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台湾果业发展概况及闽台果业合作思考关键词:台湾果业发展 来源:福建果树2011年 第2期 发布时间:2011-07-19 罗应贵1 詹兴堆21 福建省三明市经作站2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局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果业生产发达。笔者于2011年3月10日至6月7日前往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园生产系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学进修,期间对台湾果业进行较深入的调研。1 台湾果品生产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台湾果品生产在农业中位置凸显,其产值长久以来始终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据绝对优势(表1),2006-2010年,果品产值均达650亿元(新台币,下同)以上,占农产值的1/3以上(36.
2、8%39.2%),远高于蔬菜、稻米、花卉等作物。即便是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中,果品产值在2007年前也一直位居首位,2008年后产值与养猪业相当。2 台湾果树发展规模情况由于区域面积限制,台湾果树总体规模不大,近年来,果树面积约在20万hm2左右,实际上近+年来台湾果树与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规模有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0年间面积减少近2.3万hm2。受自然灾害等影响,产量年际间变幅较大,2003年产量达历史最高的280.2万t,最低年份为2005年度的236.4万t,相差43.8万t,变幅达15.7%,2006年后产量也有下降趋势(图1)。3 台湾果树品种结构及产区分布台湾气候资源丰富,兼具热带
3、和亚热带气候,种植果树种类多,作为经济栽培的就有30多种,其中列入年报统计的就达23种(类)。总体而言,品种多样化是其显著特征,除了柑橘、凤梨、香蕉仍然是其三大果类,其他果类均无明显的优势(表2)。从产区分布来看,中北部以亚热带水果为主,海拔1500m以发展温带果树为主,南部以热带水果为主。中南部是台湾水果的主要产区,屏东、南投、台南、台中、高雄、嘉义种植规模都在1.8万hm2以上,合计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台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4.4%和72.3%,其中屏东种植规模最大,面积达3.6万hm2,占全台的18.0%。4 台湾果品销售情况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曾靠发展外销促进了香蕉、凤梨的生产大增
4、长,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菲律宾等国香蕉业的发展,外销水果大幅下降。但在1986年出口量仍大于进口量。2001年以来,水果进口量明显高于出口量(表3),出口主要品种为香蕉、卡亡果、杨桃、荔枝等,主要出口国或地区为日本、大陆、香港、新加坡、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5%左右。而进口主要品种为苹果、葡萄、猕猴桃等,进口国为新西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进口量占产量的10%以上,也占消费量10%以上,进口量为出口量的4.312.5倍,2008-2010年更是高达11倍以上。有限的出口迫使台湾的水果需依靠内销消化。水果鲜度是台湾消费者购买水果时最重要的属性,
5、台湾人日常饮食中,水果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在2002年人均年消费水果就达147.kg,超过第2位昀蔬菜约25.kg。从近年来的果品批发市场批发价格来看,台湾水果价格总体在较高价位运行且相对较平稳,没有出现剧烈的波动(图2)。5 台湾果品生产效益价格系台湾主要批发市场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2010年台湾主要果品中,以葡萄的收益最高,1hm2纯收益约114万元,其次为枣约64万元,文旦柚约64万元,高接梨约56万元,莲雾约52万元,部分品种如柳橙、青梅(竿采)、荔枝(黑叶)、杨桃及香蕉等在2010年种植效益较低(表4),虽损益为负值,但纯收益均未出现负值。虽然每公顷的种植效益不如文心兰、玫瑰、洋橘梗等
6、花卉,但总体高于粮食作物、手(机)采茶青、大部分蔬菜和部分花卉,加之规模较大,果业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6 台湾果树育种台湾原生果树资源稀少但果业生产发达,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非常重视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仅20世纪6080年代就进行了3次大规模世界性引种,分别于1967,1970和1986年进行,共计引进果树167个种类、676个品种,而零星的、民间昀引种从未间断。大规模的引种为选育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使台湾果业拥有持续的发展后劲。为保护植物品种权利,促进品种改良,并实施种苗管理,台湾于1988年12月5日颁布实施植物种苗法,于2005年6月30日实行植物品
