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_第1页
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_第2页
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_第3页
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_第4页
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精品文档】建水古城开发与保护探析摘要:文化遗产是先辈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创造与遗留,历史古城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聚居地,由于各种原因历史古城正在处于走下坡路的状态,甚至处于即将走向消失的状态。因此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古城的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以滇西南的建水古城的开发和保护为例,浅析如何正确的发展城市化的同时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古城。 关键词:建水古城;古城保护;古城开发1、 建水古城概况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市、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建水古城于元初设建水千户

2、,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明十五年(1382年)临安路改临安府,府治迁至建水州;乾隆十五年(1770年)2月,改建水州为建水县,仍属临安府;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建水县被裁撤;民国二年(1913)改名为临安县;民国三年(1914)恢复建水县旧名;1950年,建水属于蒙自专区;1957年国务院决定设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划归红河州,一直沿用至今。 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建水文物古迹百余处,全县有文物古迹13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9处,州级9处,县级43处。著名的有“形胜巍巍壮南疆”的彝族纳楼长官司署;有建于元代,规制宏敞,金碧壮丽,甲

3、于全滇,建筑规模居全国第二的文庙;有雄镇东南的朝阳楼;有保留宋式建筑风格的元代大型木构建筑指林寺;有被誉为“西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和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团山传统民居建筑群等等。另外历史上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学风兴盛,文名鹊起。建水县城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于1987年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区。2、 建水古城发展存在的问题 即使建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社会经济发展快,但是建水长期以来的交通闭塞和经济

4、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因素的限制,加之开发建设集中在古城发展新区,对旧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给古城保护带来以下问题: (1)、建水古城的旧城道路系统对于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来看,道路狭窄,没有 完 整的系统,不能满足日渐发展的城市道路需求。(2)新建筑日益增多,新老建筑的不统一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影响着建水古城的城市风貌。(3)居住密度大,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不足,休闲娱乐设施缺乏,与现代生活产生了矛盾。环卫、绿化、体闲设施缺乏,不能形成符合现代生活条件的居住区。(4)用地功能划分欠清晰,影响今后的保护规划。住宅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给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带来困难。三、建水古城保护与开

5、发 历史名城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文明的生动见证。要加倍珍惜,然而它又是一个城市,一个具有活力的社会实体,经济活动的中心,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前哨阵地,因此,名城规划必须从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几方面综合考虑。 3.1城市建设、城市开发和古城保护的关系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城市建设和城市开发是必然的,作为城市发展的进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一般城市城市建设和城市开发是第一位,然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水,我们不能遵循城市进程的以城市建设和开发为主,应该还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城的保护。因此,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城市开发和古城保护的关系就至关重要。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对城市历史的有机的继承和延续,是

6、适应现代趋势对旧城市的更新和完善。对于像丽江等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多采取的是避开古城另建新城的方法。古城部分全面保护其古老的风貌,新城建设尽量发挥现代化的趋势。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建水古城似乎没有相关的政策,在老城区新的建筑和老建筑一起林立,看着很不和谐。对于建水古城,我觉得或许以建水古城为核心向外发展,在古城区内严格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完善和保护古城,而在建水古城区外就可以以城市建设和城市开发为主,这样就可以做到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同时进行。(1)对古城进行全面的保护。确定老城区内保护、改善和更新的具体措施,从物质空间与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控,使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期得以有序发展。对具体的街巷

7、、片区、确定保护对象,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层次,采纳相应的保护方案;划定历史街区,即划定文物古迹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和小镇村落。规划应对划定的建水古城历史街区采用“持续整治,有机更新”的保护方式,进行持续、有活力的小规模改造。(2)新区与旧城的关系,建水古城开发建设必须跳出旧区改造的旧框框,实行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并举。解决建水古城经济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必须从建水城市周围较大的范围加以解决,处理好建水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旧城区的更新应以调整土地使用性质为主使用地结构趋于合理化。(3) 以恢复和保护历史街区原貌为目的的整治,对构成

8、街区的建筑及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修缮与调整,使现代生活融人历史街区的环境中。通过新区建设疏解旧城人口为旧城改造创造条件,保护传统的居住环境,就是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对原有民居格局的保护,对传统风貌要素的保护,如对小尺度的街巷、建筑色彩、古井、古树等的保护。(4) 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对于民众的保护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政府应该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从老百姓开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四、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在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遗迹不足,有些历史文化丰富但是实物遗存太少,而且在历史的进程中处于慢慢消失甚至是无任何遗存物,导致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重大经济文化成就

9、、重要历史文物、历史事件、重要历史地点和场所,组成了历史古城保护的重要部分。历史古城的保护也是一种有机重生的过程,在保护的同时谋求发展的机会,要维持城市的活力,建水古城风雨千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离不开先人们对古城的爱护、保护、修缮与重建。文物的保护自古以来都是经常保养、重大修缮和复原重建,局部维修加固、复原重建,这样才使它们得以传承下来。对于不存在的文物古迹原则上不提倡重建,但是也复建部分古建筑使建水古城更加的完整。五、结语 建水古城人为损坏较重,但还是被评为历史文化古城,从而可以看出建水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因此在未来古城的保护应该更加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保护过程中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积极稳妥的进行历史古城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历史古城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居地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世代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