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一 . 名词解释 1. 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 0.65 C,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P13) 2. 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 1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边界层。(P14) 3.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21) 4. 温室效应 :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 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 P46) 5.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
2、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 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P46) 6.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P46) 7. 干绝热直减率 :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 P59) 8.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P66) 9. 冰晶效应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 P82) 10. 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P113) 11. 暖性高压 :高压中心为暖区, 四周为冷区, 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
3、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P114) 12. 地转风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P120) 13. 梯度风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 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P121) 14. 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P153) 15. 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P159) 16.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
4、锋面称为暖锋。( P160) 17. 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锋。(P160) 18. 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曲线,是发生在850hPa或700hPa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P169) 19. 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移动。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 48h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4C, 春季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4C,陆上3个大行政区有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P174) 20. 梅雨: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 P180)
5、21. 热带辐合带 :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也称赤道辐合带。( P182) 22. 季风: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引起的风,具有盛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一月与七月盛 行风向的夹角大于120, 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这两种风的性质(主要指湿润程度)有明显差异; 所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差别等特点。(P205) 23. 海陆风:沿海地带昼夜热力状况的不同引起的以 24小时为周期的有规律的气流。(P204) 24. 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P216) 25. 温室气体 :大气中有一些微量气体和痕量气体对于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却
6、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它们对地面的气候能 起到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温室气体。( P225) 26. 大气窗口 :地气系统向外长波辐射主要集中在812um波长范围内,这个波段称为大气之窗。(P225) 27.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极地海洋气团(西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旋、锋面活动频繁,盛行Pm (极地海洋气团),温和 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P156、 265、 268) 28.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10 25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受海洋副高西缘信风影响,盛行Tm (热带海洋气团),雨热同期。 ( P156、 267) 29. 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盛行Tc
7、 (热带大陆气团)和下沉的Tm(热带海 洋气团),冬季温和多雨,盛行 Pm (极地海洋气团)。(P156、268)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 :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 :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 :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 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 :大气
8、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 :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 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4)故对流顶,低纬温度低于高纬。 5、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 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 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6、 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参考:( 1 ) 大气的热 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 2)
9、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 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 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 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 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 1 点钟左右; ( 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 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 8、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10分) 参考:( 1)
10、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2)导致空气污染; ( 3)产生酸雨; ( 4)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 氧层曹受破坏。 9、 试绘图说明自转且地表均匀的全球上,气压带物风带的分布。(10分)省略 10、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参考答案: (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 外水体的流动性, 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 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 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
11、上有何差异?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参考:东亚季风: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 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 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 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 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
12、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 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 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 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 12、请从长江流域两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1998 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参考:(1)气候因素:1998年,西太平洋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6月下旬,副高脊线明显北移到 24 28 N,并向西伸, 雨区移向长江上游和三峡
13、区间,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乌江和金沙江先后降大至暴雨,6 月 28 日,三峡区间出现大暴雨, 雨量超过100mm的降水面积达2.18km2。7月上旬副高本应继续北跳,但却突然南撤东移,一条东西向的强降水带,笼罩整 个长江干流及江南地区,使该区相继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雨带在长江南北拉踞,上下游摆动,以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 流域的特大洪水。 ( 2)水文因素:长江流域两岸植被近年来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河堤两岸的水土大量流失,河流下流泥沙淤 积过多,河床抬高,遇特大降水时,下游排水不畅,易出现河水泛滥现象,1998年的特大降水量并不比 1954年的降水量大, 但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过 1654 年
14、。 13、青藏高原对我国及东亚气候的重大影响。 阻挡作用西风绕流夏: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冬、夏高低压中心,季风环流热力作用对行星风系产生影响 14、我国长江流域(30 N左右)也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为什么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青山绿水的鱼米之乡呢?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强大的东亚季风区所处副高的部位不同,形成准静止风青藏高原高压加大了副高势力 八、问答题 1、试举例说明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补偿作用。 当地面温度升高时,蒸发加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汽对地面长坡辐射的不透明性,产生“温室效应”,从而使地 表进一步变暖,蒸发增大,这是正反馈过程。另一方面,当大气中水汽含量增
15、多时,云层增厚,云量增多,能减少地面吸收 的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这是负反馈过程。此外,云也有阻挡地表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的作用,若此影响胜过其对短波辐射 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反馈过程。因此,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有相互补偿的作用。 2、 试用气象学原理解释什么是“霜重见晴天”。 霜的概念霜的形成条件霜的形成原因 3、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成因不同区域范围不同 风向变化不同影响的气压中心不同季风势力强弱不同: 东亚冬季风强于南亚,南亚夏季风强于东亚 4、试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低中纬度环流与气候环流差异导致气候异
16、常 3、经向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与此对应的地面行星风系和纬向气压带怎样?(10分) 参考: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聚集后向南、北方向运行。向北运行的气流,受到不断增大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运行方向发生右偏,到 20o30oN之间时,气流的经向分速已变得很小,而纬向分速愈来愈大,逐渐转变为偏西风,使得后 来的空气受西风阻塞不能继续北行,在 30oN 附近的高空,发生空气的辐合积聚,加之辐射冷却,密度增大,进而产生气流 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属动力高压)。地表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间的相对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 压带。 在近地面, 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推动, 副热带高压区的空气
17、又分别向高纬和低纬辐散。 其中流向低纬赤道的那支气流, 在向南运行的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因风向常年守信而被称为信风),并补偿了赤道附近 上升气流的辐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流圈。在赤道附近上升、在30oN 附近下沉,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圈称为 哈得莱环流圈 (Hadley) ,又称低纬度环流圈。 由副热带高压区流向高纬度的那支气流,在向北运行的过程中,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风,因高层与低层大气均吹西风,称为盛行西风。在极地高压区,向南扩散的冷空气与从副热带高压向 北流的暖空气,在 60oN 附近汇合,形成锋面 ( 极锋),使暖空气被迫沿冷空气楔爬升,到
18、高空后也分成南、北两支,分别向 副热带和极地上空流去。因此,在中纬度地区形成低层空气流向副极地(60 ON附近),然后辐合上升,气流向南流到副热带高 空下沉,形成一个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圈,称为费雷尔(Ferrel )环流圈或中纬度环流圈。 6、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 1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 ( 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 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 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4)就生态系统
19、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 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 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 3%,林区将减少 11%,草地扩大 11%,(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7、 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10) 参考:(1)大气的热 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 2)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 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 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
20、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 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 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 点钟左右,( 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 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 8、 为什么地面气旋总在高空中槽前产生和发展?(10) 参考:(1)有暖平流引起地面热力减压; ( 2)有水平气流辐散引起地面动力减压。 9、 试绘图说明自转且地表均匀的全球上,气压带物风带的分布。(10) 略: 10、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
21、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参考答案:( 1) 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 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差异?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参考: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 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 部的冬季风; 夏季,
22、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 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 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 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 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 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 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年级团建活动方案策划
- 工地建筑围挡搭建方案设计
- 咨询目标方案
- 游泳馆营销活动方案六一
- 大洼装修方案咨询热线
- 建筑师方案设计作图
- 社团活动策划创意方案
- 媒体广告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研究报告
- 企业运营效率提升措施方案框架
- 2025导游资格考试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贵州省凯里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大数据产业课件
- 潮汐能发电站课件
- 国际化跨国经营中的伦理问题概述
- 2025-202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初二入团考试内容及答案
- 针灸科感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期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粮食机收减损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