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1页
2-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2页
2-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3页
2-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4页
2-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目 次 前 言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评价指标体系35 评价方法96 数据采集与计算方法10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导和推动钢铁行业高炉炼铁工序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指数总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分为三级,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级代表

2、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I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生产工艺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高炉炼铁生产工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3、、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45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3 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50632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

4、公告)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4年 第3号公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 第21号令)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3.1 高炉炼铁工艺指以烧结矿、球团矿或块矿等含铁物料为原料,与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等按一定比例配料、称量后送往高炉炉顶以不同方式布料,由热风炉向高炉炉缸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包括所喷入的煤粉),炉内原、燃料在高温下反应为渣、铁逐渐下降;在炉料下降、煤气上升过程中,先后发生传热、传质、还原、渗碳作用生成铁

5、水;烧结矿等原、燃料中的杂质与炉内熔剂结合生成渣液,当炉内铁水和渣液达到一定量时从高炉排出。高炉渣进行处理;铁水送炼钢车间或铸铁机。3. 2 高炉装备配置率 指高炉生产装备(座)数占企业高炉生产装备(座)总数的百分比。 3.3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配置脱酸系统在冶炼过程中使用含氯、氟的矿石,使用含CaCl2的烧结助剂等原因,高炉煤气中出现以HCl为主的酸性成分。目前,干法除尘工艺不能有效去除高炉煤气中所含的HCl等酸性气体,导致后续煤气管道以及包括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等的附属设备出现腐蚀失效的问题。目前,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配置脱酸系统主要有湿法脱酸技术、半干法脱酸技术和干法脱酸技术3类技

6、术。湿法脱酸技术利用HCl等酸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通过在洗涤塔内喷淋水或碱液达到去除酸性气体的效果。半干法脱酸技术采用喷雾吸收反应器塔,石灰浆在反应器内实现雾化,雾滴与烟气相接触产生传质与化学反应,达到脱除酸性气体的目的。干法脱酸技术是通过碱式吸附剂脱除气体中所含的HCl等酸性气体。3.4 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利用(TRT或BPRT)装置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利用装置包括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和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机组两种。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Top Gas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简称TRT),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的压力能,经透平膨胀做功来驱动

7、发电机发电。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机组(Blast Furnace Power Recovery Turbine,简称BPRT),是煤气透平与电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成套机组。该机组中的高炉煤气透平回收能量不是用来发电,而是直接同轴驱动鼓风机,没有发电机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和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二次能量转换的损失,回收效率更高。3.5平均热风温度指高炉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使用的平均热风温度。3.6高炉环境除尘设施指出铁口、渣沟、铁沟、渣铁分离器、沟嘴、高炉上料口等部位的捕集净化设施。3.7铁-钢高效衔接技术 指高炉铁水运输、炼钢车间铁水预处理(包括脱硅、脱硫、脱磷)及向转炉兑铁水,采

8、用鱼雷罐或铁水罐,减少中途倒罐及铁水温降(100),缩短运输周期(230分钟),具有节能减排和提高生产效率效果的生产技术。3.8燃料比指高炉冶炼每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燃料量。燃料量指入炉的干焦、干焦丁、煤粉、重油总量。3.9入炉焦比指高炉冶炼每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3.10高炉喷煤比指高炉冶炼每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粉量。3.11生产取水量指高炉冶炼每吨合格生铁需要的取水量。3.12水重复利用率指高炉炼铁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3.13渣铁比(干基)指高炉冶炼每吨合格生铁所产生的炉渣量(干基)。3.14限定性指标 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对钢铁企

9、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必须首先满足的先决指标。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产业政策符合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等四项指标。 4 评价指标体系 钢铁企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内容见表1。12表1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项权重值序号指标项分权重值级基准值(1.0)级基准值(0.8)级基准值(0.6)生产工艺及装备0.301高炉装备配置0.16 4000m3以上高炉,配置率60%3000m3以上高炉,配置率60%2000m3以上高炉,配置率100%2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装置配置率,%0.10 10060253高炉煤气干

10、法除尘配置脱酸系统,%0.07 10065504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利用(TRT或BPRT)装置配置0.13 TRT装置配置率100%,发电量45kWh/t铁;或BPRT装置配置率50%,节电量40%TRT装置配置率100%,发电量42kWh/t铁;或BPRT装置配置率30%,节电量30%TRT装置配置率100%,发电量35kWh/t铁;或BPRT装置配置率30%,节电量20%5平均热风温度,0.13 1240120011606高炉环境除尘设施配置率,%0.10 1007矿槽除尘设施配置率,%0.10 1008各系统除尘设施0.07 配备有齐全的除尘装置除尘设备同步运行率均达100%9热风炉烟气余

