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课题17 长城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准备1PPT课件2长城的有关资料及挂图。板书设计 17长城 长 一万三千多里 高大坚固 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地球,只能看到两个奇观。一个是埃及金字塔,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

2、城。(出示长城的图片)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多少了解?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二初读感知1听了同学和老师的介绍,在你脑海里,长城到底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打开书本,走进课文。2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长城带给你怎样的感觉?3交流:长、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词语,要求读正确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修筑 高大坚固 垛子 瞭望口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气魄雄伟 奇迹2把词语带入课文,大声、流利地读课文。四、学习长城的“长”1长城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长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句子吗?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洗头

3、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3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城的长?A它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了长龙。什么叫蜿蜒盘旋?出示挂图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蜿蜒盘旋,这是怎样壮观的景象!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长城的长。自由读指名读齐读B有一万三千多里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相当于长江这么长!出示视频如果你此时就站在长城上,看着这蜿蜒盘旋的长城,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谁能连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好,读出长城的长自由读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五、学习长城“高大坚固”1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能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自然段么?(高大坚固)2找一找,哪些词句说明长城“高大坚固”巨大的条石和城砖、五六匹马可以并

4、行。城墙的顶上竟然可以并行五六匹马!这长城真是高大,真是坚固你能通过朗读把这高大坚固的城墙带给我们吗?自由读齐读。4长城在古代,是起了军事方面的作用。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证据吗?“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根据插图讲解这些名词,认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这些设计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讨论。我们古代人民不仅勤劳,而且聪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精妙的设计读出来么?自由读指名读。六、小结。古代劳动人民是这么勤劳聪明,修筑了一万三千里的万里长城。它不仅长,还

5、高大坚固。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七、作业: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长城的,读读课文,找找有关依据。教学反思课题13 白鹅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高达兼顾、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准备1PPT课件2长城的有关资料及挂图。板书设计17长城 长 一万三千多里 高大坚固 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

6、以并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教学过程一、听写复习导入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修筑 高大坚固 垛子 瞭望口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气魄雄伟 奇迹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今天我们继续来走进长城,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2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读完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为什么会很自然地想起?你是怎么理解的?因为作者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的,所以他很自然地想起了创造这个奇迹的劳动人民。B“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7、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1)图片出示一块条石。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么?(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无数的肩膀 无数的手 一步一步从“无数”和“一步一步”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3)朗读升华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面对这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你有怎样的感慨?带着这些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三、总结全文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迹?结合学过的内容请你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谈。2带着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我们

8、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四、作业:写一篇长城介绍词,并交流评价。教学反思课题18 颐和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学习“长廊”这一景点,感受长廊的“长”和“美”。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并积累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语言。教学难点能够抓住一些关键字来体会景色之美。教学准备1Ppt课件2关于颐和园的图片以及文史资料板书设计18颐和园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长,美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引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9、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教导“颐”的笔顺。)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二、初读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整体感知1、是个美丽的大花园。抓住开头和结尾。2、抓住颜色绿漆、红漆、五彩、黄色、琉璃、金壁辉煌、葱郁、黄的绿的、朱红、碧玉、葱绿解释琉璃和金壁辉煌3、出示词语。师:读完课文,谁来说一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师:是啊,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

10、诉大家,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颐和园很美呢?师:是啊,这些颜色是那么美丽。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关于颜色的词语吗?师:琉璃是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常用于制作成瓦片,鲜艳发光。我们来看一看。是啊,朱红的,葱绿的,金黄的,五彩的,那么多的颜色拼凑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大花园,它就是颐和园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课的词语,读通顺它们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四、精读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的游览顺序,用横线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2、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3、教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4、体会这些过渡句的妙用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去

11、了哪些地方,用横线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5、师:作者去了哪些地方?教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这些景点作者是怎样把它们串起来的呢?师: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巧妙地连接了作者游览的景点。这些句子叫什么?(过渡句。)使用它们的好处在哪里?五、学习长廊重点抓“长”1、自由读长廊这一自然段,说一说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美)2、从哪里看出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长的句子?(复习长城里面形容长的句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3、(美:五彩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看长廊的图片也说明长,并且夸赞劳动人民的智慧。(这种没谢,那种又开了)

