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_第1页
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_第2页
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_第3页
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_第4页
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世界政治格局: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两极格局:指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主要通过二战后期以雅尔塔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2、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和直接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

3、系的比较: 相同点:相同点: (1 1)都是在)都是在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后按照后按照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力量对比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而形成的 (2 2)都通过一系列)都通过一系列会议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国际体系; (3 3)都是)都是大国意志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大国强权的烙印。的烙印。 (4 4)都建立起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都建立起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联合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国和国际联盟。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不同点:不同点:(1 1)凡凡体现了体

4、现了英、法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暂时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暂时调整了它们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调整了它们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美苏两国两国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2 2)凡凡是以是以欧洲为中心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3 3)凡凡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后者是后者是两个战胜国两个战胜国妥协的产物。妥协的产物。(4 4)凡凡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

5、及战胜国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的矛盾;雅雅是两种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之间的矛盾。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美国:1901-1909 1901-1909 西奥多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1909-1913 1909-1913 塔夫脱塔夫脱1913-1921 1913-1921 威尔逊威尔逊1921-1923 1921-1923 哈定哈定1923-1929 1923-1929 柯立芝柯立芝1929-1932 1929-1932 胡佛胡佛1932-1945 1932-1945 弗弗罗斯福罗斯福1945-1952 1945-1952 杜鲁

6、门杜鲁门1953-1961 1953-1961 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1961-1963 1961-1963 肯尼迪肯尼迪1963-1969 1963-1969 约翰逊约翰逊1969-1973 1969-1973 尼克松尼克松1974-1977 1974-1977 福特福特1977-1981 1977-1981 卡特卡特1981-1989 1981-1989 里根里根1989-1993 1989-1993 乔治乔治布什布什1993-2001 1993-2001 克林顿克林顿苏联:1922-1924 1922-1924 列宁列宁1924-1953 1924-1953 斯大林斯大林1953-1964

7、 1953-1964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1964-1982 1964-1982 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1982-1984 1982-1984 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1984-1985 1984-1985 契尔年科契尔年科1985-1991 1985-1991 戈尔巴侨夫戈尔巴侨夫1991-1999 1991-1999 叶利钦叶利钦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基本态势基本态势对对 外外 战战 略略对对 华华 政政 策策阶段阶段50年代中年代中-60年代初年代初60年代中年代中-70年代末年代末80 年代年代既有缓和既有缓和又有紧张又有紧张(美攻苏守)(美攻苏守)苏联争取同美苏联争取同美

8、国平起平坐,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孤立中国美国孤立中国苏联推行霸权苏联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系恶化苏攻苏攻美守美守美中关系正美中关系正常化常化苏中边境武苏中边境武装冲突装冲突美攻美攻苏守苏守美国对苏采取强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政策。苏联转硬政策。苏联转向全面收缩向全面收缩苏联改善与中国苏联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美中关的关系;美中关系缓慢发展系缓慢发展 苏在欧洲苏在欧洲 “缓和缓和” ,在亚非扩张。美从在亚非扩张。美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防御。 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缓和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

9、夫访美赫鲁晓夫访美紧张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1958-1961)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19621962)1 1、争霸的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争霸的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5050年代中后期至年代中后期至606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欧洲冷战,亚洲热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60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7070年代末年代末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积极进攻积极进攻(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战略进攻转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入战略防御(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后后经济实力与美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军差距大为缩小,军备上赶上了美国

10、备上赶上了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增长趋缓;越战受挫;军事实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力被苏联赶上;目的:目的:保住霸权保住霸权在亚洲和非洲在亚洲和非洲扩张;扩张;19791979年年出兵阿富汗出兵阿富汗亚太收缩;从越亚太收缩;从越南撤军;南撤军;7272年,年,尼克松访苏;中尼克松访苏;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关系正常化;7575年,欧安会年,欧安会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欧洲联合求发展 联合标志:1967年欧共体建立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

11、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吸取了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带来灾难和痛苦的教训。法、德两个欧洲宿敌的和解,有利于欧洲的联合。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日本政策促发展 成效: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民主改革政府重视教育、科技;确立经济立国方针。国家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美国占领日本转为扶植日本,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西欧、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三足鼎立局面。这种经济多极化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冲击了两级格局。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3)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发展中国家斗争求发展

