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_第1页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_第2页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_第3页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_第4页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例谈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都予以充分的重视,但依然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提起笔就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字来。多数学生作文空话、大话、套话连篇。教师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地讲解,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师生都感到无奈和烦恼,作文教学又成为语文教学的弱点。下面针对这一现状,谈一谈我个人不成熟的见解。 一、我手写我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能力。写作要

2、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和悲哀。但静思之后,又觉得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教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完成一

3、篇写人叙事的作文。班里有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他和父亲的关系又一度紧张,可他那次却写了一篇讴歌父亲的作文,一看就知道不是原创。我将孩子找来,和他聊起了他的家庭,他的父亲,他的爷爷奶奶,孩子的话逐渐多了起来,我适时翻开了他的作文,孩子一笑说,是抄的,我问,为什么呢?“文中的父亲太好了,我很羡慕。”听了孩子的话,我内心竟然隐隐地一疼。孩子,老师理解了你,只是,让我们将眼光聚到自己的父亲身上,他的缺点和不足都是最真实的, 没有人说父亲就必须得是伟大的形象,任何人都是平凡的,我们应该写出人的本真面目。我还引导孩子看了的我的母亲,的我的母亲等。孩子之后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我的父亲:“每天我放学回到家,都是奶

4、奶在做饭,饭做成了,他也打牌回来了,就跟别人上班一样准点;饭好吃了,他就吃上两碗,不好吃了,还埋怨奶奶。看着他瞪着眼,凶奶奶的样子,我就恨不得冲上去揍他两下,可奶奶直给我使眼色,不让我掺和,我只好气恼地站在奶奶身边,也瞪着他。”从文字中,我看到了一棵风雨中的小苗。所幸有奶奶的呵护,我不至于太为孩子揪心。由这件事,我让孩子们懂得了“文乃心之声”,写作是一人由内而外迸射出来的思想火花,写作就是倾诉,就是对话,就是“我手写我心”。 二、用心体悟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缺乏作文素材的理由。“世界不是缺少美,而

5、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我经常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思考品味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素材。有次课间,我坐在班里小憩,看着穿梭在教室的学生,听着叽喳的话语,感受着活力四射的生命。不知是谁不小心将同学挂在桌边的雨伞碰掉了,有几个学生轻盈地一跃而过,熟视无睹。这时,有个小男生蹲下去,无声地捡起,挂回桌边,跑出去玩了。这短暂的一幕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向学生必讲的一个生活素材的例子。那天,我让学生就这一幕来个材料作文,有学生命题为于细微之处

6、见精神,并由此联系生活中的其它事例,诸如狂风中安放垃圾筒的小学生,跑操中及时搀扶同伴的同学,甚至是同学考试失败后的安慰等,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学生一旦打开了生活的宝库,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何愁没东西可写呢?联系生活,写有“我”之文,将自己放于生活的大海中,信手拈来皆为“有米之炊”。 生活中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更要多思考,善于问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

7、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心系教材文本 教材,是巨大的写作资源库。她是一座富矿,是一口深井。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教材中接触到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自然风物非常丰富,只要学生对它们有较充分的理解,平时加强积累,作文时思接千载,笔触古今,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它们替学生说话,就是很好的素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倡导学生立足教材和语文

8、读本,搜集整理,创造性地对一些素材加以想象推演,在作文中巧妙利用,会得到较好的成效。 首先,对教材进行归类:关于成长的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孤独之旅丑小鸭爸爸的花落了等;关于理想的有理想我的信念在山的那边等;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等;还有关于亲情的,关于奋斗的,关于写景的。在不同主题的文章中,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比如以朱自清的春为代表的写景散文单元,就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积累。积累写作技法,如体现友情的文章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写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也运用了插叙的写法,都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韵味。其次是借鉴,在归类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文章学会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课本中

9、的材料进行移花接木,就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发散出醉人的芳香。如玛丽居里夫人终其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邓稼先在危急时刻“我不能走”的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生命的最强音,都可以作为习作中的论据;邓稼先一文小标题的篇章特点,也是谋篇布局时很好的借鉴形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借鉴教材,在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 四、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元代程瑞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这里说的读,是指认真阅读并活学活用。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性,大力提倡学生广读博览,厚积薄发。在日常学习中,除了引领学生熟读教材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诸如经典名著、时文小品、名家作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推崇个性化阅读,培养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