12、也说明长,边走边看着那么美丽的花(微风从左边吹来)长廊是围着昆明湖的,也能说明长。4、再说长廊的长和美师:作者用这些过渡句,巧妙地联系起了各个景点,也让我们随着他畅游了颐和园。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去长廊欣赏游览一番吧!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美)师:从哪里看出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长的句子?(复习长城里面形容长的句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师:这么长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长吗?自由读点名读看照片自由读男生读从哪里看出长廊美?(美:五彩的画,没有哪

13、两幅是相同的。)看长廊的图片几千幅画,竟然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你想对这些作画的画匠说些什么? 自由读点名读女生读(这种没谢,那种又开了)也说明长,边走边看着那么美丽的花师:这种没谢,那种又开了,我们的眼睛看到了这朵,又错过了那朵。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么?(目不暇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感受到目不暇接的感觉吗?自由读指明读齐读(微风从左边吹来)长廊是围着昆明湖的,也能说明长。师:(出示图片)想象一下,你走在这美丽的长廊上,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旁边是水平如镜的昆明湖,眼前是红漆的栏杆,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吧!师:试试看,能不能能把这长廊的美景背下来,

14、让这景色牢牢地印在你的脑海中?六、作业:书写生字词。打开课堂作业本,认认真真抄写本课生字。注意“廊”里面是“郎”,不是“朗”教学反思课题18 颐和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万寿山、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语言美,积累优美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学会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习作方法。教学准备1Ppt课件2关于颐和园的图片以及文史资料板书设计 18颐和园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长,美 金壁辉煌 静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颐和园的神奇建筑和美丽景色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游览了又长又美的长廊,今天,我们

15、接着去游玩。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回忆一下昨天的游览路线。现在开始。(投影游踪示意图)二、研读35小节1、我们已经去过了长廊,在第2小节里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句子。现在啊,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4人小组为单位,在35小节中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景点,划出你们认为美的句子,等下请同学介绍给大家。2、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吧。哪个小组自告奋勇先来?(挑一个昆明湖的)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个景点?昆明湖?好,那就请你念一下这段话。大家说,他念得好不好啊?是啊,昆明湖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平时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指名读,纠正指

16、导:()(读得好)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吗?(如果学生不会说)谁能说说你认为他读得好在哪?()(读得不好)对于他的读,你想发表什么意见?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句话读好呢?(指导朗读,出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说出静得镜子要读得轻,绿得碧玉要读出美,慢慢地滑过要读得慢,不留要强调。再请一位同学念。出示卡片“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的象一块碧玉”这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我们看看图片,昆明湖的水是不是真的这样静这样绿呢?(投影图片)看过图片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注意强调静和绿。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先请同学念,再问: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能不能改成“划

17、”?(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大家都在西湖划过船,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请答的好的同学念。(C):范读:同学们念得一次比一次好,傅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老师真想带着陶醉的感觉读

18、一读。(范读) ( D ):再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那就请全班读一读这段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美也走进你们的心里。这一小节中还有很美的句子,有谁发现了?“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葱郁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有几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有这么多颜色的词语。现在请女同学朗读一下这句话。读得真不错!男同学也来念一念,比比看谁念得好。过渡:同学们都念得很好!听到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傅老师仿佛已经身临其境了。3、游玩了昆明湖。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介绍其他景点的?(挑万寿山小组)(8分钟)你们小组喜欢万寿山的美丽景色,那么,请你们四人小组念一念你们觉得最美的句子。

19、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美吗?刚才昆明湖给我们的感觉是静还有绿。那么佛香阁和排云殿给人什么感觉?(出示图片)(雄伟壮丽)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一排排 耸立 金壁辉煌)老师一个问题:耸立是什么意思。是的,耸立就是高高地直立。显示出了佛香阁的雄伟。下面听老师念一遍,你们来做小老师,给我的朗读做评价。同学们的意见很好,可是你们不能纸上谈兵。有谁来做示范,把这句话念得又对又好?(注意听他有没有把重点词念出来)(请23位同学)读得真不错,现在就请你们大组一起朗读一遍,要读出雄伟的气势。再请一个大组念一遍。表扬。4、我们已经游览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还剩下十七孔桥没有去了。哪个小组找到了描写十七孔桥的美