12、 表现: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中国探索求发展意义:标志着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各国、各地区的崛起模式不同说明了什么?各国、各地区的崛起模式不同说明了什么?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1)两级格局瓦解 表现:东欧剧变(1989)、苏联解体(1991.12)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 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两级格局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竞争减弱b.一些地区冲突解决或缓解,维持

13、和平的因素增长c.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 动荡局势动荡的新旧因素 旧: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领土争端新: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如科索沃战争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等) 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一超多强(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多极化趋势加强 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际环境:冷战下的两大阵营对立与

14、斗争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国内环境:历史因素:仍有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现实因素:新生中国,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成果建国一周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毛、周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 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不承认旧的不承认旧的屈辱屈辱外外交关系,而在新的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基础上另建新的平新的平等等外交关系外交关系使我国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民地的地位,在国,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再考虑与西方国

15、家与西方国家建交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地站在坚定不移地站在社社会主义阵营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另起炉灶”“打扫干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一边倒”中国从此彻底中国从此彻底告别告别了半殖民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地时代的屈辱屈辱外交外交;开始了;开始了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新的新外交。外交。方针含义意义政策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时代特色:时代特色: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主要

16、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

17、提出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互不侵犯、不侵犯、互互不不干涉内政干涉内政平等平等互互利、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提出:提出:内容内容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一边倒一边倒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具有革命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性;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一边倒一边倒”政策的突破和发展。政策的突破和发展。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

18、原则是和平的原则、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实践的成果1954年: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反对大国强权政治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提出并坚持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亚非会议后,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一大片”的外交方针。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背景国际环境:

19、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美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想以中制苏;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威胁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支持中国国内变化: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想以美制苏和影响台湾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重大成果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26届联大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重大成果中美关系的缓和 尼克松访华(1972年)上海公报 1978年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意义:a.结束长期对抗,开始了两国关

20、系的新阶段,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c.打开5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困境,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d.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建交70年代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 “一条线”(1)重大成果中美关系现状: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中日关系特点:政治“冷”;经济“热”,主流是和谐的共同的影响因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台湾问题 、经济因素等等不同的影响因素:人权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日历史问题

21、、领土领海纷争及美中关系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重大活动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2001年发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与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1)体现的外交政策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两项政策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两个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

22、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与团结;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50年代年代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一边倒一边倒”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50年代年代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一边倒一边倒”60年代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支持革命一大片,反帝反修两条线,

23、支持革命一大片,“两只拳头打人两只拳头打人”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毛泽东主席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

24、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50年代年代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一边倒一边倒”60年代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反帝反修两条线,“两只拳头打人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年代“一条线一条线”、“一大片一大片”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标志着新的中国对外战略的形成。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标志着新的

25、中国对外战略的形成。1973年年2月,毛泽东在与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月,毛泽东在与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我给一个外我给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只要目标相同,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共同对付苏联。1974年年1月,毛泽东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又提出,月,毛泽东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又提出,“我看,美国、日本、中国,连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我看,美国、日

26、本、中国,连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阿拉伯世界、欧洲阿拉伯世界、欧洲 都要团结起来,一大片的第三世界要团都要团结起来,一大片的第三世界要团结结”。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一条线一条线”,“一大片一大片”战略。战略。“一条线一条线”即只从中国到日本到西欧再到美国;即只从中国到日本到西欧再到美国;“一大片一大片”即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即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1974年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谈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提出了关于话中,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三个世界的战

27、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个思想不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的阶级。这个思想不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的阶级属性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属性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而确立的,清经济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而确立的,清楚地回答了在国际斗争中,团结谁,联合谁,反对谁的问题,楚地回答了在国际斗争中,团结谁,联合谁,反对谁的问题,为为70年代中国

28、外交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具体地讲,为了年代中国外交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具体地讲,为了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因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因而也是反霸的主力;具有两面性的第二世界是可以争取和联合而也是反霸的主力;具有两面性的第二世界是可以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的同时,对它们不是等量齐观的,而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的同时,对它们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区别地对待的,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就成为是有区别地对待的,为了

29、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就成为一支可以加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一支可以加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50年代年代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三大政策,联合苏联“一边倒一边倒”60年代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反帝反修两条线,“两只拳头打人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年代“一条线一条线”、“一大片一大片”新时期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开展以不结盟、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80年代年代独立自主、不结盟独立自主、不结盟 90年代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新世纪新世纪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责任 行动行动 细节细节政史地组政史地组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时代特征和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