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改变_第1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_第2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_第3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_第4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遗传物质的改变称作遗传物质的改变称作突变突变(mutation)(mutation)。 突变可分为两大类:突变可分为两大类: 1)1)细胞学上可以看到的染色体改变,包括细胞学上可以看到的染色体改变,包括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 2)2)细胞学上看不到的基因突变或点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的基因突变或点突变 (genic or point mutation)(genic or point mutation),在表型上有,在表型上有 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 在传统上,突变这一术语留给基因突变,在传统上,突变这一术语留给基因突变, 而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称为而较

2、明显的染色体改变称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chromosomal variations or (chromosomal variations or aberrations)aberrations)。 (一)概述(一)概述 1. 1. 定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产生是定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产生是 由于染色体断裂,断裂重接时发生差由于染色体断裂,断裂重接时发生差 错造成的。这种情况常称为染色体畸错造成的。这种情况常称为染色体畸 变变 2 2、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断裂端可以沿下面三、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断裂端可以沿下面三 条途径的一条发展:条途径的一条发展: (1)(1)保持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保持

3、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 染色体片断最终消失;染色体片断最终消失; (2)(2)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 重建,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重建,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 (3)(3)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 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 非重建性愈合。非重建性愈合。 3. 3. 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 依据断裂的数目和位置,断裂端是依据断裂的数目和位置,断裂端是 否连接,以及连接的方式,可以分为:否连接,以及连接的方式,可以分为: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失、重复、

4、倒位、易位这四种主要这四种主要 情况。情况。 缺失缺失( (DeletionDeletion) )是由于染色体失去是由于染色体失去 了某个带有基因的片段。它有两种了某个带有基因的片段。它有两种 形式:形式:顶端缺失和中间缺失顶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1. 缺失的类型 顶端缺失 中间缺失 3. 3.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成活困难成活困难 性状丢失性状丢失 性状异常性状异常 拟显性拟显性 1. 1. 定义:定义: 重复重复(duplication)(duplication)是指细胞是指细胞 的染色体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的相的染色体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的相 同片段。通常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发

5、同片段。通常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发 生非对等交换而产生的。生非对等交换而产生的。 图图6-4-1 同源染色体通过非对等交换形成顶端重复和缺同源染色体通过非对等交换形成顶端重复和缺 失染色体示意图失染色体示意图 图图6-4-2 同源染色体通过非对等交换形成中间重复和缺失染同源染色体通过非对等交换形成中间重复和缺失染 色体示意图色体示意图 在遗传上,重复可以引起相应的表型效应,在遗传上,重复可以引起相应的表型效应, 但重复节段太大也往往降低个体的生活力,但重复节段太大也往往降低个体的生活力, 甚至造成死亡。过小的重复往往很难检出,甚至造成死亡。过小的重复往往很难检出, 但由于它能提供额外的遗传物质,

6、有可能但由于它能提供额外的遗传物质,有可能 执行新的功能,因此在物种进化上是有意执行新的功能,因此在物种进化上是有意 义的。义的。 1.1.定义:倒位是染色体片段倒转定义:倒位是染色体片段倒转180180 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倒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倒 位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细线期。位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细线期。 倒位倒位 杂合杂合 体形体形 成败成败 育配育配 子的子的 过程过程 示意示意 图图 1 1杂合倒位个体产生的配子出现部分不孕杂合倒位个体产生的配子出现部分不孕 性,因此可以用花粉的部分不孕性检查杂性,因此可以用花粉的部分不孕性检查杂 合倒位。用正常植株与发生倒位的植株进合倒位

7、。用正常植株与发生倒位的植株进 行杂交时,正常花粉与不孕花粉的分离恰行杂交时,正常花粉与不孕花粉的分离恰 似一对基因的分离。似一对基因的分离。 2 2在杂合倒位情况下,倒位节段内的基因在杂合倒位情况下,倒位节段内的基因 表现很强的连锁,因为倒位环内和环外附表现很强的连锁,因为倒位环内和环外附 近连锁基因的交换受到抑制。因此一旦倒近连锁基因的交换受到抑制。因此一旦倒 位发生,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将明显降低。位发生,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将明显降低。 3 3由于倒位存在降低了交换频率,同由于倒位存在降低了交换频率,同 时倒位节段内发生交换后产生的基因时倒位节段内发生交换后产生的基因 组合常常丢失,不能传递下

