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五五章章5-1 5-1 燃料及主要性能燃料及主要性能5-2 5-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5-3 5-3 燃油机的燃烧过程燃油机的燃烧过程发发动动机机的的燃燃烧烧过过程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5-1 燃料及主要性能 燃烧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燃烧过程好燃烧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燃烧过程好坏,关系到能量转换的效率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指坏,关系到能量转换的效率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标。 发动机实际燃烧过程的进展情况十分复杂,牵涉面很广,影响发动机实际燃烧过程的进展情况十分复杂,牵涉面很广,影响因素多。因素多。 对燃烧过程的基本要求
2、:对燃烧过程的基本要求: 燃料的燃烧要完全,化学能燃料的燃烧要完全,化学能 热能,影响作功能力热能,影响作功能力 1燃烧过程进行要及时,作功时机燃烧过程进行要及时,作功时机 2完全完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燃料的组成一、燃料的组成 汽车、拖拉机用的燃料主要是汽车、拖拉机用的燃料主要是液体燃料(汽油、柴油)液体燃料(汽油、柴油)是石油产品(几乎是,少量的由煤焦油、油页岩提炼),可据直是石油产品(几乎是,少量的由煤焦油、油页岩提炼),可据直馏法和裂化法得到。馏法和裂化法得到。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C、H 98% 少量少量S、O、N及其它微量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C、H组成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组成不
3、同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烃”,按照化学结构不同,烃,按照化学结构不同,烃可以分为:可以分为: 烷属烃烷属烃 分子式分子式 烯属烃烯属烃 分子式分子式 ( 炔)炔) 环烷烃环烷烃 分子式分子式 (抗爆性最差)(抗爆性最差) 芳香烃芳香烃 分子式分子式 ( 最低值为最低值为6)(抗性最好)(抗性最好) 22 nnHCnnHC222 nnHCnnHC262 nnHCC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般将石油分馏可得到蒸发性不同的馏份(各种燃料),(直馏一般将石油分馏可得到蒸发性不同的馏份(各种燃料),(直馏法)法)汽油汽油 40210 煤油煤油 140240 柴油柴油 200360 润滑油润滑油 350500 重
4、油重油 500 剩余是难以挥发的渣剩余是难以挥发的渣油和沥青油和沥青直馏法得到汽油产量少,因此,用各种不同的裂化法直馏法得到汽油产量少,因此,用各种不同的裂化法 热裂化热裂化 催化裂化催化裂化将重成份裂化成轻成份(汽油、轻柴油)以提高汽油产量。将重成份裂化成轻成份(汽油、轻柴油)以提高汽油产量。 Tp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二、汽油的抗爆性二、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机产生爆汽油机产生爆 震燃烧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在一定结构和使震燃烧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在一定结构和使用工况下,主要取决于燃料的性能。用工况下,主要取决于燃料的性能。 汽油的抗爆性:汽油对发动机发生爆燃的抵抗称之,抗爆性汽油的抗爆性:汽油对发动机发
5、生爆燃的抵抗称之,抗爆性好,可以承受高的压缩比,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好,可以承受高的压缩比,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性能。 燃料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烷烃的抗爆性最差,烯烃次燃料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烷烃的抗爆性最差,烯烃次之,环烷烃较好,芳香烃最好,在同一种烃内,轻馏分优于重馏之,环烷烃较好,芳香烃最好,在同一种烃内,轻馏分优于重馏分,异构体优于正构体。分,异构体优于正构体。 汽油的抗爆性指标和测定汽油的抗爆性指标和测定 评定汽油抗爆性指标:辛烷值评定汽油抗爆性指标:辛烷值 汽油抗爆性取决于各种烃类的含量,而含抗爆性高的烃类多汽油抗爆性取决于各种烃类的含量,而含抗爆性高的烃类多的汽油其抗爆性高
6、,否则就低。的汽油其抗爆性高,否则就低。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由于各种烃的抗爆性不同,所以汽油的抗爆性很难用同一个理由于各种烃的抗爆性不同,所以汽油的抗爆性很难用同一个理化指标表示,目前广泛采用与标准燃料在特定条件下实验的比较方化指标表示,目前广泛采用与标准燃料在特定条件下实验的比较方法,确定燃料的抗爆性。法,确定燃料的抗爆性。 两种标准液两种标准液 异辛烷:抗爆性很高,定为异辛烷:抗爆性很高,定为100 正庚烷:抗爆性很低,定为正庚烷:抗爆性很低,定为0 按不同容积比混合得到各种不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其中异辛按不同容积比混合得到各种不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其中异辛烷的百分数即为该标准液的辛烷值。
7、烷的百分数即为该标准液的辛烷值。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有有 研究法辛烷值(东欧及美、英)研究法辛烷值(东欧及美、英)RON 马达法辛烷值(我国马达法辛烷值(我国SYB2106-59)NON采用单缸可变压缩比汽油机(两种方法条件不同)采用单缸可变压缩比汽油机(两种方法条件不同) 研究法工况:研究法工况: 51.7 冷却水冷却水 100, ,点火提,点火提 前角前角13,到产生爆震。,到产生爆震。 马达工况:马达工况: 冷却水冷却水 100,混合气,混合气 149, 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1426,到产生中等爆震。,到产生中等爆震。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在特定的单缸机(可变压缩比)上,用待测汽油在规定条
