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文档_eRAN30_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20120828-A-14_第1页
运维文档_eRAN30_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20120828-A-14_第2页
运维文档_eRAN30_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20120828-A-14_第3页
运维文档_eRAN30_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20120828-A-14_第4页
运维文档_eRAN30_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20120828-A-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维文档 eRAN3.0 LTE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2-05-3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运维文档_LTE TDD eRAN3.0故障信息采集指导书文档密级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0。 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

2、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客户服务传真evision record修订记录Date日期Revision Version修订版本CR ID / Defect IDCR号Section Number修改章节Change Description修改

3、描述Author作者2012-3-20V1.0初稿修订完成黄兴 640672012-4-23V1.1根据李常友和孙巾杰意见修改黄兴 640672012-5-31V1.2增加TPE跟踪操作指导,并修改LTE小区跟踪黄兴 64067董淏1937032012-8-20V1.3修改内部CHR数据提取方法,增加及修改LTE虚用户、端到端跟踪,增加CHR采集相关的FAQ董淏1937032012-10-25V1.4资料整改,中文资料必须中文截图,添加“本文中的所提到的M2000在中国区等同于DOMC920”字样吴丽婷134378目录Revision record修订记录3第1章概述5第2章典型问题所需采集的

4、定位信息列表6第3章eNodeB故障信息采集指导73.1文件类信息采集指导73.1.1FTP配置说明73.1.2一键式日志(BRDLOG)采集方法83.1.3操作日志采集方法93.1.4历史告警采集方法93.1.5配置数据采集方法113.1.6存量文件的采集方法123.1.7CHR数据源采集方法133.2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233.2.1信令类跟踪采集方法(Uu、X2、S1跟踪)233.2.2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263.2.3LTE虚用户跟踪293.2.4单用户全网跟踪303.2.5深度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313.2.6传输层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423.2.7性能监测数据采集方法

5、453.3性能测量数据采集方法503.3.1性能测量counter采集方法503.3.2性能指标报表采集方法503.4NIC获取日志的方法563.4.1运行NIC563.4.2建立数据采集任务573.4.3数据采集和导出61第1章 概述 本文中的所提到的M2000在中国区等同于DOMC920。本文用以指导现场技术支持人员及项目督导在无法排除现场故障时提供必要的故障信息,以便相关研发人员进一步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第2章 典型问题所需采集的定位信息列表。本章介绍了各类典型问题的现象及所需采集哪些定位信息。第3章 eNodeB故障信息采集指导,本章详细描述了eNodeB各种故障信息的采集方法。第2

6、章 典型问题所需采集的定位信息列表各种问题场景下信息参见下面表格。 注:详细的信息采集参见第3章。第3章 eNodeB故障信息采集指导3.1 文件类信息采集指导3.1.1 FTP配置说明eNodeB可以通过FTP功能将文件上传到指定的FTP服务器上,其前提是FTP服务器的配置正确并且可以正常访问(eNodeB出厂时默认IP时9,请参考进行网段设置)。运行weblmt后点击“FTP工具”,下载到本地后进行解压缩:点击“SFTPServer.exe”,可开启FTP服务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户名和密码都是admin,此时如果FTP服务器也是操作人员操作的PC机,操作人员指定将需要

7、采集的文件上传到PC机即可,若没有特殊指定目录,则文件上传后被放在FTP服务的根目录下。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点击PC机右下角快捷启动栏的绿色小圆点图标查看本机的FTP配置。如下两图: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网络拓扑、代理设置、权限控制等原因,造成从eNodeB到操作人员使用的PC机上不能正常建立FTP服务。这时候,可以将需要采集的文件上传到M2000上,当然,FTP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需要按照M2000的设置来填写(注:当以M2000作为服务器时,以root账户下载时,如果不填服务器路径,则下载到根目录下面,当以ftpuser帐户下载时,如果不填服务器路径,则下载到/export/home/s

8、ysm目录下面,建议下载时候填写指定路径)。在后面介绍各种文件类日志采集方法时,涉及到FTP服务器配置的地方,比如通过对话框修改FTP配置或者MML命令中填写相关参数,都可以参考本小节介绍的方法。3.1.2 一键式日志(BRDLOG)采集方法 一键式日志(BRDLOG)包含了用户操作、打点日志、运行日志、主控板黑匣子等信息,提取一键上传日志,可以获得定位问题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方便技术支持或研发人员定位。可以在weblmt或者M2000上执行命令采集日志文件:ULD NEFILE:SRCF=BRDLOG,CN=0,SRN=0,SN=6,DSTF=shiyanshi,MODE=IPV4,IP=19