7、种与种苗法,该法适用植物种类119种,其中包括18种果树。育种主要机构为农试所,但台中、高雄、台东等改良场也参与品种选育工作。果树新品种的检定机构分别为:农试所(桃、枇杷)、农试所嘉义分所(柑橘、荔枝、凤梨、酪梨)、农试所凤山分所(木瓜、柁果、莲雾、杨桃、番石榴、火龙果)、台中区农业改良场(葡萄、梨)、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印度枣)、苗栗区农业改良场(桑树)、台东区农业改良场(番荔枝)、台湾香蕉研究所(香蕉)。新育果树品种可依植物品种与种苗法取得品种权,保护期限为20.25年。新品种可共有、让与、继承、授权他人实施及设定质权。至今为止,通过台湾地区政府机构命名的育成品种有70余个,而民间选种命名的
8、更是多达100余个。果树新品种命名以检定机构后加编号命名,如农试所以台农号命名,高雄改良场以高雄号命名,有时在命名后附加商品名,如梨台农三号c玉金香)、台中三号(翠晶梨)等。7 台湾果树产期调节果树产期调节是台湾水果生产的重要特点,也是台湾水果种植技术先进的重要体现。台湾主要水果产期集中于58月,为避开上市高峰,错开产期,使水果应市期调至每年34月及89月获得高效,农民及研究人员纷纷投入产期调节技术开发。果树产期调节技术多源自偶然的发现,进一步配合技术的研究,逐渐使产期调节技术精进达到科学化之管理。自1983年成立果树产期调节咨询小组以来,历经20余年的研发,台湾果树产期调节技术日臻成熟,处于
9、世界领先水平。果树产期调节的方式,一是使产期提前或延后;二是由一年一收改为一年两收或多收,通过产期调节,使果品周年平均分布,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目前大部分果树都实现了产期调节,对于多年生的果树而言,产期调节除了利用不同品种种植(不同熟期)、气候差异(纬度、海拔)调节外,在栽培技术上如何合理控制花芽分化是取得产期调节成功的关键,如,凤梨用电石水上清液、硫酸铜、益收(乙烯利,笔者注)等处理等均能促进开花;使用氯酸钾能诱导龙眼异时开花结果;葡萄利用修剪配合催花处理促进萌芽可实现一年多收,结合温室写灯光照明等设施可生产早春葡萄;1976年台中东势镇利用横山梨高接新世纪梨取得成功,其后高接梨生产技术一直
10、引用至今,产期由春花秋果提前为秋花春夏果,并不断选育短低温品种,改善栽培模式,使台湾梨栽培水平继续保持领先水平;莲雾为台湾重要热带果树,也是产期调节很成功的果树,利用不同程度的修剪、断根、浸水、环状刻伤、药剂处理、黑网遮光催花,将南部原产期57月、北部79月,调至12月至翌年4月,即将夏果调为冬春果,以达到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此处,柁果环状刻伤提早产期、人工摘除花穗避开寒害推迟产期;番石榴利用摘心、修剪生产秋冬果及延长产期;印度枣修剪配合光照使产期提前;番荔枝利用修剪实现一年两收;火龙果利用光照实现终年结果;平地桃采用破眠剂处理提早采收等产期调节技术均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8
11、 台湾农业(果树)科研与技术推广台湾农技推广机构的组成,自光复后并末有明显更迭(图3),基层主要以各级农渔会为主,省级主管机关为农业委员会及其农业试验改良场所,地方为县市政府,其中农业院校亦有明确参与,而农业合作社场及农业财团法人在近年来亦逐渐加高推广参与的频度。小农制国冢或地区需要仰赖公家部门投入农业研究创新,农业试验所、改良场、县市政府、农业院校正是扮演此角色,同时兼具推广任务。而农渔会仍被认定为最重要的农业推广机构,目前公私部门推广人力比约为2:3,可见台湾农会与农业合作组织是台湾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09年全台有农会团体会员287个,个人会员超过181万人,占全台农
12、业人口(303万,2008年)的约60. 0%,农会员工16546人,其中推广部门227人。此外,台湾地区农业合作社联社有团体会员445个,也拥有自己的推广队伍。9 台湾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台湾果业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偏高。每一农户的平均耕作面积只有1.2hm2,经营效益低,人工占生产成本的40%。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甜柿1.kg成本58.8元,莲雾38.6元,荔枝32.8元,梨32.0元,葡萄28.9元;二是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外销空间拓展难度大。2005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加速,也对农产品出口造成影响,201
