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3)_第1页
印刷色彩学(3)_第2页
印刷色彩学(3)_第3页
印刷色彩学(3)_第4页
印刷色彩学(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10第三章 颜色混合规律第一节 色光混合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n物理基础:在色散实验中:可见光谱中红、绿、蓝三色光所占区域较宽,且分布均匀,当色散不充分时红、绿、蓝三色光最突出,其余色光几乎消失;1.色光混合实验证明: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光,其它任何色光以各种不同方式混合,均不能混合出红光、绿光和蓝光。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可见光谱可见光不完全色散形成的光谱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生理基础:视觉生理学研究:视网膜上700万个感色锥体细胞分为三种类型,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

2、蓝细胞,根据三种感色细胞对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兴奋程度不同而形成颜色视觉。v结论:加色法中用来合成其它颜色的三种结论:加色法中用来合成其它颜色的三种颜色红、绿、蓝(颜色红、绿、蓝(R、G、B)称作色光三)称作色光三原色。原色。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二、色光三原色的波长与色相n三原色的波长范围较宽,同样的红、绿、蓝,波长不同,匹配不同。三原色光的波长范围:R:600700nm G:500570nm B:400 470nm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700nm+546nm+436nm=W 650nm+530nm+460nm=W 630nm+528nm+475nm=W2010.10

3、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不同波长色光对视网膜的刺激不同,感色细胞的兴奋程度不同,产生的色觉也有差别。nCIE 于1931年对标准色光三原色标准色光三原色进行了统一规定:代表波长:R:700nm G:546.1nm B:435.8nm色相表现: 大红 鲜绿 蓝紫明度比较:R : G : B=1 : 4.59 : 0.06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色光三原色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三、色光加色法n定义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而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

4、象称为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或称为色光的色光的加色混合加色混合。1.在视网膜上的同一个部位,同时射入两种以上的色(光)刺激,感觉出另一种颜色的现象。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色光加色混合色光加色混合:n三原色中任意两种色光等量混合,可得:n R+G=Y(黄) R+B=M (品红) G+B=C (青) n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得白光:R+G+B=Wn三原色中任意两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一系列渐变的混合色光;颜色倾向于比例较大的色光。v如:R+G=Y(黄);R、G不同比例可得从黄到红、从黄到绿的各种色光。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RGBYMCW等量混合等量混合

5、R+G=YR+B=MG+B=CR+G+B=W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R+G=Y, 绿光逐渐减少,红光不变;得到从黄到红的一系列渐变色。R+G=Y,红光逐渐减少,绿光不变;得到从黄到绿的一系列渐变色。2010.10不同比例色光相加得到不同混合色光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色光加色法的实质色光加色法的实质具有不同能量的色光混合时,会导致混合色光能量的变化;色光直接混合时产生新色光的能量是参加混合的各色光的能量之和;实质实质色光相加,能量增加,越加越亮。色光相加,能量增加,越加越亮。Y亮于R,G; M亮于R,B;C亮于B,G;白光

6、亮于任何一种原色光。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四、加色混合的类型四、加色混合的类型:n色光直接混合色光直接混合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光在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之前已混合成为新的色光的呈色现象。特点:在进入人眼之前,各色光的能量就已经叠加在一起了,混合色光中的各原色对人眼的刺激是同时开始的,是色光的直接混合,又叫做“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1.如:日光,投影仪,舞台灯光等。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色光间接混合色光间接混合是指参加混合的各色光分别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后才使人产生新的色觉,又称为“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静态混合静态混合两种以上并列颜色反射出的色光同时作用

7、于人眼产生综合色光的过程。(由于视觉敏锐度的限制而产生的视觉现象)动态混合动态混合由两种以上的色光迅速交替地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从而产生综合色觉的过程。(由于视觉暂留现象而产生的视觉现象)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色光静态混合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色光静态混合网点呈色示意图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五、色光混合变化规律五、色光混合变化规律n颜色环颜色环:圆环中心为白色,每种色光都在环内或圆环上占一确定的位置,由内向外饱和度增大。n互补色光互补色光:任何两种色光混合后得到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互补色光补色光。过颜色环圆心的直线与环相交点

8、的两种色光互为补色。1.三对典型互补色光:RC GM BY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六色印刷色相环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中间色中间色任意两种非补色光相混合所产生的颜色。最典型的中间色是三原色光两两等量混合后得到的色光:R+G=Y R+B=M G+B=C中间色的色相取决于两种组成色光的比例大小,总是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中间色的饱和度取决于两种色光在颜色环上的距离,距离越近饱和度越大。 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格拉斯曼定律格拉斯曼定律n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色相、色相、明度、饱和度明度、饱和度。n色光连续变化规律色光连续变化

9、规律:两种色光组成的混合色中,一种色光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发生连续变化。n补色律补色律:每种色光都有自己相应的补色光;互补色光等量混合产生白光。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色光连续变化规律示意图补色光混合示意图2010.10第一节第一节 色光混合色光混合n中间色律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光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相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比例,其饱和度则取决于二者在颜色环上距离的远近。n代替律代替律:外貌相同的色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在加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 n 应用应用:根据代替律我们可以利用色光加色法来得到我们所需的各种色光n明度相加定律明度相加定律:混合色