8、去,这样组合常常丢失,不能传递下去,这样 有利于保存原来亲本的遗传组成,使有利于保存原来亲本的遗传组成,使 个体之间的遗传交换不致像通常那样个体之间的遗传交换不致像通常那样 频繁,从而形成了物种进化中的隔离频繁,从而形成了物种进化中的隔离 因素。因素。 1. 1. 定义:一条染色体的一端搭到定义:一条染色体的一端搭到 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去,叫做易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去,叫做易 位,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位,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 换染色体片段,叫做相互易位。换染色体片段,叫做相互易位。 (1 1)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原来的)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原来的 基因连锁

9、群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原来位于同一条基因连锁群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原来位于同一条 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有一部分转移到非同源染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有一部分转移到非同源染 色体上,于是就表现为独立遗传;原来独立遗传色体上,于是就表现为独立遗传;原来独立遗传 的基因易位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变为连锁遗传。的基因易位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变为连锁遗传。 (2 2)如果相互易位的两对染色体呈)如果相互易位的两对染色体呈“8 8”字形,两字形,两 个邻近的染色体交互地分向两极,这样每一个细个邻近的染色体交互地分向两极,这样每一个细 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然而交互分离时,易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然而交互分离时,易

10、位染色体和非易位染色体进入不同配子中,所以位染色体和非易位染色体进入不同配子中,所以 这种分离的结果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这种分离的结果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 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出现假连锁现象。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出现假连锁现象。 (3 3)一个易位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一部分细胞)一个易位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一部分细胞 中的染色体有缺失和重复,因而相互易位的另一中的染色体有缺失和重复,因而相互易位的另一 个遗传学效应是配子的部分不育。在有些植物中,个遗传学效应是配子的部分不育。在有些植物中, 半不育性是易位杂合体的显著特点。易位杂合体半不育性是易位杂合体的显著特点。易位杂合体

11、 自交,将得到自交,将得到1/41/4正常个体、正常个体、1/21/2杂合易位个体合杂合易位个体合 1/41/4纯合易位个体。纯合易位个体。 (4 4)在邻近易位接合点的一些基因之间的重组值)在邻近易位接合点的一些基因之间的重组值 有所降低。有所降低。 (5 5)易位有时还能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这是)易位有时还能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这是 由于两个易位染色体之间一个只得到两条正常染由于两个易位染色体之间一个只得到两条正常染 色体的很小一段,另一个却得到两条正常染色体色体的很小一段,另一个却得到两条正常染色体 的大部分;在形成配子时,前者丢失未能纳入到的大部分;在形成配子时,前者丢失未能纳入到

12、 配子细胞核中,而后者使一个配子具有了一个很配子细胞核中,而后者使一个配子具有了一个很 大的易位染色体,在这一个体的自交子代中,将大的易位染色体,在这一个体的自交子代中,将 出现少一对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出现少一对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 1. 基因定位 2. 改良作物品种 3. 创造不育系双杂合保持系 辐射诱变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化学诱变 其他因素诱变其他因素诱变 (一)概念(一)概念 1 1、染色体组(、染色体组(GenomeGenome) 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 的全部染色体,记为的全部染色体,记为X X。各染色体形态、。各染色体形态、 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一个完整

13、体系。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2 2、单倍体、单倍体 (X)(X):只含有一个染色:只含有一个染色 体组的生物体。体组的生物体。 3 3、单元体、单元体 (n n):):特指有性繁殖生特指有性繁殖生 物的配子体世代。物的配子体世代。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1.1.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euploid)euploid):是指体细胞内有完整的是指体细胞内有完整的 染色体组变异,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染色体组变异,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 数为单位成倍数性的增加或减少,形成的变异个数为单位成倍数性的增加或减少,形成的变异个 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基数的整数

14、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基数的整数倍。 2.2.非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aneuploidaneuploid):):正常体细胞染色正常体细胞染色 体数(体数(2n2n)基础上,发生个别染色体的增减现象。)基础上,发生个别染色体的增减现象。 单倍体单倍体(monoploid)(monoploid):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可分为一元单倍体和多元单倍体两类。一元单倍体单倍体可分为一元单倍体和多元单倍体两类。一元单倍体 是指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元单倍体是指有两个是指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元单倍体是指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或两个以上

