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念刘和珍君(精读)测试题1为加粗字注音寥 落() 愤懑() 洗涤()攒 射() 喋血() 桀骜 ()()2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rA立仆(p&)山阿( 1 )从 容( c$ng)虐杀( n8)B浸渍(z)辗转( zh3n)干 练( g4n)菲 薄( f7i )C.不惮(d4n)追 悼( di4o)绯 红( f5i )庸人( y#ng)D.惩创(chulng)尸骸( h2i)气概 ( k4i)徘 徊( p2i)3下列各组字词的字音、字形、词义全对的一组是A.赁屋(ln,租借)羽冀 ( y)微芒( m2ng)B.和 霭( 3i )黯然(4n,暗淡)屠戮(1),杀)C.不 恤 ( x) ,

2、顾虑) 噩耗 (消息)洋溢 ( y2ng y)D.浸渍(jn,泡)长歌当哭(di ng,当作)殒身(y)n,牺牲)E.攒射(cu2n,集中)毫不相干(gin,关连)桀骜(4o,凶狠)4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原名 ,浙江 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和 家。( 2)本文选自 ,写于年,刘和珍是 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北洋军阀屠杀爱国群众的 惨案中遇害。(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这四句诗出自所作的 。5选出对标点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 “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 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但

3、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暴徒”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A 句引用了原文,但“亲族” “师友”后面的逗号,今应点为 顿号。B 句“但是,现在,”所使用的逗号也可以不用,作者使用它 有强调悲愤心情的作用。C. 句中的引号,既表明是引用某人原话,又表示作者对这种作 法的否定。D. 句中的分号用在并列句的分句之间, 它与句中逗号同一个级别,表示句中停顿。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B.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

4、院和 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学班 的招生启事, 立刻写信去 报名。D. “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 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7. 本课的一、二部分直接表明了写作本文的缘故。结合全文,选出 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 A .安慰自己,告慰生者,揭露敌人,教育群众。B. 祭奠烈士,告慰战友,揭露敌人,唤醒民众。C. 祭烈士,抒悲愤,慰战友,斥当局,驳流言,醒庸人。D. 祭烈士,励猛士,醒庸人。8. 把握思路应联系上下文来理清全文的脉络。 本课写了很多人物和 各种事实。请写出作者对下列各项作出总的评价,每条横线上只填一个词( 1)当局者: 。

5、(2)流言家: 。(3)似人非人的世界:。(4)刘和珍等爱国青年: 。( 5)庸人: 或。9. 对本文的线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B. 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C. 本文是以主要人物刘和珍为线索来串连全文的。D. 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三一八”惨案为主线来贯串全文的。10. 文中反复写到刘和珍的“微笑” “温和”,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 当的一项是 A .表现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杀人者的凶残。B. 说明刘和珍等决非“暴徒”,驳斥段政府的诬蔑。C. 说明刘和珍天真幼稚,对反动派抱有幻想。D. 表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毅,突出其崇高精神。11.

6、“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 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句的主语是“这”,具体指代”三个女子,攒射中”。B. “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是讽刺杀人者的极端凶残。 C“从容的转辗”是对上文三个女子互相救助的场景的概括。 D.整句意在赞扬三个女子沉勇友爱的精神。分析下列各文段,理清局部思路。12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 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以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

7、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1) 对文段中第两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敢于”指出了纪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B. “哀痛者”是说要做到两个“敢于”,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 痛。C. 幸福者”是说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而奋斗是 最大的幸福。D. 从行文思路看,整句是对刘和珍的热情歌颂和赞扬。( 2)简述这段文字的思路 3)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归纳这段文字的主旨 13. 选出对下面一段话中加粗词语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 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 这作为后死者 的菲薄 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

8、前。(1) “它们”在这里指的是 A .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B.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C. 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D. 北洋军政府及其御用文人( 2)“这”在这里指的是 A .这次追悼会B. 作者对刘和珍的一片哀悼之情C.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D. 最大的哀痛( 3)“后死者”在这里指的是 A.死在后面的人B 死在刘和珍烈士后面的革命者C. 鲁迅和我们D. 真正的革命者14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 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 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 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

9、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 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 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 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 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这四话的思路结构图正确的是盘-I C.初一D 1一(2) 模仿第二段、第五段内容的概述,对其他三段进行概

10、述第一段:第二段:颇为怀疑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发出怒吼上述思路是围绕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展开的?第二段写怀疑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 文段中五个自然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A ./B./C./D./(4) 第五自然段在这部分中的作用是什么 (5) 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6) 用鲁迅诗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C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第五自然段中“惨象”和“流言”分别是对上面第 段和第 段内容的概括,而第 段中的一语则是对这两者的评述。(8) 第二自然段中被证明

11、的“事实”包括 ,证据是;,证据是0从语意上看两层间是 关系。(9) 这五段文字的主旨是 (不超过 25字)015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 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 闲人作流言的种子0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是觉得很寥寥,因为这 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0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 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 其中 的,更何况是徒 手0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0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 微笑的和蔼的旧影0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

12、,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0”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01)“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0这句话是什么意味?(2) “煤的形成”比喻什么 ,“大量的木材”比喻,“一小块”比喻 0 “其中”指代的是 (3) “至少, 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爱人的心”,意思是“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意思是 0_( 4)文段中引用陶潜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5)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第一段第二段参考答案1略2. B。山阿5 悼d4o概g4i3. Co羽翼 微茫、和蔼 耗,坏消息 当d4ng骜,不顺从。4. 略5. D06. C。后一个书

13、名号应改为引号。7. D。C.最全,但第一部分最后几句话表明抒发悲愤,揭露敌人, 全是作为奉献于逝者的“祭品” ,因此可用 D 项中“祭烈士”一语概括。 另外,参照最后一部分可知,文章是写给“生者”看的,其中包括“猛 士”和“苟活者”,所以又概括成D .中的“励猛士”、“醒庸人”。8 . (1)凶残, (2)下劣, (3)浓黑, (4)勇敢, ( 5)偷生,苟活。9. B。10. C。11. B。12. (1)D。(2) 先说“真的猛士”,概述他们的表现,并给以高度评价和赞颂, 使之成为这段文字的出发点。然后,重点谈到“庸人”的表现、态度, 论及造成的危害。最后对“似人非人的世界”表示极大的痛

14、恨,期待着“庸人”的觉醒,早日结束黑暗的世界。(3) 主旨是指出庸人的淡漠态度造成的严重后果, 要人们不要做庸 人,而要做真的猛士。13. (1) D。(A .与时代背景不符;B,C.不是指人,不合事理。) ( 2) C。(3) C。这两题要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来判断。14. (1) A。第句写噩耗句写怀疑句写怀疑的原因。( 2)一段:听到噩耗。 三段:见到尸骸。 四段:听到诬蔑 围绕惨案依时间顺序展开。 不能删。因为它能突出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出人意料的凶残下劣, 且为第五步的议论抒情蓄势。(3) B。段写噩耗传来自己的怀疑态度,写事实,抒发 个人的感受。( 4)总结作用,升华了第四部分的内容思想。( 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6) C。( 7)二,三、四,一,下劣凶残。( 8)是杀害,她们的尸骸;是虐杀,身体上有棍棒的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