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源期刊网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作者:黄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7期摘 要: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将其分为三大部分:经常账户(CA)、资本与金融账户(K)、错误和遗漏账户。自1999年以来,我国持续十五年国际收支双顺差(2012年除外),直至2015年资本与金融账户才重返逆差。阐述1999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演变,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均衡的对策。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

2、:1673-291X(2019)27-0001-02一、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变动及构成分析(一)经常账户的变动及构成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在19992008年间经常项目呈现顺差不断拉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4 206亿美元)。2008年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在2 000亿美元左右上下波动。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次收入基本保持逆差,二次收入(经常转移)近年来逐渐减少,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主要由贸易和服务构成。而在19992017年贸易与服务项目中,服务项目的余额减少,逆差逐步扩大,货物项目的余额则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余额,这说明我国长期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主

3、要是由对外贸易出口支撑的。服务项目反而造成了对经常项目顺差的侵蚀。(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变动及构成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基本呈现顺差。19992014年间只有2012年出现逆差并很快返回顺差态势,2013年顺差达到最大值(3 461億美元)。2015年、2016年由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虽然2017年又重返顺差,但顺差的金额已有所降低,我国开始逐渐摆脱资本输入的被动态势。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金融账户占比较大,是影响资本与金融账户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在金融账户中,顺差的最大贡献者是直接投资,19992011年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尽管200

4、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降低,但危机过后又大幅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值顺差(2 317亿美元)。2012年以及2014年以来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主要是其他投资项目的变动导致的。这里的其他投资项目指的是“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造成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分析(一)外部成因分析1.人民币汇率的影响。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叶亚飞(2017)在其文章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基于BEER模型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实证证明发现,“8

5、.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5%6%。由于我国的汇率制度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所以市场无法真实体现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的人民币促进了出口,带来了经常项目的顺差。2.国际利率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的利率大幅降低,而中国因本身经济模式的独特性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大量资本出逃到中国,造成了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而2015年后,美联储不断加息,导致部分资金从我国流出。(二)内部成因分析1.贸易与进出口的顺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我国鼓励加工贸易业的发展,拉开了“中国制造”的大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制造更加走向国际,成为我国参与全

6、球分工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加工贸易业很好地利用了早期中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找到了一个迅速有效的道路。但是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的底端,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渐提高,中国加工贸易业的优势也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而消失。2.对于外资的引进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始了引进外资的道路。为了吸引外资,我国为外资提供了“超国民待遇”,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待遇。3.储蓄投资失衡。中国的传统让我国居民生活一直保持着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状态。首

7、先,高储蓄带来的问题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问题。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占主体,而债券和股票市场则处于次要地位,因而大部分的储蓄归于银行。银行对于资金的用度一方面要求回报,但更大一方面要求资金的安全性,因而银行信贷主要流向个人住房贷款、大型企业贷款等,对于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则过于严苛,导致了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低效,市场从而要求更多的外资引进,导致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其次,高投资率带来的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低消费则导致了产能无法在国内被消化,需求与供给产生矛盾,产能过剩,只能不断向国际出口,导致了经常项目的顺差。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分析(一)积极影响1.改善经济和就业状况。根据国民收入等式Y

8、=C+I+G+NX,一国的GDP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的,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得NX扩大,拉动了我国的GDP。另外,对外资FDI的引进促进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了就业状况。2.增加外汇储备,增强偿付应对能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数据显示,19992014年我国我外汇储备余额一直在增加,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公式CA+K=0,储备账户变动额=-CA+K(除去储蓄账户的资本与金融账户)。1999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CA+K(除去储蓄账户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在不断增加。双顺差导致了储备资产的增加,使得我国的外汇偿付能力

9、和汇率调控能力提高,政府能够更好地维持本国货币的币值并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3.有利于出口的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改善。前文分析到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是由贸易的顺差导致的,而贸易的顺差主要是由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出口导致的。随着中国制造大量的出口,我国商品的质量也在不断受到各国标准的限制与检验,国际市场给我国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这样一个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的制造产业将不断改良更新以适应国际的变化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发展。(二)消极影响1.资本对外依赖程度高,经济存在运行风险。对外商投资的引进与鼓励导致外商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导致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扩大,但是外商

10、投资的引进不断增大很可能会产生对外资的依赖性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外资相比较国内资本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控性,而资本的逐利性也必将导致我国产业利润的外流。我国想要获得独立的发展,想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坚固的经济体系,应该将本国资本作为行业的基石,促进和利用好国内资本。2.外汇储备成本高。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32 35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要应对汇率的变动,维持国际收支的稳定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的将是资源的浪费,放弃了资金其投入生产创造价值的机会成本。3.加剧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美国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战”成为年度热词

11、。由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生产产品成本低,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对国外的产业产生了冲击,破坏了其他国家的市场秩序,自然会遭到他国的抵制,产生贸易摩擦。四、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的对策建议(一)推动加工贸易业转型长期以来,我国都以加工贸易业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虽然这在早期使得我国“走出去”战略获得成功,但是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兴起,教育水平及劳动力资本的提高,我国应该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逐步推进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发明”。(二)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应逐步消除限制,扩大汇率的浮动幅

12、度。汇率的自由浮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外部变化对本国货币的冲击,抵御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除此之外,汇率的自由浮动还有利于短期资本的流动,以市场的方式对资本进行高效的调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最后,在自由浮动的汇率下,我国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由此可以避免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也有利于分散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动风险。(三)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制度针对我国逐步增长的庞大外汇储备,我们需要更加合理有效的外汇管理制度。首先,我们应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利用外汇储备支持国战略性企业的发展。变货币外汇为实物、资本外汇,藏汇于民,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五、结语维持国际收支的均衡是国际金融学科研究的主要

13、问题之一,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加工贸易业的发展、对于FDI的引进、储蓄投资的失衡、人民币汇率和国际利率的变动等,都是造成失衡的原因。双顺差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双顺差有利于改善经济和就业状况,增加外汇储备,增强偿付应对能力,可以促进出口的发展和我国制造业的改善;另一方面,双顺差也导致了资本对外的高依赖程度,加剧经济存在运行风险,导致高成本的外汇储备,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对此,我们应该不断推动加工贸易业转型,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均衡。参考文献:1; 叶亚飞.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基于BEER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86-93.2; 康学真.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