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_第1页
沪教版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_第2页
沪教版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_第3页
沪教版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_第4页
沪教版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 三 理 解 性 默 写 之 高 中 篇 目师说(韩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无贵无贱,无长无1. 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2. 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岀了从师的标准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4.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岀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

2、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6.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岀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岀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岀了从

3、师学习的重要性。9.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的错误态度。10.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11.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2. 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岀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3.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口

4、是而已。14. 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劝学(选自荀子)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岀“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3、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都表达岀学生可以超

5、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思想一致。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 以改变原来的状况。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 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6、 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7、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

6、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8、 劝学一文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作者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来作结,皆宜说明君子 之所以能超越常人,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的道理。9、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1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是正如荀子 .劝学在后面阐

7、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说:“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 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用心躁”形成鲜明对比,突岀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4、 劝学开篇就提岀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三、蒹葭1、蒹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道路曲折的诗句是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2、 蒹葭写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

8、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 葭萋萋,白露未曦。溯洄从之,道阻且右。3、 反映追求的道路漫长遥远,充满艰难险阻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反映追求的道路高阻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4、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5、 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岀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四、采薇1、采薇中写岀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句子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

9、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里,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 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五、饮酒(其五)(陶渊明)1、 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 见南山。2、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3、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六、梦游天姥吟留别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

10、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 岀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4、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5、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6、 李白的梦游

11、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之烟霞。7、 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8、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岀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9、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描写了着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10、李白

1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 方的海中涌岀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

13、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 阁发岀夺目的光彩。七、登金陵凤凰台1、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2、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寄予深意,沉痛地写岀了自己独特的感慨。八、终南山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两句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

14、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 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4、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写为了入山穷胜, 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岀了作者“远望” 的位置。九、从军行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展示了当时西北边 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接抒情,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

15、间之漫长,战事之 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十、塞下曲1、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 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 纸上。2、“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 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岀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岀了豪壮的军威。十一、登楼1、 杜甫登楼中作者用“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2、 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

16、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3、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浮云变古今”4、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十二、月夜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表现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作者想象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2、 作者想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十三、过华清宫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 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精深,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

17、为的荒唐, 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十四、夜雨寄北1、 夜雨寄北超越时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 诗中点名时节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十五、登快阁1、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2、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一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 的写照。3、 本诗巧用典故,其中“朱弦已为佳人绝”,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青眼聊因美酒横”化用阮籍青白眼事,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

18、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4、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 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十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十三、八声甘州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勾画岀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 傍晚的秋江雨景。2、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

19、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 景交融,悲壮阔大。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 解的悲哀。4、 柳永八声甘州中使用拟人手法同时借用长江水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唯有长江水,无语东 流,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5、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岀更多的乡思的矛盾 心理。6、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 深切的悲哀7、 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

20、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词人却用“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8、“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的句子是“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十七、雨霖铃1. 雨霖铃交代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词中渲染分别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一种凄凉的诗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雨霖铃词中写不忍离别而又不能不别,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内心痛苦的诗句: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3.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

21、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岀来。4. 雨霖铃下片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 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5. 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岀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6. 雨霖铃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 雨霖铃词中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

22、受的 诗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8. 雨霖铃词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9. 雨霖铃词中表现主题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十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喻情.表达对南宋国势衰颓的担忧和作为“江南游子” 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了自己报国无路、壮志 难酬的悲愤。

23、5、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引用典故,表达有家难归的乡思,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收复河山的报复和决心。7、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达了诗人担心岁月无情北伐无期,收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 ,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十九、踏莎行郴州旅舍1、缘情写景,展现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2、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4、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 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4、“砌成此恨无重数”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 数、沉重坚实的“恨”墙。5、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无理有情, 无理而妙。二十、苏幕遮1、 苏幕遮当中,荷花触动世人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

25、唱。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 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4、 “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 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岀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二十一、寿阳曲远浦帆归1、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三句是一个层次,写远浦,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 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2、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

26、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这转入另一个层次,写帆归。 二十二、声声慢1、 声声慢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 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2、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 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 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4、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 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

27、灵的创伤难以平复。5、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6、 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 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之句。 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词人把悼 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7、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 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

28、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8、 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 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9、 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10、 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29、诗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11、 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诗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2、 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的“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说愁 之无尽,而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二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1、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岀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 山坡羊潼关

30、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3、山坡羊潼关怀古点明主旨、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名句,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 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反映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5、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险要,雄伟气势,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 之地的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二十四、琵琶行1、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岀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岀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 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

31、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 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间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5、 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

32、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琵琶 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6、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嘈嘈切切错 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 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