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区小学语文教学评助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1.9 课题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序号教材分析1. 文本位置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的心情寄托在景物中。2.教学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会认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阅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诵读诗歌。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悟古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说

2、说诗歌中用的最妙的字,谈谈诗人表达的情感。3.关系建构:学生已经学习过枫桥夜泊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借景抒情的诗歌,初步了解了借景抒情的写法。4、资源拓展:拓展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积累,启发感受,拓展古诗词代赠丁香摊破浣溪沙,推荐孩子们背诵其他描写月夜的古诗句。课标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

3、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能够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学情分析(1)学生情感特点和认

4、知特点: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2)已具备的方法、生活经验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有关儿童的诗孩子们也学了很多,有一定的基础。(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4)障碍突破措施1.课前引导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上补充。2.方法引领。出示学习

5、方法:a.了解词人生平及创作背景。b.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翻译古诗。c.抓住关键词、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事实性知识;认知层级:识记,理解,应用。)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事实性知识;认知层级:理解,应用。)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方法性知识;认知层级:理解,分析,应用,评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课前准备师:PPT生:预习作业。教 学 过 程环节目标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评价活动问题预设与补救自主学习(目标1

6、23)按照要求完成课文的预习,发课文录音。安排学生按照预习步骤自主学习:1.读熟三首古诗,上传录音;2.抄写一遍诗歌。3.查找诗人生平资料,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并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布置预习任务,按照要求完成课文的预习,发课文录音。听语文群学生语音,教师随机点评。课上组内轮读两句,互相检查、点评。确认目标(目标123)根据篇章页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2.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根据单元导读提取信息并思考总结目标。基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出三个本课的目

7、标,老师在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补充、提升。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了五年级梳理目标的经验,学生在梳理目标方面很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目标 (目标1)一.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出示词语,交流认读方法。二.认识诗歌的作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三.读古诗,读出节奏。1.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小组内成员轮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作者资料,确定汇报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找出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交讲给小组成员

8、听,补充他人的意见。1.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集体分享完成目标(目标2)一.集体分享: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说说你体会到的诗中的情感。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漫游无第十届,以此时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二.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

9、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二首诗。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反馈检测(目标3)检查回馈,点拨指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 、 、 ,写得 , , ,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2.提问后,明确: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