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太湖县新城二小 张邦业【论文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运用,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两个维度上分别具有一般性策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了五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不同的提问策略;而在一节课不同的教学阶段,提问的设计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住课堂提问的这些一般性策略,因课制宜,因学生制宜地运用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运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学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

2、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因其对象年龄小,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成熟,问什么,怎么问,更有学问和艺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略有粗浅认识,请各位专家、老师予以斧正。一、课堂提问的内涵、作用和运用的原则 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首先就要对课堂提问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什么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课堂提问应遵循哪些原则?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1、课堂提问的界定及其作用(1)什么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

3、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李富林课堂提问的基本问题2005.10.26(2)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交流2、运用课堂提问的一般性原则提问是刺激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有效的提问方式,就是在恰当的场合对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

4、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影响重大。 上好课有效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为此,课堂提问必须遵循最基本的三大原则:(1)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如果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地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2)难易适度原则问题太容易不需要学生思考,问题太难学生又无从入手。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

5、识水平与能力,设置的问题需要学生在一定思考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让学生有思考的着力点,又能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难易适度原则也就是启发性原则。(3)等待原则等待原则,即有效的提问需要必要的耐心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一定时间的等待,他们考虑这些问题是可能要花费比教师平常等待的时间更长的时间。恰当的等待,既促进了学生深刻的思考,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人格的尊重。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通过对深入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案例的分析,我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简单肤浅的是非问走进语文课堂,你会听到许多老师不停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

6、或者是“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吗?”类似于这样的是非提问满堂飞。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这种是非问,不需要学生思考,倒是让学生学会了信口开河,长期这样的课堂“培育”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2、难于思考的晦涩问有的老师不能很好的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在提问时提出的问题过大,学生无从思考;或提出的问题过于艰涩,学生根本无法入手;或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脱离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这样一些提问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在这样的提问之下学习,学生会一旦听到老师提问就赶紧低头,学习没有自信,不能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7、3、不成系统的满堂问小学语文课,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许多课堂从头到尾都是提问,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出不穷,课堂热闹非凡。结果主要的语言训练点忽视了,文本最深刻的人文价值被淡化了。一课终了,学生似乎所学颇多,但却无从说起。这样的提问并没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学生会产生一种“问题厌倦症”,时间一长,他们会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产生倦态。4、教师主宰的独角问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提问成为了教师自己完成教学设计的一种工具,学生只是教师导演下的一个配角,在教师设计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流程之下,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前行,学生没有思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8、。没有从传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的教师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提问,接受思考,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没有求异思维,没有创新精神。5、评价缺位的低效问提问的目的是引领思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当学生积极地走进文本阅读、思考、感悟并积极反馈自己的所思所悟时,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对明显不到位,赶不上趟。对于回答正确的许多老师一般用“很好!”或者“掌声鼓励一下!”这样的应付性的正面评价敷衍了事;对于有争议的回答,老师的处理有两种,一种是不置可否,另一种是一棍子打死;对于回答完全错误的,老师还有可能奚落、批评。这样三种现象都是评价缺位的鲜明表现,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持消极态度,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抵触情绪。综上所述,有

9、效的课堂提问作用很大,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展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却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兴致不高,思维懈怠,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教学耗能低效。那么,怎样让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起到积极作用呢?下面我仅谈谈个人的初步探索。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操作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可谓纷繁复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提问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设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区别对待。但是,我认为在复杂中也有一般性规律。在不同的课堂中,针对类似的教学内容,提问应该具有共性;在不同的课堂中,针对相同的教学阶段,提问也

10、应有共性。1、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加以运用新课标规划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应该怎样正确运用呢?(1)识字写字教学中的提问: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的兴趣。新课标在识字写字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从课标中可以看出,识字兴趣与写字习惯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为汉字浩如烟海,教师在课堂上的汉字教学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给识字、写字的方法。因此,提问应该多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让他们主动

11、去学习汉字。比如:在辨析 “驰”与“弛”这两个字的时候,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问题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能发现它们的不同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点。再问: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善于思考的你能说说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吗?学生略做思考就知道了“从马与快速奔跑”相关,“从弓与放松弓弦”相关。教师再告诉学生在形近字辨析中,许多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的提问,由易到难,有梯度,学生思考也有着力点,同时教给了学生方法,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作用不仅仅是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了。(2)阅读教学的提问:一个中心问题贯穿全课阅读课教学是要有一条可以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纲