8、件下在特定的单缸机(可变压缩比)上,用待测汽油在规定条件下运转改变运转改变 ,使之发生爆燃,(在仪表上显示标准爆震强度),使之发生爆燃,(在仪表上显示标准爆震强度) 在机上用相同在机上用相同 条件下,依次换用各种标准燃料工作,当某一条件下,依次换用各种标准燃料工作,当某一标准燃料的爆震强度与所测汽油相同时,则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百标准燃料的爆震强度与所测汽油相同时,则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百分比含量即为所测汽油的辛烷值。分比含量即为所测汽油的辛烷值。 aTTrpmn600rpmn900T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提高汽油的抗爆性提高汽油的抗爆性 在燃料中加入少量的抗爆添加剂,可使燃料抗爆性
9、能在燃料中加入少量的抗爆添加剂,可使燃料抗爆性能 ,常,常用的抗爆添加剂是四乙基铅用的抗爆添加剂是四乙基铅 ,但四乙基铅有剧毒,且无,但四乙基铅有剧毒,且无色,故含有四乙铅的汽油都用加色标明(红、兰等色),以引起使色,故含有四乙铅的汽油都用加色标明(红、兰等色),以引起使用者注意。用者注意。 由于四乙铅有毒,污染严重,许多国家(含我国)要求使用无由于四乙铅有毒,污染严重,许多国家(含我国)要求使用无铅汽油。一般我国汽油有铅汽油。一般我国汽油有93、97号。号。 452HCPb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三、燃油的发火性(自燃性、抗粗爆性)三、燃油的发火性(自燃性、抗粗爆性) 柴油机是靠柴油自行发火而燃烧的
10、。柴油机是靠柴油自行发火而燃烧的。 柴油发火性若好,喷入气缸后即行自燃,这样发动机工作平柴油发火性若好,喷入气缸后即行自燃,这样发动机工作平稳。若发火性差,柴油机工作粗暴,因柴油喷入气缸后若不能及稳。若发火性差,柴油机工作粗暴,因柴油喷入气缸后若不能及时燃烧,随着柴油的喷入,积聚较多的燃料,一旦发火,这些柴时燃烧,随着柴油的喷入,积聚较多的燃料,一旦发火,这些柴油同时参加燃烧,造成较大的压力升高率,故工作粗暴。油同时参加燃烧,造成较大的压力升高率,故工作粗暴。所以,所以,希望柴油要有较好的发火性(自燃性)希望柴油要有较好的发火性(自燃性)柴油与汽油有所不同柴油与汽油有所不同 汽油汽油 易着火、
11、不易发火、蒸发性好易着火、不易发火、蒸发性好 柴油柴油 易发火、不易着火、蒸发性差易发火、不易着火、蒸发性差 柴油发火性指标称为十六烷值,也是在特定的单缸机上通过柴油发火性指标称为十六烷值,也是在特定的单缸机上通过试验测定。试验测定。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十六烷(十六烷( ):自燃性好,定为):自燃性好,定为100 标准液标准液 甲基萘(甲基萘( ):自燃性差,定为):自燃性差,定为0 不同容积比混合,标准液中含十六烷,百分数为其十六烷值不同容积比混合,标准液中含十六烷,百分数为其十六烷值测定:在特定的单缸,四行程可变柴油机上按规定条件测定,若测定:在特定的单缸,四行程可变柴油机上按规定条件测定
12、,若被测柴油和某一标准液在同一条件下,同期发火,则它们是十六被测柴油和某一标准液在同一条件下,同期发火,则它们是十六烷值相同。烷值相同。 十六烷值高,发火性好,工作柔和,一般十六烷值在十六烷值高,发火性好,工作柔和,一般十六烷值在4060之间。之间。 十六烷值过高,十六烷值过高,65,反而粗暴性无明显减小。十六烷值过,反而粗暴性无明显减小。十六烷值过高,柴油的馏分重,蒸发性差,易裂化,以致排气冒烟,同时高,柴油的馏分重,蒸发性差,易裂化,以致排气冒烟,同时使燃料消耗率增加。使燃料消耗率增加。3416HC1011HC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四、燃料的规格四、燃料的规格1、汽油的规格:以辛烷值来表示。(目
13、前有、汽油的规格:以辛烷值来表示。(目前有93#、97#、98#) 在在9以下,用以下,用93#( =9.010.0,用,用97#、98# )2、柴油的规格、柴油的规格 高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 1000 )采用轻柴油,以柴油的凝点的)采用轻柴油,以柴油的凝点的温度作为标号,国产轻柴油主要有温度作为标号,国产轻柴油主要有10#、0#、-10#、-20#、-35#和和-50#。指凝固点不高于。指凝固点不高于10、0、-10、-20、-35、-50。 这几种标号轻柴油其十六烷值在这几种标号轻柴油其十六烷值在4350之间。之间。nrpm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五、燃料的热值五、燃料的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时
14、,所产生的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单位( )或()或( ) 1、高热值:燃料的热值中包括水的汽化潜热在内的热值(包括、高热值:燃料的热值中包括水的汽化潜热在内的热值(包括燃料中燃料中H燃烧后生成水蒸汽冷凝放出的潜热)。燃烧后生成水蒸汽冷凝放出的潜热)。 2、低热值:高热值中减去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在发动机工作、低热值:高热值中减去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在发动机工作中,排气温度高,水的汽化潜热不能利用,故采用低热值作为中,排气温度高,水的汽化潜热不能利用,故采用低热值作为燃料热值来计算。燃料热值来计算。 汽油低热值约汽油低热值约10500 (44000 ) 柴油低热值约柴油低热值
15、约10000 (42500 )kgKJ /kgkcd /kgKJ /kgKJ /kgkcd /kgkcd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六、过量空气系数六、过量空气系数 评价混合气的浓度评价混合气的浓度 =1 标准混合气标准混合气 1 稀混合气稀混合气 1 浓混合气浓混合气 =0.4 着火下限着火下限 =1.4 着火上限着火上限 理论空气量理论空气量 汽油机汽油机 14.9kg 柴油机柴油机 14.5kg论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需要的理量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kgkgLL110发动机的燃烧过程5-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特点:特点:1、 均匀,理论上可以完全燃烧。因为汽油机采用外部形均匀,理论上可