10、光的明度等于组成混合各颜色光的明度的总和。2010.10第三章 颜色混合规律第二节 色料混合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一、色料三原色n色料:能互相混合调色,经过涂染后能使其它物体改变颜色的物质。染料:凡能溶解于水或油性溶剂,并能使纤维及其它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主要用于纺织、塑料、造纸和感光材料等。颜料:不溶于水或油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物质,主要用于油漆、油墨、绘画等。1.印刷油墨:主要成分是颜料和连结料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色料三原色的确定:R、G、BC、M、YRGB 吸收多,透射或反射光谱波长范围窄CMY吸收少,透射或反射光谱波长范围宽v结论:结论:以青

11、、品红、黄三种色料为基础,以以青、品红、黄三种色料为基础,以任意两色或三色按比例相混合,可以调配出任意两色或三色按比例相混合,可以调配出其它所有的颜色,而任何其余色料都无法混其它所有的颜色,而任何其余色料都无法混合出这三种颜色,因此将青、品红、黄三种合出这三种颜色,因此将青、品红、黄三种色料确定为色料三原色。色料确定为色料三原色。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色料三原色的色相(主波长表示)黄(Y):572.5 nm品红(M):-500.3 nm青(C):482 nmn色料三原色的代号黄:别名减蓝色,代号Y或-B品红:别名减绿色,代号M或 - G青:别名减红色,代号C或-R201

12、0.10理想色料三原色光谱曲线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实际三原色油墨反射光谱曲线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二、色料减色法n定义:用色料从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呈现另一种颜色的方法。每种三原色色料都会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一种原色光,即减去一种原色光,反射另外两种原色光。v黄:W-B=R+G=Y;v品红:W-G=R+B=M;1.青:W-R=G+B=C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色料减色混合v三原色色料两两等量混合得红、绿、蓝三种色料,三种原色色料等量混合可得黑色。Y+M=W-B-G=R; Y+C=W-B-R=G;M+C=W-G-R=B;

13、Y+M+C=W-B-G-R=K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等量混合等量混合CMCBYMCRGBKC+M=BC+Y=GM+Y=RC+M+Y=K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不等量混合不等量混合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色料减色法实质:色料的选择性吸收,使色光能量削弱。色料混合,由于其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分别减去各自应吸收的部分色光,使得到的混合色反射或透射的光能量降低,颜色变暗。色料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色料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色料减色混合类型:色料的调和:也称调色,是指根据用色的要求,借助于

14、水或油性连结料,将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均匀,获得所需颜色的方式。色料层的叠合:指两层以上的具有透明性的色料重叠在一起,呈现新颜色的方式。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黄墨与品红墨调和呈色示意图白纸白纸黄墨品红墨黄墨+品红墨R+G+BR+GR + BR黄墨吸收蓝色品红墨吸收绿色混合墨吸收蓝色和绿色R+G+BR+G+B白纸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油墨的叠合呈色示意图白纸R+G+BR + GR+G+BR白纸R+G+B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三、三、色料混合变化规律n间色形成规律间色形成规律:间色: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又称第二次色。(原色又

15、称第一次色)两种原色料等量混合,可得到典型间色红色、绿色、蓝色。两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一系列颜色渐变的间色,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原色。1.参与混合的原色量改变,混合所得间色的色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青色与黄色等量混合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C+Y=G, 黄色逐渐减少,青色不变;得到从绿到青的一系列渐变色。C+Y=G,青色逐渐减少,黄色不变;得到从绿到黄的一系列渐变色。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复色形成规律:复色形成规律:复色:三种原色料相混合形成的新颜色被称为复色,也称第三次色。三原色等量混合,可得黑色或灰色。

16、三原色不等量混合,可得一系列的复色。其它混合方式构成复色,实质上都是三原色的不等量混合。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白纸原色间色黑色白纸间色黑色白纸原色黑色三原色料不等量混合示意图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减色法互补规律减色法互补规律互补色料:任何两种色料混合得到黑色,那么这两种色料就称为互补色料。减色法互补规律:每一种色料都有自己的互补色料,互为补色的色料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便会得到黑色。最典型的互补色料: Y B; M G; C R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互补色料混合示意图2010.10第二节第

17、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n减色法代替律减色法代替律两种成分不同的颜色,只要视觉效果相同,就可以互相代替。实例:一种复色可由多种方式实现如:紫红色=Y+2M+C (原色混合) =2M+G (原色与间色混合) =R+B (间色与间色混合) =M+(Y+M+C)=M+K (原色与黑色混合)印刷制版中的应用: 底色去除工艺,灰成分替代工艺。2010.10第二节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混合不同色料混合都可得到紫红色2010.10第三章 颜色混合规律第三节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2010.10第三节第三节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一、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共同点n加色法与减色法都属于颜色混合的方法,都与色光有关系,也都有能量的变化。n加色法和减色法都有自己的三原色v色光三原色:RGBv色料三原色:CMYn加色法和减色法共有相同的互补关系:1. Y B、M G、C R2010.10第三节第三节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二、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区别混合方法比较项目加色法减色法参与混合的物质色光色料(染料、颜料)三原色色相及主波长(nm)R G B700 546.1 435.8 Y(-B) M(-G) C(-R)572.5 -500.3 482成色基本规律R+G=Y R+B=MG+B=C R+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