12、举目张地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扣人心弦而又目标明确、中心突出。在教学每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在充分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设置一个中心问题,这就是一节课的主线。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时说:“上节课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读熟了小鹿的玫瑰花这个美丽的童话,老师知道大家一定憋了许多问题要问,请思考一下,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正因为有了熟读课文的基础,很快就有同学提出了这节课的中心问题:为什么鹿弟弟先说玫瑰白栽了,最后又说没有白栽?我就用这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之所以说“白栽”是因为小鹿希望看到玫瑰盛开的美丽,闻到玫瑰的芳香。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读出小鹿的憧憬“常常去松土、浇水”,

13、小鹿与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学生在细细品味重点词句中感受到小鹿的美好憧憬如此强烈,当他病刚好时玫瑰却早就过了花期,由此深深地感受到小鹿此时的失望。之所以说“没有白栽”,是因为小鹿的玫瑰花给黄莺、给微风带来了欢乐。引导学生从黄莺、微风的话语中体会到他们的快乐,进一步想象到小鹿的劳动来给森林里其他的成员,给路过的行人带来了怎样的欢乐。由此感受到小鹿为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去了快乐而感到快乐的心情,由惋惜转而高兴的心理就很好理解了。这个中心问题就像一更红线一样把整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串了起来,把课堂教学的几个细读环节串了起来。恰如一线串珠,既让学生能深入的读进去,在每一个深刻处研读、

14、回味;又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由表层的“小鹿从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的心路历程”的理解深入到深层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刻意味的理解。把细读文本与整体感悟巧妙地整合起来了,整节课浑然一体。一节课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读书有着力点,思考有支撑点。也避免了课堂上出现太多零碎问题影响学生沉入文本。张邦业细读文本,读出语文味(本人的新浪博客)(3)习作教学(作前指导课)的提问:开启学生记忆的阀门,“打捞下锅之米”在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多有畏惧心理,深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无米下锅”。素材的匮乏与语言的贫乏让学生习作时捉襟见肘,语言的贫乏相当一部分原因仍是素材的匮乏导致的。因此习作指导课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找

15、米下锅”挖掘素材。我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父母的爱”的作前指导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黎明时分,我还在熟睡中,体弱多病的母亲为我准备了早餐;每年生日,晕车的父亲坚持坐几个小时的车来看我;每当得知我要回家,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三九严寒的隆冬,不管是烈日当空的正午,还是月上柳梢的夜晚,父母总在村口张望亲爱的同学们,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你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吗?你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爱吗?在我的提示之下,学生从平凡的日子中,在小事中发现爱、感受爱并且表达爱。生活本来充满了故事,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故事,而这些故事却留存在我们心灵隐秘的地方。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就是要运用提问来开启学生隐秘的心灵阀门,为

16、他们表达提供素材,也为他们今后习作提供寻找素材的指导。(4)口语交际教学的提问:营造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教学的最大瓶颈在于学生不能进入交际的情境。口语交际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学生不能进入交际的情境,停留在学生自己的预设上进行表演,那就失去了交际情境中训练的功能。因此教师如果要设置提问的话,就应该让提问引学生进入交际情境。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成长的故事”口语交际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乌塔一文中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一定有值得骄傲的事,你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在表达完后,有同学质疑,也有同学

17、表示赞叹,讲述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交际的真实情境。(5)综合性学习的提问:引导学生整合信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包含前四种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合。在四年级下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中,主题是“大自然”。我在学生充分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后,引导学生将动物、植物的生命过程对比,让学生思考生命规律,从中获得启发。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认识获得提升;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整合,互相学习。2、注意根据教学流程来加以运用单从一节课来说,在不同的教学

18、阶段,提问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1)导入时的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端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开课的情绪对一节课的成败有决定作用。导入的提问在于设疑,在于激趣。比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在导入中安排了这样的提问:鱼儿离不开水,怎会游到纸上?是怎样游到纸上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解决这个问题。(2)新授中的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学习的过程是思维的历练过程,没有思考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思考在于教师的引领,在于提问的引领。王崧舟老师在长相思一文教学中,首先借助注释,读懂词意。提问词人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让学生理解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身心分离的乡愁。接着展开想象,读出词情。提问:征途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纳兰性德记忆中的家乡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学生两次在提问中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感受“梦碎”的乡愁,本来至此已完成了理解。可是王老师再问“读到这里,你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这一问引发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将学生的想象、理解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三个板块中的经典之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