16、以完全燃烧。因为汽油机采用外部形 成混合气,比柴油机混合时间长成混合气,比柴油机混合时间长 2、 (压缩比)低:汽(压缩比)低:汽 710 柴柴 1624 3、点火点固定、点火点固定一、正常燃烧(三个时期)一、正常燃烧(三个时期)燃烧过程进行情况可用展开示功图燃烧过程进行情况可用展开示功图( 图)进行分析。(即气缸中气图)进行分析。(即气缸中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体压力随曲轴转角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着火延迟期着火延迟期(着火落后期)(着火落后期)从电火花点火开始到火焰中心形成的从电火花点火开始到火焰中心形成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点 火压 缩上 止 点曲 轴 转 角上 止 点p发动机的
17、燃烧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混合气的在压缩过程中,混合气的 、 ,使这一部分燃料与空,使这一部分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开始了氧化过程,但很缓慢。由于气中的氧气接触,开始了氧化过程,但很缓慢。由于 ,且汽,且汽油本身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压缩终了,气缸内油本身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压缩终了,气缸内 、 不能使混不能使混合气自燃。合气自燃。 在火花塞点火后,由于电火花的高能量,使火花发生处的混在火花塞点火后,由于电火花的高能量,使火花发生处的混合气温度迅速升高,氧化加剧。随着化学反应的进展,放出热量合气温度迅速升高,氧化加剧。随着化学反应的进展,放出热量增加,这些热量一部分使反应气体本身增加,这些热量一
18、部分使反应气体本身 ,另一部分传给附近,另一部分传给附近混合气,也发生化学反应,混合气,也发生化学反应,当反应的混合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当反应的混合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形成发火区后,形成发火区火焰中心。火焰中心。 从气缸内混合气总体来说,此时发热总量不多,气缸中压力从气缸内混合气总体来说,此时发热总量不多,气缸中压力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压缩过程相同。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压缩过程相同。 着火落后期是混合气燃烧的准备时期,其延迟长短,与混合着火落后期是混合气燃烧的准备时期,其延迟长短,与混合气的性能(气的性能( 、燃料品质)及压缩终了的压力、温度有关、燃料品质)及压缩终了的压力、温度有关主主要决定
19、于压缩比大小。要决定于压缩比大小。 PTT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二)火焰传播期(明显燃烧期、速燃期)(二)火焰传播期(明显燃烧期、速燃期) 从混合气中火焰中心形成到气缸内出现最高压力为止称之。从混合气中火焰中心形成到气缸内出现最高压力为止称之。 此期是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它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此期是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它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性。性。 此期火焰中心以球面迅速(此期火焰中心以球面迅速(1030 m/s)向燃烧室内各点传)向燃烧室内各点传播,混合气的主要部分在此时期内燃烧完毕,燃料热能的绝大部播,混合气的主要部分在此时期内燃烧完毕,燃料热能的绝大部分在此时期放出,使分在此时期
20、放出,使 、 。 (三)补燃期(后燃期)(三)补燃期(后燃期) 最高压力点后的燃烧称之。最高压力点后的燃烧称之。 因混合不可能绝对均匀,有不完全燃烧,燃烧产物在高温下因混合不可能绝对均匀,有不完全燃烧,燃烧产物在高温下可能有分解,在膨胀中又继续氧化等形成过后燃烧可能有分解,在膨胀中又继续氧化等形成过后燃烧称为补燃期。称为补燃期。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补燃是膨胀行程中、后期进行,利用率低。因此,应尽可能补燃是膨胀行程中、后期进行,利用率低。因此,应尽可能减小补燃量,若补燃量大,有的甚至延续到整个排气行程中,以减小补燃量,若补燃量大,有的甚至延续到整个排气行程中,以致废气在下一循环的进气过程开始时
21、窜入进气管及化油器,引燃致废气在下一循环的进气过程开始时窜入进气管及化油器,引燃新鲜混合气(化油器回火)。新鲜混合气(化油器回火)。 综述:上述燃烧过程的三个时期中,都具有放热效应,不过综述:上述燃烧过程的三个时期中,都具有放热效应,不过延迟期和补燃期放出的热量都很少,对循环效率影响极小,燃料延迟期和补燃期放出的热量都很少,对循环效率影响极小,燃料的热量主要是在明显燃烧期内放出的,的热量主要是在明显燃烧期内放出的,因此,明显燃烧期的长短因此,明显燃烧期的长短及其所对应的活塞位置,对于发动机的热效率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及其所对应的活塞位置,对于发动机的热效率是有决定性的影响的。的。 从提高热效率角度
22、,希望燃烧时间越短越好,要缩短明显燃从提高热效率角度,希望燃烧时间越短越好,要缩短明显燃 烧期,就要提高混合气的燃烧速率,使气体烧期,就要提高混合气的燃烧速率,使气体 、 出现在出现在接接 近上止点位置,热量获较充分的利用,减少补燃,从而提高近上止点位置,热量获较充分的利用,减少补燃,从而提高 和和 ,若燃烧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就越多,气缸,若燃烧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就越多,气缸内压力升高越快,显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就大。内压力升高越快,显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就大。maxTmaxpte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但另一方面,燃烧速率过快,将带来发动机工作粗暴和噪音,但另一方面,燃烧速率过快
23、,将带来发动机工作粗暴和噪音, 使运动件受冲击性负荷,加速磨损,发动机寿命缩短。使运动件受冲击性负荷,加速磨损,发动机寿命缩短。 这样,从提高发动机功率与防止噪音和工作粗暴两方面是矛盾这样,从提高发动机功率与防止噪音和工作粗暴两方面是矛盾的,的,应在工作柔和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燃烧速率。应在工作柔和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燃烧速率。 衡量发动机工作粗暴性指标是明显燃烧期内的压力升高率(衡量发动机工作粗暴性指标是明显燃烧期内的压力升高率( ),汽油机若在明显燃烧期内),汽油机若在明显燃烧期内 =1.752.5 (度:曲轴转角),而(度:曲轴转角),而 在上止点后在上止点后1015(曲轴转角)(曲轴转
