7、路基专业勘测工作量内容单位数量备注踏勘km200路基调查km70路基协议个23路基横断面个200路基工点平面图幅7共计480000m2(四)地质新建宿淮铁路地处苏北、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和江苏省宿迁市、淮安市境内,介于京沪通道和新长铁路之间。宿淮铁路自津浦线符离集站引出,折向东南,沿新汴河北岸经灵璧县、泗县达江苏泗洪、宿迁、泗阳,在江苏省淮阴市境内与新长铁路的袁北车站接轨。线路全长203.103km,其中安徽境内112.15km,江苏境内90.95km。本次初测工作应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为: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

40、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199999号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1 J124-200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J125-2001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J126-2001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 J339-200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TBJ111-87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10115199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 TB10104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41-2003 J261-200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

41、10013-2004 J340-2004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98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 J123-2001 铁道部文件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两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2004)148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J220-200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9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综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B17

42、7411999铁路工程图形符号 Q/YY105-2000勘测中应与其它专业密切配合,抓住重点,广泛收集既有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综合勘探手段,合理安排勘探工作,及时整理勘测成果资料,保质保量按期地完成勘测任务。1.准备工作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1)120万区域地质图及区域地质报告;(2)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及区域水文地质报告;(3)预可研附件“工程地质图”;(4)预可研报告中“地质”、“路基”有关章节;(5)12000线路平、纵断面图各一套;(6) 全线11万(或15万)地形图;(7)采矿区规划及开采现状及计划方面的相关资料;(8)邻近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2.任

43、务目的(1)查明线路通过地区的区域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为线路方案比选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2)查明线路推荐方案和线路主要比选方案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各方案做出合理、恰当的地质评价。(3)编制初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各类图件,为各类主体工程设计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资料。3一般规定(1)初测应利用预可行研究报告资料,初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各类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2)进一步搜集沿线有关区域地质资料。搜集沿线各气象站气象资料(按气象资料汇总表内容搜集)。(3)工程地质勘察开展前应按技术标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规模、分布及其对地基的

44、要求等,会同有关专业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勘察计划。(4)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加强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按工点的类型、范围、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勘探点,布点应具有代表性,其数量和勘探测试深度应能控制重要的地质界线并能满足初步设计需要。(5)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工程类型、规模、范围、场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勘察手段,开展综合勘察。资料整理应进行综合分析。(6)初步查明软土、松软土的分布,收集相关指标,并按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的有关章节节进行评价。(7)初步查明沿线软土、松软土、采空、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现象,结合

45、调查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合理的线路绕避方案或工程措施意见。(8)机动钻孔及重要地质界线(界线、断层线等),其平面位置及高程,现场如无法借助导线点准确测量时,应由用仪器进行测定。(9)配合相关专业进行线路方案的选择,提出线路通过位置或方案比选意见。4工程地质调绘方法及内容(1)工程地质调绘方法:工程地质调绘应在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查明重点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程设置,采用远观近察、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地布置工程勘探、地质测试工作,为线路的比选和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控制线路方案或影响工程设置的地质构造,宜采用追索和穿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控制线路方

46、案和工程设置的不良地质地段,应根据其性质、规模,采用适宜的地质调查方法。1/2000带状工程地质测绘宽度应结合各类铁路建筑物的影响范围而确定具体的调查宽度,以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测绘的宽度与线路带状地形图相同。在不良地质、特殊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复杂的重点工程地段,应扩大测绘范围,有必要时开展大面积工程地质测绘。 地质观测点应充分通过天然露头或人工剖面获取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记录各分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及水文地质情况等,并对调查观察的露头、剖面及其有关地质现象进行素描或摄影。在露头或剖面不足的地段,应进行浅孔钻探、挖探或清除表土等简易勘探工作。测绘点的密度应符合规范

47、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地质观测点记录应在现场完成。工程地质图的填绘应野外实地进行,并在室内及时加以整理清绘。测绘记录应简明扼要,文字清楚,地质点应有编号、位置、高程、剖面示意图,标明方向、尺寸,文图相互对应。观测点之间要有沿途观察。并按地貌、工程地质单元分段小结,阐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线路方案或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工程措施意见。构造影响严重及节理发育的地质点,应注意对节理的测量和统计分析。在既有线附近勘测(探)时,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制度,加强了望和防护;勘探点布置注意高压线及地下管线情况,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2)工程地质调绘应查明下列内容:1)地形、地貌形态的成因和发育特征及其岩性、构造

48、等地质因素的关系,划分沿线地貌单元。2)地层层序、成因、时代、厚度、岩土名称、胶结物,以及岩石风化破碎的程度和深度等。3)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等发育情况;断裂和褶皱等的位置、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力学性质;断裂类型、活动程度及破碎带范围、富水情况;新构造活动特点。4)通过含水地层岩性、富水(或储水)构造、裂隙、水系和地下水的埋深及井泉的调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水位及水深等)。5)不良地质现象(边坡溜坍等)的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特殊岩土(软弱地基土等)的性质、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等。6)岩、土成分及其密实程度、含水情况、物理力学性质、水理、化学性