15、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二倍体(diploid)(diploid) 多倍体多倍体(polyploid)(polyploid):凡是细胞内含有:凡是细胞内含有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染色个以上染色 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PollyploidPollyploid) 三倍体三倍体 四倍体四倍体 六倍体六倍体 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多倍体可分为: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多倍体可分为: 同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Autopolyploid) :所有染色:所有染色 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 体。体。 异源多倍体异源

16、多倍体(Allopolyploids)(Allopolyploids):是指细胞:是指细胞 中包含两种甚至三种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中包含两种甚至三种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 的植物体,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的植物体,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 同物种。同物种。 染色体数目的变 异 染色体组 (X)及其 染色体 合子染色体数(2n)及其组成 染色体组数 染色体 组类别 染色体 整 倍 体 二倍体 A=a1a2a3 B=b1b2b3 E=e1e2e3 2X 2X 2X AA BB EE a1a1a2a2a3a3 b1b1b2b2b3b3 e1e1e2e2e3e3 同 源 三倍 体 四倍 体 A=a1a

17、2a3 同上 3X 4X AAA AAAA a1a1a1a2a2a2a3a3a3 a1a1a1a1a2a2a2a2a3a3a3a3 异 源 四倍 体 A=a1a2a3 B=b1b2b3 4XAABB (a1a1a2a2a3a3) (b1b1b2b2b3b3) 六倍 体 A=a1a2a3 B=b1b2b3 E=e1e2e3 6X AABBE E a1a1a2a2a3a3 b1b1b2b2b3b3 e1e1e2e2e3e3 三倍 体 同上3XABE (a1a2a3)(b1b2b3) (e1e2e3) 四倍体四倍体 二倍体二倍体 正常减数分裂正常减数分裂 异常减数分裂异常减数分裂 加倍加倍 同源多倍

18、体的特点: 巨大性 生理生化代谢改变 减数分裂不正常(次级联会) 染色体随机分离比出现变化 加倍加倍 减数分裂异常减数分裂异常 多花报春 (多花报春 (P. floribundaP. floribunda) ) 轮花报春 (轮花报春 (P. verticillataP. verticillata) 2n=18 2n=182n=18 2n=18 AA(AA(可育可育) BB() BB(不育不育) ) F F1 1 2n=18 2n=18 AB(AB(不育不育) ) 加倍加倍 AABB(AABB(可育可育) ) 2n=362n=36 多倍体的诱发多倍体的诱发 自然诱发自然诱发 人工诱发人工诱发 秋

19、水仙素秋水仙素 人工多倍体的应用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 克服远缘杂交不结实克服远缘杂交不结实 培育新品系培育新品系 单体单体: :体细胞丢失了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体细胞丢失了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2n-1 )(2n-1 ) 缺体缺体: :丢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丢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 (2n-2)(2n-2) 双单体双单体: :两对染色体各丢失一条两对染色体各丢失一条 (2n-1-1)(2n-1-1) 三体三体: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较正常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较正常染色体(2n2n)增加一)增加一 条的个体称三体条的个体称三体 (2n+1)(2n+1)

20、 四体四体: :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多了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多了2 2条同源染色体的个条同源染色体的个 体体 (2n+2)(2n+2) 双三体双三体: : (2n+1+1) (2n+1+1) 非 整 倍 体 单体 A=a1a2 a3 2n-1 AAB(B- 1b3) (a1a1a2a2a3a3) (b1b1b2b2b3) 缺体 B=b1b2 b3 2n-2 AA(B- 1b3) (B-1b3) (a1a1a2a2a3a3) b1b1b2b2 双单体同上2n-1-1 AAB(B- 1b2-1b3) (a1a1a2a2a3a3) (b1b1b2b3) 三体 A=a1a2 a3 2n+1A(A+1a3)

21、 a1a1a2a2a3a3a3 四体同上2n+2A(A+2a3) a1a1a2a2a3a3a3a3 双三体同上2n+1+1 A ( A+1a2+1a3) a1a1a2a2a2a3a3a3 在二倍体植物中,配子体阶段只在二倍体植物中,配子体阶段只 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有些情况下,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有些情况下, 雌配子或雄配子可以长成完整的植雌配子或雄配子可以长成完整的植 物体,这样的植物体称为单倍体。物体,这样的植物体称为单倍体。 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植物的特点: 1 1、矮小性、矮小性 2 2、不育性、不育性 3 3、全显性、全显性 单倍体植株同二倍体相比它的所有器官都发单倍体植株同二倍