24、角)时,动力性好,且工作柔和。时,动力性好,且工作柔和。 点火提前角,它决定了点火提前角,它决定了 点。一般上止点前点。一般上止点前 =1530, 太大或太小均不利,有利的太大或太小均不利,有利的 也是不断变化,结构上也是不断变化,结构上用真空、离心点火调节装置调节。用真空、离心点火调节装置调节。maxpmaxp /p /p度2/mkg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二、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爆燃与表面点火)二、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爆燃与表面点火)(一)爆震燃烧(是汽油机主要问题)(一)爆震燃烧(是汽油机主要问题) 在火花点火后,火焰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火焰面前未燃在火花点火后,火焰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
25、火焰面前未燃混合气受已燃混合气的压缩和辐射作用而混合气受已燃混合气的压缩和辐射作用而 、 升高,加速了化学升高,加速了化学反应(焰前反应)。离火焰中心越远,焰前反应越深,如果火焰及反应(焰前反应)。离火焰中心越远,焰前反应越深,如果火焰及时传播到引燃,属正常燃烧。时传播到引燃,属正常燃烧。 若在正常火焰未传到之前,未燃混合气的化学准备已经完成,若在正常火焰未传到之前,未燃混合气的化学准备已经完成,引起自燃,形成新的火焰中心,产生新的火焰传播引起自燃,形成新的火焰中心,产生新的火焰传播(称之为爆燃)(称之为爆燃) 爆燃的新的火焰传播速度高达爆燃的新的火焰传播速度高达15002000 。使未燃混合
26、气。使未燃混合气以极高的速度燃烧,燃烧迅速。这部分气体容积来不及膨胀,以极高的速度燃烧,燃烧迅速。这部分气体容积来不及膨胀, 、急剧上升,形成冲击波,以超音速速度向前推进。急剧上升,形成冲击波,以超音速速度向前推进。 外部特征:外部特征: 尖锐金属敲击声(清脆)。这种冲击波撞击发动机燃烧室、缸尖锐金属敲击声(清脆)。这种冲击波撞击发动机燃烧室、缸 壁,使机体承受过度负荷。壁,使机体承受过度负荷。 PTsm/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发动机温度升高。(水温升高,开锅,润滑油温上升)燃烧室发动机温度升高。(水温升高,开锅,润滑油温上升)燃烧室 壁面、气缸壁上层流层被冲击波破坏,传热量壁面、气缸壁上层流
27、层被冲击波破坏,传热量 ,热损失,热损失 。 发动机正常工作被破坏,使发动机正常工作被破坏,使 , 。 排气冒黑烟。燃烧产物在高温下热分解,有排气冒黑烟。燃烧产物在高温下热分解,有CO、H2、O2、NO及游离碳。及游离碳。 发动机磨损发动机磨损 ,寿命,寿命 。 因此,爆燃的发生,无论从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来看,均是不因此,爆燃的发生,无论从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来看,均是不利的。利的。 若:由火焰中心形成起到正常火焰烧到最后部分混合气的时间若:由火焰中心形成起到正常火焰烧到最后部分混合气的时间为为 ,由火焰中心形成起到最后部分混合气自己发火的时间为,由火焰中心形成起到最后部分混合气自己发火的时间为
28、 。 若若 ,发生爆燃现象。,发生爆燃现象。 因此,凡是使因此,凡是使 增加和增加和 减小的因素,都会使爆燃倾向增加。减小的因素,都会使爆燃倾向增加。 影响爆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辛烷值、影响爆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辛烷值、 、燃烧室结构、燃烧室结构、 、 、 、负荷等。负荷等。eNeg1t2t2t2t2t1t1t1t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二)表面点火(亦称炽热燃烧)(二)表面点火(亦称炽热燃烧) 这也是不正常燃烧,不是由火花塞点火,而是由其它热源(火这也是不正常燃烧,不是由火花塞点火,而是由其它热源(火花塞积碳、排气门积碳、燃烧室积碳)或局部机件过热而将混合花塞积碳、排气门积碳、燃烧室积碳)或局部
29、机件过热而将混合气点燃而引起的燃烧。气点燃而引起的燃烧。 早火(早燃):在火花塞点火之前产生的表面点火(常见)早火(早燃):在火花塞点火之前产生的表面点火(常见) 表面点火表面点火 后火:在火花塞点火之后产生的表面点火后火:在火花塞点火之后产生的表面点火 表面点火和正常燃烧是不一样的,由于有积碳等炽热点,混合表面点火和正常燃烧是不一样的,由于有积碳等炽热点,混合气在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就受到炽热点加热作用,所以产生表面点气在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就受到炽热点加热作用,所以产生表面点火时,点燃区域大,一经着火火焰传播速度很高,压力升高率大,火时,点燃区域大,一经着火火焰传播速度很高,压力升高率大,伴有
30、强烈的敲缸声(较沉闷),使机件负荷升高,伴有强烈的敲缸声(较沉闷),使机件负荷升高, 降低,工作不降低,工作不稳定及出现发动机过热现象。稳定及出现发动机过热现象。 e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早 燃正 常 燃 烧 表面点火是在上世纪表面点火是在上世纪60年代,随辛烷年代,随辛烷值提高,值提高, 提高以后,出现的一种不正常提高以后,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燃烧。因提高(燃烧。因提高( 9)、气缸内)、气缸内 、 升升高,混合气化学准备充分,若局部有高温高,混合气化学准备充分,若局部有高温易产生。另一方面,辛烷值高的汽油,如易产生。另一方面,辛烷值高的汽油,如“芳香烃芳香烃”RQ高,但易产生表面点火,采高,但易产
31、生表面点火,采用用四乙铅作抗爆剂,其积碳中有铅盐,可四乙铅作抗爆剂,其积碳中有铅盐,可 促促进碳的氧化,导致表面点火的产生。进碳的氧化,导致表面点火的产生。 PT 一般一般 在在 9以下时,表面点火发生较少。以下时,表面点火发生较少。 表面点火(早燃):表面点火(早燃):炽热点点燃,一般在点火前(炽热点点燃,一般在点火前(期期 前前 )沉闷、无压力波)沉闷、无压力波 爆燃:爆燃:热辐射与压缩,自燃,在点火后(热辐射与压缩,自燃,在点火后(期后),声期后),声 音清脆,有压力波音清脆,有压力波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三、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三、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为了使汽油机能稳定地工
