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_第1页
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_第2页
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_第3页
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_第4页
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空气潜水的医学保障程華華 M.DM.D.平时的医学保障平时的医学保障 目的p保持和增强潜水员的体质,增强潜水员对高气压环境的适应性,以利于机体能随时适应水下环境工作的需要p从预防潜水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为起点,制定相应措施,以便于潜水员在实际工作中“下得去、呆得住、干的成、上的来”营养指导、卫生教育和定期体格检查营养指导、卫生教育和定期体格检查 营养指导 平时应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防止肥胖:营养供应标准平时每人每天为15.0816.75MJ(36004000kcal) 潜水前避免吃不易消化和易于产气的食物、禁酒每日营养供应:p 蛋白质 120140gp

2、脂肪:80100gp 糖:500600gp 钙:8001000mgp 磷:12001500mgp 铁:12mgp 烟酰胺:20mgp 维生素A:7000Up 维生素B1:2.02.5mgp 维生素B2:2.0mgp 维生素C:100mg 卫生教育p潜水物理学和生理学知识p潜水装具的生理学特点p潜水减压的意义和减压方法p常见潜水疾病和一般疾病的的防治知识p规章制度 定期对潜水员体检p体检内容p体检对象p潜水员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医学要求及有关参数p医学记录的保存加压锻炼、氧敏感试验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加压锻炼、氧敏感试验和体育活动的组织 加压锻炼p目的:巩固提高机体对高压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力p对象:新

3、潜水员、即将潜水人员、准备创本人潜水深度记录的潜水员p压力-时程:压力(300700kPa),停留时间为30min;压力500kPa,时间20minp具体安排:12次/周、以50100kPa为基线逐次递增氧敏感试验目的:高气压下呼吸纯氧的反应方法:舱内压力为180kPa下,呼吸纯氧30min,若出现氧中毒先兆症状,则为氧敏感体质,不易吸入高压氧体育活动增加肺活量、耐寒力、平衡脏器间功能和耐力:体操、举重、单双杠、游泳;提高机体抗晕船能力:出海指导潜水员作息指导潜水员作息 反复潜水宜按“反复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进行减压:即先计算出第一次出水后的“余氮”再按表选择减压方案(“60 m水下阶段减压

4、潜水减压表”和“水面减压潜水减压表”) 下潜深度在 1020 m可进行反复潜水,但间隔时间必须2 h,两次水下工作时间之和不得6 h 下潜2045 m,12 h 内一般只能作单次潜水 下潜深度在 4560 m,水下工作时间在“适宜时间”以内, 12 h 内也只能作单次潜水;水下工作时间超过“适宜时间”,必须隔天 下潜深度超过 60 m,隔天潜水 1 次 潜水间隔时间的规定潜水间隔时间的规定 应用“60m 水下阶段减压潜水减压表”选择反复潜水减压方案时, 对第二次潜水的喊压,应以第二次潜水深度和两次水下工作时间之和去选择反复潜水减压方案,但两次潜水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2 h 若应用“水面减压

5、潜水减压表”选择反复潜水减压方案时,第一次出水后吸氧、休息各 1 h,反复潜水减压方案按第二次下潜深度和水下工作时间选择减压方案。 指导潜水员学习互救技术指导潜水员学习互救技术 给气者与需气者面对面 给气者一只手抓住需气者 两人距离10cm 给气者吸足一口气,屏住气、将咬嘴交给需气者 需气者快速呼气排出咬嘴中积水,紧接着吸气后再将咬嘴交给供气者 如此反复,同时不断上升出水监督潜水员对潜水装具的检查和消毒监督潜水员对潜水装具的检查和消毒 需要消毒的装具首次使用的新装具修理后再使用的装具污染后的装具 消毒方法 轻潜水装具:p 咬嘴、潜水帽、面罩,(淡清水冲洗温水冲洗晾干 75%酒精擦拭)p 呼吸袋

6、和波形管用温水冲洗p 金属附件(淡水冲洗晾干再用 75%乙醇 12 ml 滴于其上) 通风式潜水装具 p 头盔内表面用 75%乙酵擦洗;p 新装具的软管内(温水冲洗75%乙醇灌注以压缩空气吹干);经常用的软管在使用前用新鲜压缩空气吹除积气;p 潜水衣则应用淡水冲洗,尤其是衣领周围 ,应先用肥皂水冲洗 ,再用清水过洗.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一般情况下的潜水医学保障潜水前阶段下潜阶段水底停留阶段水底停留阶段上升减压阶段减压出水后阶段 特殊条件下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 急流中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冬季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夏季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夜间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高海拔潜水

7、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泥浆水中潜水作业时医学保障潜水前阶段潜水前阶段 制定潜水医学计划: 医学保障力量的要求和组织分工 选用潜水员的数量和技术要求 潜水员体检、加压锻炼、氧敏感试验等安排 减压方法和减压表的选择 潜水装具设备的卫生学监督要求 急救器材: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叩诊锤、注射器、氧气及吸氧装、止血带、绷带、料、热水袋、开口器、舌钳 急救药物:中枢兴奋剂、强心剂、解痉剂、镇痛剂等 临床医务人员: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急救科等对潜水员体检和评定对潜水员体检和评定 体检要求 下潜深度在20m以浅,了解24h以内饮食、睡眠、大小便 潜水深度在2045m,应作一般体检(心脏听诊、呼吸、脉搏、血压

8、) 潜水深度45m以深,应作详细检查 体检结果评定:可以下潜、暂不下潜对供气进行卫生学监督对供气进行卫生学监督 GB18435-2007潜水呼吸气体及检测方法 供气量的计算供气量的计算1)通风式潜水供气量的计算 求每人每分钟供气量=每分钟呼出的CO2量/CO2允许浓度潜水员每分钟供气量=1.2/1.5%=80L常压下通风式潜水员每分钟供气量不得少于80L水下每增加1个大气压,供气量增加1倍2)计算储气瓶总储气量(M)=用储气瓶容积(V )储气瓶内压力(p)3)计算储气瓶有效储气量(Ma)=M-Vpx-Vpt=Vp-Vpx-Vpt=V (p-px-pt)V储气瓶体积(L);p储气瓶内气压(kPa

9、 或 atm abs)px潜水深度绝对压(Pa 或 atm abs);pt储气瓶应急储备压力规定值(Pa 或 atm abs) 4) 计算有效储气维持每人次在水下活动时间(T )=Ma/80nPa 自携式潜水供气的计算自携式潜水供气的计算 确定常压用气量常压用气量(L/min)=气瓶容积(L)着装前后瓶内压差(atm abs)/10水下可用时间(min)=气瓶容积(L)(瓶压-信号阀指示压)/常压用气量(L/min)水深绝对压 下潜阶段的医疗保障 潜水速度保持15m/min左右 供气压力必须高于实际潜水深度压强200300kPa 水底停留阶段的医疗保障 注意氮麻醉、缺氧症、CO2中毒 出现症状,应加大供气和通风,直至症状消失,否则令其出水 工作时间不能超过适宜时间 上升减压阶段的医疗保障 注意气压伤、减压病 严格按照确定的方案减压 超出范围的潜水作业,应采用“应急(失事)情况潜水减压表” 减压出水后阶段的医疗保障 N2呈过饱和状态,是减压病多发阶段 20m(严密观察2h,一般观察12h) 20m(严密观察68h,一般观察24h)特殊条件下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特殊条件下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 急流中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防冲走、“断离” 潜水装具牢固性、软管坚固性、电话通畅性、压铅和潜水鞋重量 冬季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防冻保暖 装具防冻 潜水员防冻保暖 夏季潜水作业时的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