22、体相比它的所有器官都发 育得很弱小,从而使整个植株矮小。由于育得很弱小,从而使整个植株矮小。由于 只有一套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联会只有一套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联会 现象,减数分裂不正常,几乎完全不结实;现象,减数分裂不正常,几乎完全不结实; 但由于只有一套基因,即只有两个等位基但由于只有一套基因,即只有两个等位基 因中的一个,因而所有隐性性状都可以得因中的一个,因而所有隐性性状都可以得 到直接的表现,而不被显性基因所掩盖。到直接的表现,而不被显性基因所掩盖。 另一方面,把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是很另一方面,把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是很 容易的,一旦加倍成功就变成一个可容易的,一旦加倍成功就变成

23、一个可 以真实遗传的纯合二倍体。我们知道以真实遗传的纯合二倍体。我们知道 用常规方法育成一个纯合二倍体往往用常规方法育成一个纯合二倍体往往 要经若干年的连续自交才能成功,而要经若干年的连续自交才能成功,而 单倍体育种则是提供纯合二倍体的捷单倍体育种则是提供纯合二倍体的捷 径径 单倍体的应用单倍体的应用 培育基因型纯和的品系,缩短育种年培育基因型纯和的品系,缩短育种年 限限 研究基因的作用;研究基因的作用; 研究不同染色体组间的作用。研究不同染色体组间的作用。 一、突变的一般概念一、突变的一般概念 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 突变。突变。 广义的突变可以

24、包括能改变表现型的任广义的突变可以包括能改变表现型的任 何遗传物质的改变,其中主要是染色何遗传物质的改变,其中主要是染色 体和基因的突变。体和基因的突变。 狭义的突变一般是专指基因突变而言。狭义的突变一般是专指基因突变而言。 二、突变的意义二、突变的意义 只有基因突变才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只有基因突变才产生了新的等位基 因,成为自然选择的对象,成为生物因,成为自然选择的对象,成为生物 进化的重要源泉,为生物进化以及新进化的重要源泉,为生物进化以及新 品种的创造提供了丰富资源。它也为品种的创造提供了丰富资源。它也为 遗传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比较基因状遗传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比较基因状 态的工作,只有通过

25、这种比较,才能态的工作,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才能 了解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内幕。了解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内幕。 1、自发突变、自发突变: 在没有特设的诱变条件下,由外界环境条 件的自然作用或者由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生 化变化而发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 2、诱发突变诱发突变: 在专门的诱变因素(电离辐射、化学药品、 高温等)影响下发生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在计算突变发生频率时,必须考虑群体而在计算突变发生频率时,必须考虑群体而 不是单一个体。一般说来,基因突变的发不是单一个体。一般说来,基因突变的发 生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其内在和外界条件生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其内在和外界条件 的制约。每个物种的突变频率是不同的。

26、的制约。每个物种的突变频率是不同的。 在生物个体的发育周期中,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的发育周期中,突变可以发生 在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细胞内。凡是在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细胞内。凡是 在性原始细胞和成熟的性细胞内发生的突在性原始细胞和成熟的性细胞内发生的突 变称为性细胞突变,而在体细胞内发生的变称为性细胞突变,而在体细胞内发生的 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所以采用这样的分 类法,是因为性细胞突变与体细胞突变在类法,是因为性细胞突变与体细胞突变在 选择育种上和生物进化上具有不同的意义。选择育种上和生物进化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显性突变发生在性细胞中,它可以如显性突

27、变发生在性细胞中,它可以 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如是隐性突变或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如是隐性突变或 下位突变,则他们的影响被掩盖。要下位突变,则他们的影响被掩盖。要 到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时才能表现到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时才能表现 出来。出来。 如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只有显性突如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只有显性突 变或处于纯合状态的隐性突变才能表变或处于纯合状态的隐性突变才能表 现出来。这种表现往往使个体表现镶现出来。这种表现往往使个体表现镶 嵌现象。镶嵌的程度根据突变发生时嵌现象。镶嵌的程度根据突变发生时 有机体的发育时期而不同,突变发生有机体的发育时期而不同,突变发生 愈早,则变异部分愈大;反之,则变

