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_第1页
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_第2页
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_第3页
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_第4页
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中考古文复习之爱莲说(学生版)爱莲说之专题练习一、填空题: 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5、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

2、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7、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 8、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9、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二、名句理解题:1、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比喻志洁行廉,德声

3、远播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7、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10、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

4、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1、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1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问答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5、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7、 1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

8、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19、“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四、发挥题: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答:(谈出充分理由)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9、。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4、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5、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6、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

10、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爱莲说之阅读练习(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 ) 亭亭净植( )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为:_。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

11、分)答:_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答:_ (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可爱者甚蕃蕃:_濯清涟而不妖濯:_不蔓不枝蔓:_亭亭净植植:_陶后鲜有闻鲜:_宜乎众矣宜:_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香远益清(爱莲说)益:_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益:_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_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答:_。4、“晋陶渊明独爱菊”,你能用诗句写出他对

12、菊的喜爱吗?答:_。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三)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自李唐来(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可爱者甚蕃(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

13、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_。(四)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妖:_益:_植:_鲜:_宜:_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_。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3、你能说出莲

14、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答:_。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_。答案(一)答案:1、多(0.5分)树立或立(0.5分)2、D(2分)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二)答案:1、多洗涤牵牵连连树立少应当2、更增加少;很少鲜艳3、略(提示;针对某一观点来谈,但必须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答案:1、从 枝蔓 亲近而不庄重 多 认为 应当 。2、D 。3、C 。4、出淤泥而不染 ;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