9、00,USR=admin,PWD=*,CF=COMPRESSED;其中“文件类型”选“BRDLOG(一键式日志)”;目标文件(目录)名称必填,一般建议填站点名称,不指定目录时上传到M2000根目录;“FTP服务器IP地址、用户名、密码”按照实际使用的FTP服务器来设置,具体方法见图3-4,其中和eNodeB直连时需要填写PC机的IP,上传到M2000时需要填写M2000的地址; “压缩标记”选择“压缩”,柜框槽号填写单板所在柜框槽号(主控板、基带板、RRU都支持提取一键式日志),“进度标示”选择“Y(上报进度)”,见下图:执行后,即可看到打印上载进度,待进度到100%后,再上

10、报Success就表示上传完成了,采集到的文件在指定FTP服务器的根目录下。注:不同单板包含的日志信息如下:3.1.3 操作日志采集方法操作日志有两种获取办法:方法1:执行命令LST OPTLOG获取,该方式获取日志数量有限,默认只能获取64条。方法2:执行命令ULD NEFILE,文件类型选择OPRLOG(操作日志)。3.1.4 历史告警采集方法(1) 通过命令获取告警在M2000或者weblmt执行命令 LST ALMAF查看当前eNodeB的活动告警。(2)通过weblmt取告警连接weblmt,点击菜单“告警/事件”标签“查询告警/事件日志”,设置告警发生时间,如下图:将“查询返回条目

11、”设为1000,这是能返回的最大条目;其他选项按默认即可,如上图所示。点击“确定”,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历史告警。在告警界面上右键,选择“保存全部告警”,即可将返回的告警保存下来,如下图所示。默认保存成.csv格式,可以用Excel打开。(3)通过M2000取告警 告警可以在M2000上获取,如果获取单站的告警,可以在拓扑图上选择网元,点击右键,可以选择“当前告警”、“告警日志”、“事件告警”,分别获取活动告警、历史故障告警、事件告警。也可以在OMC上通过“监控”“查询历史告警”,查询多个网元的日志,详细使用方法参见OMC帮助。3.1.5 配置数据采集方法采集配置文件涉及 两条MML命令,先执行命

12、令:BKP CFGFILE:FT=DBS; 文件类型有两种格式.XML文件和.DBS。待执行成功后,再执行:ULD CFGFILE:MODE=IPV4,IP=33,USR=admin,PWD=*,FT=DBS;其中,“FTP服务器IP地址、FTP服务器用户名、用户密码”按照实际使用的FTP服务器来设置,“服务器路径”一般不用填,这样配置文件被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根目录下,待执行成功后,就采集完成了。3.1.6 存量文件的采集方法存量管理是对全网设备的物理资产信息和重要逻辑配置信息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通过查询存量数据,可全面了解网络设备的物理配备情况和逻辑资源配置情况。导出

13、存量管理的操作如下:STEP1:登录M2000,选择配置存量管理STEP2:选中要提取的网元,右键“导出”全部导出。3.1.7 CHR数据源采集方法CHR数据源从输出渠道分为外部CHR和内部CHR。外部CHR主要指面向客户、商用的CHR数据,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标准信令记录及根据商用需求记录的周期性吞吐率等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监控等,外部CHR的文件后缀为.SIG。内部CHR主要指面向公司内部用户的CHR数据,可用于问题分析定位。内部CHR文件后缀为.CHR。外部CHR(SIG/MR) 外部CHR订阅方式外部CHR订阅方式包括由上层应用触发的订阅,如Nastar、M2000等订阅。本文主要描述

14、通过M2000订阅的方式。Step1:M2000-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选择LTE小区跟踪,填写“跟踪名称”,并选择日志订阅小区,跟踪参考号可随意填写,但是不能与其他跟踪任务中的号码重复;跟踪深度选择“中等深度”的跟踪深度:注:不同跟踪深度定义了对应的信令采集范围,中等深度跟踪比最小深度跟踪增加了周期性测量MR等相关内容,记录相应信令的部分IE;最大深度跟踪包含了所有的信令,记录该信令的所有码流,数据量大。因此一般选择中等深度跟踪。注*:在Step2中,勾选选项中的“Logged MDT事件”建议不要跟踪,对于勾选该项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参考FAQ中章节4.1。Step3:点

