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_第1页
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_第2页
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被称为“大师的大师”、“教 授的教授”,同时代的文人学者都对这位大师极其尊崇。他 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 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 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旁听。陈寅恪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是同学,二人曾有交往。 但从陈留下的诗文中,几乎看不到他与鲁迅的交往经历,倒 是鲁迅的日记中对此有所记载。陈说,因为鲁迅的名气越来 越大,最后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盖椁,继而成为“先知 先觉”和“全知全觉”的圣人,他怕言及此事,会被国人误 认为是鲁迅所说的无聊之徒。陈寅恪在欧洲游学期间,对史

2、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别注重各史中的志书,如史记的天官书、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新唐 书地理志等等。他诵读了十三经,而且每字必求甚解, 这也就奠定了他一生精考细推的治学方法。陈寅恪说过:“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 的文化就绵延不绝。”他认为,中国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他选择历史学作为终生奋斗的领域,其意也正在于此。与当时大多数归国留学生的西装革履不同,陈寅恪总是 一袭长衫,脚踩布履,冬春则棉布马褂。数九寒冬,就在脖 间缠一条五尺围巾,头戴厚绒帽,裤脚扎一根布带。他对学 生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 人讲过的,我不

3、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 未曾有人讲过的。”足见其知识的渊博。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读书时,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籍的书眉 o他的文章有独特的风格,他总是习惯于先引上若干条史 料,然后再加上一段按语。他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没有 经过加工的读书札记。胡适在日记里曾经这样评价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陈寅恪曾谈到他学习多种语言的经验,只强调一个“诚”字。在清华执教时,他已名满天下,但他仍然坚持自学西夏 文和蒙古文,并且每个星期进城两天,向德国教授钢和泰学 习梵文。季羡林曾用“泛滥无涯”来形容陈寅恪懂得的语言 数量。只是陈寅恪极为谦虚谨慎,从未将所学向他人炫耀, 他到底懂得多少种语言文字,直到他去世都未能有定论,世 间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即使是他的师友、家人、弟子。 有苏联学者发现三件突厥碑文,但都看不懂。后来,陈寅恪 以突厥文对碑文解释,各国学者都同声叹服。最后感慨一下,陈寅恪游学欧美十余年,上过那么多名 牌大学,居然就没有拿一个博士学位, 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 简直是匪夷所思;而对他这样一个既无博士头衔,当时又没 有什么著述的白丁,清华国学研究院竟然肯发给他一纸导师 聘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