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1页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2页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3页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4页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张慧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一、课前自主性实践语文实践的机会无所不在,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好时机。二、课中规范性实践课堂是进行规范的语文实践的主阵地。1、创设情境,快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情况和相关条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2、质疑问难,探究实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语文学习的规律。3、亲历活动,体验实践体

2、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实践。4、小组学习,合作实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中共享信息,共同提高。三、课外开放性实践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正文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器”,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的灌输,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实在是太少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3、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创设时机,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课前自主性实践语文实践的机会无所不在,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好时机。低中年级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

4、确,读流利;可以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读一读,或者是一些图片、音像资料看一看。如教学我叫足球一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报、网络等搜集一些关于足球发展历史的资料。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阅读更多形象的信息;可以边读课文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写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记下疑问。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前,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欺侮的资料;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自主实践,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二、课中规范性实践课堂是进行规范的语文实践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基地,同时“应拓宽语文学习

5、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创设情境,快乐实践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情况和相关条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创设情境。如教学草原的早晨时,可以结合前面所学的描写春天的课文春笋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设计导语:“春姑娘来了,她来到了竹林,春笋娃娃被唤醒了;她来到了郊外

6、,小池塘变美了;她来到了梅花山,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春姑娘来到了草原,那里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这里,教师用轻松活泼的语言把新授与旧知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草原春天的早晨的向往,从而产生阅读的需要。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对于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如大海睡了小池塘等。在教学古诗文时,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情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意蕴。对于说明性文章,则搜集大量图片,配上文字说明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如教学我叫足

7、球时,就可用这种方式再现足球的发展过程。2、质疑问难,探究实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探究语文学习的规律。指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目,精心提炼的课题能以一目尽传精神。学生学习课文,首先接触的就是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时,在指导学生读熟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学生有的问:“这里的他是谁?”

8、有的问:“红圈圈是什么?是谁给的?”还有的问:“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些问题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对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很有帮助。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读中思考、解决问题,体会小平爷爷学习的认真。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质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探究内容上的矛盾之处,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有学生问:“和氏璧是无价之宝,为什么蔺相如说要把它和自己的脑袋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这一问问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有学生问: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这一问又问出了蔺相如一心维护赵王和国家尊严

9、、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还有学生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躲着廉颇?”这一问就问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广博胸襟。3、亲历活动,体验实践“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即“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实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戴上头饰进行表演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教学童话故事时,我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如蘑菇该奖给谁、三个小伙伴、

10、蚂蚁和蝈蝈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表演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方法,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中的情节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人物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是一个好办法。如学习火烧云小池塘等课文,可以让学生用笔画一画,使学生对火烧云的千姿百态、小池塘的美丽风光感受更深;学习乌鸦喝水捞铁牛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自然学科的小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詹天佑一文,可以准备沙堆,请学生当小工程师演示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不同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教学碧

11、螺春一文,可以准备一些碧螺春茶和透明纸杯,让学生按课文中介绍的方法动手泡一泡,同时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接着闻一闻它的香气,然后再抿一口,尝一尝味道,最后交流各自的感受。通过手、眼、口、鼻各个感官的活动,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形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4、小组学习,合作实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共享信息,共同提高。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想象的闸门在交流中打开,疑难在交流中得到解决。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围

12、绕“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诸葛亮在答应周瑜造箭时就算到三天后有大雾,他正是借用大雾作屏障,才能顺利地借到箭。”有的说;“诸葛亮下令把船连在一起,一字儿排开,大大增加了受箭面,而且撤退时不会走散。”个个有理有据。经过讨论很快归纳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几方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安排巧妙,考虑周到。学生的自主探究代替了教师的繁琐分析,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课外开放性实践“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

13、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课堂教学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就会限制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古诗、童话、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科学丛书,读网上信息,写读书笔记,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课外知识竞赛;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指导学生通过剪贴、手抄的方式编辑小

14、图书,把自己的日记、作文编成作文选,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开展“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社会调查,指导他们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如“科技小报”“奥运知识小报”等;举行“过生日要不要请客”“开卷未必有益”等专题辩论会;举办“热爱我的家乡”“表表我的理想”等主题队会;可以举办学习成果展示会,如“书画展”“科技小制作作品展”等,并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这就是说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要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到宽广天地里去吮吸,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进一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提高。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