15、击“确认”启动订阅:Step4:右键点击“停止”可以停止订阅:注意:1)MR属于SIG日志的一部分,其中勾选的“eNBMR”、“ThroughPut”、“InterFreqMR”、“InterRATMR”、“IntraFreqMR”都属于MR。 2)按照上述订阅方法,默认的MR上报周期为10s,周期不能修改。 外部CHR采集方式1)方法一:通过web LMT或M2000直接获取(适用于所有版本)。Step1: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LST LOGFILE: LT=SIGLOG;查询当前SIG日志文件列表;Step2: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ULD LOG,然后选择日志类型为

16、SIGLOG(中等深度信令日志),输入第一步中查询到的日志名称,并输入FTP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FTP服务器信息请向机房管理人员或者维护工程师索取),可以上传对应的SIG日志至FTP服务器,这种方法一次只能取一个文件。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ULD NEFILE,然后选择日志类型为SIGLOG(中等深度信令日志),并输入FTP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FTP服务器信息请向机房管理人员或者维护工程师索取),可以上传对应的SIG日志至FTP服务器。2)方法2:通过FTP在M2000或者SAU(需要现场部署SAU服务器)获取。在M2000订阅后,eNodeB生成的SIG(中等深度信令

17、文件)日志能自动上报到M2000。如果现网部署有SAU服务器,包括SIG/CHR/TRC在内的数据源,定期上报到SAU,设计可以保存7天的数据。EnodeB生成数据会先上报到M2000或者SAU下面目录,可通过FTP获取:/export/home/sysm/ftproot/SauService/rawdata/内部CHR 内部CHR订阅方式内部CHR缺省打开,记录所有异常释放用户的数据。 内部CHR采集方法1)方法一:通过web LMT或M2000直接获取所有CHRLOG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ULD NEFILE,然后选择日志类型为CHRLOG(呼叫日志),并输入FTP服务器IP、

18、用户名、密码(FTP服务器信息请向机房管理人员或者维护工程师索取),可以上传对应的CHR日志至FTP服务器。2)方法二:使用FTP工具登录到M2000或者SAU(需要部署SAU服务器)获取。如果eNodeB和网管相连,生成的CHR日志能自动上传到M2000服务器,如果部署了SAU服务器,此时CHR日志能上传到SAU服务器。Step 1:在拓扑图上右键点击网元,选择“属性”,查出网元的 FDN。Step 2:FTP登录到M2000或者SAU 上,在目录/export/home/sysm/ftproot/SauService/rawdata/chr中获取对应基站的CHR文件(文件夹命名规则NE_F

19、DN)。选取对应网元(文件命名NE_基站FDN,基站FDN可通过“拓扑图-右键-属性”获取)所在目录获取对应日志。3)方法三:通过一键式日志导出内部CHR,其中既包含了主控板日志及CHR日志。导出一键式日志可以根据3.1.2的“一键式日志采集工具采集方法”完成,其中单板所在的框号、槽号需要与主控板所在位置对应。注意:该方式下导出的日志仅包括单站的数据。Trc数据源采集方法Trc日志是深度日志,记录的信息比CHR和SIG日志更详细,可以用于定位更深层次的问题。 Trc数据订阅方法Step1:M2000-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选择LTE 小区跟踪,填写“跟踪名称”,并选择日志订阅

20、小区,跟踪参考号可随意填写,但是不能与其他跟踪任务中的号码重复;跟踪深度选择“最大深度”的跟踪深度:Step3:点击“确认”启动订阅:Step4:右键点击“Stop”可以停止订阅:注*:在Step2中,勾选选项中的“Logged MDT事件”建议不要跟踪,对于勾选该项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参考FAQ中章节4.1。 Trc数据采集方法1)方法一:通过web LMT或M2000直接获取(适用于所有版本)。Step1: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LST LOGFILE:LT=TRCLOG;查询当前TRC日志文件列表;Step2: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ULD LOG,然后选择日志类型为