32、作,要求燃烧过程应有效地进行而不为了使汽油机能稳定地工作,要求燃烧过程应有效地进行而不产生爆燃等不正常现象。必须从使用方面和结构设计方面采取措产生爆燃等不正常现象。必须从使用方面和结构设计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燃烧过程正常进行。施以促进燃烧过程正常进行。 (一)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一)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 、负荷)、负荷)1、提前点火角、提前点火角 过早:过早:燃料大部分在压缩行程中燃烧,使有用功减少,燃料大部分在压缩行程中燃烧,使有用功减少, 下降,下降,另外,末端混合气在燃烧前的压力和温度较高,爆燃倾向大。另外,末端混合气在燃烧前的压力和温度较高,爆燃倾向大。 neN过迟:
33、过迟:燃烧第燃烧第期长,使有用功减少期长,使有用功减少 , 下降,但爆燃倾向。下降,但爆燃倾向。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对应于功率最大和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对应于功率最大和燃油消耗率最小处的燃油消耗率最小处的各发动机的各发动机的 不一样,可以经过试验而不一样,可以经过试验而得,大致在得,大致在1530左右(上止点前)左右(上止点前)e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发动机点火调整特性:在发动机点火调整特性:在 一定,负荷一定条件下,改变一定,负荷一定条件下,改变 ,发,发动机的动机的 、 变化关系。变化关系。最佳最佳 随着随着 和负荷变化而变化。因此,发动机上有随和负荷变化而变化。因此,发动机上有随 和负荷和负荷变
34、化而改变变化而改变 的装置(离心和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的装置(离心和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eNegnnn2、 值值 (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 =0.850.95时,燃烧速度最时,燃烧速度最快,使得快,使得 达最高,但此时最容达最高,但此时最容易爆燃(因为易爆燃(因为 、 ),称),称功率混合气。功率混合气。eN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当当 值变浓或稀,有抑制爆燃作用,但浓一些混合气使发动值变浓或稀,有抑制爆燃作用,但浓一些混合气使发动机燃料消耗增加,用稀混合气则功率有所降低。机燃料消耗增加,用稀混合气则功率有所降低。 =1.051.15 经济混合气,经济混合气, 低。低。 eg理想
35、化油器曲线功 率 曲 线经 济 曲 线油 度 开 门大中 负 荷小发动机的燃烧过程3、转速、转速 转速高,活塞速度快,气流流转速高,活塞速度快,气流流速快,气缸内气流运动加强,改善速快,气缸内气流运动加强,改善了空气与燃料的混合,同时了空气与燃料的混合,同时 高,高,压缩时间减少,散热少,压缩终了压缩时间减少,散热少,压缩终了混合气温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提混合气温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提高高 。另一方面,转速高,残余废气。另一方面,转速高,残余废气相对高,未燃混合气焰前反应减弱相对高,未燃混合气焰前反应减弱,故转速高时不易爆燃。,故转速高时不易爆燃。随随 , ; , 。 全 负 荷 外 特 征部
36、 分 负 荷nnn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负荷减小,气缸内负荷减小,气缸内 、 下降,废下降,废气量相对提高,气量相对提高,爆燃倾向减小。爆燃倾向减小。 综合转速和负荷:在低速全负荷时综合转速和负荷:在低速全负荷时发动机易发生爆燃。发动机易发生爆燃。 设计时,若在易爆区域故意使点火设计时,若在易爆区域故意使点火比此时最佳比此时最佳 晚些,则晚些,则 可提高,这样可提高,这样虽然在全负荷(全开节气门)时虽然在全负荷(全开节气门)时 , 但在油门部分开时,会使但在油门部分开时,会使 。(因因 ) 4、负荷、负荷 在某一转速下,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在这个转速下所能在某一转速下,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在这个转速
37、下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称之为负荷。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称之为负荷。 负荷减小(节气门开度减小),残余废气量占比例高,负荷减小(节气门开度减小),残余废气量占比例高,使得燃烧速度减慢,着火点后期增长。使得燃烧速度减慢,着火点后期增长。因此要加大因此要加大 (由真(由真空调节装置调整)。空调节装置调整)。 卜区火易egeNeg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二)构造因素对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二)构造因素对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1、压缩比、压缩比 (使用中也稍有改变)(使用中也稍有改变) , (前已证),但随(前已证),但随 ,压缩终了混合气,压缩终了混合气 、 ,使得爆燃倾向使得爆燃倾向 ,故压缩比受到一定
38、限制。,故压缩比受到一定限制。 汽油机汽油机 提高,主要取决于燃料辛烷值和燃烧室结构(抗爆提高,主要取决于燃料辛烷值和燃烧室结构(抗爆性),现由于辛烷值的提高和燃烧室结构设计的改进,小客车汽性),现由于辛烷值的提高和燃烧室结构设计的改进,小客车汽油机油机 已达已达9以上,载重车一般在以上,载重车一般在89左右。左右。 但但 提高到提高到10以上,对提高以上,对提高 和经济性收益不大。和经济性收益不大。2、汽油机的燃烧室、汽油机的燃烧室 汽油机的燃烧室结构,影响到火焰传播距离、混合气涡流强汽油机的燃烧室结构,影响到火焰传播距离、混合气涡流强度、末端混合气的冷却效果等,对燃烧影响也很大。因此对汽油
39、度、末端混合气的冷却效果等,对燃烧影响也很大。因此对汽油机燃烧室的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机燃烧室的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eNPT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结构要紧凑结构要紧凑 可以缩短火焰传播距离可以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利于提高利于提高 、降低、降低 , 减少散热损失减少散热损失 又利于提高抗爆性又利于提高抗爆性 适当强度的混合气涡流适当强度的混合气涡流 涡流对加快混合气燃烧速度有利,可提高功率和减少爆燃涡流对加快混合气燃烧速度有利,可提高功率和减少爆燃 强度适当,太强会引起热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吹灭最初的火强度适当,太强会引起热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吹灭最初的火 焰中心焰中心 火花塞位置要合理火花塞位置要合理
