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1页
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2页
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3页
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4页
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刘艺(贵州师范大学 经管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石漠化地区的基本现状、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农业生产状况等因素, 结合不同石漠化地区比较优势和农业发展趋势,对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析。关键词:石漠化治理;产业结构;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127F127.贵州石漠化地区的基本现状贵州省喀斯特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居于全国各省区之首。全省国土面积约17.6217.62 万kmkmi,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10.91万kmkm,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61.92%61.92%;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面积

2、3.763.76万kmkm,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1.34%21.34%。贵州石漠化类型等级齐全,成因多样,分布范围较广,除了成片分布的非喀斯特区域外,整个喀斯特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现象。漠化空间分布不均,具有东部、北部较轻,呈点状分布;西部、南部较重,呈连片集中分布的现状。贵州是一个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生态多样性优势与社会,经济,人口岩溶环境石漠自然环境是石脆弱性并存且反差强烈的一个特殊地域系统, 区域生产力水平低, 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优质耕地少,形成区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严重错位,其经济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纯山区农业省,粮食生产水平,农林经济和整

3、个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很低。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比重大,坡耕地较多,农业立地条件较差。农业经济仍采取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为主,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以分散细碎方式组织生产的传统小农经济。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致使石漠化地区贫困问题严重,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 二.贵州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分析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是特殊自然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漠化形成的先决基础, 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更改性,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和不断加深的主 要原因。(一)自然因素分析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2基岩裸露面积大,植被生地表喀斯特岩溶地区具有成土过

4、程慢、土层薄、成土难、易淋溶、易侵蚀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山高坡陡、雨水丰沛而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喀斯特地区由于裂隙,漏斗,暗河等地下排水通道,使得喀斯特褶皱地区地层易漏水。同时贵州又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春季降水量相对偏少, 极易形成干旱,夏季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这种降水的季节性不均分布使地表土层流失殆尽,长困难,植被系统的储水保水功能大幅降低,地表可利用水资源极其有限。贵州地区的生态 环境、农业生产及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石漠化的影响。(二)人为因素分析在纯自然的条件下,山高坡陡的地貌和高温多雨的气候仍有可能发育出高大的森林系统,

5、只有在人为反复砍伐,破坏植被或陡坡开垦耕地的条件下,才会使原始森林丧失,植被消失,土壤不断被侵蚀,最终形成了石漠化。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口密度大,资源环境对 人口的承载十分有限。由于人多地少,加之石漠化地区耕地资源匮乏,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开垦新的耕地, 甚至不惜毁林开荒, 进行陡坡开垦,在已经石漠化土地的石头缝中进行广种薄收。盲目的陡坡耕地,严重破坏了本来就比较稀少的植被,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耕地土层越来越薄, 土地资源的不断衰退,生产力逐年下降,农业 产出不断减少,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所以种植业产出效益十分低。三.石漠化的危害及其治理原则(一)石漠化的危害1.1

6、.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最初表现为土壤养分流失,土层变薄,地表基岩逐渐裸露,最后形成石漠化土地,从而使耕地资源丧失,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喀斯特山区植被的逐渐减少,生物群落结构逐渐简单,生物多样性受损,致使受威胁的动植物逐渐增 多。2.2.水资源供应紧缺,自然灾害严重。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旱涝灾害频发。喀斯特地下漏斗,裂缝及地下河网发育,导致地表渗漏严重, 不易蓄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 下的干旱。人口超载,耕地少,大量的向山要田破坏植被,使得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地表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保水能力更差,致使地表可利用的水资源极度匮乏。石漠化地区植被的逐 渐稀少,一遇到大雨,地表径流就携

7、带大量泥沙迅速汇集低洼处,许多地方由于排水不畅, 内涝严重。每到雨季,导致滑坡、泥石流频发。3.3.区域贫困加剧,影响社会稳定。石漠化地区多分布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该地区少 数民族集聚,且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恶劣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经济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 要隐患。(二)石漠化治理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在科学防治、依靠科技治理石漠化的同时,落实政策引导机制, 使更多投资主体投入到石漠化治理中来。在不断

8、提高当地农民素质的基础上,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调动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解决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当前利益的矛盾,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石漠化治理的途径石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在治理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与生态脆弱的主要矛盾, 以市场经济为引导,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有效降低石漠化程度和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在尊重当地农业发展传统的基础上,依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农业生产现状和地区经济水平,因地制宜、相互协调、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和推进石漠化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转变传统种植业模式,大力发

9、展特色农业1.1.稳定粮食生产,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严格保护耕地,充分利用耕地资源, 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 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整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调整农产品的品质结构,特别是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等的生产,以优质品种替代劣质品种,全面提咼农产品的内在质量。 贵州省自然条件复杂,农业资源类型多样,组合态势好,应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多样化的特点,不断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针对种植结构单一、耕作粗放和地区经济贫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规模, 在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优势特色农产

10、品的同时,选择具有贵州特点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集中发展马铃薯、茶叶、 辣椒等优质农产品, 并以此培育和形成生态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从而促进石漠化地区区域经济发展。2.2.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林果业贵州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方畜禽良种有关岭黄牛、香猪、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三穗鸭等。加快牧场建设培育优良畜种,大力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区的畜牧业。在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加快林牧业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绿色(有机)食品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业。目前石漠化地区草牧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草地的粗放经营,随意破坏。 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一一散养,极大地浪费

11、资源,恶化区域生态环境,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低下,从而出现石漠化现象。3在有效遏制石漠化形成,不断改贵州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突出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适合生产温带到亚热带的各种水果。特色水果品种较多,有都柳江、清水江、南北盘江等地的柑橘生产带;长顺、乌当、清镇的早熟苹果;望谟、关岭的火龙果;榕江、从江的脐橙等。4扩大规模是特色林果业市场拓展的必要条件,要不断完善石漠化地区特色林果业的管理水平,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强调果品品牌,对林果系列产品如刺梨, 猕猴桃等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最大化地增加石漠化区域农业的经济效益。(二)培育石漠化地区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1.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12、要根据不同石漠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避免结构调整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根据当地的土地、市场供给、交通条件等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使农业生产向着特色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广泛吸收社会资本, 积极引导和培育石漠化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乡镇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2.2.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具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的作用。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截止到20102010年,贵州省有农业产业经营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99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11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888家。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特色产品研制,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其逐步成为具有本土特色优势的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遏制石漠化有效遏制石漠化形成, 降低石漠化等级,不仅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各个方面,而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总体布局、整体推进才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必

14、须加强草场建设,增加人工和改良草场质量,提高草地的综合生产力,注重培育优良品种,加强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自己的畜牧业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都会对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和石漠化的防治。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农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石漠化地区农村人口合理布局,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坚持边治理边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和以开发参考文献:123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进保护

15、的方针,提高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遏制石漠化的形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0).熊康宁等.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一GIS典型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2刘肇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与贵州石漠化治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8(05). P1014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0). P15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

16、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