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项羽本纪2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项羽本纪2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项羽本纪2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项羽本纪2_第4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项羽本纪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苏教版史记选修项羽本纪2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句用法。2、在字里行间对人物进行辩证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3、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1、项羽其人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

2、,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关于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

3、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

4、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2)狱掾()(3)力能扛鼎() (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 (6)项王嗔目而叱之()(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 (10)舜目盖重瞳子()( )(11)自矜功伐() (12

5、)岂不谬哉() 答案:(1)l(2)yun(3)gng(4)zhu(5)di(6)chn(7)y(8)chung(9)wn(10)chngtng(11)jn(12)mi2、 仔细预习1-3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重点字词补充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抵挡,对抗以故,事得已 因为梁以此奇籍: 认为有奇才不肯竟学: 完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举起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统率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隶属将卒二万渡河: 率领楚兵冠诸侯: 位居第一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2)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语后置与籍避仇于吴中 状语后置名闻诸侯 省略

6、句3、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家世显赫,名门之后。第二部分(第2段):才气过人,不肯竟学,年少志高。(此处省略部分:吴中起兵。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第三部分(第3段):巨鹿之战,辉煌功业的顶点。(此处省略部分:鸿门宴。由于项羽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刘邦得以率先入关,导致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之后他掠宫室杀怀王,长时间的楚汉之争使项羽的生平、事业由盛而衰。)第四部分(第4段):被围垓下,悲歌别姬。第五部分(第5段):东城杀敌,最后一战。第六部分(第68段):乌江自刎与尾声。第七部分(第9段):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文本研习】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

7、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所戮。寓意: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陈胜:“王侯将相宁

8、有种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3、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表达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4、 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

9、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小结】巨鹿之战的意义。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巨鹿之战: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巩固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解释下列句中重点的字词。(1)毋妄言,族矣 (2)又不肯竟学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6)楚兵冠诸侯 (7)无不膝行而前 (8

10、)九战,绝其甬道 (9)诸将皆从壁上观(10)辟易数里 (11)骑皆伏曰 (1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5)乃引“天亡我”答案:(1)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2)竟:完成(3)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4)故:缘故;事:事情(5)沉船:使动用法,译为使船沉没;破釜甑:使动用法,打破釜甑(使釜甑破)(6)冠:位居第一 (7)膝:名词用作状语,用膝行走;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8)九:多次:绝:截断,断绝(9) 壁:营垒(10)辟易:退避(11)伏:敬服(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3)西:向西挺进(14)王:使动用法,让我做

11、王(15)乃:竟然二、阅读下列段落,完成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12、”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下列句中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又不竟学竟:完成。 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分析:妄,胡乱)2.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就 B、略知其意 其:其中的C、梁以此奇籍 以:因为 D、虽吴中子弟 虽:虽然。(分析:虽,即使)3.下列句中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下令 、梁以此奇籍 必以长安君为质(分析:A他的,表商量语气 B代词,提

13、宾标志 C于是 D因为,把)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B不竟学:没有学完)5.翻译下列句子:(1)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2)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译文: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3) 阴以

14、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译文: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4) 彼可取而代也。译文:那个人的帝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 仔细预习4-9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补充重点字词注释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即安营扎寨平明,汉军乃觉之 天明时分田父绐曰“左” 欺骗项王自度不得脱 估计骑能属者百余人 跟随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率领何兴之暴也! 迅速,突然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夸耀 极力施展 效法,学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治理然今卒困于此 最终(2)特殊

15、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定语后置骑能属者百余人 定语后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判断句【文本研习】1、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2、虞姬的和歌,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的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参考: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先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大

16、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红楼梦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的首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hi),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英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个虞姬。语出弱女黛玉,所言极是。3、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他特意奋力杀敌,予以证明。(观

17、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阿房宫赋)4、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侧重展现项羽将帅神威形象;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侧重展现项羽“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末路英雄形象。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但都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5、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明

18、确: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态度各不相同: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她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牧持肯定态度,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6、司马迁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明确:作者评论了项羽成功的失败的原因,表现了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

19、之暴;同时也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刚愎自用,不知反省的缺点,表现出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这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司马迁把项羽放入“本纪”来写,也足见对项羽的赞扬和崇敬。7、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参考:性格决定命运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都不具备。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小结项羽人物形象: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

20、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探究】司马迁不可能接触到项羽,很多材料是他的听说,但是有些材料是无法获取的,就需要合理推测和具体想象,试分析本文中哪些材料是属

21、于能知道的?哪些材料是属于推测和想象的?再说说这给我们写人物有怎样的启发?结局是知道的,过程有大量的推测和想象;大事情是可以知道的,对话和细节是推测和想象的,外在的材料可能是知道的,内心的活动是推测和想象的。具体到本文,项羽看到秦始皇和他叔叔项梁的对话,很可能是作者切合主人翁的个性的合理想象;再如“巨鹿之战”后,诸侯见项羽,非常惧怕他“莫敢仰视”是事实,但“无不膝行而前,”却是合理夸张,这样的夸张文章里还有多处,但这些夸张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四面楚歌后项羽的心理活动以及“霸王别姬”的唱和想象的成分就更大。有了这些推测和想象,人物的性格更丰富,人物的形象更生动,故事的叙述更精彩,艺术感染力更

22、强盛,所以写人物一定要写出个性,写故事一定要写出波澜。这样看来,史记的人物传记已经有了小说的雏形。这也启发我们,在写人物时,一定要有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写到人物心灵深处,写出人性,突出人“情”,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富,使故事更精彩。【巩固练习】一、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 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 2. 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3.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跟随 4.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虽然 土地方圆 称王6.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使 难道7.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回头 你8.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悬赏征求 封

23、邑 恩德9.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难道 为什么 迅速,突然10.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夸耀 极力施展 效法二、解释下列虚词1、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用来 ) 以故,事得已。 (因为 )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用 )(凭借) 梁以此奇籍 ( 因为 )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来 )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 用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率领)2、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于是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只,仅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竟然 )家祭无忘告乃翁 ( 你的 ) 鲁父兄乃降

24、( 才 )三、完成下列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A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示)B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C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徭)D乘埶起陇亩之中 (势)2、下列各组中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骑兵)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骑兵)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率领)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率领)C、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希望)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愿意)D、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看) 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看)3、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意思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25、(A)A项梁怒之。籍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足够用来)B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缘故,事情)C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流寓在当地的客民)D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4、下列各组中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A、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做,担任)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用)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来)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虽然)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

26、)D、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为什么)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为什么)5、解释下列成语(1)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2)破釜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3)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6、翻译下列句子:(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译文: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够用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2

27、)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译文: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啊!(3)天之亡我,我渡何为?译文: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4)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译文: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子孙吗?不然为什么他兴盛得这么迅疾呢!(5)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译文: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

28、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

29、侯,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应侯”即范雎。拮,或作“掊”,赐剑死。1、下列句子中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