40、 火花塞位置应使火焰传播距离尽量缩短,而且与燃烧室各点火花塞位置应使火焰传播距离尽量缩短,而且与燃烧室各点 的距离尽量均匀一致的距离尽量均匀一致 火花塞应尽量靠近排气门,因此处温度高,易形成爆燃中心火花塞应尽量靠近排气门,因此处温度高,易形成爆燃中心 火花塞电极应能受到进气的冷却(否则易形成炽热点),电火花塞电极应能受到进气的冷却(否则易形成炽热点),电 极附近燃烧产物应得到清除(否则低速、低负荷时断火)极附近燃烧产物应得到清除(否则低速、低负荷时断火) eNeg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要有合理的冷却要有合理的冷却 在易爆燃的末端混合气处和局部过热区,注在易爆燃的末端混合气处和局部过热区,注意适当的
41、冷却意适当的冷却 延迟末端混合气自燃,抑制爆燃延迟末端混合气自燃,抑制爆燃 过热区不易产生炽热点过热区不易产生炽热点 容积分布要合理容积分布要合理 合理分布燃烧室容积,可使燃烧放热规律适宜,热效率合理分布燃烧室容积,可使燃烧放热规律适宜,热效率 ,工,工作柔和运转平稳。作柔和运转平稳。 、 工作粗爆工作粗爆 、 工作柔和,但工作柔和,但 , 较合理较合理dtdqtpdtdqtpt321火 焰 行 程火焰前锋面积发动机的燃烧过程3、气缸的尺寸、气缸的尺寸 缸径太大,易引起爆燃。缸径太大,易引起爆燃。 大,燃烧室尺寸也相应大,使火焰传播距离长。同时燃烧大,燃烧室尺寸也相应大,使火焰传播距离长。同时
42、燃烧室面积比值下降,冷却效果差,使得爆燃倾向上升,所以没有缸室面积比值下降,冷却效果差,使得爆燃倾向上升,所以没有缸径很大的汽油机。一般车用汽油机径很大的汽油机。一般车用汽油机 1情况下工作,则气缸工作容积利情况下工作,则气缸工作容积利用率低,并且在用率低,并且在 1情况下就已经出现燃烧不完全现象。因此,情况下就已经出现燃烧不完全现象。因此,这是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是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问题之一。451701sec10001发动机的燃烧过程3、柴油粘度大、柴油粘度大 由于粘度大,时间短,使得柴油蒸发性差,所以在结构上有特由于粘度大,时间短,使得柴油蒸发性差,所以
43、在结构上有特殊的要求,殊的要求,要求喷出的油要细。要求喷出的油要细。燃烧室涡流强度要大(压缩终燃烧室涡流强度要大(压缩终了时)了时) 细:高压油泵,喷油嘴结构要求高;涡流强:燃烧室形状细:高压油泵,喷油嘴结构要求高;涡流强:燃烧室形状4、 ,压燃式,压燃式, =1622 ,使动力性、经济性好,使动力性、经济性好 5、质调节(汽油机是量调节)、质调节(汽油机是量调节)6、 , 粗暴粗暴 柴油机声音大柴油机声音大7、烟、烟 要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必须在保证充气量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要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必须在保证充气量尽可能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空气利用率,即保证在尽可能小的尽可能地提高空气利用率,即
44、保证在尽可能小的 下燃烧完全,并下燃烧完全,并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完毕。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完毕。 所以柴油机中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是决定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所以柴油机中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是决定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性的关键。 P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物理准备过程:物理准备过程:分布、加热、分布、加热、 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 化学准备过程:化学准备过程:分解(重分子分解(重分子 裂化)、氧化过程裂化)、氧化过程一、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一、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为研究方便,一般分为四个时期。为研究方便,一般分为四个时期。(一)发火延迟期(发火落后期)(一)发火延迟期(发火落后期)期期 从喷油开始
45、到缸内发火为止(压力开始偏离压缩线时)。从喷油开始到缸内发火为止(压力开始偏离压缩线时)。 其主要是形成发火源,燃料喷入气缸,受到高温空气影响,需其主要是形成发火源,燃料喷入气缸,受到高温空气影响,需进行发火延迟:进行发火延迟: 上 止 点喷 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在混合气浓度适合、温度适合,化学反应准备充分的一处或几在混合气浓度适合、温度适合,化学反应准备充分的一处或几处形成火焰中心而燃烧。在此期喷油量约处形成火焰中心而燃烧。在此期喷油量约30%。(二)速燃期(二)速燃期 从发火开始到出现最高压力点时为止的时期从发火开始到出现最高压力点时为止的时期 由于在发火延迟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料都已经过不同
46、程度的物理由于在发火延迟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料都已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准备,所以一旦混合气发火后,在延迟期内喷入的燃料迅速燃化学准备,所以一旦混合气发火后,在延迟期内喷入的燃料迅速燃烧,此时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故气缸内压力迅速上升,温度也迅速烧,此时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故气缸内压力迅速上升,温度也迅速上升。一般最高压力点在上止点后上升。一般最高压力点在上止点后510左右,左右, 可达可达6090。 此期压力升高率此期压力升高率 较高,如较高,如 ,迅速升高的压力会形成,迅速升高的压力会形成强烈的燃烧噪音,对机件造成冲击负荷,使强烈的燃烧噪音,对机件造成冲击负荷,使 ,则影响柴油机,则影响柴油机的寿命