49、质;划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等。5勘探、测试要求各类勘探必须保证质量,满足可行性研究要求。(1)钻探、挖探1)各类设备、机具和仪器必须完好或经过标定,能够满足鉴定、取样及有关规定要求;钻孔质量须达到要求,否则按废孔处理。2)钻孔位置不得随意移动,须经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终孔;孔位、孔斜、采样率及钻探回次进尺等具体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办理。3)软土、松软土地段勘探应采取钻探、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厚层或难以取样的软土地层,宜采用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软土勘探深度应依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5.4.3条确定。软土取样宜采用均匀连续压入法,取原状样应使用薄壁取土器,

50、取土器的直径不宜小于108mm。(2)原位测试1)原位测试一般按土质特性、工程要求和使用经验选用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贯试验等方法;设备或仪器、仪表等必须完好并经过标定,精度满足要求。2)静探承载力公式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有关章节选用。3)软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时,应与钻探或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十字板剪切试验也宜与钻探进行适当结合。(3)室内试验1)室内试验对于地基为粘性土或粉土时,应分层取原状土样作物理学试验,每层试件数量不应少于6组。地基为碎石类土、砂土时,应分层取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每项试验项目试件数量不应少于6组;2)黏性土压

51、缩试验应提供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及压缩曲线。饱和软土应做直剪和固结试验,作详细的固结历时记录,提供固结曲线及固结系数。且每一地貌单元应做代表性高压固结试验。大桥、特大桥等重大工程应做三轴剪切试验。3)试验室有权对不合格样品作退回处理。 6各类路基工程地质勘察(1)一般路基的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路基是指不需加固直接采用标准设计的路堤和路堑,其勘测要求: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辅以钻探、原位测试等手段,以不遗漏对线路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原则。路堤地段主要了解路堤基底的稳定性,如地下水的埋深、地层情况、填料来源以及地面排水系统等。路堑地段主要了解土石成分,覆盖层厚度,岩层风化破碎程度,提供边坡意见。(2)高

52、路堤工程地质勘察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应布置代表性勘探、测试点并取样试验,查明基底稳定情况,填绘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提供工程地质参数;不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可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说明。具体要求如下:初步查明地面坡度、地层结构、岩土性质、不利倾向的软弱夹层、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系地层较厚地段通过勘探、试验等手段获取路堤沉降、稳定所需压缩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变形检算参数。具体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中4.1.2条执行。(3)路堑工程、支挡建筑物地质勘察控制线路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点应布置代表性勘探、测试点并取样试验,查明山体、基底工程地质条件,填绘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53、,提供工程地质参数;不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可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说明。具体要求应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4.1节执行。(4)软土、松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勘察沿线低洼地段一定范围内可能有软土等特殊岩土的分布,应根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的相关章节要求进行勘察和资料的收集整理。除通过测绘(微地貌)分析判断外,主要运用静力触探、钎探、挖探等手段查明纵、横向分布范围,厚度及其特征,并辅以机动钻探分层取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分层取样应包含硬壳、软层、底板(非岩石类土)。勘探点数量作如下控制:对代表性地貌单元及工点,软土纵向勘探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

54、00m,软土段落纵向长度200m需作二个勘探点,勘探孔深,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孔至下卧硬层,钻探孔钻至下卧硬层下一定深度(25m)或满足沉降计算要求。7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勘察(1)勘察基本原则:1)具有代表性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控制线路方案的特大桥、高桥、大桥应按工点进行勘察。查明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单独的工点资料。2)一般地段的大桥、中桥进行代表性地质勘探、测试,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阐述其工程地质条件。3)当地形地质条件适宜时,宜采用钻探、静力勘探、物探等手段,综合评价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4)小桥涵以地质调绘为主,进行代表性勘探、测试,除代表性工点外,不单独编制工点资料,在小桥涵工程地质

55、条件说明表中说明,阐述岩土地基承载力和施工工程分级。勘探点布置宜结合路基工程统一考虑。(2) 勘察具体要求:初测应先从工程地质测绘入手,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及物探等综合勘探方法获取供选桥渡方案确定基础类型的地质资料。1)一般地质情况简单的中桥。可不进行钻探,用地质测绘资料编制中桥工程地质说明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如桥址内有区域性断层)中桥以及需作代表性设计的(一般与前合并考虑)中桥可以采用物探找出断层位置,然后布13孔钻探。2)大桥,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桥梁长度,钻孔数目一般23孔。3)特大桥的钻孔数目一般35孔,地质条件复杂及桥跨大的应适当增加。4)勘探深度:参照“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地质测绘的分析结果确定。8站场及其它铁路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1)工程地质调查测绘1)车站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按路基工程地质调查测绘要求内容进行,测绘范围可适当加宽,提交车站地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车站供水水文地质工作可与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合并考虑。2)初步查明站场、各类厂、房、供水构筑物场地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并提出地基土的稳定性,提出地基土的承载力、挖方边坡坡率、岩土施工工程分级,重点查明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