28、愈早,则变异部分愈大;反之,则变 异部分愈小异部分愈小 在只通过有性途径进行繁殖,而且性在只通过有性途径进行繁殖,而且性 原始细胞早期已经分化的生物中,体原始细胞早期已经分化的生物中,体 细胞突变在进化上没有作用,对于选细胞突变在进化上没有作用,对于选 种也没有价值。但对于能进行无性繁种也没有价值。但对于能进行无性繁 殖的生物来说。体细胞突变有重要的殖的生物来说。体细胞突变有重要的 意义。因为这些类型能由体细胞组织意义。因为这些类型能由体细胞组织 发育成完整的新个体。发育成完整的新个体。 1、突变的重复性:突变的重复性: 2、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可逆性: 3、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多方向性:

29、4、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5、突变的平行性:突变的平行性: 6、大突变和微突变。大突变和微突变。 测定突变是以下述的特点为前提的:测定突变是以下述的特点为前提的: 突变体通常不具备过渡形态突变体通常不具备过渡形态, ,而且所有而且所有 突变体都能在后代中繁殖,并依靠一突变体都能在后代中繁殖,并依靠一 定的分离比例表现出来。定的分离比例表现出来。 假定二倍体同源染色体的成对基因位假定二倍体同源染色体的成对基因位 点上只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点上只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1.有一玉米植株,它的一条第有一玉米植株,它的一条第9染色体有缺染色体有缺 失,另一条第失,另一条第9染

30、色体正常,这植株对第染色体正常,这植株对第9 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生色素的显性基因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生色素的显性基因C, 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c, 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 以这样一种杂合体玉米植株作为父本,以以这样一种杂合体玉米植株作为父本,以 cc植株作为母本,在杂交后代中,有植株作为母本,在杂交后代中,有10% 的有色籽粒出现。你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的有色籽粒出现。你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2.缺失和重复的纯合体常表现致死或

31、生活力缺失和重复的纯合体常表现致死或生活力 降低,而倒位和易位的纯合体则表现正常,降低,而倒位和易位的纯合体则表现正常, 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3.有一个倒位杂合子,它的一条染色体上基有一个倒位杂合子,它的一条染色体上基 因的连锁关系如下:因的连锁关系如下: 另一条染色体上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在cdef区域有一个倒位。区域有一个倒位。 a. 这是什么类型的倒位?这是什么类型的倒位? b. 画出这两条染色体的联会图。画出这两条染色体的联会图。 4.某个植株是隐性基因某个植株是隐性基因aa的个体,授以的个体,授以AA 植株上经植株上经X射线照射过的花粉,在射线照射过的花粉,在400个个F1 中有中

32、有3株表现隐性形状,怎样解释这一现象?株表现隐性形状,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4.一个相互易位杂合体的植株与一正常核一个相互易位杂合体的植株与一正常核 型的植株杂交:型的植株杂交: (1)在子代中正常:易位杂合体:易位)在子代中正常:易位杂合体:易位 纯合体的比率如何?纯合体的比率如何? (2)纯合易位的表型没有什么特征,与正)纯合易位的表型没有什么特征,与正 常个体难于区分,采用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常个体难于区分,采用什么样的杂交组合, 根据什么样的结果来区分它们?根据什么样的结果来区分它们? 5.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常是半不育的,但是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常是半不育的,但是 半不育性也可能由于

33、一个杂合体的隐性致死等位半不育性也可能由于一个杂合体的隐性致死等位 基因所造成,你采取什么方法在一个半不育的植基因所造成,你采取什么方法在一个半不育的植 物中区分这两种可能性?物中区分这两种可能性? 6.在玉米中,蜡质基因和淡绿色基因在正常情况在玉米中,蜡质基因和淡绿色基因在正常情况 下是连锁的,然而发现在某一品种中,这两个基下是连锁的,然而发现在某一品种中,这两个基 因是独立分配的:因是独立分配的: (1)你认为可以用那一种染色体畸变来解释这)你认为可以用那一种染色体畸变来解释这 个结果?个结果? (2) 那一种染色体畸变将产生相反的效应,即那一种染色体畸变将产生相反的效应,即 干扰基因之间

34、预期的独立分配干扰基因之间预期的独立分配 2 2、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断裂端可以沿下面三、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断裂端可以沿下面三 条途径的一条发展:条途径的一条发展: (1)(1)保持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保持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 染色体片断最终消失;染色体片断最终消失; (2)(2)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 重建,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重建,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 (3)(3)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 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 非重建性愈合。非重建性愈合。 单倍体植物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