47、,一般认为,的寿命,一般认为, 46 时,压力升高率太大,柴时,压力升高率太大,柴maxPPPmaxP2/cmkgP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油机工作粗暴,运动件受到很大的冲击负荷,寿命差,为使发动机油机工作粗暴,运动件受到很大的冲击负荷,寿命差,为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一般不宜工作平稳,一般不宜 46 度。度。 但目前为止,由于柴油机水平提高,各部间隔较小,采用隔音但目前为止,由于柴油机水平提高,各部间隔较小,采用隔音材料等,材料等, 可大于可大于46 度。度。 的大小主要与发火延迟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有关。的大小主要与发火延迟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有关。 发火延迟期发火延迟期 ,发火前积累的燃油量
48、,发火前积累的燃油量 ,发火后一起燃烧,发火后一起燃烧, 和和 ,工作粗暴。,工作粗暴。 同时,十六烷值、喷油规律等也会影响到同时,十六烷值、喷油规律等也会影响到 。十六烷值。十六烷值 ,延迟期延迟期 ,减少发火延迟期中喷入气缸的燃料量,抑制发火延迟期,减少发火延迟期中喷入气缸的燃料量,抑制发火延迟期中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均可以减小燃烧时的中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均可以减小燃烧时的 。 但,柴油机的工作粗暴与汽油机爆燃不一样,工作粗暴的柴油但,柴油机的工作粗暴与汽油机爆燃不一样,工作粗暴的柴油机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并不一定下降。机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并不一定下降。P2/cmkgPP2/cmkgmaxPP
49、PP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三)缓燃期(三)缓燃期 从从 出现到出现到 的阶段,的阶段, 一般在上止点后一般在上止点后2025。 燃料仍在继续喷射,此期内仍有大量燃料燃烧,由于此时,气燃料仍在继续喷射,此期内仍有大量燃料燃烧,由于此时,气缸内容积是在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的,故压力略有下降,其温度缸内容积是在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的,故压力略有下降,其温度升高到最高值,升高到最高值, =17002000左右。随着燃烧进行,废气增左右。随着燃烧进行,废气增多,氧和燃油浓度下降,燃烧变得不利,逐渐缓慢。多,氧和燃油浓度下降,燃烧变得不利,逐渐缓慢。 缓燃期一般喷油已结束,到缓燃期终了,放热量达循环放热量缓燃
50、期一般喷油已结束,到缓燃期终了,放热量达循环放热量的的7080%。 (四)补燃期(四)补燃期 后后 结束点难确定,一般认为放热量达结束点难确定,一般认为放热量达9597%,即可认为补燃期,即可认为补燃期结束。结束。 柴油机中,由于燃烧时间短,混合又不均匀,总有一些燃料不柴油机中,由于燃烧时间短,混合又不均匀,总有一些燃料不能及时燃烧,拖到膨胀过程进行。能及时燃烧,拖到膨胀过程进行。maxpmaxTmaxTmaxTmax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此期:缸内压力下降此期:缸内压力下降 ,气流运动减慢,气流运动减慢 ,废气量增多(故燃烧,废气量增多(故燃烧条件极差,形成碳烟可能性大),且补燃期是在膨胀中进
51、行,有效条件极差,形成碳烟可能性大),且补燃期是在膨胀中进行,有效功下降,相反使零件热负荷增大,排气温度提高,冷却损失增大(功下降,相反使零件热负荷增大,排气温度提高,冷却损失增大(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因此,希望补燃期短(即加强气流运动,因此,希望补燃期短(即加强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形成,使之充分混合,减少缓燃期喷油量,使燃烧在上改善混合气形成,使之充分混合,减少缓燃期喷油量,使燃烧在上止点附近完成)。止点附近完成)。 根据上述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分析,可以知道:根据上述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分析,可以知道:1、为了保证柴油机工作可靠(尤其是冷起动的可靠性),应该保、为了保证
52、柴油机工作可靠(尤其是冷起动的可靠性),应该保证燃料有很好的发火性。证燃料有很好的发火性。2、为使柴油机工作柔和,燃烧噪音小,寿命长,速燃期的压力升、为使柴油机工作柔和,燃烧噪音小,寿命长,速燃期的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不超过一定限度,应尽可能缩短发火延迟期,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不超过一定限度,应尽可能缩短发火延迟期,减少在发火延迟期内形成的作好燃烧准备的混合气量。减少在发火延迟期内形成的作好燃烧准备的混合气量。3、为使燃烧完全、及时,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减少排气冒烟,、为使燃烧完全、及时,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减少排气冒烟,应改善和加速缓燃期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提高后期的燃烧速率,应改善和加速
53、缓燃期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提高后期的燃烧速率,减少补燃。减少补燃。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十 六 烷 值 2、压缩比、压缩比 高,压缩终了高,压缩终了 高、高、 高,加速高,加速物理化学准备过程,发火期延期缩短物理化学准备过程,发火期延期缩短,工作柔和。,工作柔和。 高,使工期缩短,可使发动机高,使工期缩短,可使发动机冷起动容易。冷起动容易。二、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二、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1、燃料性质、燃料性质 十六烷值大,发火延迟期短,并且在发火延迟期中形成的混合十六烷值大,发火延迟期短,并且在发火延迟期中形成的混合气量少,可使气量少,可使 小,工作柔和,一般高速柴油机,十六烷值