21、TRCLOG(最大深度信令文件),输入第一步中查询到的日志名称,并输入FTP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 FTP服务器信息请向机房管理人员或者维护工程师索取),可以上传对应的TRC日志至FTP服务器,这种采集日志的方法只能单个日志导出。或者在web LMT或M2000上输入ULD NEFILE,然后选择日志类型为TRCLOG(最大深度信令文件),并输入FTP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FTP服务器信息请向机房管理人员或者维护工程师索取),可以上传对应的TRC日志至FTP服务器。2)方法二:通过M2000或者SAU获取(需要部署SAU服务器)M2000订阅了最大深度信令文件后,eNodeB生成的TRC

22、日志文件能自动上传到M2000服务器,如果现场部署了SAU服务器,包括SIG/CHR/TRC在内的数据源,定期上报到SAU(M2000和SAU设计可以保存7天的数据。通过FTP登陆到SAU服务器,在如下路径取出trc数据(M2000也保存在该目录):/export/home/sysm/ftproot/SauService/rawdata/3.2 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实时跟踪数据包括信令类跟踪(Uu、X2、S1等)、深度实时跟踪(常用的有IOS跟踪、标准CDT跟踪,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小区跟踪等)、性能监测(小区级、用户级等),传输类信令跟踪等。准备工作:如需进行全网的用户级信令、I

23、FTS和性能跟踪,请先获取跟踪参考号(Trace Reference No.),操作步骤如下: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注:当M2000安装MME适配层后,才会出现这个跟踪功能。Step3:出现如下对话框,填写跟踪名称,要跟踪用户的IMSI号,跟踪任务参考号默认随机分配的即可,选择通过MME来下发跟踪任务,点击下一步。因为核心网元仅支持被一个维护系统绑定,在现网中可能遇到USN与eNodeB在不同维护系统下的情况(不同M2000或OMC),在这样的差异下,相同之处是都需要先在核心网元所在的维

24、护系统先建立跟踪和获取跟踪参考号。3.2.1 信令类跟踪采集方法(Uu、X2、S1跟踪)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Uu或X2或S1”Step3:出现如下对话框,填写跟踪名称,并选定跟踪网元,填写结束时间,任务类型(一般选择“服务器任务”),点击下一步。Step4:设置上报类型/上报周期/跟踪方向/跟踪包含的MME/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上报类型选择“消息上报”;跟踪方向选择“双向”;跟踪包含可以选择“所有MME”,“指定MME”(需要填写S1标识,在eNodeB上通过命令DSP S1INTERFACE获取);Step5:点

25、击“完成”完成跟踪任务创建;Step6:双击任务,可查看跟踪消息;Step7:在任务上点击右键,分别选择“停止”、“回放”、“导出”可停止任务、消息回放和跟踪消息导出。3.2.2 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在进行全网跟踪前需要确保:1) M2000已安装与USN(MME实体)版本配套的适配层;2) M2000与USN之间的维护通道是通的;3) CGP没有被别的网管维护,因为CGP同时只能被一个网管维护,如果已被别的网管维护则无法再建立维护通道。目前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是基于IMSI/MSISDN的,可以进行信令、IFTS和用户级性能监测等类别的跟踪。登陆M2000维护台,先创建一个子

26、网(如果子网已经存在,可以不用创建)。选择“拓扑”“主拓扑”,打开拓扑图,在“物理拓扑树”上点击右键选择“新建”“子网”:打开下图,输入子网名称:在刚才创建的子网下面添加CGP网元,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新建”“网元”,如下图所示:在创建页面填上“名称”、“IP地址”(该地址为USN的维护IP地址)、“协议版本”、“端口”。然后就可以看到新创建的CGP网元拓扑图标,在该图标上右击后选择菜单“自动发现核心网网元(H)”,就可以将CGP下的USN加入到拓扑图中来,并且CGP和USN间会建立起虚拟链接,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IMSI或MSISDN对用户进行跟踪。首先打开跟踪功能页面,选择“监

27、控”“信令跟踪” “信令跟踪管理”。如果前述适配包,USN维护通道正常,CGP、USN添加正确那么在跟踪功能页面左侧窗口可以看到有一“LTE/EPC端到端用户跟踪”跟踪项,如下图所示:双击之会弹出跟踪配置窗口,如下图,在配置窗口中需要输入“跟踪名称”、“用户号码”,其中跟踪名称是自定义项,用户号码可以选择输入IMSI和MSISDN,“跟踪参考号”不需设置,采用默认随机分配的值即可。“网元设置”可以选择“用户注册MME”或者“指定MME”,如果选择“指定 MME”需要在右侧选择框中选择一个USN.然后点击“Next”,再点击“Finish”即可启动跟踪。跟踪完成后可将跟踪到的信令导出,在跟踪任务

