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_第1页
“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_第2页
“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_第3页
“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_第4页
“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言语”概念的语用分析摘要:本文尝试将“言语”这一概念进行语用梳理, 并结合相关语料来举例分析,以求探究“言语”这一概念在 不同语境下的独特含义, 从而指出 “言语”概念的语用特征。关键词:言语语言语用分析一、引言“言语”这一个概念可谓由来已久。 19世纪 30 年代, 德国语言学家方 洪堡尔特就已提出了“言语”这一 概念。说到“言语” ,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语言” 。那 么,究竟如何区分“言语”与“语言”这一对近义词呢?现代汉语词典对“言语”的解释是:说的话、说话。 “语言”则是指话语,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 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此可见,言语的近义词 就是语言,但是“

2、言语”与“语言”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 诸多的不同。英国语言学家哈特曼与斯托克合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 典中对它们的区分是: “语言可以说有两个方面:语言和 言语。前者指的是从一代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 法、句法和词汇,而后者则是指说话者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 内容。”这一表述非常有效地诠释了语言与言语之间既区别 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对应关系。此外,他们对于言语还做了进 一步地探究。他们认为:言语,是产生某一语言的一连串有 意义的语言过程或结果,也指和手势语或书面语相对的口 语,有时候也用来作言语或言语行为的统称。与此观点相近 的,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阐述到: “语言是语言世界中 的潜在物,而言语

3、则是语言世界中的显性的经验的事实。 ” 到 21 世纪初期,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费迪 南 德 索绪尔在由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为 他编撰出版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全面系统地通过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来研究“言语”这一概念。在索绪尔看来,言语包括“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 达他个人思想的各种组合”和“使他可能把这些组合表露出 来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两个方面。总而言之,语言是潜在的 系统, 而言语则是潜在系统的实现。 虽然索绪尔区分 “语言” 与“言语”的目的是把“言语”从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分离 出去,但他的“语言”与“言语”分立的学说却为言语的研 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言语”概念的语用

4、梳理 除了之前提到的“说话” “说的话”这两种解释外, “言 语”一词还有多种日常用法:(一)“言语”指“说话”在北方方言中, “言语”有时指“说话、回答、招呼” 。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对话非常具有京味儿。比如虎妞与祥子的以下对话:“上哪儿啦,你!”她一边盛白菜,一边问。“洗澡去了。”他把长袍脱下来。“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地甩手一走!他没言语。“会哼一声不会?不会,我教给你! ”他哼了一声,没法子!同样地,当我们与人交谈时,若对方没有及时应答或做 出反应,我们可能就会说:“怎么不言语。”还有,当你想要 对方在离开时告知你,你也许会说:“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二)“言语”指“言

5、辞”言语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 “言语” 还可以解释为“言辞,说出来的话。”高名凯、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也对“言语”这 一概念进行了阐述:言语就是说话(写作)或所说的话(包 括写下来的话)。换句话说,言语也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 运用汉语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字、词、句、段、篇。试想,当生活中,有人说不堪入耳的脏话时,我们会作 何评价? 一般会说:这个人言语粗俗。另外,如果他人在我 们窘困之际,伸出援手,为了表示对他人的万分感谢,我们 常说:我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这里 的“言语”就是指“话语、言辞”。“言语”的这一定义,不仅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还曾出现在唐代

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文中写到“直栏横 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此处 的“言语”指的就是集市上人们说的话语。此外,鲁迅在 1926年 3月 30日发表于国民新报副刊 上的华盖集续编 “死地”一文里也提到:三月十 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 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言语断道”原为佛家 语,出自缨珞经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这个词原指 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在这里引申为不能通过交 谈、谈判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样地,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到: “他们的言 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他们的言 语”中的“言语”

7、也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口头语言。(三)“言语”指“善于辞令” 此外,“言语”亦可指“善于辞令者” 。世说新语是 我国南朝宋时期诞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该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由 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 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全书共 一千多则。其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 夙慧、豪爽,这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魏晋时代,清谈之 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绝妙精辟,而且言 辞要做到简洁得当,声调也需抑扬顿挫,举止更是必须挥洒 自如。受这股风

8、气影响,士大夫们在待人接物中都特别注重 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能具备高超的 言谈本领,从而保持自己的高贵身份。其中,第二门“言语”所记载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 士大夫们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大多为一两句话, 十分简洁。可是表达却都非常得体、巧妙,有的藏而不露, 或者意境高远,或者抓住事物本质,或者一语点破要害,很 是值得回味。由此可见,“言语”在第二门中指的是在待人 处事中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假使有个朋友非常地能言善辩,我们就能夸对方“你真 会言语”。(四)“言语”指“文字材料”除了以上几点,“言语”更可以表示词章、文辞著作。 从语言学角度,“言语”这一术语有时也兼指

9、语言活动的产 物,比如人们所写的文学作品。“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笔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 这道题着重考查的是考生对所给文字材料中语言文字的综 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句子的一般意思和特 定意义,还要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加以准确把握,更要 对语句隐含信息进行深入、合理的推断。并且要在干扰因素 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简而言 之,这道公务员考试题就是对考生文字材料梳理能力的考 察。三、“言语”概念的语用特征(一)交际性何为“交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提供的解释: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的社交活动。交际是我们在社会 活动中与他人沟通接触的一种方式。通过上述语用梳理

10、,我 们也可以看到,当“言语”表示“说话”“善于辞令”时,言语便体现为一种交际。这是由话语双方进行的一种双向沟 通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曹日昌在其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把言语定义为: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 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言语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和多变性,带有一定个体主观地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 记。(二)行为性与交际相对,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朱曼殊在其主编的心理语言学中将言语解释为:言语是 个体运用语言产生话语的行为及其产生的话语。无独有偶, 李维鼎也曾特别指出: 言语作为行为,是言与意的转换。 在之前的语用梳理中, 当“言语” 解释为“言 辞”“

11、文字材料”时,我们就可以把言语看成是一种行为。 从人的行为的角度来看,言语作为一种行为,是说给人 听或写给人读的。同时,我也参照了李海林教授在其编著的 言语教学论(第二版) 中提出以下观点: “语文 =口头语 + 书面语 =语言运用 =言语 =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根据这样的 推论过程,我们可以把语文理解成言语。不过,这种看法存 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交际,同样地,语 文也不可以与言语划等号。言语的确有一个思维过程,这属 于心理学的范畴,但是心理学只是语文的一个内在的维度, 并非全部。言语实践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四、结语 尽管诸多学者对“言语”这一概念的界定有所区别,但 是都一致肯定言语是一种行为、交际。这也正是语用学的最 基本的观点。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地回答“言语”到底 是什么,但根据以上分析, “言语”主要具有“说话、善于 辞令、言辞、文字材料”这四种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要正确运用“言语”这一概念,同时尽力挖掘“言语”更多、 更广的含义。参考文献: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 (第 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2 英哈特曼 ,斯托克( )语言学词典 M. 黄长著,林书武等译 .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社, 1981.3 瑞士费尔迪南 ?德?索绪尔( Fe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