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度史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制度史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制度史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制度史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制度史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目标 国家的产国家的产生和演变生和演变 古代古代的制度的制度 古古代的社会改革代的社会改革 古代盛世局面古代盛世局面 古代的对外关系古代的对外关系 古代古代的经济的经济 国家的产生和演变国家的产生和演变 夏(前21) 瑀 禅让制 春秋战国 (前770前221)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鸦片战争(1840-1842) 封建社会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封建社会的统一与分裂 封建社会统一王朝: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 唐、元、明、清。(8个) 封建社会分裂时期:战国、三国东晋南北朝、五代 十国辽宋厦金蒙古。 朝代体系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东

2、周【春秋(前770-前 476)战国(475-221)】、秦朝(前221-前206年)、西汉 (前202-8年)、东汉(25-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蒙古(907-1276年)、元(1271-1368年)、 明(1368-1640年)、清(16361912年) 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古代社会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时时 间间 目的目的内容内容对对 象象义务义务意意 义义 西周 初 巩固西 周统治 土地和臣 民 同姓和异 姓贵族 服从、 纳贡、 作战 巩固了统治、促进了 经济文化交流、拓展 了疆域 学会分析学会

3、分析 阅读下列有关分封制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 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 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 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 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问题:1、材料一反应什么时候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中能知道主要分 封那一些人? 2、从材料2中我们知道诸侯应该有什么义务? 3、想一想这种制度的产

4、生意义是什么?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 夫:监察臣民。太尉:管理军事 郡县制: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建国初实 行郡国并行,汉武帝大一统后又回归郡县 制。地方设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 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 练一练练一练 左传记载,楚灭九国而设县,并有“九县”之称。秦 国在长期征战中也在被征服地区设县。商鞅变法在秦国设 县31个。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 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九郡)。秦国采用郡县制而一举强国。 从西陲小国到并吞天下;秦朝采用郡县制维系了大一统

5、局面, 开二千年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制度之先河。 1、依据史料我国的郡县制开始于,郡县制主要是为 了。 2、依据史料谈谈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中央集中央集权权制制 (1)、提出于商鞅变法,开始于秦始皇统一后,发展 于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完善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加强于明清,清雍正帝设军机处使它达到了顶峰, 灭亡于1912年清帝退位。 (2)、它是通过在中央不断削弱相权,地方不断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来实现的。 (3)、评价: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 和发展;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抵御外 敌的侵略。 消极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导致了思 想的禁锢和文化的专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

6、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我会做我会做 明史刑法志三中载有: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 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设立锦衣卫,逐渐形成的厂 卫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中一块独立的单元,从 其产生到其最终消亡历经200余年。 1、明太祖设锦衣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 反映了一种什么制度在加强? 2、谈谈这一时期该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历史 作用 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 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军事军事 推行推恩令 解决王国;强 化监察制(设司 隶校尉和刺史) 统一铸钱,盐 铁官营,加强 国家财政 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兴办 太学推行儒学 教育 打败匈

7、奴,解 除北患;派张 骞使西域,设 河西四郡;重 设郡县,加强 西南夷管理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 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三省为尚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 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 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户、礼、兵、形、 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三省六部既有 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力 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科举制科举制 发展过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 采用十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

8、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贞观 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 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明代 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 科举制,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废八股取士, 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学会评价学会评价 评价: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 化的产物,是一种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选官制度。 在不同时期,其历史作用不尽相同。积极作用:开放 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 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世族门阀把持 朝政的局面。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 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促进了文学的 繁荣,如唐

9、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消极作用: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 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 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 才的培养。 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变革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变革 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 处理政事;隋唐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 三,互相牵制,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清朝设军 机处,丞相制残余荡然无存,反映出皇权已达 到顶峰。从变化之中看到,皇帝对相权分割、 削弱,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 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丞相制度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什么变 化? 行省制行省制 元朝是当时地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为 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 建立了行省制度。它的确立,巩固了国家 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 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 项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 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 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 今天。 闭关政策闭关政策 开始于明朝中后期,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 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它是落 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清政府害怕人民 和海外势力勾结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