28、管理界面,点击“导出”可以将跟踪到的信令导出保存。如果要打开保存的信令,也必须用M2000来打开,在跟踪任务管理界面通过“导入”来导入信令文件。3.2.3 LTE虚用户跟踪LTE虚用户跟踪基于3.2.2节信令类跟踪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使用该功能前,需先按照3.2.2节描述启动任务,需要记下创建跟踪时的“跟踪参考号”。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双击左图所示“LTE虚用户跟踪”,填写“跟踪名称”、“跟踪参考号”(该跟踪参考号必须已经按照3.2.2节创建了任务)Step3:点击“确定”创建任务,状态为“运行”,表示任务创建成功。Step4:任务结

29、束,点击“导出”可导出跟踪的信令。3.2.4 单用户全网跟踪单用户全网跟踪基于3.2.2节信令类跟踪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使用该功能前,需先按照3.2.2节描述启动任务,需要记下创建跟踪时的“跟踪参考号”。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按照下图所示创建“单用户全网跟踪”任务,输入“跟踪名称”,选择“网元”Step3:点击“确定”,出现下面设置,输入“跟踪参考号”(该跟踪参考号必须已经按照3.2.2节创建了任务)Step4:点击确定,完成任务创建Step5:任务结束,点击“导出”可导出跟踪的信令3.2.5 深度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IFTS跟踪IF

30、TS跟踪是指:对任务建立后第一个入网的用户进行跟踪,即跟踪的是L3建立后被分配第一个dMAC ID的终端。具体操作时需要先打开IFTS跟踪,再接入用户,才能跟踪到所需内容。可通过weblmt或M2000进行跟踪。(1)通过weblmt进行IFTS跟踪1)登录weblmt打开IFTS跟踪-具体操作如下,登陆weblmt,看到LMT左侧树状图,跟踪管理-接口跟踪管理- IFTS跟踪),界面如下:输入关键参数:小区号;跟踪时长(时长为0表示一直跟踪,其他时长设置为需要跟踪的秒数,一般设置为0就可以了);RRC建立原因和跟踪用户类型都选上;设置用户面上报周期和用户面数传统计;跟踪类型选择S1 inte

31、rface、X2 interface、UU interface跟踪数据流类型选择“跟踪包内容”;跟踪模块选择对应的模块(请不要勾选太多跟踪项,否则可能会由于数据量过大导致S1链路闪断)。(2)通过M2000进行IFTS数据跟踪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IFTS跟踪”填写跟踪名称,并选定跟踪网元,设置起始和结束时间,点击下一步Step4:设置上图中的本地小区ID,RRC建立原因、数据统计、不同层跟踪、跟踪层、MAC层协议栈数据跟踪项。1)小区ID:按实际填写;2)“RRC建立原因”中的项全部填写;3)“跟踪层”中需要勾选“

32、L1上行链路特征信息”、“L1下行链路”、“L2性能算法特征信息”;3)“不同层的跟踪”中的全部选中;4)MAC层协议栈数据跟踪项中全部选中。Step5:点击“完成”,任务创建成功Step6:用户接入,可以跟踪到相关日志Step7:单击右键,选择“停止”可以停止跟踪Step8:导出数据,点击“导出”,选择本地存放路径TPE跟踪数据采集方法TPE(TCP enhance)跟踪目前是集成在IFTS跟踪中的,在M2000和NIC皆能够实现,界面和操作方法与一般的IFTS跟踪无较大差异。一、M2000中, 设置跟踪项时:必选项共有两项::1)跟踪层栏中勾选“L2性能算法特征信息”;2)MAC内部跟踪数

33、据字段栏中填写“132/150”。操作步骤如下:Step1: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跟踪类型LTE信息采集IFTS跟踪Step3:设置跟踪对象和时间Step4:参数配置:二、NIC中,设置跟踪项时:因为默认为全选,无“L2性能算法特征信息”选项,所以只需在“MAC内部数据跟踪个数”栏中填写“132/150”。操作步骤如下:Step1:任务列表创建任务基于自定义收集项Step2:自定义任务创建向导 中设置参考如下图:Step3:设置跟踪时间区间:Step4:选择网元:Step5:选择跟踪项为IFTS:Step6:eNB小区跟踪数据获取方法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