11、热回收技术0.07 采用该技术10铁-钢高效衔接技术0.07 采用该技术,铁水温降80采用该技术,铁水温降100采用该技术,铁水温降130资源与能源消耗0.351炼铁工序能耗,kgce/t0.18 3803904002高炉燃料比,kg/t0.14 4905155303入炉焦比,kg/t0.11 3003403654高炉喷煤比,kg/t0.11 1801551405入炉铁矿品位,%0.14 60.058.557.06入炉料球团矿比例,%0.03 30.020.015.07炼铁金属收得率,%0.06 95.090.088.08生产取水量,m3/t0.14 0.60.91.29水重复利用率,%0.0

12、9 98.097.597.0污染物排放控制0.151颗粒物排放量,kg/t0.27 0.10.20.32烟气SO2排放量,kg/t0.13 0.020.050.13烟气NOX排放量,kg/t0.13 0.20.30.54废水排放量,m3/t0.20 0005渣铁比(干基),kg/t0.27 300320350资源综合利用0.101高炉煤气放散率,%0.40 00.51.02高炉渣回收利用率,%0.30 100100993高炉瓦斯灰/泥回收利用率,%0.20 100100954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0.10 宜采用该技术清洁生产管理0.101产业政策符合性*0.15 未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生

13、产工艺、装备,未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2达标排放*0.15 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3总量控制*0.15 企业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4突发环境事件预防*0.15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事故防范措施,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5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0.05 建有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能有效运行;全部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有效建有环境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80%,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

14、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有效建立有环境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60%,部分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6危险废物安全处置0.05 建有相关管理制度,台账记录,转移联单齐全。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80%建有相关管理制度,台账记录,转移联单齐全。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70%建有相关管理制度,台账记录,转移联单齐全。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50%7清洁生产机制建设与清洁生产审核0.15 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90%

15、;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70%;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50%;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8节能减碳机制建设与节能减碳活动0.15 建有节能减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9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达到国家要求建有节能减

16、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8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达到国家要求建有节能减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7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说明:1、表中带“*”的指标为限定性指标。5 评价方法5.1 计算方法本指标体系采用限定性指标评价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5.2 计算公式5.2.1二级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二级单项指

17、标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5-1)其中, (5-2)式中,Dij 表示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的得分; 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为二级指标对于级别的隶属函数。 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 表示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基准值,其中k=1时, 为级水平;k=2时, 为级水平;k=3时, 为级水平;如公式(5.2)所示,若指标 隶属 函数,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表示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系数值,其中k=1时, 取1.0;k=2时, 取0.8;k=3时, 取0.6。5.2.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

18、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 的得分 ,如公式 所示。 (5-3) 式中,为第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第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 ,为一级指标的个数;为第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另外,等同于(一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等同于(二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等同于(三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5.2.3 二级指标权重值调整当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某类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项数少于表1中相同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项数时,需对该类一级指标项下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计算公式为: (5-4)公式中,为调整后的二级指标项分权重值,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原二级指标分权

19、重值; 为实际参与考核的属于该一级指标项下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i为一级指标项数;j为二级指标项数,j =1n。5.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分别计算二级单项指标得分值(Dij);第二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值();第三步 确定企业达到限定性指标的级别是哪一级;第4步根据企业达到限定性指标的级别和综合评价指数值()结合表2 确定企业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级别。5.4钢铁行业(高炉炼铁)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定 对新建高炉炼铁企业或在建项目、现有高炉炼铁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

20、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根据我国目前高炉炼铁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判定值规定见表2。表2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判定表清洁生产水平等级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全部达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同时90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全部达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同时80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全部达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同时706 数据采集与计算方法 6.1 采样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6.2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6.2.1 炼铁工序能耗 (6-1)式中:ET炼铁工序能耗,kgce/t; ETD年高炉炼铁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折标准煤量总和,kgce; ETR年高炉炼铁工序回收的能源量折标准煤量,kgce; TTH年生铁合格产出量,t; 其中:电力折标系数采用0.1229 kgce/kWh。 6.2.2 高炉燃料比 (6-2)式中:GRB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