20、丽句子?恩,读得很好。听他念了以后,同学们想想,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啊?对,它有许多桥洞,你观察得真仔细。杭州有很多桥,有没有同学见过有17个桥洞的桥啊?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张十七孔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数一数,究竟是不是有十七个桥洞。十七孔桥原来真的有整整十七个孔。那么十七孔桥还有些什么特色呢?请你找出句子念一念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多的狮子,竟然没有两只是相同的,真是有趣!我们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把这段话念一念。点评,突出“那么多”“没有哪两只”读得真好,表扬。再请三、四大组。同学们想象一下,既然小狮子的姿态都不同,那这些小狮子会是什么姿态的呢?给同学们5分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点评。三、总结今天,

21、我们认真地读了课文,体会了颐和园绚丽多姿的美景。下面,全班一起朗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它与第一小节是什么关系?你们真能干!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首尾呼应。同学们以后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四、作业:1、听写重点生字词。2、小练笔:记一次游览活动。教学反思课题19 秦兵马俑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难懂的词、句。 教学难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1Ppt课件2关于兵马俑的资料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总面积20000平方米类型众多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

22、俑”“陶马”个性鲜明 有的有的有的教学过程一预读准备1出示兵马俑的图片。师:这是什么?你认识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准备的材料。师:秦兵马俑以它的规模宏大、壮观震惊全世界。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兵马俑带给我们的震撼。2通读全文3理解难读难懂的词语。学生查字典自查。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搏绝无仅有乘,是多音字,要读第四声。4还有不明白的词语么?学生交流。5让我们再来通读课文,注意读通顺流利。二自读探究1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1)兵马俑规模宏大。(2)具体写了不同兵马俑的形态。2学习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你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兵马俑的宏

23、大规模?20000平方米,八千个兵马俑(2)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3)这么宏伟壮观的兵马俑!你能通过朗读把它展现给大家吗?学生自由读齐读3,学习过渡句文中有一句过渡句,你找到了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那么你知道,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什么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交流研讨1学习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小组合作学习,挑选“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中任意一个进行研读。交流:你们小组研究的是哪个?从哪里表现出个性鲜明?交流、朗读。四回读整合1全班一起研读第八自然段。这些艺术珍品栩栩如生。有的颔首低眉,有的目光炯炯观看插图,你能说说画上

24、的兵马俑什么模样,它仿佛在想什么说什么?学生可以按照书上写的说,也可以自由发挥。2回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怪不得引读“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三、作业。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达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流利。2、商量怎样保护文物古迹,提出保护的建议。3引发学生对于保护文物的责任心。教学重点能够想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保护文物古迹。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于保护文物的责任心。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保护文物古迹的资料板书设计世界遗产包括哪些? 国内 长城 秦兵马俑 国外 珠穆朗玛峰 教学过程一出示报道,激情引入1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

25、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老师带来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2,听了这段新闻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发言交流。3师出示美丽的长城图片和遭到破坏的图片。对比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二围绕保护长城,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1我们看到了,令我们自豪的雄伟壮观的长城,却遭到了

26、如此的破坏。看到这样的情景,怎么不让我们忧心。你能提出一些建议来保护我们的长城么?(1)自己动脑筋想。(2)小组讨论(3)小组派代表交流。三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1师:除了长城,我国还有很多文物古迹遍布在大江南北,你们找到了哪些资料?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1)关于兵马俑的保护切实可行(2)杭州附近一些景点都保护得非常好,值得参考。四、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2、读背第八自然段。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四(习作)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2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教学重点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

27、自己的实用的语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写导游词,能够自由恰当运用语言。教学准备确定写某个文物古迹。板书设计导游词确定写哪里确定写哪个景点写出景点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学习习作要求。1教师说明要求:今天我们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游览世界遗产景点的导游词。2出示我们这个单元学过的景点的图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3启发:这些景点哪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情不自禁地想介绍给别人?或者你喜欢其他的世界遗产古迹?4除了课本上列举的,你还去国哪些世界遗产古迹?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么?5确定一处要写的世界遗产。6在你选择的这处世界遗产中,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二写什么?怎么写?1确定了你要

28、写的景点之后,我们来想一想,写什么可以写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注意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2确定了写什么之后,我们再来想一想,怎么写?导游词一定要生动有趣,让听的人产生想到这个地方游玩的愿望。所以在写的时候可以联系口语交际的内容,把保护环境也放进作文中,使文章更加饱满。三学生自由习作1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修改。2批改,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四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2学习背诵关于一些风景名胜的诗词。3能熟练运用宽带网找寻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教学重点积累诗词,丰富词汇。教学难点巩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出示两个句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2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3出示小林跟小东的话。小林:“我发现这些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