34、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Cell DT 跟踪”Step3:点击“创建”,填写跟踪名称,并选定跟踪网元,点击下一步Step4:设置小区跟踪界面小区ID:按实际填写;上报类型选择“消息上报”;不同层的统计:勾选“L2”;MAC层协议栈数据跟踪根据需要选中响应的字段。3.2.6 传输层实时跟踪数据源采集方法SCTP链路跟踪SCTP链路跟踪既可以通过weblmt进行也可以通过M2000进行,下面分开介绍(1)通过weblmt进行SCTP链路跟踪在weblmt上选择跟踪跟踪管理接口跟踪管理SCTP跟踪,并设置相应参数,可进行SCTP链路跟踪。(2)通过M2000进

35、行SCTP链路跟踪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选择LTE传输层SCTP跟踪,进行相应参数的设置。Step3:点击“下一步”上图中,柜框槽和SCTP链路号按照实际填写;上报类型选择:消息上报;跟踪方向选择“双向”。Step4:点击“完成”,完成跟踪任务创建。Step5:双击“任务”,可查看跟踪到的消息内容。Step6:在任务上点击右键,分别选择“停止”、“回放”、“导出”可停止任务、消息回放和跟踪消息导出。IP跟踪IP跟踪用于跟踪IP层消息的交互情况,以定位IP层多种协议信道出现的问题。IP跟踪既可以通过weblmt跟踪,也可以通过M2000

36、跟踪,操作方式类似,此处以weblmt跟踪为例介绍。登录eNodeB维护台打开IP跟踪,-具体操作如下,登陆eNodeB维测工具(又称Java LMT),看到LMT左侧树状图,跟踪管理-接口跟踪管理- IP跟踪,界面如下:设置主用IP所在柜框槽号;跟踪方向设置为“双向”则eNodeB发送或者接收到的报文都能跟踪到;设置为“发送”只能跟踪到eNodeB发送出去的报文;设置为“接收”只能跟踪到别的设备发送给eNodeB的报文。IP地址类型选择IPv4;本地IP地址和对端IP地址必须填写(说明:本端IP指的是eNodeB上的IP地址,对端IP指的是其他设备的IP地址。(1)如果本段IP地址和对端IP

37、地址都按照实际设置,且跟踪方向设置为“双向”,则跟该IP相关的报文都能跟踪到;(2)如果对端P地址和对端IP地址都设置为全0 ,则经过该单板的和这两个IP相关的能跟踪下来;(3)如果本段IP地址按照实际设置,对端IP地址设置为0,且跟踪方向设置为“双向”,则跟该IP相关的发送或者接收的报文都能跟踪到;(4)如果本段IP地址设置为0,对端IP地址按照实际设置,且跟踪方向设置为“双向”,则跟该IP相关的发送或者接收的报文都能跟踪到;设置保存跟踪文件的路径,用以保存跟踪信令;点击确定,完成跟踪设置;双击消息可查看消息内容。MAC跟踪MAC跟踪用于跟踪MAC层消息的交互情况,以定位MAC层多种协议信道

38、出现的问题。MAC跟踪即可以通过weblmt跟踪,也可以通过M2000跟踪,跟踪方式类似,次数以weblmt跟踪为例介绍。登录eNodeB维护台打开MAC跟踪,-具体操作如下,登陆eNodeB维测工具(又称Java LMT),看到LMT左侧树状图,跟踪管理-接口跟踪管理-MAC跟踪,界面如下:设置端口早在柜框槽;可以设置本端MAC地址和对端MAC地址。(也可以不设置,如果不设置表示跟踪该单板上所有消息)VLAN标记可以选择“带VLAN标记”和“不带VLAN标记”,分别跟踪带VLAN标记的报文和不带VLAN标记的报文;跟踪的协议类型可以选择“IP”,“ARP”,“RARP”,“LLDP”,“ET

39、HOAM”,“OAM3AH”,“802.1x”,“SYNCHTH”或“ALL”;跟踪方向选择“双向”;上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开始跟踪。3.2.7 性能监测数据采集方法小区性能监测采集方法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小区性能测试”目录下所需要跟踪的小区性能检测项;Step3:出现如下对话框,填写跟踪名称,并选定跟踪网元,填写结束时间,任务类型(一般选择“服务器任务”保存在服务器),点击下一步;Step4:填写要监测的Local Cell ID 号码,监控周期可按需要自选择。Step5:点击完成,任务创建成功。Step