13、0年出口果品约3.7万t,只有进口量的12.8%。2005年8月1日中国大陆正式对台包括凤梨、番荔枝等在内的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2006年5月起又扩增至22种,虽为零关税,但仍需缴交13%的货物增值税,影响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根据ECFA,台湾对大陆的830项农产品管制进口,并对已开放的1415项农产品亦不降税,而中国大陆对台18个税项农产品零关税优惠,这其中就包括香蕉、柳橙、柠檬、哈密瓜、火龙果等5种果品列入早收清单,此政策对台果品开拓大陆市场有促进作用,2010年销往大陆果品约1.8万t,比2009年增1.1万t,但总体而言销量并不大;三是农业灾害频繁,产品供求失衡。台湾是灾害频繁地
14、区,春季有焚风影响枇杷、荔枝、柁果等,夏有台风、豪雨影响梨、葡萄、香蕉、龙眼等,鍪有低温影响莲雾等的生产,致使果品生产与供应时有失衡状况发生。四是农会经营风险加大,影响力弱化。随着台湾19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也受限于经济不景气及新银行放贷的影响,农会在经营上亦不断出现危机,在1995年时共有10家农会信用部发生挤兑风波,而后每年仍有农会因经营不善出现警讯,2001年和2002年共有34家农会信用部被银行接管。2008和2009年共同运销的果菜数量每年仅约30万t,与最高年份的124万t(2006年)相去甚远。此外,木瓜、香蕉等病害、果实蝇等虫害也对产业形成一定的影响。10 加强闽台果业合作
15、的思考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在果树发展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全国首个国家级闽台农业合作平台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设在泉州,有漳州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游和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都与种植业(包括果树产业)密切相关。2009年5月23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对开展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带来了契机,开展果业合作大有可为。一要加强资源利用。引种和育种始终是闽台果业发展的主题,福建果树遗传资源丰富,计有47个科、86个属、194个种和变种,而台湾在果树育种尤其是热带果树育种上成绩菲然,有许多优良品种,双方可开展资源交换,并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品种选育。从
16、引种来看笔者认为,福建省可从台引进的品种有:柑橘(柠檬等)、柁果、莲雾、杨桃、释迦、菠萝、番石榴、平地桃等,而台湾可从福建省引种的品种有:柑橘(王官溪蜜柚、脐橙、早熟温州蜜柑等)、葡萄(欧亚种)、猕猴桃、枇杷、龙眼、杨梅、早熟梨、油桃等。二要加强技术攻关。开技技术合作攻关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闽台之间在气候条件、栽培品种、栽培习惯上有相近之处,可在果树产期调节、树体矮化、棚架式栽培、柑橘黄龙病防控、设施栽培(如避雨栽培)、有机栽培、营养诊断及精确施肥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果实套袋技术、果品采后处理以及在观光果园的建设、果园机械的研发等方面开展攻关协作,破解技术难题,实现提升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三要加强学术交流。近年来闽台之间学术交流日渐频繁,但还末形成长效机制。今后首先要建立稳定的交流制度,选派访问学者,到相关单位进行2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访学进修。其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押金监管协议2025
- 商铺监控系统安装合同协议2025
- 全职2025年远程办公合同协议
- 健身房会员续费协议2025
- 土豆装袋承包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补修合同范本
- 国际商务代理合同范本
- 外墙涂料质保合同范本
- 塔吊安拆合同安全协议
- 啤酒代理加工合同范本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要点及康复治疗课件
- 口腔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TCEC691-2022故障录波及行波测距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
- 公安情报学试题及答案
- 《医疗救护常识》课件
- 肋骨骨折患者护理查房
- 中国概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师范大学
- 常用的量具课件
- 重庆市潼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袜子外观检验流程
- 公卫科的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