54、小,工作柔和,一般高速柴油机,十六烷值60,中低速柴油机十六烷值中低速柴油机十六烷值4060。PpT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合理的喷油规律:合理的喷油规律: 开始喷油时,供油速度较慢,喷油开始喷油时,供油速度较慢,喷油压力较低,压力较低, 以减少初期的喷油量以减少初期的喷油量 中期和后期,供油速度和压力上升中期和后期,供油速度和压力上升,急剧地增大喷油量。,急剧地增大喷油量。喷油规律主要决定于高压油泵的凸喷油规律主要决定于高压油泵的凸轮外形,此外还与柱塞直径、喷油轮外形,此外还与柱塞直径、喷油 但但 ,燃烧,燃烧 ,机械负荷,机械负荷 。 提高有所限制,一般提高有所限制,一般 只要只要能保证满足冷起动
55、即可。能保证满足冷起动即可。 3、喷油规律、喷油规律 喷油量随曲轴转角变化的关系喷油量随曲轴转角变化的关系 :前期喷油量少,后期多,工作柔和,但燃烧时间长,热效:前期喷油量少,后期多,工作柔和,但燃烧时间长,热效率率 。 :前期喷油量多,工作粗暴,但燃烧时间短,功率和热效率:前期喷油量多,工作粗暴,但燃烧时间短,功率和热效率 maxp1t2t喷油量器构造和调整、油管尺寸有关。器构造和调整、油管尺寸有关。发动机的燃烧过程p 最佳随发动机工况不同而不同(最佳随发动机工况不同而不同(主要是主要是 和负荷)和负荷) 高,高, 要大(因燃烧占曲轴转角大要大(因燃烧占曲轴转角大),有的发动机),有的发动机
56、 随随 变化装置。变化装置。负荷大(喷油量大),负荷大(喷油量大), 要大(使燃要大(使燃烧不致拖后太多)烧不致拖后太多)最佳最佳 通过试验而定,一般在通过试验而定,一般在 和负和负荷(喷油量)一定情况下试验。荷(喷油量)一定情况下试验。 4、喷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 大:使大:使期(延迟期)期(延迟期) 大。(因为大。(因为 大,此时气缸里大,此时气缸里 、较低,使柴油物理、化学准备时间长,以致较低,使柴油物理、化学准备时间长,以致 大),而大),而 大,使大,使燃油量多,着火后使压力升高率大,所以,大,速燃期工作粗暴。燃油量多,着火后使压力升高率大,所以,大,速燃期工作粗暴。 小:燃烧会在膨
57、胀过程中进行,工作较柔和,但热效率下降。小:燃烧会在膨胀过程中进行,工作较柔和,但热效率下降。最佳喷油提前角:在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时的喷油提前角。最佳喷油提前角:在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时的喷油提前角。一 定 , 负 荷 一 定 时ITIInnnn发动机的燃烧过程5、 和负荷和负荷 : 高,气流运动快,喷油压力也大,燃料与空气混合改善。高,气流运动快,喷油压力也大,燃料与空气混合改善。故以时间计的发火延迟期缩短,(以曲轴转角计的发火延迟期可能故以时间计的发火延迟期缩短,(以曲轴转角计的发火延迟期可能增大)。故随增大)。故随 提高,应使提高,应使 加大,使燃烧仍在上止点附近完成。加大,使
58、燃烧仍在上止点附近完成。 但但 提高会使提高会使 下降、下降、 下降,燃烧过程所占曲轴转角可能下降,燃烧过程所占曲轴转角可能加大,使之热效率下降。加大,使之热效率下降。 负荷:提高负荷,负荷:提高负荷, 增加增加(每循环供油量每循环供油量),缸内,缸内 、 提高,使提高,使发火延迟期缩短。但提高负荷,发火延迟期缩短。但提高负荷, 增加,喷油延续角变大,会使燃增加,喷油延续角变大,会使燃烧时间延长一些。且烧时间延长一些。且 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引起热效率降低。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引起热效率降低。 减小负荷,减小负荷, 减少,减少, 增大,使燃烧完全,热效率提高,但负增大,使燃烧完全,热效率提
59、高,但负荷很低时(如怠速)、温度低,延迟期延长,出现怠速敲缸(惰转荷很低时(如怠速)、温度低,延迟期延长,出现怠速敲缸(惰转敲缸)现象,随负荷的提高,此现象会减少、消失。敲缸)现象,随负荷的提高,此现象会减少、消失。 Tpnnnnvnqqq发动机的燃烧过程6、喷油质量、喷油质量 燃料燃烧的完全与及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喷雾质量。喷燃料燃烧的完全与及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喷雾质量。喷雾不良,混合气形成恶化,补燃增多,热效率降低,有时还会排气雾不良,混合气形成恶化,补燃增多,热效率降低,有时还会排气冒烟,积碳,不能正常工作。冒烟,积碳,不能正常工作。 燃料喷注的分散燃料喷注的分散 在高压油泵作
60、用下,高压油从喷油器喷入压力为在高压油泵作用下,高压油从喷油器喷入压力为3050kg/cm2、温度为、温度为500700的压缩空气中。其喷射压力变化范围的压缩空气中。其喷射压力变化范围100500 kg/cm2,(甚至可达,(甚至可达1500 kg/cm2 PT泵),泵), =1535,历时,历时1520(35),喷出速度),喷出速度100200(300)m/sec。 空气阻力(喷注在压缩气流中高速运动,喷注空气阻力(喷注在压缩气流中高速运动,喷注 表面产生很大摩损力,使喷注分散成极细的油滴)表面产生很大摩损力,使喷注分散成极细的油滴)喷注的分散喷注的分散 喷孔表面粗糙度喷孔表面粗糙度 燃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锈涂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异形塔式智能停车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幼儿园秋季科学探索计划
-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
- 外卖行业厨师的工作职责
-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 2025至2030中国校园安防行业投资前景建议及未来经营模式研究报告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绿地集团盈利质量研究
- 罗德尼·牛顿《大号随想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
- 职业培训机构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简报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装修拆除安全协议书范本(2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 射频同轴连接器基础知识及设计要点
- 员工食堂节能降耗措施
- 202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 DB41T2689-2024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