40、6:双击创建成功的任务。可以进行实时监测。Step7:对有用的数据可进行保存,导出选择所要保存的目录。保存的文件后缀名是MMF.Step8:回放方法一:监测任务栏下方,选择“导入”文件类型选择MMF ,导入成功后双击导入成功的任务可回放。 Step9:回放方法二在support服务器上下载版本,安装随版本发布的offline_tool,按照下面操作打开“业务数据回顾工具”。华为维护终端-业务数据回顾工具-选择相对应的版本文件打开:选要回放的MMF文件。用户性能监测采集方法Step1:登录M2000服务器,选择 监控-信令跟踪-信令跟踪管理;Step2:在左侧菜单栏中双击“用户性能监测”目录下所

41、需要跟踪的小区性能检测项Step3:出现如下对话框,填写跟踪名称,并选定跟踪网元,填写结束时间,任务类型(一般选择“服务器任务”保存在服务器),点击下一步。Step4:填写要监测的UEID-MME,UEID-TMSI号码,选择监控周期。注:UEUD-MME可在USN上执行命令LST MMEID查询,其中字段“MME 编码(起始值)”表示该字段。Step5:点击完成,任务创建成功;Step6:双击创建成功的任务。可以进行实时监测;Step7:对有用的数据可进行保存,导出选择所要保存的目录。保存的文件后缀名是MMF;Step8:回放方法一:监测任务栏下方,选择“导入”文件类型选择MMF ,导入成功

42、后双击导入成功的任务可回放;Step8:回放方法二:eNodeB 维测工具-业务数据回顾工具-选择相对应的版本。3.3 性能测量数据采集方法3.3.1 性能测量counter采集方法直接提取M2000性能文件使用FTP软件登陆到M2000服务器如下目录下载性能文件。/export/home/sysm/ftproot/pm/文件包括两种:A20120228.0900+0800-0915+0800_EMS-SHORTPERIOD.mrf.ok上面的文件包含15分钟内话统信息A20120228.0900+0800-1000+0800_EMS-NORMAL.mrf.ok上面的文件包含60分钟内话统信息

43、直接从M2000导出原始counter请参考M2000联机帮助文档,“性能管理”章节。3.3.2 性能指标报表采集方法性能指标报表可以采用原始counter通过excel的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PRS系统进行处理(PRS的导出和使用参考M2000帮助)。这里主要介绍PRS导出的方法。PRS KPI查询主要分为2种方法,直接查询和模板查询。直接查询方法步骤1:选择“性能报表”目录树下的“KPI分析”步骤2:网元选择:LTE,对象类型选择:LTE Cell ,对象条件:选择所要指标的小区步骤3:Counter选择:至少选择一项,如吞吐率/量步骤4:选择所需的时间步骤5:点击“KPI分析”启动分析任务

44、模板查询方法步骤1:选择选择“性能报表”目录树下的“报表管理”:步骤2:选择所需模板(如CellKPI),右键“条件查询”,然后修改查询时间,就可以执行查询:步骤3:查询完成后,点击右键任务Save保存报表,可导出查询结果。3.4 NIC获取日志的方法注:在M2000 V2R11C01版本后,NIC会集成到M2000,不需单独安装。本章节主要介绍如何从NIC获取日志的方法。独立版NIC和集成版NIC,获取数据的过程大体相似。3.4.1 运行NIC在M2000 V2R11C01版本后,NIC会集成到M2000。在M2000客户端IE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https:/nic 即可运行,进入到如下的登录界面,输入M2000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3.4.2 建立数据采集任务创建任务有三种方式:基于场景:包括缺省的场景和自定义的场景。场景中主要包括采集项的内容。基于自定义收集项:自定义采集任务,所有内容均需要自定义。基于收集模板:基于采集模板与基于采集场景的区别:采集模板中除了采集项,还包含版本、采集对象、时间、采集项等信息。使用这种方法创建任务前,首先必须要创建模板,点击下图中”创建收集模板”。创建采集任务任务属性设置任务详细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网元选择需要采集的日志信息选择增加跟踪任务描述3.4.3 数据采集和导出数据采集任务建立后,N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